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的父子组件生命周期钩子函数执行顺序

  • 渲染顺序 :先父后子,完成顺序:先子后父
  • 更新顺序 :父更新导致子更新,子更新完成后父
  • 销毁顺序 :先父后子,完成顺序:先子后父

加载渲染过程

beforeCreate->父 created->父 beforeMount->子 beforeCreate->子 created->子 beforeMount->子 mounted->父 mounted子组件先挂载,然后到父组件

子组件更新过程

beforeUpdate->子 beforeUpdate->子 updated->父 updated

父组件更新过程

beforeUpdate->父 updated

销毁过程

beforeDestroy->子 beforeDestroy->子 destroyed->父 destroyed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Vue创建过程是一个递归过程,先创建父组件,有子组件就会创建子组件,因此创建时先有父组件再有子组件;子组件首次创建时会添加mounted钩子到队列,等到patch结束再执行它们,可见子组件的mounted钩子是先进入到队列中的,因此等到patch结束执行这些钩子时也先执行。

function patch (oldVnode, vnode, hydrating, removeOnly) { 
    if (isUndef(vnode)) { 
      if (isDef(oldVnode)) invokeDestroyHook(oldVnode) return 
    }
    let isInitialPatch = false 
    const insertedVnodeQueue = [] // 定义收集所有组件的insert hook方法的数组 // somthing ... 
    createElm(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oldElm._leaveCb ? null : parentElm, 
        nodeOps.nextSibling(oldElm) 
    )// somthing... 
    // 最终会依次调用收集的insert hook 
    invokeInsertHook(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isInitialPatch);
    return vnode.elm
}

function createElm (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refElm, nested, ownerArray, index ) { 
    // createChildren 会递归创建儿子组件 
    createChildren(vnode, children, insertedVnodeQueue) // something... 
} 
// 将组件的vnode插入到数组中 
function invokeCreateHooks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 
    for (let i = 0; i < cbs.create.length; ++i) { 
        cbs.create[i](emptyNode, vnode) 
    }
    i = vnode.data.hook // Reuse variable 
    if (isDef(i)) { 
        if (isDef(i.create)) i.create(emptyNode, vnode) 
        if (isDef(i.insert)) insertedVnodeQueue.push(vnode) 
    } 
} 
// insert方法中会依次调用mounted方法 
insert (vnode: MountedComponentVNode) { 
    const { context, componentInstance } = vnode 
    if (!componentInstance._isMounted) { 
        componentInstance._isMounted = true 
        callHook(componentInstance, 'mounted') 
    } 
}
function invokeInsertHook (vnode, queue, initial) { 
    // delay insert hooks for component root nodes, invoke them after the // element is really inserted 
    if (isTrue(initial) && isDef(vnode.parent)) { 
        vnode.parent.data.pendingInsert = queue 
    } else { 
        for (let i = 0; i < queue.length; ++i) { 
            queue[i].data.hook.insert(queue[i]); // 调用insert方法 
        } 
    } 
}

Vue.prototype.$destroy = function () { 
    callHook(vm, 'beforeDestroy') 
    // invoke destroy hooks on current rendered tree 
    vm.__patch__(vm._vnode, null) // 先销毁儿子 
    // fire destroyed hook 
    callHook(vm, 'destroyed') 
}

Vue 为什么要用 vm.$set() 解决对象新增属性不能响应的问题 ?你能说说如下代码的实现原理么?

1)Vue为什么要用vm.$set() 解决对象新增属性不能响应的问题

  1. Vue使用了Object.defineProperty实现双向数据绑定
  2. 在初始化实例时对属性执行 getter/setter 转化
  3. 属性必须在data对象上存在才能让Vue将它转换为响应式的(这也就造成了Vue无法检测到对象属性的添加或删除)

所以Vue提供了Vue.set (object, propertyName, value) / vm.$set (object, propertyName, value)

2)接下来我们看看框架本身是如何实现的呢?

