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认知」打工人的自我修养

都说认知以外的钱难搞,那认知内的呢?



$$01$$

互联网内卷年代,作为不着调的普通选手;

在诸多花里胡哨的黑话中,个人最待见的就是"认知"这个词;

认知,有强烈的抽象感;

想要深刻理解抽象的概念,可能需要上升到哲学层面,或者所谓的人性层面;

很显然,普通玩家达不到那个层次,更多的还是从实践中搭建认知体系;

个人理解;

认知就是对事物认识的多少和知道的深度层次,即认知范畴内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影响思维的开阔性,深度决定思维的正确性;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结果和经验的持续积累;基于实践周期所得的认知,自然也是曲折和漫长;

认知从内在来看:包括经历和实践沉淀的结果和经验,以及形成的思维体系;

认知从外在来看:是意识驱动下的表达和行为;

最后以说人话的方式来描述,认知就是想法、表达、行为;直接体现就是做人和做事;

回到工作中的实践场景;

协作的双方,时常会觉得对的方认知不够,尤其在上下级之间,认知层面的落差感更为明显;



$$02$$

与认知这个词关系密接的就是几个基础的方法论,作为事物理解的指导逻辑;

事物【本质】;阶段【矛盾】;发展【规律】;

何为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不同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判断发展逻辑;

何为矛盾?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何为规律?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

从个人实践来描述:全面深入理解事物自身和环境的关联影响,以及发展过程,不同事物的空间维度,不同空间维度的周期变化,即时间维度;

简单的说:全面、深入、动态的看待事物本质和运行逻辑;

1.png

从抽象的理论映射到具体生活中来看;

2.png

在职场初期,由于缺乏大量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上述方法论的原理,但是毋庸置疑,作为交流的高频词,必然有其精妙之处;

刚开始深入的了解相关方法论,思维中好像掀开了房顶,找到了复杂问题的万能解法;

做事的过程中,都会下意识对齐是否符合方法论的逻辑;

当方法论实践久了,会觉得和最初的预期有一定的落差,方法论并不能作为全部事情的解法;

比方法论更高级的是哲学或者指导思想,比如大学里完全读不懂,并且还不想读的那两本,现在想想那时真的年少无知;

对于理论性描述,目前能力达不到,估计以后也达不到,只能立足职场经历;

对于抽象的方法论理解,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加持,并且不同范畴内的实践对认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03$$

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理解为实践过程;

对于技术型选手来说,通常都对自己的能力阶段有清晰的感知;

可以大致划分出:新手期,发展期,成熟期这三个阶段;

3.png

用一个比较经典的总结来描述;

新手期,编程只是增删改查,外加复制粘贴;

发展期,开发不只是增删改查,还需要复制粘贴;

成熟期,研发就是增删改查,都可以复制粘贴;

只要处在研发岗位且做编码的同学,不管能表达多么高深的理论,或者设计复杂的架构;

都绕不开这个基本定律;

但是,不同的阶段中,认知层面的落差是巨大的;

同样是增删改查的逻辑;

新手期和成熟期,对于实现过程中的思考和逻辑都有巨大的不同,自然结果也不同;

同样是复制粘贴的动作;

新手期更多是复制别人的代码,粘贴到自己的逻辑中;

对于有积累沉淀的成熟期来说,更依赖复制自己的代码,粘贴到自己或别人的逻辑中;



$$04$$

基于自己的专业范畴内;

从曲折的实践过程中,都会潜移默化的构建出相应的认知体系;

这是大部分研发选手认可的成长过程;

但是,在积累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把认知体系搭建在研发的范畴内,又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这个说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

如果职场已经走到研发和管理岔路口;

偏向管理势必要降低研发的侧重程度,偏向技术势必要面对年龄段的问题;

如果职场还在起步阶段;

建议去研读一下晋级或晋升制度的文档,不管是公司内部或者外部的,都具备参考价值;

