2
头图

你好呀,我是歪歪。

今年原计划是做“我这十年”的视频,就不写“2022,我这一年”了。

视频的文案我是从 11 月开始写的,拍摄是 12 月 9 日开始的,然后在上个周末,也就是 2022 年的最后一个周末,整体已经完成了大概 90% 了。

视频的文案是大浪淘沙,只保留了十年间的一些重要的节点和事情,把大量的细枝末节都隐去了。但是,每年年底的“我这一年”就不一样了,写的就是生活中的各种细枝末节,平凡日常。所以这两个事情其实我都是想做的,只不过做“十年”的视频这事儿的优先级更高一点,这事儿在上周末做完之后,我一算,觉得似乎还有点时间可以写一下“2022,我这一年”。

按照前几年的节奏至少是需要提前一个月准备的,写之前还得用思维导图先做个大纲,但是这次时间剩下的太少了,我只有四个工作日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可以利用,按照往年的节奏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我转变了一下思路,我把散落在这一年的文章中的荒腔走板收集一下,然后再整理一下今年一年发布的朋友圈,把值得记录的部分都搬运到“2022,我这一年”中。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荒腔走板”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每次我写的时候都是有感而发,认真写的,所以我只需要直接拿过来简单的加工一下就行。

我曾经说过“荒腔走板”是我通过文字的形式增援未来的一个方式,我说的“未来”本来指得至少是好几年后,但是没想都今年的增援来的那么快,年底就派上用途了。

之前有人问我什么是“荒腔走板”?

其实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整理文章的时候,发现答案其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出现过了:

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面,偶尔把一颗石子投入其中,泛起的一丝丝涟漪都显得弥足珍贵,虽然最终还是会趋于平静,但是这一颗石头确实是存在过,这颗石头和涟漪都值得记录,而记录下来的就是“荒腔走板”。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时间线整理的、我这一年值得记录的事情,这篇文章会很长很长,不信你可以看一下文章旁边的进度条。而且由于是用时间线简单串起来的“散装”的内容,所以文章看起来也会很散很散。

所以,我觉得除了我之外,没有几个人能读完。

没关系的,本来也不是什么吸引人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人对于 2022 年这一整年的感悟和记忆而已,普普通通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只是为了自己以后有岁月可回首。

你就顺便划拉划拉,看看我们之间是否有那么一点点共同的记忆。

如果可以的话,你就费点劲儿,直接拉到文末,把你对 2022 年的回望或者 2023 年的期望,留在留言区就行。

一月

今年还是以跑步的方式迎接的新年。从 2019 年到 2022 年,我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

1 月 1 日,元旦,中午的时候我和 Max 同学出发去天府广场,完成了今年的 20.22 km。

我跑步,她骑车陪我,充当我的移动补给站。那天成都天气也还行,一直有太阳。

前几年都是自己一个人跑,今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陪着的原因,跑着特别的轻松,可以在路上边跑边聊天。我们就从成都市中心一路穿到了成都绕城外,越是远离市中心,周边的建筑越熟悉。

还记得跑到 18km 左右的时候路上突然穿出来一只大橘猫,我跑过去竟然也一点都不怕人。于是我们上去摸了一下,它竟然就顺势躺下了,露出肚子毫不反抗。那是今年的第一次开怀大笑,是一只路边的橘猫带给我们的。

跑到终点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去年在终点处卖腊梅花的小货车,跑过去的时候开心的蹦跶了起来。因为从天府广场出发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要是结束了之后,还能和去年一样买到腊梅花就好了。

今年的一份满足感,是一束腊梅花给的。

跑完之后发了个朋友圈,有人问我:是什么样的心态和毅力让我坚持每年的第一年都去跑一个长距离?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楞了,我根本就没有想上升到心态和毅力的高度上去。

我在乎的只是这一份仪式感。我记得我近 10 年的每一年的第一天都在哪儿干了什么有仪式感的事情。

我只是想尽可能的让新年的第一天不同于其他天而已,给它赋予一点不一样的仪式感。

跑步只是我找到的一个载体,因为我平时也喜欢跑步,所以在特定的时间跑一个特定的距离,对我来说不算特别难的事情。

难的是怎么说服我每年的第一天,不论刮风下雨一定要出去跑,错过了,再跑就差点意思了。

生活需要仪式感。

1 月 20 日,全网都被一份流调报告刷屏了。

那份流调报告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小说,叫做《北京折叠》,我以前在北京的时候看的,它大概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被流调的人,是一名搬运工,从 1 月 1 号到 18 号,18 天去了 28 个地方做搬运。

工作时间不固定,大多是在凌晨的时候,我猜他应该是随着大货车搬运货物吧,因为在大城市,货车只有凌晨才能上路。

工作场所不固定,酒店、剧院、别墅、工地、石料厂、垃圾站等多个地方都有他工作的身影。

他看见了光鲜亮丽的北京,也看见了破败不堪的北京,那份流调就是“北京折叠”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我想这份流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大概是因为世人皆苦吧。

1 月 28 日,那天是我的婚礼。

由于婚礼是春节前夕在老家举行的,所以没有邀请我们双方的朋友,只有在老家的家人们。

所以说真的,在婚礼筹备阶段,我并不是特别上心这件事儿,似乎更多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

但是在婚礼即将开始之前,在彩排阶段我才突然觉得这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虽然很多我们的朋友都不在现场,但我们两个人在就好了,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为了这一天,我还花了很长的时间写了一篇文章,算是我的婚礼誓言吧:《今天,我结婚啦!!!》

这次婚礼,就是父母在家一手操办的。

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所有东西都选择的是我们小县城里面最好的东西。

大到婚庆,小到装饰,全是他们能给的最好的东西。

婚礼完成之后,我爸爸妈妈多次对我说:这次婚礼花的钱其实不算多,至少比我们预期中的花费少一点。你要好好感谢你的岳父岳母,在整个操办的过程中,对我们家没有提任何一件让我们为难的事情,所以事情全都是一起商量着来,就连酒席上的本来该我们承担的一部分资金,他们也要求按照比例各家承担。

确实,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从一年前就开始着手操办我的婚礼,最终的结果让所有人都非常满意。

同时我也要非常感谢我的岳父岳母对我们一家的支持,一起欢欢喜喜的把婚礼操办的热热闹闹的。

我一定会记得岳母总是对我笑嘻嘻的,让我和自己的女儿多多的相互督促,相互理解。

当然,我也一定会记得岳父给我反复提及的三个词:自律、包容、尊重。

也感谢整个大家族对我们的祝福和鼓励,让我们非常融洽的融入了彼此的家庭。

1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2 月

2 月开始过年了。

今年到家的第一天我就发现爸爸两鬓的白发多起来了,比上次看到的时候明显了不少。

除了白发之外,更加吸引我目光的是架在他耳朵上的眼镜,整体已经松松垮垮, 应该是为了让眼镜更紧的架在耳朵上,镜腿也被掰出了一个明显的角度,镜片望过去也是灰蒙蒙的样子。

爸爸看手机的时候,会把眼镜架的很低很低,把手机拿的很近很近,不通过眼镜去看手机。

我问他:你这个眼镜还能看得清楚吗?

他回答说:看的清楚,就是不太稳,一出汗就容易掉,所以我才掰了镜腿。

妈妈也说:你爸的这副眼镜还是你读高中的时候配的呢,10 多年时间了。早就想给他换一个了。

于是我决定过年期间带着爸爸去换一副眼镜。

2 月 2 日,是大年初二,我看县城里面已经有眼镜店在营业了,那天在老家做生意的父母也关门了,在家里休息,所以一起去配了眼镜。

在爸爸验光的时候,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他现在的这副眼镜,整个眼镜都已经不对称了,而且发现每个缝隙里面都被填满了一层厚厚的面粉,因为父母在家开了一个小小的面食加工店,常年和面粉打交道,面粉和汗水混合在一起,留在了爸爸的眼镜的缝隙里面。

最后爸爸选完镜框和镜片之后,一共要 868 元。他和妈妈一致认为这也太贵了,坚持要换一家看看。

我说这个价格不算贵,一副眼镜要戴这么多年,而且每天都要用呢。我都准备付钱了,妈妈和老板讲价说能不能便宜一点,800 元行不行。

但是老板表示这是专卖店,都是一口价。由于价格没有谈拢,妈妈坚持去其他店看看。

妈妈走在前面,我走在最后。

在妈妈走出店门的时候,我飞快的给老板说:你就给妈妈说 800 元,但是我还是给你付这么多钱。但是记得把收款语音关闭一下。

于是在我走到店门口的时候,老板把我们叫了回去,一副眼镜就这样给爸爸配好了。

在等待眼镜制造的过程中,爸爸接到电话,有老主顾要来店里面拿一点面条,于是他和妈妈就匆匆赶往店里面,准备去制作几十斤的面条,让我们在这里等待眼镜制造好。

但是那天是大年初二,本来是原计划休息一整天的日子。

我的父母都是苦过来的人,年轻的时候四处打工,现在在老家做点小生意,完完全全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把这个家操持的有声有色,日子也算是过的蒸蒸日上。

勤俭持家,不乱用钱已经是刻进他们骨子里的东西了。

68 元对父母来说,其实不算多。但是他们觉得能少一点就是一点,他们也不明白什么开源节流的大道理,只知道钱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出来的。

我也非常理解我的父母,他们完全可以把钱拿来自己享受,不在意这一点点零头。但是他们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需要用钱的时候能拿出一大笔钱,牺牲了自己的享乐。

之前我在成都摇中一个房子,其实我们都没有下定决心去买的,因为在父母的支持之后,确实还差一点钱,几经权衡之后,我们决定放弃了,现在看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但是妈妈有一次在家里提起这个事儿的时候,她说:想起这个事儿的就觉得不好意思,如果当时我和你爸爸能再多拿一点钱出来,说不定你们也就买了。

而其实当时他们已经拿了相当一部分钱出来了。

我们都已经完全释怀了,她还有点自责的记着这件事儿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月 4 日,是我在老家待的最后一天,5 号就要启程回成都了。

那一天我去了离老家一个多小时车程外的 Max 同学的婆婆家拜年,中午吃饭的时候收到妈妈给我发的信息,问我晚上有没有安排,能不能回家来吃饭,明天我就要走了,爸爸想和我喝一杯。

我看到后连忙答应:晚上回家吃饭。

但是在婆婆这边也是一年才来一次,一般都是得吃了晚饭才走,所以我还是简单吃了一点,只是吃过晚饭后,出发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

我是坐的岳父的车离开的,到家已经是晚上接近 21 点了。其实我一路上还是比较心急如焚的,因为这个点了爸妈还在等我回家吃饭,以至于岳父说要送我到家楼下我也拒绝了,因为我知道开车过去会堵车,一定没有我骑共享电动车快。

所以我在岳父家楼下了车,匆匆告别之后我就快速离开寻找共享电动车去了。由于第二天就要走了,Max 同学也准备回去陪陪岳父岳母,所以她没有和我一起下车。

我下车的时候看了一眼手机还有 3% 的电量,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因为我目光所及的范围就有三辆车停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应该问题不大。

我迅速的冲了过去准备扫码,结果三辆车全部都是故障车。于是我继续寻找,发现马路对面停着一排车,可惜刚好赶绿灯变红灯,我更加的心急如焚。

好在绿灯再次亮起的时候手机还没关机。

我沿着斑马线小跑过去,边跑边打开应用准备扫码,摄像头都准备就绪了,我都能看到共享车上的二维码了,但是手机电量并没有坚持住,手机自动关机了。

那一刻,我绝望了,因为我一个人,身上也没有现金。站在老家的十字路口,转了一圈,那一刻我多希望能有一个熟人,或者眼熟的人都行,帮我扫开一辆电动车,可惜没有。

同时经过几秒钟的思考,从岳父家到我家,其实也只有不到 3 公里的距离,我脑袋里面只浮现出来一个字:跑。

于是在老家县城的那个寒冷的街头,奔跑着一个身穿黑色及膝长风衣、配上一条做旧的牛仔裤、脚穿略微磨脚的黄色马丁鞋的少年。

我就穿着这一身和跑步毫无相关、跑起来也非常别扭的衣服,一路神色紧张、一步不停的跑着。在跑步的那十多分钟里面,我脑子里面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吃饭。