Vue 源码位置:vue/src/core/instance/index.js
export function set (target: Array<any> | Object, key: any, val: any): any {
  // target 为数组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 修改数组的长度, 避免索引>数组长度导致splcie()执行有误
    target.length = Math.max(target.length, key)
    // 利用数组的splice变异方法触发响应式  
    target.splice(key, 1, val)
    return val
  }
  // key 已经存在,直接修改属性值  
  if (key in target && !(key in Object.prototype))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 target 本身就不是响应式数据, 直接赋值
  if (!ob)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 对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ob.dep.notify()
  return val
}

我们阅读以上源码可知,vm.$set 的实现原理是:

  1. 如果目标是数组,直接使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触发相应式;
  2. 如果目标是对象,会先判读属性是否存在、对象是否是响应式,
  3. 最终如果要对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则是通过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 方法就是 Vue 在初始化对象时,给对象属性采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动态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的功能所调用的方法

说说Vue的生命周期吧

什么时候被调用?

  • beforeCreate :实例初始化之后,数据观测之前调用
  • created:实例创建万之后调用。实例完成:数据观测、属性和方法的运算、 watch/event 事件回调。无 $el .
  • beforeMount:在挂载之前调用,相关 render 函数首次被调用
  • mounted:了被新创建的vm.$el替换,并挂载到实例上去之后调用改钩子。
  • beforeUpdate:数据更新前调用,发生在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在这之后会调用改钩子。
  • updated:由于数据更改导致的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在这之后会调用改钩子。
  • beforeDestroy:实例销毁前调用,实例仍然可用。
  • destroyed:实例销毁之后调用,调用后,Vue实例指示的所有东西都会解绑,所有事件监听器和所有子实例都会被移除

每个生命周期内部可以做什么?

  • created:实例已经创建完成,因为他是最早触发的,所以可以进行一些数据、资源的请求。
  • mounted:实例已经挂载完成,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
  • beforeUpdate:可以在这个钩子中进一步的更改状态,不会触发重渲染。
  • updated:可以执行依赖于DOM的操作,但是要避免更改状态,可能会导致更新无线循环。
  • destroyed:可以执行一些优化操作,清空计时器,解除绑定事件。

ajax放在哪个生命周期?:一般放在 mounted 中,保证逻辑统一性,因为生命周期是同步执行的, ajax 是异步执行的。单数服务端渲染 ssr 同一放在 created 中,因为服务端渲染不支持 mounted 方法。 什么时候使用beforeDestroy?:当前页面使用 $on ,需要解绑事件。清楚定时器。解除事件绑定, scroll mousemove

Vue 组件间通信有哪几种方式?

​ Vue 组件间通信是面试常考的知识点之一,这题有点类似于开放题,你回答出越多方法当然越加分,表明你对 Vue 掌握的越熟练。Vue 组件间通信只要指以下 3 类通信:父子组件通信、隔代组件通信、兄弟组件通信,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每种通信方式且会说明此种方法可适用于哪类组件间通信。

(1)props / $emit 适用 父子组件通信

这种方法是 Vue 组件的基础,相信大部分同学耳闻能详,所以此处就不举例展开介绍。

(2)ref$parent / $children 适用 父子组件通信

  • ref:如果在普通的 DOM 元素上使用,引用指向的就是 DOM 元素;如果用在子组件上,引用就指向组件实例
  • $parent / $children:访问父 / 子实例

(3)EventBus ($emit / $on) 适用于 父子、隔代、兄弟组件通信

这种方法通过一个空的 Vue 实例作为中央事件总线(事件中心),用它来触发事件和监听事件,从而实现任何组件间的通信,包括父子、隔代、兄弟组件。

(4)$attrs/$listeners 适用于 隔代组件通信

  • $attrs:包含了父作用域中不被 prop 所识别 (且获取) 的特性绑定 ( class 和 style 除外 )。当一个组件没有声明任何 prop 时,这里会包含所有父作用域的绑定 ( class 和 style 除外 ),并且可以通过 v-bind="$attrs" 传入内部组件。通常配合 inheritAttrs 选项一起使用。
  • $listeners:包含了父作用域中的 (不含 .native 修饰器的) v-on 事件监听器。它可以通过 v-on="$listeners" 传入内部组件

(5)provide / inject 适用于 隔代组件通信

祖先组件中通过 provider 来提供变量,然后在子孙组件中通过 inject 来注入变量。 provide / inject API 主要解决了跨级组件间的通信问题,不过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是子组件获取上级组件的状态,跨级组件间建立了一种主动提供与依赖注入的关系。

(6)Vuex 适用于 父子、隔代、兄弟组件通信

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每一个 Vuex 应用的核心就是 store(仓库)。“store” 基本上就是一个容器,它包含着你的应用中大部分的状态 ( state )。