不同的职级都有各自的规则要求,这是大部分职场玩家进阶的缩影,也可以作为实践过程的方向指导;

首先要匹配环境的对自己的能力要求;

然后再不断的积累沉淀,并且改变自己,符合下一职级的要求,然后向上晋升;



$$05$$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

最常见的就是P(职级序列)和T(技术序列)两个范畴,也有M(管理序列),常用的序列号就是3-10;

可以自行参考公司的《职级制度》,重点是去了解不同职级下的要求;

不论是P职级,还是T职级,在职级要求的变化中,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在相对低(3-4)的职级中,要求在标准的流程中完成结果交付;

在相对中间(5-6)的职级,要求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新人有引导;

在相对高(7-8)的职级中,要求项目和团队层面的主导能力,具备协作流程推进的主动性;

在相对顶层(9-10)的职级,要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战略的规划,业务的驱动和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公司中,上面是普遍使用的晋级制度;



$$06$$

回到自身上来;

职级要求是大部分选手的必经之路,而对于那些天赋型或者资源型选手来说,无法以常理论之;

在变化当中;

反思实践过程,衡量认知体系时,目的就是避免自己进入误区,从而陷入被动的状态;

然而,如何去反思过程和衡量认知?

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立足于职级要求和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客观的判断即可;

注意:一定要客观,避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过度的主观意识就是片面;

先从意识层面,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的反思能力;

再来思考自己的实践过程,形成的认知体系,以及后续职业方向的选择;

普通选手少走弯路,也许才能走的更远;



$$07$$

此前,有幸经历过创业公司的起步到平稳发展的阶段,这里指从租办公室起步;

对于职场初期的选手来说,也是某种意义的上的不幸,无论是沉淀还是认知体系,都无法把握其中的机会;

也经历过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厂,也待过两年所谓的互联网大厂;

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公司,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互的共同点;

都是研发的岗位,但是不同环境中的实践经历,会形成认知体系中的巨大差异;

先来简单的分析一下互联网公司的基本运作模式;

4.png

有必要轻微的解释一句;

并不是一定要理解各个节点的本质,当然也没有人是全才,只是有必要形成相对统一的共识;

这里更侧重对于认知层面的广度要求;

还有必要顺带的黑一句;

如果有人动不动就跨多个节点进行深刻的表达,不能排除表演的成分;

对于上述的框架范畴,大部分职场选手都是有一定的意识的;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职场初期只把自己作为线性流程中的一个节点;

5.png

很显然在职场新手期,对于研发选手来说,大部分都认为自己只是在写代码;

重复的接收需求、分析、表达、执行,侧重技术能力积累,并且感觉自己和其他节点是隔离的;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认知建立,思考的角度也在转变;

会逐渐从业务的各个层面审视核心问题,业务的参与方,并理解流程和协作;

6.png

此处,必须要严谨的声明一下,这里只是描述看待事物的思维;

显然任何人都不能把握所有节点的本质;

但至少要具备入门级的了解,能立足业务,对于各个节点,可以形成方向层面的共识;

这也是大部分业务型公司的执念,要求团队达成业务面的统一共识;

变相的思考一下真实状况,研发如果只考虑代码层面的问题;

讨论业务,无法达成共识;

交流产品,各种拉扯对喷,无法实现;

沟通运营,完全不理解逻辑出发点;

如此这般的话,成长的方向在哪里?升职加薪的底气在哪里?发挥的空间在哪里?



$$08$$

那职场的进阶之路应该怎么走?

7.png

从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

在不同的职场阶段,注重相应核心技能的积累,并且投入适当的时间,思考和学习下个阶段的必备技能;

也就是所谓的一步走一个台阶,这样更具有确定性;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完成阶段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把握晋升机会,顺势而为即可;

对于认知体系建立,需要不断的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尝试性的理解上面各个节点的本质,完成能力拼图;

反思一个现象级问题,内卷是怎么来的?