回家的路上,会经过一排批发过年装饰用品的门市部,我路过这里的时候,看到有一家人也正坐在门市部里面边吃饭边做生意,他们就坐在一大堆装饰里面,一大堆“福”字、“囍”字、一长串红灯笼里面。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一瞬间“年”的感觉一下就非常具体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面了。

在这奔跑的十多分钟里面,我突然找到了过年的感觉,或者说过年的意义。

过年的意义并不是说大家都有时间,这个时间你可以拿来躺平休息,也可以走亲访友。但是我认为它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回家吃饭”,在自己家里和最亲的父母在一起,关上门来,喝上几杯,不用太好的菜,也不用太好的酒,重要的是人齐,重要的是在家里,重要的是在万家灯火斑斓,千家举杯共庆的节日氛围里。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吃完晚饭后还要尽快的赶回家的原因,我知道爸妈还在等我回家吃饭。

等我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突然也就释怀了我前几天一直没有释怀的事情。

之前我认为过年一定是要去老家的河边放孔明灯,去放烟花的。但是今年我甚至没有抽出机会去河边走走,我觉得还是很遗憾的,没有体会到那一份儿“年味”。

现在不重要了,我觉得这年我过的很完美,至少收官很圆满。

倒完最后一杯白酒,爸爸举起杯子对妈妈和我说:这个年就算是过完了。

嗯,这个年就在这杯团圆酒中,过完了。

也是 2 月 4 日,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谷爱凌一跃成为全国热点。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也成为“硬通货”。

2 月 6 日,中国女足亚洲杯冠军。

2 月 7 日,我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现在想起来,今年一年走进电影院的次数加起来好像也不过五六次吧。

《水门桥》没有前一部《长津湖》那么棒,但是毕竟前作已经是巅峰之作了,超越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部的剧情上,把美军拍的有点太傻了,但是最后的几幕文戏我还是很喜欢的。

从一连报数,基本每个连队损伤过半,观众悲伤的感觉层层递减,直到最后蹦出这句,太扎心了:

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看完电影之后,我看到了一个纪录片真实的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寒毛都立起来了,这场景的还原度也太高了,看幕后报道说是按照水门桥一比一复原的场景,这确实牛逼。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不算优秀,但是乐呵一下还是不错的。

我觉得主演魏翔非常棒,我个人觉得他至少给这部电影拉高了一个档次。

这个演员了不得呀,这是他的第一部男主角的戏,他以后一定会是台柱子的。

还有,电影最后用的片尾曲是赵雷的《彩虹之下》,加分。

2 月 8 日,开工第一天,领到了四百元的开工红包,按照这几年的惯例,每年领了开工红包后都要在当天去消费一下。

去年是在超市逛了一圈,买了很多好吃的。

今年,带着 Max 同学去吃了一顿火锅,红红火火的迎接新的一年:

2 月 12 日和 19 日分别叫妹妹、哥哥来家里吃了一顿饭:

2 月 24 日中午,俄罗斯和乌克兰开始干仗,也算是见证历史了。

2 月份还去了两次成都动物园。

说实在的,我去之前我是对动物园不太感冒的,以前在北京的时候,上班就和动物园一墙之隔,近到有时候晚上加班还能听到园区里面猴子叫唤,我也才只是去了一次。但是想着可以出去走走嘛,也就当是逛街一样去了,提前在网上买好了票,20 一张。

但是 u1s1,我要吹爆成都动物园,完全值回票价。

进园检查健康码的时候保安大叔就给我们说:这个页面不要关闭了,一会可以直接刷健康码进园。

当时我都懵了:这么牛逼的吗,直接刷健康码?

一边懵逼,一边刷了健康码就进去了。第一印象就把逼格拉满了。

然后我们去的时候人特别少,所以游玩体验也非常好。我刚开始进门的时候还是比较高冷的,想着就随便看看,但是随着看到了大熊猫、豺狼虎豹、大猩猩、小金丝猴、熊、山魈、河马、小熊猫、长颈鹿、犀牛...等等这些动物,我从最开始进园都不乐意拍照,到后面上蹿下跳的拍拍拍,一直玩到了闭园的时候。

特别是看到犀牛的时候,我都震惊了:我去,这玩意这么大的嘛?

我一直以为犀牛就和一头牛差不多,等真的一头犀牛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得仰着头看它,一身腱子肉,皮肤像是盔甲似的。

只是成都动物园的犀牛看起来智商不太高的样子,一直在栏杆的地方蹭自己的角,呃...像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还有河马也是震惊到我了:这玩意长得确实有点参差啊。

如果你也在成都,成都动物园,20 元门票,值得一去,是个耍朋友(处对象)的好地方。

2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3月

3 月 5 日,是个周六,那天在家吃饭,阳光直接撒在餐桌上,吃完之后嘴巴一擦:“这么好的天气不能浪费了,春天来了,我们出去踏青吧。”

于是想起去年冬天的时候,楼下邻居送给我们一大束腊梅花。我问他是在哪里买的,他说:“就在附近,三圣花乡。”我才查一下地图,发现其实只有 6 公里的距离。

于是我们选择骑车去三圣花乡看看。

说实话,三圣花乡我听说过无数次,但是这次还是第一次去。

当我走进他们的花卉市场的时候,大棚连着大棚,没走一会儿就迷路了,真的是太大了。

花店一家挨着一家,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春的气息在这里面得到了完美的绽放。

各式各样的我认不出来的、认得出来的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看到这么多开的那么好的花、多肉、绿植,人的心情也会跟着好很多。就是里面的花其实也不算特别便宜,可能我们去的时候是周六,人多价格就上去了吧。

自从这次去了之后,我们之后的几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一次。

3 月 10 日,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简单的回答了一下:

3 月 21 日,东航飞机失事事件。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我的脑袋大概是空白了几秒,没有什么复杂的情绪,就是震惊,然后就是心里堵得慌,接着一瞬间又涌入了大量的画面,其中多的是过往的一些遗憾、想做没有做的事情和羞于表达的情感。

几分钟后,我只是想着:今晚早点回家。

那天晚上我深夜难眠。感觉生死一瞬,唯有珍惜当下。

有的人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早晨、中午、傍晚,轻轻的关上门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3 月 28 日,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实施封控及核酸筛查。30 日,上海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此后上海开始了超过 60 天的封控。

3 月 29 日晚上,Spring 框架据说爆出一个惊天大漏洞,那天晚上也算是技术人的集体狂欢了,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等着进一步消息。我还连夜写了一篇文章,蹭热点。

3 月份,我们还玩了一个游戏,叫做《双人成行》,这个游戏的设计非常巧妙,非常适合两个人一起玩。

我们甚至完整的刷了两遍:

但是两次玩到“大象小可爱”关卡的时候,都把我玩 emo 了,为什么这个游戏里面会设置这样的关卡?

背景就是一对感情不好想要离婚的父母被诅咒了,变成了玩具,他们猜测想要变回人就需要女儿的眼泪。

于是他们决定把女儿最爱的一个玩偶大象弄烂,然后她看到后会哭。

最后他们见到大象的时候,大象特别好,还问他们要不要吃饼干,知道他们不开心还想安慰你,亲亲抱抱举高高。结果他们反过来想要干掉她?

下手的时候那对父母一直嘴上说着对不起,自己怎么怎么无奈,然后手撕大象之后那种喜悦和激动溢于言表,完全没有任何的愧疚...

哎,让人 emo。

3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4 月

4 月 3 日,是清明节的第二天,婆婆从老家来成都玩,前几天住在姐姐家。清明节我也放假了,就邀请婆婆来我们家里住几天。

白天我们还带着她去逛了一圈花市,晚上吃了饭,她抱着手机玩了一会消消乐,打了几把线上麻将之后,她也早早的到床上睡觉去了。

到 4 月 4 日凌晨三点多的时候,她敲响了我们房间的门,说她胸口堵得慌,感觉有点呼吸困难,非常的不舒服。她说她想回家,她说的回家是指车程 3 小时外的老家。

这种情况还回什么家,我和 Max 同学立马起床,简单的洗漱之后就带着她打车去了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家医院,挂了急诊,医生给她做了各项检查。

打了 CT,测了血压,做了心电图,吃了硝酸甘油片。医生进行了初步的诊断,把我拉到一边,指着 CT 片上的某处说情况还是比较危险,但是现在情况还不太明朗,建议我们要住院,于是我又立马去办理了入院手续。

等到手续一切办妥,婆婆已经在病床上躺着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 7 点多了,我才给家里的大人说明情况。

当时我才反应过来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在成都这边住院的话,到时候谁来照顾婆婆呢?我们都要上班,家里的亲戚也都在老家。

于是经过和大人商量,他们都表示征求婆婆的意见,而婆婆的意见就是回老家治疗。于是我又飞快的办理了出院手续。从入院到出院可能就一小时多的时间。

医院的医生还是非常好的,给我说了很多的注意事项,甚至下午的时候还打电话问我:婆婆是否已经在老家的医院进行治疗了。

最后,经过老家医院的化验,看到化验结果的时候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虚惊一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药物治疗即可。

虚惊一场,真的是一个美好的词。

也是 4 月 4 日,成都一个楼盘摇号结果出来了。

这是一个有风险的楼盘,但是在天府新区,位置也还可以,价格只有 1w 出头。

当时我知道这个楼盘是有风险的,但是价格真的是太香了,所以我想得是我报一个,如果摇号比较靠前的话就去看看。

这相当于是一场赌博,和 Max 同学商量之后,我们还是报名了。结果我进了摇号池,但是非常靠后。

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发了一个私密朋友圈,就叫做“认命”,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们都下了很大的决心去参与“赌博”了,结果没上“赌桌”:

4 月 16 日,是我的生日。

原来人随着自己的长大,是真的会一不小心忘记自己的生日。

那天凌晨的时候,妈妈给我发来红包和一大段话,我才突然想起,原来那天是我的生日呀。

我的生日,就是妈妈多年前的受难日。

看《你好,李焕英》的时候,影片的最后,有一排字幕,是这样的: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在家里看到一个很老的相册,里面有一张我父母的合影。

爸爸穿着西服,打着领带,里面还有一件白色的衬衣,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模样,留着那个时代流行的大背头。妈妈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一头浓密的黑发,依靠在爸爸的肩膀上。

这张照片的背后有三行字,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花了,但是还是看得出来:

这应该是 1996 年,我妈妈 22 岁生日的时候,爸爸专门带着她去影楼拍摄的。

照片上的妈妈 22 岁,正是花季少女的样子。

但是我分明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妈妈已经叫我帮她拔一下白头发了。

一年又一年,我越长越大,慢慢走向当打之年,而时间的魔爪已经开始悄无声息的伸向我的父母了。

青春已迟暮,岁月催人老。

4 月 23 日,我发布了一篇文章《怎么办,我想戒掉手机依赖症!》

文章里面说我是一个有强烈手机依赖症的人。

每当手机电量低于 30% 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有点焦虑。当电量低于 10% 的时候,我会开始担心它一会就关机了,一心想着找地方充电。而当手机因为没电而关机的那一刻,看着屏幕黑下去,我会有一种窒息感。

基本上只要是清醒的时候,就得每几分钟摸一次手机,解锁,左滑右滑,飞速的打开几个 app,然后又飞速的关掉屏幕。这一切,甚至形成了肌肉记忆,在自己无意识中进行的。

但是现在我感觉我的这个症状确实减轻了不少,渐渐的从重症变成轻症了。

因为之前有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我的手机都有问题,电量流失非常快,而且充电的时候必须关机充电,相当于是给我来了一次强行的断舍离。

我发现没有手机的时候,确实会有一点不方便的地方,但是这种不方便并没有到不能接受的地步,很多事情并不是必须当即处理,很多消息也不是必须当即回复,甚至有些电话,也不是必须接听。

我发现在偶尔远离手机的时候,我分清了一件对来说特别重要的事情,那就是:

分清网络上发生的事情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前者即使让我再开心、再愤怒、再悲伤,它对我当下的生活影响并不大,我只需要给它 20%,甚至更少的注意力。我更应该关注的是围绕在自己身边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更应该在意的是自己生活,提升自己的修养。

其实用古人的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独善其身。

以前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现在我想在前面加上一句话: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与我有关。

以前,我在手机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别人的生活。现在,我想先把自己的生活过的红红火火。

红红火火的生活,比深不见底的网络,有意思的多。

我忘记在哪看过一句话了,大概是说网络世界的负面消息看太多会让人变得非常浮躁、焦虑、怀疑自我。但是如果放下手机远离网络,你会发现,现实其实是在正常运转的。

远离手机,对我而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必须向它发起挑战。

把工具还给工具,生活还给生活。

4 月 29 日,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造成 53 人遇难。其中大部分是长沙医学院的学生,又以大一新生居多。

4 月份网络环境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各个 APP 的评论区开始显示评论的人所在的地区。关于这个政策,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我是非常赞成的。

如果一个人觉得显示 IP,显示了所属地就不敢在网上发声了,那这个人多半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他属于在网上煽风点火的,一切以流量为导向。

开始问你吃了几碗粉,等真的围观群众来了之后,又没有人关心你到底吃了几碗粉。几碗粉不重要,流量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真的没做亏心事,你还怕显示一个所属地?显示一个归属地你就觉得没有安全感了?那你就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了,是不是干过什么见不得人的勾搭啊?

