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
贯穿整个系统的是一组电子管道,称作总线,它携带信息字节并负责在各个部件间传递。
通常总线被设计成传送定长的字节快,也就是字(word)。字中的字节数(即字长)是一个基本的系统参数,各个系统都不尽相同。现在的大多数机器字长要么是 4 个字节(32 位),要么是 8 个字节(64 位)。
I/O 设备
I/O(输入/输出)设备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通道。上述图片中包含 4 个 I/O 设备:
- 作为用户输入的鼠标和键盘;
- 作为用户输出的显示器;
- 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磁盘驱动器(简单来说就是磁盘);
- 留待一些网络适配器一类设备使用的扩展设备槽。
每个 I/O 设备都通过一个控制器或适配器与 I/O 总线相连。控制器和适配器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封装方式:
- 控制器是 I/O 设备本身或者系统的主印制电路板(通常称作主板)上的芯片组;
- 适配器则是一块插在主板槽上的卡。
无论如何,它们的功能都是在 I/O 总线和 I/O 设备之间传递信息。
主存
主存是一个临时存储设备,在处理器执行程序时,用来存放程序和程序处理的数据。
- 从物理上来说,主存是有一组随机动态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组成。
- 从逻辑上来说,存储器是一个线性的字节数组,每个字节都有其唯一的地址(数组索引),这些地址是从零开始的。
- 一般来说,组成程序的每条机器指令都由不同数量的字节构成。比如 C 语言,变量相对应的数据项的大小是根据类型变化的。比如在运行 Linux 的 x86-64 机器上,
short
类型的数据需要 2 个字节,int
和float
类型需要 4 个字节,而long
和double
类型需要 8 个字节。
处理器
中央处理单元(CPU),简称处理器,是解释(或执行)存储在主存中指令的引擎。
处理器的核心是一个大小为一个字的存储设备(或寄存器),成为程序计数器(PC)。在任何时刻,PC 都指向主存中的某条机器语言指令(即含有该条指令的地址)。
从系统通电开始,直到系统通电,处理器一直在不断地执行程序计数器指向的指令,再更新程序计数器,使其指向下一条指令。处理器看上去是按照一个非常简单的指令执行模型来操作的,这个模型是由指令集架构决定的。在这个模型中,指令按照严格的顺序执行,而执行一条指令包含执行一系列的步骤。处理器从程序计数器指向的内存处读取指令,解释指令中的位,执行该指令指示的简单操作,然后更新 PC,使其指向下一条指令,而这条指令并不一定和在内存中刚刚执行的指令相邻。
寄存器文件是一个小的存储设备,由一些单个字长的寄存器组成,每个寄存器都有唯一的名字。
算术/逻辑单元(ALU) 计算新的数据和地址值。
CPU 在指令的要求下可能会执行如下操作:
- 加载:从主存复制一个字节或者一个字到寄存器,以覆盖寄存器原来的内容;
- 存储:从寄存器复制一个字节或者一个字到主存的某个位置,以覆盖这个位置上原来的内容;
- 操作:把两个寄存器的内容复制到 ALU,ALU 对这两个字做算术运算,并将结果存放到一个寄存器中,以覆盖该寄存器中原来的内容;
- 跳转:从指令本身中抽取一个字,并将这个字复制到程序计数器(PC)中,以覆盖 PC 中原来的值。
处理器看上去是指令集架构的简单实现,但实际上现代处理器都使用了非常复杂的机制来加速程序的运行。
因此,我们将处理器的指令集架构和处理器的微体系结构区分:
- 指令集架构描述的是每条机器代码指令的效果;
- 微体系结构描述的是处理器实际上是如何实现的。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