互联网的行业属性,需要持续性的学习;

对于其他经验的借鉴和复用,会另大部分人,有种认知高级的幻觉;

这种现象和行为是会传播的,普通玩家只能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心态,一起卷;



$$09$$

回到认知这个话题上来;

对于互联网这个卷到鼻青脸肿的行业来说,确实很考验个人的综合能力,即认知体系里要有深度和广度;

在工作中,不乏有部分选手,能从商业谈到战略;

从战略扯到方向和目标;

从目标再度横跳到团队管理;

在想法到表达上能把人拉扯的一愣一愣的,给人一种公司有他就行的幻觉;

然而落实到行为上,通俗的理解就是做人和做事两个范畴,能直接给队友天与地的落差暴击;

虽然这种魔幻选手卷不翻职场,但是不可否认,为了卷的学习精神值得借鉴;

在个人的意识中,强到离谱的选手,是立足自身当前的阶段,能力还向上延伸1到2个节点;

在这种认知体系中,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方向准确且行动迅速,确有降维执行的感觉;



$$10$$

总结性的表述;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中,进阶之路就是认知广度和深度的积累过程;

8.png

广度;自然就是常说的:产品、业务、技术、运营、团队、流程、组织、商业等多方面;

至少要形成方向的共识,至多上不封顶;

深度;自然就是围绕:技术深度、业务高度、管理能力、共识层面的广度,是核心的竞争力;

把杂乱的实践过程进行结构化的摆放,是研发选手优缺点的直接体现;

可以用这种结构化的思维去看待认知体系的形成框架,但是也仅限于下意识的思考;

在变化中,基于认知展现的做人和做事的能力,才是真实的体现;

最后,聊聊思考职场认知的故事背景;

有一个队友,在T7晋级中失败两次,原因都是:职级的相应认知不足;【PS.本故事纯属真实】



$$END$$

Gitee主页https://gitee.com/cicadasmile...

454 声望
52 粉丝
0 条评论
推荐阅读
聊一聊系统重构
打破常规,重立新规;01开始想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是打算放弃的;因为这个话题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多,让我犯怵;近几年,待过两家公司;一家经历过重构,另一家也打算重构......其实要下定决心,推翻重来,是...

知了一笑

封面图
2023年:我成了半个外包
边线业务与主线角色被困外包;01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裁员的小刀再次挥下;商务区楼下又多了几个落寞的身影,办公室内又多了几头暴躁的灵魂;随着裁员的结束,部门的人员结构简化到了极致,至少剩下的人是这...

知了一笑阅读 211

封面图
《程序员职场工具库》它到底想说什么 —— 思维导图应用篇·大纲类
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现大纲可以让自己对内容有一个概况的了解,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理解它想表达的内容。让自己对于整个内容的脉络更加清晰,然后就可以按图索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深入了解某一个细节内容。

潜龙在渊灬阅读 198

封面图
《程序员职场工具库》 学会更好地思考 —— 思维导图开篇
这是《程序员职场工具库》系列文章,在阅读本文之前,建议先阅读 《程序员职场工具库》 工具导论引子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提一个问题,快速大概了解一个程序员的职场效能?如果暂时没有头绪的话,可以继续阅...

潜龙在渊灬阅读 187

封面图
带你认识职场的猴子理论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这本书我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买了,但一直被我束之高阁,去年有空,正好看到,就翻出来看看,结果一下就看进去了,这本书不长,但里面的故事都通俗易懂,往往一针见血,令人深省,特别是对于那...

潜龙在渊灬阅读 176

封面图
尝试分析某公司开放主动申请大礼包的操作
首先,某公司在做什么?对于公司来说,就是 cy,只是把主动权转让了一下,本来是公司确定名单,变成可以员工自愿申请,其他方案基本不变,甚至还多出了缓冲期,真乃良心了。

潜龙在渊灬阅读 167

封面图
454 声望
52 粉丝
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