反正我倒是要看看那些之前在各种热点事件下面带节奏的账号,下面到底是人是鬼。

4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5 月

5 月,劳动节,躺平了。

从读书时代起到现在,没有学习的假期,都是令人焦虑的。我这个五一就在躺平中逐渐开始焦虑起来了。

但是你要问我五一休卷,躺平的感觉怎么样?

那我只能给你说:爽!太特么的爽了!

五一的第一天,先去了一趟文殊院附近办事儿。

每次我和 MX 同学去文殊院的时候,都会在这附近的一个糕点铺去买点糕点带回家吃。

在这附近有两家店铺,分别叫做宫廷糕点铺和闻酥园,这两家店之间只隔了不到十米。

从上面的图片你也看出来了,宫廷糕点铺的生意比闻酥园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都已经排起队了。

因为宫廷糕点铺是成都的一家老店,开了很多年了,卖的是老味道和一种情怀,价格也是非常的便宜。

但是我们一直是在闻酥园买,我只吃两种糕点,椒盐酥和千层酥:

圆的是椒盐酥,口感是一丝丝恰到好处的咸,我喜欢一口一个,含在嘴里,像是吃糖似的把它化掉,吃起来之后简直就停不下来。

长方形的是千层酥,这是我吃过口感最酥脆的食物,而且一口咬下去,给人的口感是真的是那种有非常多“层”感觉。可以一口一个的吃,但是为了感受这份咬起来非常独特的口感,我吃的时候两口一个,另外一只手还得放在下巴下面,防止碎渣掉的到处都是。

其他的我没吃过,就不做评论了。

他们的服务员也特别的热情,一个劲儿的让你试吃,就像是真的在“炫耀”自己家的产品,完全不会给你一种你既然试吃了,就一定要买一点的压迫感。

如果你有机会来这边买东西,然后发现宫廷糕点铺人很多要排队的话,不妨给闻酥园一个机会。

还在文殊院地铁口发现了一家卖面条的,叫做老成都担担面,他们担担面真的是绝了。

刚刚端上来的时候平平无奇,像是炸酱面似的,我还以为我翻车了。

结果在搅拌均匀之后,吃下第一口,口感很劲道,面条干而不腻。第二口再配上成都家家户户都有的泡咸菜,萝卜的清脆配上面条的麻辣,赞不绝口,赶紧叫 MX 同学也尝了一口:

重点是价格也很便宜,这一碗三两的面条,只要 14 元。

在担担面的附近,还有一家叫做严太婆锅盔的小店。

别看这个店铺小,但是却有三个人在里面忙碌,转身都稍显困难。

但是,我吃了他们的家的招牌,凉粉锅盔:

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吃锅盔凉粉的缘故吧,我觉得这个很一般,还没有中学的时候,学校脚下卖的那一家好吃。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天气不错,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于是决定出发去骑行早就种草了的成都绕城绿道。

这个绿道串联起了成都 121 个公园,途经 78 座桥。因为是骑共享单车嘛,本来计划是能骑多远骑多远,骑不动了可以就地换车,然后坐地铁回家。

结果没想到,我们居然骑!完!了!

从上绿道开始计时,绕完整个环,一共用了 9 小时 38 分钟,包括了我们休息、拍照、吃饭的时间。

真正骑行的时间大概是 8 小时多点的样子。

绿道上的风景真的很不错,像下面这种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还是很多的:

绿道上的桥也是一大特色,各种造型千奇百怪的桥,有几十座:

那天的天气也特别的给力:

绕完圈,天都黑了,这个地方就是 0KM 的地方,这里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终点:

晚上我远远的看到这个小红门的时候,我给 MX 同学说:马上就要到了。

她说:你别骗我了,环球中心看着还有这么远呢。

我指着桥上的红门说:这不就是我们早上出发的那个桥上的门吗?

她惊呼道:好像是真的也,是那个门,最后一个上坡,冲了!

然后她就冲出去了,比我还先冲到终点。

我当天的体验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成都,确实对得起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个称号。

但是 MX 同学的体验就很丰富了,她之前从来没有骑行过 100KM 这么远,而且每一个上坡她都没有下来推车,也真的是很棒:

她说的最后一句,我也想特别强调一下。

记得自己带上垃圾袋,一路上我没有看到几个垃圾桶。我都是把垃圾带着骑了很远一段距离才找到一个垃圾桶的。

然后就是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防晒,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MX 同学专门给我抹了防晒霜,但是我只是在手心搓了一下,结果一天下来就是这样的:

晚上我们一起去吃了一顿大餐庆祝一下挑战成功。

吃饭的时候她给我说:今天过的很有目标,踏上绿道的时候就知道终极目标是什么,自己用车轮每碾过一圈,就向着目标靠近一点,而且自己也能随时掌握剩下多少距离,每看一次骑行了多少距离,这个数字都在增加,这是一种很好的正反馈。

我补充了一句:是的,要是 KPI 也能有这么明确的过程管理就好了。

然后,我又给她说了我以前骑车的时候故事。

比如她最大的一个困惑,从成都到西藏那么远,怎么导航呢?

我说今天我们也没有用几次导航呀,大部分都是跟着大部队走,偶尔不知道怎么走了,看看大方向是对的就行了,总是能走到正确的路上的,无非就是近路和远路的区别而已。

同时关于目标感,我也是深有体验。

绿道只有 100KM,目标就是绕它一圈。当这个距离拉长到 2000km 的时候,目标也随之变得更大更远。

自从骑行川藏线之后,近 10 年时间,我再也没有过目标如此明确、过程如此清晰、团队如此合作的经历了。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心无杂念、内心坚定、一心向前、遇水过水、遇山翻山、着眼当下、只做自己。

我很怀念那种感觉,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段经历,让我往后的时光,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一句话: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五一假期的第三天,我们去看了《珠峰队长》。

本来五一是没有观影计划的,但是我看到了《珠峰队长》点映的消息,加上之前对这部电影有一点了解,就买票支持了一下。

现在还在点映阶段,拍片很少很少,宣发也完全不够。

我们去看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里面加上我和 MX 同学,一共只有三个人。

这部影片是一个纪录片,一改专业队伍的视角,拍摄的是八个普通人冲击珠峰的故事。

说普通人可能有点不恰当,说是雪山爱好者也许更贴切一点。

但是这群爱好者的身份真的就很普通,人堆里面一抓一大把的那种:每天生活两点一线的白领、卖掉自家小店的店主、背负沉重 KPI 的销售、在成功与失败间挣扎的创业者……

这八个普通人,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在民间专业高山向导、队长苏拉王平的带领下,踏上了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

他们在尼泊尔的珠峰南坡集结出发,穿越裂缝深不见底的恐怖冰川,攀上高达千米的蓝色冰壁,爬过山体岩石断面的“黄带”,朝着世界之巅一步步靠近。

最后成为 2019 年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团队。

故事娓娓道来,但是却透露着一丝丝让人莫名感动的情绪。

特别是当一个叫做小溪的队员,在登山前的某个出行仪式上她说:今天刚好 是我母亲去世的 100 天,恰好在今天举行出行仪式,真的是她在天上保佑我吧,让我平安。

最后,她也是队伍里面第一个登山珠峰的队员,她在山上拉开自己准备好的横幅,在世界屋脊上大喊:妈妈,我现在站在离您最近的地方,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远离疾病,幸福健康。我好想你。

破防了,破大防了。

“站在离您最近的地方”,这也许就是她向珠峰发起挑战的全部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如果你非要问意义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也想问问你:为什么非要为了回答别人的问题,找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呢?自己知道就好了。或许,本来就没有意义。仅仅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足够美好了。

有些事情,它的意义是在做完之后才体现出来的。

就像一个队员说的:我虽然身体很难受,但是这种难受是一阵子的,它总是会过去的。但是由此给我带来的精神财富是无尽的,受益终身的。

影片的最后,队长对着镜头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要有座山。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因为山就在那里。

出自一个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

记者问:Why did you want to climb Mount Everest?"

"Because it's there."

“为什么你要去爬珠穆朗玛峰?”

“因为山就在那里。”

5 月 20 日,视频号重映了周杰伦“魔天伦” 2013 年演唱会。

有人说是炒冷饭。我承认确实是在炒冷饭。但是,这冷饭,我吃的还真开心,这是一次属于杰迷的狂欢,从朋友圈的传播度就可以看出一股席卷之势。

5 月 25 日,我写了一篇文章来吐槽那段时间宣传姿态特别高调,但是实际体验极差的终身教育平台,《我逛了一下这个终身教育平台。哎,一言难尽啊!》

文章发布之后,官方的人员还来加我微信,表示他们也有苦衷,说后续还有很多迭代版本,会慢慢优化,想让我删除文章,但是我拒绝了。

我想的是我持续关注他们的优化,如果真的优化的不错,我可以删除文章,甚至可以新写一篇文章来道歉。但是,期间我一直在观察这个网站的变化,确实是有,但是确实不大。

果然,只是一个 KPI 项目,一个宣传道具而已。

五月的时候我还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北京。》

想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是因为官方官宣了即将在成都举办的第 31 届大运会又延期了。

大运会,和北京马拉松一样,本来也应该是一个一期一会的事情,但是这已经是它第二次延期了。

所以一期一会是一个美好的词,但是也是一个非常难做到的词。不可抗力,就是不可抗力,它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成都大运会,这是继 2001 年北京大运会、2011 年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对于中国西部,对于成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看延期的消息的时候,我也只能惊呼一声:哦豁。

第一次延期到 2022 年 6 月 26 日开幕。第二次,也就是这次,大概率是延期到 2023 年了。

如果要往前追溯成都和大运会最开始的交集,可以追溯到 2019 年初。

在这期间,这么多志愿者、工作人员、政府部门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

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特别是成都大学的大学生,又特别是 2019 届之后成都大学的大学生。因为大运村项目选址在成都大学。

2019 年到 2023 年,刚好四年。

大一到大四,也刚好四年。

成都大学的同学们为了大运会的顺利举办,课程安排各种调整,周末和节假日也要补课。学生宿舍也是搬来搬去。

结果到现在临门一脚了,哦豁,延期了。

5 月 12 日,妹妹婚礼,我和另外两个哥哥作为娘家人被安排的是去送亲的。

但是...

我们领了红包之后,就忘记了还得送亲这回事。在新郎接亲环节之后,抢了红包之后,我们就自己开着车直抵婚礼现场了。

然后...

我们还在纳闷,我们怎么是第一批到的人呢?

突然反应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在新郎的家里才对。但是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算是闹了一个大大的乌龙吧。

五月的时候又参与了一个楼盘摇号,摇中的号比较靠后,但是 Max 同学特别喜欢那个小区,已经线下跑了好几趟了。

叫号叫到我们选的时候,最佳的位置是小区楼王的二楼,而我之前的想法是至少要个三楼,二楼还是有点低了。

售楼小哥已经准备帮我们把房间号撕下来的时候,我还比较纠结:说等一下。

然后就在十秒之后,另外一组叫号进来的人直接撕下了那个房间号。当时我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感觉,但是 Max 同学还是非常失落的。

她真的很喜欢那个小区,也是她心心念念的小洋房的矮楼层。之前线下看了好几个小时,然而就在犹豫了几秒之后就失之交臂了。

但是后来又想通了,这个单价比较高,强行购入的话,目前的生活品质会大打折扣,压力也会增加不少,而且疫情当道,一切都很难有保障。也就释怀了。

五月还追了一个综艺,叫做《声生不息》。

主要是站在香港回归 25 周年的这个节点,重唱经典粤语歌,搞一波回忆杀。

第一期里面,当叶文倩出来的时候我都震惊了,我的天呐,那个唱《祝福》,唱《潇洒走一回》的女神,都已经 60 岁了。

但是还是那么的光彩招人,落落大方。

在节目里面听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歌,特别是第一期里面叶文倩在唱《祝福》的时候,我还能依稀想起以前小时候,大人在 DVD 上放她的歌,电视机里面那个年轻的样子。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声音响起的时候,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变。

看完第一期给我的感受就是叶倩文和林子祥像是来秀恩爱的,可以去吃一波这高级狗粮。

第三期最后的大合唱,唱了一首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我特别喜欢那个全场大合唱的氛围。我也会跟着轻轻的哼,这首歌也是我学会的第一首粤语歌。

以前在 KTV 打暑假工的时候,每次在客人离开房间,结账之前的时间空隙里面,我会抽空去点一首歌唱。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点张国荣演唱会的版本。

我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想起那个版本里面的好多画面。

第四期的开头,请来卢冠廷唱了《一生所爱》,一张口,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知道这首歌,你就一定知道《大话西游》,也一定记得紫霞仙子对着至尊宝的那一次眨眼。

紫霞仙子,就是朱茵。在卢冠廷唱完之后,节目组放了一段专门找朱茵配的几句独白。真的是很大的惊喜了。

还是五月,王心凌在乘风破浪第三季爆火,童年记忆被悄悄唤醒。同月,还出现了人教版教材插图事件。

五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6 月

6 月端午节,三天时间。又发布了一篇关于过节的文章:《儿豁嘛,端午,没人比我躺的更平!》

印象深刻的还是相声和花市。

这次听相声,去的是哈哈曲艺社的东门店,在东门市井里面,我分别体会到了老成都的氛围,也感受到了赛博朋克的风格:

我们提前到了一会,就在场馆外边闲逛。

路过两个年轻人的时候,我听到他们谈论的只言片语。

一个穿白衬衣,把衬衣下摆扎进西裤里面的,戴着个眼镜,高高瘦瘦。

一个穿着休闲,手舞足蹈的在比划着什么。

我听到穿白衬衣的人说的一句话:京剧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我最喜欢的京剧大师是梅兰芳...

我只是路过,所以只听到了这一句。

我当时就觉得很感叹,这两个年轻人一定都是京剧迷,他们在这里交流自己观点。这个场面,就像是两个歌迷在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歌星一样。

只是我没有接触过喜欢京剧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是小众的,但是即使小众,他们也是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自己的同类的。

隔了几分钟,我又转过去了,他们两个还在有说有笑的攀谈。

我又听到了另外一个男生说的一句:你应该每天早上去河边练嗓子。

演出开始后,其中一个段子就提到了梅兰芳,也提到了河边练嗓子。

我仔细一看,虽然他们换了衣服,穿着大褂,取下了眼镜。但是表演者就是那会我在路边遇到的攀谈的那对年轻人,原来那会他们是在对台词。

这一组表演完成之后,他们又换回了平时的衣服,坐回了观众席,而且就坐在我旁边的桌子,和普通观众,并无任何差别。

我好喜欢他们这样的状态,在台上,是演员,给大家带来欢笑。在台下,穿着普通的衣服,他们和我们一样,隐隐于大众之中。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整场表演,中规中矩,也有很多闪亮的点。比如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向雪飞老师的金钱板,这次他唱的是《成都美食》,之前听过他的《空城计》,简直是绝绝子。

一个人,三块木板,打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这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

哈哈曲艺社全场表演结束之后,有两个保留节目,一个就是唱一首《再见》,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感。

一个就是在唱完歌之后,全体演员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到门口,列队和观众打招呼,送观众,感谢观众。

我这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走到门口都会给他们说上一句:谢谢老师的表演,老师辛苦了。

仪式感是拉满了。

表演结束后是 22 点 30 分,我又遇到说喜欢梅兰芳的那个演员了。

我们都去赶最后一班地铁,他从快步后面超过了我。

我是先听到了他嘴里哼出的几句戏曲,然后看着他左右手还在做着戏曲的动作。感觉他不是为了表演上的一个段子,说自己喜欢唱戏,而是自己真的喜欢唱戏,才能想出这样的一个可以表演的段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最后我也赶了几步,在地铁里面追上了他,他走在路上,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包,感觉书包里面塞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至少肯定有他的大褂。

侧边的包里面还漏出了一个没有被塞好的塑料袋,显示自己收拾背包时的仓促,因为他和我一样,必须要赶上这最后一般地铁。

我在他背后几步远的地方偷拍他的时候,他的嘴里正哼着属于他的戏曲,手里摆动着属于他的旋律,甚至脑袋都在小幅度的左右晃动。

像极了放学回家路上,蹦蹦跳跳、嘻嘻哈哈的小朋友。

他好快乐呀。

晚上从地铁出来后,路过一家专门买鸡尾酒的店铺。

MX 同学说:这家店我注意很久了,感觉像是没有生意似的,别开不下去了,我们去照顾一下生意吧。

于是她点了一杯莫吉托,我点了一杯长岛冰茶。

喝的时候开开心心的,隔了一会她就开始上头了,一会说感觉自己长了两个脑袋,一会说感觉自己要起飞了,一会跑到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红的不行的脸,然后坐在板凳上托着自己的脑袋说:别动我,一动我就要飘。

在酒精的作用下,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一看时间 11 点了,又是长叹一口气。又是错过了整个早上,又是心里乐开了花。

躺平的感觉,确实是舒服。

然后就是去了一趟花市。

本来是看到新闻说成都大运会的场馆会已经对市民开放了,想着去附近的场馆看一下。

我太久没有在 400m 的橡胶跑道上跑过步了,想着万一场馆里面有跑道也开放了呢,岂不是美滋滋。

但是辛辛苦苦骑车到了之后才发现我们想去的那个场馆居然还没开放,转念一想来都来了,这地方距离花市也不算远了,顺道去花市看看呗。

夏天的逛花市,感觉特别的舒服,因为大棚里面整体的温度会比外面低一点,到处都是夏天的感觉:

而且我发现这段时间花的价格也特别的美丽,我们买了一大把向日葵、一大把桔梗、一盆茉莉花、一盆薄荷、一盆绿天鹅、几盆多肉、二十多条小鱼,全部加起来才 100 出头。

哦,端午节前还买了一个新游戏,马里奥赛车 8。毕竟是开车类的游戏嘛,本来想的是吊打 Max 同学的,结果没想到打了好几次,居然开不过她。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游戏不好玩,不建议购买。

6 月 10 日,周五,去看了《侏罗纪世界3》,反正就是真的很一般。

看完之后已经是晚上22点了,想着是周五的晚上放纵一下,准备在电影院附近找个烧烤吃,结果发现大家都是想着周五放肆一下,烧烤店门口居然排着队,就打消了撸串的想法。

但是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推着小车卖的烧烤,那个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小车就在路边孤零零的亮着灯,远远的就看见“烧烤”两个字。

路边小摊也能解烧烤的馋,于是我们点了一些烧烤打包回家吃。

经营烧烤车的是一对中年夫妻,看起来很年轻的样子。我们点完烤串,等待制作的过程中,他们在旁若无人的聊天。

老板对老板娘说:晚上没吃饱呀,我觉得有点饿了,去给我买一个面包吧。要奶油的那种。

隔了一分钟老板娘回来了说:我没有买到有奶油的,但是这个也好吃,你尝尝。

然后老板烤串,老板娘喂他吃面包。我就在等烧烤的过程中,莫名其妙的被喂了一顿狗粮。

他们边吃边拉着家常,老板娘说:我今天在网上学到一招,烧烤应该怎么怎么做。

老板说:我是专业的,我心里有数。

老板娘说:我觉得我最近有点胖了啊。

老板说:别瞎说,没有胖。

老板娘说:你要喝口水不,吃面包是不是有点干?

老板说:可以喝一口,要是能喝啤酒就好了。

老板娘说:今天生意挺好,一会收摊了,给你买一瓶。你自己给自己烤烧烤。

...

我在其他的类似推着小车卖东西的地方,如果是两口子,大多时候是沉默,或者是只会听到他们在聊生意上的事情。

但是烧烤摊前面的这对夫妻,他们就在烧烤的烟火气息里面,旁若无人的聊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股不言而喻的生活的味道围绕着他们。

夜晚的风一阵吹过,烧烤的烟气全部向我扑面而来,那一刻我站在这份烟火气里面,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活多美好,人间多值得。

6 月 9 日的时候,我在 B 站看到一个视频,我觉得挺好的,还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下:

从此,我对“去码头整点薯条”这句话,有了全新的认识。

翻看朋友圈的时候,我发现 6 月 11 日我还发布了一个私密朋友圈:

6 月 18 日凌晨,我发布了一条纯文字形式的推文

其实我当时是有点深夜 emo 的,所以我就抽空花了几分钟发了一个纯文字的推送,当时我想着这么晚了,再加上这种推送的内容应该看的人不多,所以还在评论区留下了“每条评论,我都回复”的 flag。

微信公众号最多能放出 100 条留言,我没想到的是这条推送的留言居然超过 100 条了。

大多数留言都在说自己的困惑,迷茫和苦难,我也一样有自己的困惑,迷茫和苦难。

在留言区里面我看到了每个人各不相同的困境,但是时隔半年过去了,再次审视这些留言,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应该走出当时的困境了吧。

6 月份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利用上下班骑车的时间,在 B 站听完了话剧“恋爱的犀牛”,之后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周边放在角落吃灰,于是翻了出来:

6 月份的一个晚上,我在食堂吃饭。

本来只是想简简单单的吃碗面,卖面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煎蛋卖。

我并没有吃煎蛋的打算,但是刷卡的时候,看到在众多煎蛋里面看到一个爱心形状的煎蛋,想着:买个煎蛋吧,万一工作人员就从这么多煎蛋里面给我夹了这个呢,就说明我今天运气好呀。

然后我刷了卡,说:给我加个煎蛋吧。

我看到他拿着夹子先夹了一个其它的煎蛋,但是他似乎也看到了这个“爱心”形状的煎蛋,放弃了已经夹好的,重新给我夹了“心”形的这个。

看到他这个举动,我也是突然一下就笑了出来。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看到我在笑。他虽然戴着口罩,但是我也感觉到了他也在笑。他给我说:来,我给你整个好看的。

有的时候,快乐很简单,一个煎蛋,就足够让两个人笑的很开心。

7月

7 月是从一场 livehouse 开始的。

7 月 1 日是星期五,下班之后,我和 Max 同学一起去听了野孩子乐队的现场。这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去听 Livehouse,也是我第一次线下听野孩子的《黄河谣》。

于我而言,这是一首有魔力的歌。它那么平静却又那么有力量。

当在现场听到“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的时候我真的好感动。

第一层感动是因为在我的记忆里面也有一条河流,它是我的上学必经之路,我人生的前十几年就在这条河边走来走去,从小乡村走向了小城镇。

之后这条河流就消失在我的人生中,我很怀念它。

第二层感动是因为这首歌唱的地方:兰州。

我在“十年之约”的视频中也提到了这个地方,想起了我以前在兰州夜市晃荡的那个夜晚。

7 月 17 日,是我今年第三次走进电影院。看了一部叫做《隐入尘烟》的电影,一个排片量极少,最后被迫下架,但是口碑挺不错的电影。

看完最后几个镜头之后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后劲儿太大。

这是一部描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贫穷,贯穿了整个电影的始末,但是它又是一个乌托邦般的故事。

一个贫穷的乌托邦,听起来挺奇怪的,但是确实就是这样的感受。因为在真实的世界里面,有无数个被抛弃的曹贵英,一样的是贫穷的底色,但是不一样的是她们中的极少人能遇到马有铁,能把日子过得有那么一丝丝尊严和盼头。

在辗转了几个废弃的房屋之后,马有铁自己一砖一瓦的搭建了个土胚房。

某个精疲力竭、准备休息的夜晚,突然天降暴雨,他们飞快的从床上翻身而下,顶着暴雨抢救土块,摔在泥里又哭又笑的时候,那一幕我太熟悉了,这不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吗。

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但是一切又飞快的轰然倒塌。

电影里面没有一点催泪的配乐、没有一句催泪的台词、没有一个催泪的动作,但是在最后马有铁亲手搭建的房屋被挖土机推倒的时候,就像是一记重锤正中我的心脏,竟然让我一时间难以呼吸,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复杂情绪,或者说无力感。

想起的是从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里面演变出来的一句话: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记得当曹贵英和马有铁躺在自己搭建的土胚房的炕上。

马有铁提到要带曹贵英到市里去看病。

曹贵英一脸害羞的说:活了这么大还没去过市里面呢。

马有铁对曹贵英说:那我们去了之后美美地浪浪。

一句话,让他们都有了盼头。

那个时候他们盖好了自己的新房,还给燕子也留下了燕窝,小鸡也开始下蛋,猪仔也慢慢长大,地里也开始丰收小麦和玉米,一切都是充满着希望的样子。

似乎生活准备开始被这对勤劳的夫妻过的蒸蒸日上的时候,贵英突然落水身亡,打破了一切规划。

导演说自己安排这个结局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倒是猜测由于种种原因,在故事的结尾他还是没有舍得下狠手。

以至于有人在知乎上提问:马有铁死了吗?

死了,他本来应该死在自己亲手把驴子放走的那天。

但是他想起还欠着小卖部一点钱,于是把自己所有的粮食都卖掉,辛苦了一年,换了区区三千块钱。

然后把所有的账务结清。

还完债的那天,他就宣告了自己的死亡。

房子倒下,不过是为了掩埋自己而已。

你说如果马有铁亲眼看到房子倒下的那一刻,他会想起什么?

他应该会想起那个即使筋疲力尽,但是还是从床上飞身而下,贵英紧随其后的大雨瓢泼的夜晚吧。

两个拼命生活的人,顶着暴雨抢救土块,摔在泥里又哭又笑的时候,这玩意,就是生活的褶皱啊。

一起走过皱褶的人,本来是可以一起咂摸出一丝味道,变成饭后谈资,然后再一起把它熨平的。

可惜导演没有给出这个“本来是可以”的机会。

可能是看过了太多努力就能改变人生的故事,就一直以为努力生活了就会有个好的结局。但是这片土地太大了,这上面发生的事情无穷无尽。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当前的这个苦难翻过去之后,至少会走上一段平缓的道路吧。

但是啊,苦难之后还是苦难的故事,你听的还少吗?

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在影城下的广场上走了一会,看到一个非常大的音乐喷泉,有非常多的人围着喷泉看,很多的小孩就在喷泉里面走来走去,浑身都湿透了,但是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几个大人也在里面和孩子一起玩,像个孩子一样。

随着每次喷泉的出现和消失,都会伴随着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和夸张的动作。

我们也会跟着笑出来。

电影里的生活是真实存在的,我的生活也是真实存在的。

7 月还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第一次》

其实应该是两个纪录片。

因为我先看了几集《人生第二次》,然后回头去看了《人生第一次》。我堂堂七尺男儿,每看一集都让我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人生第一次,一共十二集,从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从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入手,用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

我特别喜欢第三集。标题是长大,副标题是我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讲述的是云南乡村,漭水中学里面的一群留守儿童的故事。

校长在学校开设了诗歌课,似乎是一件在学习上没有收益的事情,因为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的要求总会附带一句话: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校长说:这里的孩子太懂事也太安静,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接受这一现实,不哭也不闹。诗歌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纪录片里面有一节在篝火旁的诗歌课,主题是:十年之后的爸爸妈妈。

在小时候能经历这么一堂启迪性如此之强的课,是真的能对人的一生产生一种持续的影响。

至于这些孩子写诗歌到底有没有用?

纪录片里面的回答是:诗歌确实很难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诗歌可以改变一个人。

我做留守儿童的那些年,也有一些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找不到一个载体。现在我知道了,诗歌,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都是很棒的纪录片,推荐给你,可以看看。

最后,说一句纪录片的主题曲《推开世界的门》,很好听,也推荐给你。

7 月还火了一个人,火的一塌糊涂,这个人就是“二舅”。火到甚至有人开始打假了,最后还得是 UP 主出来辟谣。

不知道你看完之后是什么感觉,我看完之后先是千言万语,想要张口却又一时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最后也只是想起了一首词的最后一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另外,个人观点。

作品确实是好作品,但是和“精神内耗”关系真的不大。

有一句话叫做:见过星辰大海的人,又怎会甘于点点荧光?

由于时代和身体的原因,二舅不算一个见过“星辰大海”的人,或者说他看到的“星辰大海”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现在大多数人的“精神内耗”,包括我自己,在于见过太多东西了,又想要太多东西了,又得不到太多东西了。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只是“点点荧光”。

所以,只有自己放过自己才能解决“精神内耗”。你可以佩服二舅,但是你也肯定学不了二舅。因为你放不下自己的“星辰大海”。

还有,不得不说一句,这个视频的文案真的是绝了。

看起来是一个视频,但是灵魂在于文案,文案像是散文,形散意不散。这才是高级的东西,再看看我写的这些玩意,都是写什么鬼东西。

7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8 月

整个 8 月,是跑步的一个月。从 8 月 1 日开始,我又开始努力跑步,坚持运动了。

今年从六月份进入夏天之后,我基本上就没有怎么跑步了,我看了一下整个六七月加起来也才只跑了 25 公里。

常常给自己的借口是忙,没时间,下班回家后就懒得出门了。

但是从 8 月开始我强迫自己至少按照跑一休一的节奏运动起来。

所以周一的时候跑了三公里,周三的时候跑了五公里,周五的时候跑了十公里,今天晚上还得出门跑五公里。

我也把放在角落吃灰很久的健身环翻出来了,不跑步的时候,晚上就在家撸健身环,也是能出一点汗,达到运动的效果。

以前我最期待每周五下班之后,在路边买点烧烤,买瓶啤酒,配个炒饭,然后开启美妙的周末。

但是记得 8 的第一个周五,我在路边摊上纠结了好久好久,到底是放肆的迎接周末,还是把十公里的既定目标搞定再说。

脑海里面的一个小人说:弄点好吃点,回去换上睡衣,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喝一口冰啤酒不舒服吗?

另外一个小人说:对呀对呀,舒服舒服。

但是,我最终还是艰难的选择了跑十公里。

因为想起了一句跑步届的名言:正因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

说实话,对我个人而言,按照计划跑完十公里之后带来的愉悦感,确实比一口冰啤酒带来的愉悦感更加强烈。

我跑步不为了减肥,只是单纯的作为一种运动方式而已。

我从来不觉得跑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难得在于下定决心出门跑步的那一刻。

但是这几年确实体能下降的非常厉害,以前每年至少会跑一两次马拉松,这两年由于疫情,很多赛事都停办了。我上一次跑全马已经可以追溯到 2018 年的北京马拉松了。

现在让我跑全马我是真的跑不下来了。

但是,如果疫情结束,赛事恢复,我真的希望我能有幸中签,然后再跑一次北京马拉松。跑不下来,我可以练嘛。这是一个约定,我得去赴约才行。

说来你可能不信,大概在 2018 年左右,我五公里偶尔还能摸到 20 分钟的门口。所以我在 8 月 3 日,尽全力跑了一个五公里,耗时 23 分 37 秒的时候,立下了一个 flag:五公里能跑进 22 分 30 秒。

立下 flag 之后就一直保持跑一休一的节奏,在堆了 100km 的跑量之后,在 8 月 22 日和 29 日分别完成了 flag:

就是自己能跑进 20 分之后就会想:是不是努努力,就可以跑进 19 分呢?

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一分钟的提升就不是短期目标了,与我而已,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再快 53 秒,也许它就是有生之年系列。

那么我会去追求这个 19 分吗?

会,但是也会适可而止。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道理:认清自己,放过自己,不要和自己较劲。

最后,在 9 月 28 日通过 5*1km 间歇跑的方式,跑进了 20 分,在兴奋之余,也让我体会到了要真正跑进 20 分钟,对我来说是一件多么多么难的事情:

也是在 8 月,看完了一部跑步相关的动漫:《强风吹拂》。

我刷这个动漫完全是因为有一天晚上夜跑的时候,路过一个十字路口,一阵极具夏天味道的、又强又热的横风从我的侧面吹过来。

我戴着降噪耳机,听不到自己的心跳,也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反而是风声,听的清清楚楚。

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这部改编自同名书的动漫:《强风吹拂》。

如果你可能对这个动漫无感。但是对于我而言,它确实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不论是跑的轻松或者跑的痛苦的时候,都能激励到我。特别是有时候不是那么想跑,或者跑的比较难受,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的时,我都会想到这部动漫,想到最后几集,他们站在赛道上之后的内心独白。

跑步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不是简单的两脚交替前进,只有跑起来才能感受到它。感受来自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以及跑完既定目标之后的喜悦。

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

是的,是风声,是贴耳拂过的风声。当我在专注的感受风声的时候,就是跑步中最快乐的时候。

终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推荐给你。

8 月初的时候,我又把《平凡的世界》拿出来,开始正式的读第二遍了。

为什么要再次读《平凡的世界》呢?

我在《沉溺于小说、游戏与摆烂,无力更新原创。》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我的出发点是因为年底要写“我这10年”的文章,在动手开始做之前,我一直希望我能再仔细的读完一次《平凡的世界》。

我在文章里面写到:这是两件似乎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但是对我而言,让我又隐隐约约的感觉到非常的重要。为什么重要,我也不知道。也许只有读完之后,才能找到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我希望能把这件事情做好,虽然留给我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虽然这事儿想想就很难。

8 月底的时候我把书读完了,“十年”的文章我也写完了,现在我找到答案了,答案就是真的没有关联。但是这本书对我而言确实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

8 月 6 日,立秋的前一天,周六,我们又去逛了花市,可能是因为最近天气太过炎热,花不多,逛花市的人也很少,但是价格也非常的便宜。

我们扫荡了两大把向日葵、一把绣球花、一把桔梗花,十几颗多肉。

回家开门之前,Max 同学偷拍了一张,她说抱着这么多的花开门,有一种幸福来敲门的感觉。

嗯,几十块钱就买到了幸福,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进屋之后,先把花扔在桌子上,然后拿出早就放在冰箱里面的可乐和不锈钢冰块,以及一起放在冰箱里面冰着的玻璃杯。冰可乐加冰块,倒入到冰过的杯子里面,一切都是冰的恰到好处,咕噜咕噜的整上一大口,接着啥也不管的窝进沙发里面,等待...

等待一个可乐味的嗝儿,来宣告这是一个愉快的夏日周末的下午。

夏天快要过去了。我怀念立秋前的这一天,我抓住了夏天的尾巴,度过了一个值得记住的下午。

这个下午我没有想很遥远的未来,也没有想已经过去了的时光,我只是窝在沙发里,无欲无求的等待。

等待一个可乐味的嗝儿。

8 月 7 日,今年第四次进电影院,看了《独行月球》。

去之前我们已经把预期拉的非常非常低了,甚至我们还迟到了几分钟才到电影院。但是没想到看完之后觉得这玩意,不错,还行,能看。所以这件事儿告诉我一个道理:只要把预期调整的足够低,就算是给了事情一个绝地反击的机会。

剧情什么的我就不说了,电影我也不想过多的点评了。我只想说其中的两个算是隐藏彩蛋的点。

第一个是月球上的那块黑色的方碑。

这玩意我太熟悉了,它出自一本叫做《2001太空漫游》的科幻小说。

我曾经就在之前的文章里面说过,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惊讶于这是一本发布于 1968 年的小说。

在 1968 年能写出这样的科幻小说来就已经是一件很科幻的事情了,而且作者克拉克还把这件事做的那么绝。

以至于往后几十年每一部叫的出名字的优秀的科幻作品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有的是明显致敬,但也有是无意重叠。以至于往后几十年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大多数人,提到科幻作品首先想到的都是《2001:太空漫游》,提到对太空的探索想到的都是"发现号",提到人工智能想到的是"哈尔9000"。以至于往后几十年有个叫刘慈欣的作家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以至于我在《独行月球》里看到这块石头的时候,我都能一下子想起书中出现的 1:4:9 黑色方碑。想起了书中的那一句: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

第二个点是里面的一首歌,改编自《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王牌特工》里梅林踩到地雷牺牲自己时也唱的这首歌。真的很好听。哦,对了,大家给它取了一个通俗易懂,兼顾了信达雅的中文名字,叫做:《回家走国道》。绝了。

8 月 21 日,感谢疫情放过了成都,让成都在周末开了一场草莓音乐节。

但是,我是万万没想到,疫情放过了成都,但是高温它不放过成都啊。音乐节 13 点钟开始,真是太阳最辣的时候,所以我刻意选的傍晚,晚上 18 点才到现场。所以只听了万妮达、陈粒、马赛克、痛仰。但是,这波不亏,本来我们也就是冲着痛仰去的。

在人群中和他们一起肆意双脚离地,举起右手前后摇晃,看着他们摇旗啦喊,把“火车”开起来的时候,伴随着鼓手的每个像是锤在心脏上的重锤,同时现场飘落这一场场“人工降雨”,在烟雨朦胧之中,有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感觉。

痛仰的现场是真的炸裂,感觉一到痛仰出场,现场的保安力量都加强了。

当天发了一个朋友圈,第一句话是:和 MX 同学一波三十折的音乐节之路终于结束了。

那天早上 MX 同学出门去考试了,中午回来的时候她说觉得脚似乎是扭了,感觉特别的疼。我带着她去诊所看了一下,也只是开了阵痛的喷雾,本来我觉得这情况音乐节应该是去不了了。

然而 MX 同学看出来我还是非常想去的,就劝我一个人去,但是我拒绝了,想得是要么两个人一起去,要么都不去。

于是我们决定晚点去,然后还有几小时才出发,看看这几小时脚的反应如何。

后来疼痛感轻了很多,但是走路还是有点点痛。当时她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要不我们弄个轮椅,你推着我去?

我先是一愣,然后觉得这也不是不可以,决定要去了,她就开始化妆,而我就各种渠道找轮椅,最后在小区群里面顺利借到了一个轮椅。等我把轮椅推回家的时候,MX 都已经画好了妆,换好了衣服,属于盛装出席了。

然后她突然觉得脚似乎也不是那么痛了,也就没用上轮椅。打车到现场之后,大概还需要走一公里的路程,我们走的很慢很慢,到达现场之后,我们找到一个好位置,然后就在那个位置一直待到结束。

整体的感受是很好的,在当时疫情的大背景下,能有这样的一个音乐节已经很难得了。幸好,我们没有错过。

8 月还有一件非常魔幻且值得记录的事情,成都限电,我第一次遇到,而且情况非常的严峻,严峻到有的公司直接停摆,让员工居家办公,我们公司则是购买了冰块来降温,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

我现在想起这事都觉得魔幻啊,真的是魔幻。

那几天在网上看到有的公司用大冰块进行降温,我还在想“应该不至于吧”,没想到隔两天我工位旁边就立着一个大冰块。

关键是它虽然就立在我旁边,我觉得也没啥大用处啊。

哦,对了,我当时还去我们小区的顶楼看了一下,想着限电,光污染少一点,会不会在成都看到星星呢?

结果,真的看到了。五颗。

8 月 29 日,有个叫做“热带雨林”的家伙叫大家屯菜,说是要封城了,那个时候成都每天新增 100 多例。

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但是看到消息的时候我刚好准备出门跑步,跑完之后 MX 同学随口说了一句:出都出来了,要不我们去前面的菜市场看看吧?

结果我们发现菜市场居然被清空了,以前这个点去的时候,还能在几个菜摊之间来回游荡慢慢的选。接着我们去了另外一个很小,我们平时根本看不起的小菜店,发现里面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甚至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钻进小店之后,不经意间听到了两个嬢嬢之间的对话,她们的表情既神秘,又严肃:

“真的哦~,豁你干啥嘛,要封,搞快,多买点。”

“啥时候封哦?”

“可能一会就发通知了。”

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微博上“热带雨林”已经上了热搜榜。一时间,竟然让我摸不着头脑,于是也买了两口袋的蔬菜。

结果呢,当天官方确实发布了公告,只不过是“热总”被拘留的公告。

但是,就在热总被拘留的第二天,也就是 8 月 30 日,官方开始倡导高新区居家办公。

8 月初,还有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的事件,那天晚上我看了很久很久,也沉默了很久很久。

8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9 月

9 月是从居家办公开始的,上一次因为疫情居家办公还是“新冠一年”的时候,那一年疫情刚刚开始,大多数人也没有体验过居家办公,想起来还有一丝丝的小兴奋,但是居家办公的体验整体来说其实不是特别好,感觉比正常上下班还累。居家办公让工作和生活之间本来就不清晰的边界,更加的模糊了,甚至是趋近于抹平了。所以我并不期待居家办公。

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最多就是“原则居家”一周的时间,没想到最后直接封了 14 天半。

隔离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天破天荒的想吃烤猪蹄和烤苕皮,于是打开外卖 APP 发现可以下单,于是果断的点了一些烧烤吃。

结果第二天就发公告说“只有超市这一类商铺可以营业”,我们就一阵窃喜:幸好昨天点了烧烤吃。

隔离期间我们买了很多鸡肉,算是把鸡给吃明白了,各种各样的做法。

隔离开始之前我其实是比较抗拒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由于 MX 同学每天换着花样的做饭吃,我只需要点餐,不需要操心吃饭的问题,让隔离生活变得开始美好了起来。

而隔离结束的时候 MX 同学还一脸严肃的说:太突然了,还有好多菜在冰箱里面呢,可惜了。

之后的第一周和第二周,我们分别吃了心心念念的油炸串串和火锅。

9 月 2 日,在“原则居家”的第二天,成都还搞了一个大新闻。这天也是全员核酸的第二天,成都突然替换了给核酸医护人员使用的核酸系统,系统第一天就直接崩的没边了,都崩上热搜了。直接导致那天成都没有完成全员核酸,承担开发核酸系统的某科技公司在各大平台上被喷的,那叫一个惨烈哦。

9 月 5 日,居家的第五天。 12 时 52 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

地震开始之前大概有 30 多秒,我就听到了非常大的倒计时的声音。这个声音我太熟悉了,因为之前已经听到过好多次。

每次都是倒计时结束后轻轻一晃,五秒左右,来去匆匆。我也只是稳如泰山,微微一笑,表示尊敬。

但是正是因为听到过好多次,导致我麻痹大意,觉得这次震级应该也不过如此。

然后慢悠悠的在房间里面找平板,因为每次平板上会显示大概的震级和烈度。结果在倒计时只剩下不到 10 秒的时候,我找到了平板。我一眼看到震级是 6 开头的,再一看烈度大于 3,下面写的是震感较强,就赶紧和 MX 同学躲进厕所了。

刚刚进厕所,地震波就来了。

我感觉到的是来了两波,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这期间都我从卧室跑到客厅,提了一桶矿泉水再回去,感受第二波更猛的晃动。

对我来说,地震的级别分为四种,震级逐步提升:一是坐在原地不动;二是都厕所站着;三是到厕所蹲着;四是到厕所蹲着并带上一桶水。

这次就是第四种。而且我是在接近顶楼,非常高的楼层,所以体验感直接拉满了。

我给朋友讲述了我的经历之后,他问我:为什么要去厕所,为什么要带桶水呢?

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麻了,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面这是常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这只是大部分四川人的常识而已。

于是我很认真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知识我也是 08 年之后学会的,并希望你一辈子用不上:去厕所是因为那里空间比较狭窄,有三角区,比较坚固。带桶水是因为如果楼摇塌了,被困住了,有水就能活下去。

9 月 10 日,居家的第十天,中秋节。

那天晚上我们在阳台上拍月亮,我突然想起投影仪里面有个屏保好像是一个“月球”,于是把投影仪放下来,投出了这个屏保。

没想到把所有的灯关闭了,一轮圆月挂在家中,窗外的万家灯火倒像是点点星光,效果直接拉满,

然后我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拍摄方式,拍了几组照片。

后来还发现有一个星空的动态屏保,如果说月亮是效果拉满,星空就是效果炸裂了。

再后来发现有一个水族馆的动态屏保,直接看过去效果一般,但是我偶然间发现通过窗户的镜面反射看过去无比逼真。

虽然那天还在隔离期间,但是我还是喜欢那个“天涯共此时”的晚上。

隔离在家期间我看到了家里的琴叶榕一片叶子生长的全过程。

它在去年冬天的时候遭遇了一场虫害,叶子全部长了锈斑,后来我去花市买了一颗新的,想着就放弃这颗,感觉是救不回来了。

本来都打算拿去扔掉了,MX 同学拦住我说再给它一次机会吧。于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应对之道,买了一些针对性的药粉,把叶子全部给它减掉,搬到了通风的地方。没想到还真的活过来了,叶子越长越多。但是似乎都是不经意间长出来的。

那天我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突然看到它有一个点特别的绿,仔细凑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嫩芽。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上起来打咖啡的时候我都会仔细的看看这一片叶子。看着它几天时间就长大了。一整颗琴叶榕里面,这是唯一一片,我看着长大的叶子。而这颗琴叶榕本来应该死在去年的冬天。

9 月 14 日中午解封了,那个周末,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公园。

老远就听到了公园里面有人在吹拉弹唱,热烈非凡。等我们走近之后,发现一群大爷在公园的人行桥下琴瑟和鸣。围观的人很多,但是都非常默契的留了很大的一个空圈。

在大爷们奏响乐章之后,旁边的一些阿姨叔叔会手牵着手,款款而入,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生动。我待着看了一会,发现在演奏的间隙,有一个“花臂大佬”走到“舞台”的中间,给大爷们指导,告诉他们刚刚哪个地方弄的不好,下一首应该弹奏哪一个。

然后下一首他们选了《北京的金山上》。前奏刚刚响起,MX 同学就在旁边开始跟着摇摆起来了。

我说:这啥歌啊?

然后她无比震惊,问我:你居然不知道这首歌?你不会是“间谍”吧?不是从小就学这首歌吗?

我一脸懵逼的听了一会,听到一个“巴扎黑”,我就对这个“巴扎黑”有一点点的印象,但是完全不知道这是哪首歌,我是真没学过。

后来为了洗清我“间谍”的嫌疑,我分别给她唱了《歌唱祖国》、《红旗飘飘》、《我爱你,中国》。

这个公园我们好久好久都没去过了,公园里面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一家人露营的、拉着小孩子的、牵绳遛狗的、跳广场舞的、桥下唱歌的...

和我第一次来这个公园的时候差不多,只是那个时候是 2019 年的夏天,那个时候,人们都还不需要带着口罩。

再后来,我们从公园出来,一不小心就游到了高新区的尽头,拍下了上面这张图片:非必要不进出新区。

如果没有“介绍信”,想悄悄的从天府新区到高新区,这行为都算得上是“偷渡”了。

即使我知道这是因为疫情期间,政府发文公告几个区域之间不要相互流动。但是当这条线,这个“非必要”,就明明白白的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不太真实的。

好在我要去的地方,并不需要偷渡出去。

9 月 21 日,在泸定地震中失联 17 天的水电站工人甘宇获救。

发生在 9 月 5 日的泸定 6.8 级地震。水电站的工人罗永在地震之时,做出一系列违背人类常规操作的判断,在山崩地裂、飞沙走石之间,提起了水电站的泄洪闸门,以免洪水漫过大坝,威胁下面村庄几百人的安全。

随后在避险的路上遇到了同事甘宇,他有高度近视,而他的眼镜此时也不知丢失在何处。两人一起避险的路上,甘宇腿部不幸负伤,对罗永说:你先去找出路吧,带着我拖累你,这样我们两个人都可能遇难。

罗永和甘宇分开的时候,郑重的对他说:我得救你就得救,放心吧。

8 日,罗永得救,并告知甘宇还在水电站附近,救援队徒步前往。

这是我 9 日的时候看新闻看到的相关报道。当时我特别关注这个叫做甘宇的小伙子。

因为我也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丢掉眼镜之后,对于距离完全把握不准,更别说方向了。

所以我很担心他,也连续关注了好几天,一直没有消息。

直到 21 日,已经失联 17 天的甘宇被一位叫做倪太高的老乡找到并救助。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特别的震撼和诧异。不敢想象这个高度近视、左下肢腓骨骨折、肋骨骨折、伴有严重感染的人,他的肉体和灵魂在这 17 天经历了什么磨难。

随之而来的是感动,想起了罗永说的“我得救你就得救”,这算是我近些天来在网上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吧。

倪太高也让我想起了之前白银越野赛失温惨案中的那个一己之力拯救十余人的牧民。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如果,我是说如果,以后把我也置之于和甘宇一样的绝境之中,他的事迹,也会坚定我活下去的信念。

这是多么好的电影剧本啊,不知道有没有导演上手操作一把。

9 月份的时候还看了《脱口秀大会》,海源被淘汰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好可惜:

本来 12 月我还买了他成都的《坐在角落的人》脱口秀专场,但是由于不可抗力,延期了两次,直接延到了明年 1 月份,我也就把门票给退了,可惜。

9 月还火了一个现象级的小游戏,叫做羊了个羊,据传闻说一天光是广告收入就 500w。

9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10 月

10 月 1 日,保留节目,跑步 10.01km 为祖国母亲庆生。这个 10km 似乎是近几年跑的最快的一次 10km:

10 月 3 日,是我今年第六次进电影院,也是最后一次,看了《万里归途》。

看完之后我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年最燃的国产片,就它了!》,没想到一语成谶,今年最燃的国产片还真就是它了。

但是我是真的觉得有点悲哀,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说这十年是中国电影最好的十年,我听了都忍不住想笑,真的。

10 月 16 日,那天成都天气特别好,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是被一束从窗帘缝隙之间的逃逸出来的阳光给激活了。

准备把夏季的衣服收起来,向这个夏天正式的说再见。众所周知,成都四季很不分明,总的来说只有两个季节,所以每年我们都需要整理两次衣服,每次会花费很长的时间。MX 同学有鼻炎,所以每次我都是让她坐在旁边看着,因为所有的衣服都需要让她过一次眼,下次逛商场的时候她才知道我还应该买什么样的衣服。

有些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我会选择丢掉,但是她每次都会再次过滤一遍,说:这件不能扔,和其他衣服还能搭一下。这件也不能扔,明年瘦下来了就可以穿了。这件也不可以啊,满满的都是回忆。

所以,她过滤完成之后,每件衣服又活过来了,从 GC 的角度来说,她就像是衣服的一个 finalize 方法。

整理完成之后,我们从卧室出来,发现一束阳光斜穿了整个客厅,洒在另外一堵墙上。

我在这个房子里面住了一年多,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四季。

早春的阳光很少,没有见过此番场景。盛夏的阳光高照,角度不对,也未曾直接访问过这面墙。也许只有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太阳,会在下午16点钟的时候,让一束阳光穿过阳台那一面窄窄的窗户,把阳光拉的很长很长,不偏不倚的直接照在放在对面墙边的一颗琴叶榕上,然后在 45 分钟之后转移到旁边的天堂鸟,最后消失不见。

是的,我就坐在这束阳光前,看着它移动。

在异常熟悉的场景中,出现了一点点的不一样,就足以让这一天在这一年中都闪闪发光。

但是再仔细一想,那是不是说明生活已经很久没有多姿多彩了呢。

最终,同质化,会吞没一切,包括这一束阳光和这 45 分钟。

10 月的时候还参加了公司的体验,遇到一特别搞笑和尴尬的事儿,也写成了一篇文章进行记录:《体检的时候遇到一事儿,贼特么尴尬...》

现在回看也真的是尴尬,喝水喝的我想吐。

10 的最后一周,我突然变成了一个 UP 主。

因为我有想法把“十年之约”做成一个视频,所以为了先熟悉制作视频的流程,我就注册为了 UP 主,我当时随便选了一篇在公众号这边阅读量比较高的文章,然后开始磕磕绊绊的录音,剪辑,发布。

没想到前几个视频做的还挺成功的,第二个视频突然就成了小爆款,不仅直接单搞突破了 10w 播放:

甚至还收到了只在传说中见到过的《首页通知书》。

10 的最后一天,距离年底还剩下两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着手准备“我这十年”的稿子了。

于是我把自己前九年写的《我这一年》汇总了一下,想打印出来找找灵感。

结果汇总之后发现:好家伙,13w 字,189 页,家里的打印机也遭不住啊。

但是我还是试着打印了二十多张,看看效果。家里的打印机是那种很一般的打印机,打印速度非常慢,一页得打印好几秒。

所以我当时抽了个板凳坐在打印机前面看着它,我是从 2013 年开始打印的,当自己多年前的文字从打印机里面一行行的吐出来的时候,那个感觉非常奇妙,五味杂陈中参杂着一丝丝感动。

那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怎么说呢?

就像是 9 年前的自己,通过打印机,给我寄来一封信。

见字如面,展信如晤...

10 月底的时候,还有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事件。其实我本来想好好写写的,但是我却迟迟没有下笔。其实不止是这个事件,今年的好多事件,我想当个记录真实的人,但是就像《蝙蝠侠》里面的一句台词:有时候,真相还不够好。

而我用来“麻痹”自己的一句话就是:红红火火的生活,比深不见底的网络,有意思的多。

10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11 月

11 月,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叫做《终于,结束了这兵荒马乱的一周。》,后来这篇文章被下架了。所以我把没有问题的部分搬运一下。

不知道为什么,这周感觉特别的累。

可能是因为上个周日(11 月 20 日)跑了成都马拉松吧,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理上的累。

因为成马是在一片争议中起跑的,因为起跑的那天早上,龙泉驿区开始静态管理。

同一个城市一边举行 3w 人的马拉松,一边对一大片区域进行静态管控,听起来确实比较的魔幻。

由于太久没有参加过大型活动了,整个人都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中,导致那天晚上我只睡了不到 6 个小时,早上 5 点 40 分就起床了。

然后我开始兴致勃勃的录制一些视频,从家里出发,到乘坐地铁,再到起跑之前,接着是跑步途中,最后是跑后分享,想得是赛后剪一个 vlog 出来,纪念一下。

甚至我跑到 18km 处的时候,突然有点舍不得这件期待了很久很久的事情这么快的结束,突发奇想,开了一个直播,想得是慢慢的走完这三公里,好好的享受比赛。

所以我直播了 52 分钟,一直直播到我领完包,坐到草地上休息了一会,才结束。

直播完成之后,我还录制了几分钟的完赛感悟。到这个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比较开心的。

直到我坐到地铁上之后,开始刷手机,看到了群里、网上的一些评价,大概是在吐槽,疫情还是如此困难的时候,居然举办这样的活动。

“主办方是小可(傻)爱(逼)吧,参赛者也是。”

“这是要开始躺平摆烂了吗?”

“希望参赛的人都阳一下。”

“终点是方舱吗?”

...

那一刻,我就开始了自己的精神内耗,甚至有点后怕自己开直播的这个行为。

以前跑步,跑完之后都是精神满满,感觉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没想到这次跑个步,还跑出个精神内耗来了?真是奇了怪了。

中午回家,吃完饭之后,也没有了剪视频的兴致,蒙头就睡了。

睡醒之后,已经是傍晚,傻坐在电脑前,想通了,我只是一个严格准守赛事规章制度的参赛者而已,赛事要求比赛之前至少五天五检,要求提供成都市常驻证明,要求提供全程疫苗接种证明,这些我都做了。

我没有资格去为这场活动解释什么,也不需要我去解释什么。

我需要做的就是,感受当下,享受比赛。

至于有人要骂比赛,骂参赛者,那是别人的事儿,关我啥事?

我不惧于站在对立面上,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你有你的评判规则,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在用自己的行为去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因为提前想到了有一部分舆论的走势会走向相反的方向,而选择不去比赛,或者刻意隐藏自己参赛者的身份的话,那才是我的悲哀。

11 月 22 日,周二,早上刚刚到公司,MX 同学叫我看一下小区群,里面发了一个公告,说检查出了阳性,需要静态管理,时长不明。

考虑到居家办公的诸多不便,我立马预定了小区附近的一个酒店。

想着一般就封控三天嘛,我只需要住两晚上酒店就行。

好在当时 MX 同学还在家里,她可以帮我准备一点东西,晚上的时候给我送到楼下。

那天晚上我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保安问我:你是要进去吗?进去了就出不来了,你想好了吗?

我当时就觉得挺搞笑的,这是什么魔鬼的对话。

然后我说我等人东西出来,顺便问一下:小区封几天啊?

听到这个问题,保安自己也笑了,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啊。

然后隔了两秒之后,又对我说:等通知吧。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我也笑了。

我笑得是,我就站在家门口,但是什么时候能回家,没人知道,只有通知知道。

在小区门口等待的时候,我还看到一个老爷爷端着锅,锅里面是饭和菜,给到了门口接应的一个年轻人,然后应该是一家三口,就蹲在门口的马路边吃饭。

从对话中大概可以知道,本来是约好小两口带着儿子来爷爷家吃晚饭的,爷爷老早就把菜备齐了,这下人也进不了小区,只能由爷爷把做好的饭菜装在锅里,端到小区门口。

一家三口蹲在马路边吃饭,爷爷就小区门口看着,时不时的喊上一句:

“菜够吗,家里还有。”

“饭够吗,我再回去拿一点过来?”

“慢点吃,我不着急。”

“要汤嘛,我去端一碗?”

...

小孙子,一遍遍的回复:不要不要不要。

爷爷宠溺的说:好好好,慢慢吃。

后来,我看到了一封来自美团外卖骑手的求助信,信里面说:

至今,我与其他近15位骑手已经在外流浪3天。大家有的在站点住,有的合租便宜的旅馆,但更多的晚上就睡在写字楼的大厦、餐馆等地方。目前,北京的餐馆停止堂食,不许人进入,写字楼居家办公的多,也很难进入,城中村全部封控,无法找地方短租,宾馆等费用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而我们所居住的小区解封遥遥无期。我们流浪在外,依旧坚持每天做核酸不违反疫情防控的要求。但我们不想被封控,是不想失去唯一的收入来源。目前流浪在外的骑手主要是找不到夜晚住宿的地方。由于财力有限,希望价格能控制在每人每晚50元左右,我们希望有渠道的各位爱心人士可以牵线搭桥,帮忙提供相应的短租渠道。我们将不胜感激!

我开始理解我之前看到的一张图片,图片里面是外卖小哥的电瓶车上绑着一床铺盖。
当时没有细想,现在突然就明白了。

对于他们来说,对于他们这一类人来说,被封控一天,就代表着一天没有收入。

我把自己也带入到他们的情境下,如果是我,我也不会选择进入小区,我也不会住酒店,我会选择随便找个地方对付一下。这个地方可能是公园里、马路边、桥洞下。

看到求助信的时候,我特别的想要帮助他们,于是我扫码加了求助的小哥的微信,看到他的微信签名的那一刻,我笑了。

他的微信签名是:美团已经安排住宿,大伙都住下了,谢谢大家关心。

也是 11 月,世界杯开始了。

朋友给我发来一张图:

青春,哦不,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的世界杯。

俄罗斯的夏天过去了,四年后,我们迎来了卡塔尔的冬天。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球迷,我看不懂球,群里都是一些大学的朋友,所以我会进群和他们一起瞎扯。

四年前,我买了几场球,因为我有记账的习惯,所以我找到了当时的记录:

单笔最大的金额是 20 元。

是的,20 元对于 2018 年,生活贫瘠的我来说,已经是能接受的最大的“赌资”了。

4 年过去了,生活好起来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几天还群里吆喝着,约在一起,找个酒吧看球。

一个朋友说:我黄码,约吗?

一个朋友说:我还在小区封着呢。

一个朋友说:酒吧还封着呢。

就这样,直到世界杯结束,我们也没有约上一场。

11 月的时候我文章写的少了。

因为我一直在写《我这十年》的稿子,但是很遗憾,似乎一直在瓶颈里面,导致进度非常缓慢。

可能是自己太重视这个事情,反而困住了自己,怎么写都不满意,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和情绪去坐在电脑前做这个事情,甚至出现了逃避心理。

总感觉虽然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但是自己反而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不是一个亲历者,导致有些地方的表达和情绪非常不对。

直到前几天,我尝试把自己删删减减写好的第一大段对着镜头朗读了一遍,读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回忆伴随着画面奔涌而来,竟然有点哽咽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应该是走出瓶颈了。

虽然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瓶颈,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按时“交稿”,但是我还是会努力的把这件事做好,把它的优先级放的很高很高。

我写文章,做视频,当自媒体都是为了流量,但是这个不一样,这个是为了完成对自己的一个长达十年的承诺,首先是为了取悦当下的、和多年后回看文稿和视频的自己,其次才是观众。

为了更好的查阅,我把自己这十年,每年的最后一天发布的《我这一年》的文稿打印出来之后,我是真的没有想到,148 页这个具体的数字,是这么厚:

当我看到 2013 年写的第一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12 月,回忆这一年的时候,我翻看了经很多照片,我突然问,自己一句,有意义吗?

傻孩子,十年后的我告诉你,这可太有意义了,这是你拼搏过、兴奋过、失落过、用力生活过的、鲜活的证据。

好好写吧,我谢谢你。

11 月的时候,看了一年一度戏剧大会。

这一期有个作品叫做《复活军团》,一句话概括就是男生宿舍里面的友情吧。

其实是一个很俗套的,看了前几分钟就猜到最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反转的故事。

但是这个作品在欢笑之余,还是有一点点感动到我吧。因为最近我在整理东西,那天我刚好看到我毕业离校那天写的一段话:

6 月 22 日,晚上 19 点整,是我离开大学宿舍的日子。我是真舍不得走,东西早就收拾好了,室友我也一个个的送走了,就硬生生的在宿舍坐到了 19 点整。宿舍门关上的那一下,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拖着箱子,从宿舍走到校门口,我走的很慢,特地选了大一来报道的时候走的那条路。

六年后的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当我轻轻的关上那扇门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了,不管是以班级为单位,还是以宿舍为单位。

那扇门的里面,是象牙塔。那扇门的外面,是江湖。

11 月 19 日,文案写的差不多了,就试着录制了一下视频,我发现这个玩意还真的是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在我的想象中,拍视频嘛,就是写好稿子之后,对着镜头一顿输出就完事了。拍的时候,肯定得脱稿啊,整个大纲就行了,自己写的东西,脱稿不是很简单嘛。

结果,拍的时候,就是,呃...那个...然后...呃...对了....还有...呃。

各种卡顿,所以还是得对着稿子,偶尔瞟一眼。于是我开始用平板当做提词器,哐哐哐,就是一顿疯狂输出,结果一看视频,由于平板屏幕很亮,眼镜疯狂的反光,非常的影响视频效果。

就这个反光的问题我就想了很久,找了各种角度来规避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大道至简,我把稿子打印出来,打在纸上,贴在镜头前面,不就不反光了嘛。

稿子其实都是一个小问题,主要是拍摄的时候,人特别的尴尬。

对着镜头说话本来就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更尴尬的是你还得反复的去看拍摄出来的视频,还得动手去一秒一秒的剪。

这种尴尬不亚于把你绑到椅子上,然后打开你的 QQ 空间,当着你的面读你初中时发表的那些故作伤感,仿佛看透世事的动态。

难是真的难啊,所以,试录的几十个视频一个都没法用,当时距离 Deadline 还有 27 天,进度为 0%。

但是还是有一些意外收获的,比如用相机自带的滤镜,不经意间拍了几段和 Mx 同学生活片段的视频,效果还不错,以后撒狗粮的时候可以用。

11 月的最后一天,江同志离开了我们。我的“十年之约”视频的最后就是用他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今年,离开我们的人物还有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以及中国香港作家倪匡、《三国演义》张飞饰演者李靖飞、《三国演义》关羽饰演者陆树铭。

还有留在 12 月份的那么多的人。

11 月份,看脱口秀大会的时候,在杨波说可能要放弃自己的风格的时候,大张伟站出来爆出了一个金句,我记忆深刻,他说:你就是思考的太多了,停止思考,生活美好!

11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12月

12 月初的时候,今年逛了好多次的花市搬走了。很难过,我的快乐没有了。

也是 12 月初,火了一个叫做 ChatGPT 的 AI。当时我接触到这个东西之后觉得是真的牛逼,连夜写了一篇文章蹭热点《这玩意也太猛了!朋友们。我在此严正呼吁大家:端好饭碗,谨防 AI!》,最后阅读接近 2w,还得是蹭热点舒服啊。

12 月 6 日,官方发布公告称:进入大部分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都说大疫不过三年,但实际情况是国家的防疫政策保护了我们三年,接下来就得靠自己了。

然而就在开放后的第三天,也就是 12 月 9 日,我就阳了。我前两天的症状比较严重,身上痛,特别是膝盖的周围的肌肉,痛的睡不好觉。然后就是反反复复的发烧,晚上睡觉的时候出了大量的汗。

由于我属于“提前批”阳的人,所以当时 Max 同学去药店里面还买得到布洛芬、散列通、抗原啥的,没想到仅仅两天之后,刚刚说的三个东西就变成硬通货了,就和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口罩差不多,到处都买不到。

我中招之后,和 Max 算是把隔离措施做的还可以,但是她也在 12 月 11 日晚上开始出现症状了,第二天一测抗原,果然是中招了。

当时我就对这个病毒的传播性有了一个具体的认知。

然后我给公司报备,公司把我拉到一个居家办公的群里面,群里都是阳了的同事,我进去的时候只有 20 多个人。但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我发现群里面的人迅速的膨胀到了好几十人,开发中心 60% 以上的人都阳了。

我对这个病毒的传播性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认知,猛是真的猛。

阳了期间写了两篇文章,详细记录了这个值得记录的事情:《???刺激,我也阳了。》《你别说,这个小病毒还挺会来事儿的。》

在阳的期间我还看了等待了好久好久的《三体》动画,毫不夸张的说,我至少满怀期待的等了一年多了。现在已经播出了 4 集了。我的评价是:就目前这几集的表现,距离我的预期还差亿点点距离。期待太高,宣发拉满,非常拉胯。

12 月 18 日,卡塔尔世界杯决赛,阿根廷对阵法国。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但是我这个伪球迷只看了上半场瞌睡就来了,Max 同学都看到了点球大战。梅西终于捧起了大力神杯,但是有一句很流行:到底是怎样的结局,才能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我是一个伪球迷,但是人类对于颠簸流离之后,来之不易的收获都有通感。

12 月的时候,一个读者微信找我,说想要聊一下,我当时以为是什么技术问题之类的,结果没想到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事情的看法,那天我有幸在一个初三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一份赤子之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他问我事情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时候,我能说什么?

我只能说一些来自成年人的、在成长过程中社会教我的、正确的废话。

我当时就在想我初三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什么?

想得是早上炫什么,中午炫什么,晚上炫什么,夜宵又炫什么。但是我也庆幸初中的时候没有接触到太多的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每天早上村里的大喇叭和学校报栏放的报纸。心智不成熟,信息量太大的时候,容易 CPU 过载。

不过话说回来,初中生关注我干什么?

12 月的最后一周,和 Max 同学看了一个叫做《我们民谣2022》的综艺。

张玮玮在台上唱《米店》,小河给他唱和声的时候,真的是好啊,太好了。

《米店》我听了好多年了,以前听的时候,听到得是烟雨飘摇,听到得是匆匆忙忙,听到得是空空的房间,听到的更多的是孤独。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句忘记在哪看到的话: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

现在听《米店》,听到得是爱人,听到得是葡萄枝嫩叶般的家,听到得是桅杆和风,听到的更多的是希望。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海滩,岸边停着一搜不大不小的船,船上有酒有歌有爱人。

同一首歌,从孤独到希望,《米店》在民谣里面,真的是“孤篇压盛唐”般的存在。

还有小河唱完他“寻谣计划”里面的歌之后,老狼问他:后面有机会听到的你自己的歌吗?

小河说:看机会吧,在这个舞台上歌重要,是不是自己的歌,不重要。

他其实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让一些濒临失传的童谣得到记录,从而得以流传下来。

那一刻的小河,就是当年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的舞台上唱《米店》的老狼,他们作为过来人,作为老大哥,有着同样的愿景,为歌曲的某个细小的领域,撑一把伞。

他们自愿背负起这样的责任并为之不懈奋斗,致敬!

12 月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做视频:

这是一个长达一小时的视频,这一小时的长度,浓缩的就是我,一个在成都某二本院校读了四年大学,经过三年颠沛流离的北漂之后,最终回到成都定居,至今三年的普通程序员的磕磕绊绊,又闪闪发光的十年。

在开始做之前,我就知道最后做出来的视频会很长,所以我知道视频肯定不会有什么流量的,毕竟谁会愿意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呢?

但是当我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的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一种快乐,一种不需要在乎流量、数据、传播,甚至是不需要在乎观众、读者,只需要时时刻刻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的那种简单的,为自己做事的快乐。

反正不管怎么样,我知道至少会有一个人会有兴趣从头到尾的完整看一遍,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而且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多年后,比如再过十年后的自己,届时已经 38 岁的我,站在即将“不惑”
的年纪前,回头一望,不知道一路上丢了什么东西,一脸疑惑的想要寻找点什么的时候,或许会翻出这个视频看看。

所以在视频的开头,我就写了:仅以此视频,献给十年前和十年后的自己。

视频中体现的是 2012 年到 2022 年,这十年的时光,刚好对应的是我 18 岁到 28 岁的时光,这是人生中多么美好的十年啊。

但是说实话,视频做的不是很好,和我想象中的样子还有一点距离,但是碍于设备、时间和思路的原因,能做成这个样子,我也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反正不管怎么样吧,我也算是交卷了。

关于视频制作期间更多的感悟和视频对应的文稿,就放在明天的文章里面吧。

12 月 2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这样的一则公告,结束了,真的结束了:

三年整,整三年,如梦幻泡影,又那么真实具体。

你说多年后,我们在某个朋友聚集的下午,或者和家人散步的傍晚,亦或是三三两两深夜的酒桌上,把这件事儿,这三年,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时候,更或者把它讲给下一代听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和状态呢?

我想,我应该是以一种幸存者的心态,劫后余生的状态来描述它吧。但是也会带着一丝丝亲自跨越之后的豪迈和勇气,而此时此刻,假象这个画面的时候,我想起的是一句词: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2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尾声

又到了每年最头疼的尾声环节了,对我来说,一个故事最难写的就是开头和结尾。

是在没有思路了,我想着把前面九年的“我这一年”放在一起,方便我以后查找。

前面九年,加上这篇,10 年期满。

当它们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很满足的。这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最好的体现:

现在 10 年写完了,算是挣扎着完成了之前的一个承诺了。

那明年年底的时候还写吗?

你管它的呢,先把明年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好,至于年底的时候写不写,这问题就留给明年年底的我来纠结吧。

我要做的,我能做的,也就是只是记录当下,增援未来,仅此而已。

然后,按照惯例,我把今年写的所有原创文章整理了一下:

当他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说真的,有一种收获之后的满足感。

然后我把 2021 年和 2020 年的图片也找了出来:

这三年是在成都完完整整度过的前三年,写作贯穿了我回到成都之后的整个阶段,这就是我这三年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仔细生活的强有力的证明。

朋友,2022 年马上结束了,不管你这一年怎么样,收获满满也好,遗憾失落也罢,都已经过去了,落子无悔,唯有往前。

希望我们明年的今天,回首这一年的时候,纵然来路漫漫,也有星光灿灿。

最好,感谢你阅读我的文章,我知道你肯定没有看完,但是真的没有关系的,你能过来小坐一会,我就很开心了。遗憾的是我不能开酒款待,与你把酒言欢。

诶,说到“酒”,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事儿。

今年一月初的时候我在 B 站看了彩虹合唱团在酒吧庆功宴上唱的《酒鬼的敬酒曲》,当时把我感动的,听得我都开了一瓶酒,我都遗憾为什么没有在 2021 年的时候听到,这样我就可以把它写进“2021,我这一年”里面。

但是一切都还来得及,不是吗?因为我在 2022 年的最后,又想起了这件事。它还是出现在了我的文章里面。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又去看了一遍视频,还是一样的感动,然后开始循环播放。

在《酒鬼的敬酒曲》视频的开头标注了一个日期:2020 年 1 月 21 日。

那个时候,疫情还处于萌芽的状态,视频里面有酒吧、有人群、有歌唱、有欢声笑语,每个人都端着酒杯,每个人都没有戴口罩,这才是我所熟悉的生活,是一切最开始的样子。

最后,就像歌里唱的,也敬自己一杯吧:敬我们自己,自己!在秩序中,稍作改变的自己。

好了,虽然突然有点不想结尾了,想要继续写点什么的,但是真的就到这里了吧。

你可以把你对 2022 年的回望,2023 年的期望,留在留言区,我们留言区聊。让我们和 2022 年挥手告别,让我们一起拥抱大不一样又似曾相识的 2023 吧!

朋友们,我们明年再见!

--- 歪歪,2022年12月25日-29日,于成都。

本文参与了 SegmentFault 思否年度征文「一名技术人的 2022」,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why技术
2.2k 声望6.8k 粉丝

引用和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