  • Vuex 的状态存储是响应式的。当 Vue 组件从 store 中读取状态的时候,若 store 中的状态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组件也会相应地得到高效更新。
  • 改变 store 中的状态的唯一途径就是显式地提交 (commit) mutation。这样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跟踪每一个状态的变化。

vue-router 路由钩子函数是什么 执行顺序是什么

路由钩子的执行流程, 钩子函数种类有:全局守卫、路由守卫、组件守卫

完整的导航解析流程:

  1. 导航被触发。
  2. 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Leave 守卫。
  3. 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 守卫。
  4. 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 守卫 (2.2+)。
  5. 在路由配置里调用 beforeEnter。
  6. 解析异步路由组件。
  7. 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Enter。
  8. 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 守卫 (2.5+)。
  9. 导航被确认。
  10. 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 钩子。
  11. 触发 DOM 更新。
  12. 调用 beforeRouteEnter 守卫中传给 next 的回调函数,创建好的组件实例会作为回调函数的参数传入。

vue-router中如何保护路由

分析

路由保护在应用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几乎每个应用都要做各种路由权限管理,因此相当考察使用者基本功。

体验

全局守卫: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 })
​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 {
  // ...
  // 返回 false 以取消导航
  return false
})

路由独享守卫:

const routes = [
  {
    path: '/users/:id',
    component: UserDetails,
    beforeEnter: (to, from) => {
      // reject the navigation
      return false
    },
  },
]

组件内的守卫:

const UserDetails = {
  template: `...`,
  beforeRouteEnter(to, from) {
    // 在渲染该组件的对应路由被验证前调用
  },
  beforeRouteUpdate(to, from) {
    // 在当前路由改变,但是该组件被复用时调用
  },
  beforeRouteLeave(to, from) {
    // 在导航离开渲染该组件的对应路由时调用
  },
}

回答

  • vue-router中保护路由的方法叫做路由守卫,主要用来通过跳转或取消的方式守卫导航。
  • 路由守卫有三个级别:全局路由独享组件级。影响范围由大到小,例如全局的router.beforeEach(),可以注册一个全局前置守卫,每次路由导航都会经过这个守卫,因此在其内部可以加入控制逻辑决定用户是否可以导航到目标路由;在路由注册的时候可以加入单路由独享的守卫,例如beforeEnter,守卫只在进入路由时触发,因此只会影响这个路由,控制更精确;我们还可以为路由组件添加守卫配置,例如beforeRouteEnter,会在渲染该组件的对应路由被验证前调用,控制的范围更精确了。
  • 用户的任何导航行为都会走navigate方法,内部有个guards队列按顺序执行用户注册的守卫钩子函数,如果没有通过验证逻辑则会取消原有的导航。

原理

runGuardQueue(guards)链式的执行用户在各级别注册的守卫钩子函数,通过则继续下一个级别的守卫,不通过进入catch流程取消原本导航

// 源码
runGuardQueue(guards)
  .then(() => {
    // check global guards beforeEach
    guards = []
    for (const guard of beforeGuards.list()) {
      guards.push(guardToPromiseFn(guard, to, from))
    }
    guards.push(canceledNavigationCheck)

    return runGuardQueue(guards)
  })
  .then(() => {
    // check in components beforeRouteUpdate
    guards = extractComponentsGuards(
      updatingRecords,
      'beforeRouteUpdate',
      to,
      from
    )

    for (const record of updatingRecords) {
      record.updateGuards.forEach(guard => {
        guards.push(guardToPromiseFn(guard, to, from))
      })
    }
    guards.push(canceledNavigationCheck)

    // run the queue of per route beforeEnter guards
    return runGuardQueue(guards)
  })
  .then(() => {
    // check the route beforeEnter
    guards = []
    for (const record of to.matched) {
      // do not trigger beforeEnter on reused views
      if (record.beforeEnter && !from.matched.includes(record)) {
        if (isArray(record.beforeEnter)) {
          for (const beforeEnter of record.beforeEnter)
            guards.push(guardToPromiseFn(beforeEnter, to, from))
        } else {
          guards.push(guardToPromiseFn(record.beforeEnter, to, from))
        }
      }
    }
    guards.push(canceledNavigationCheck)

    // run the queue of per route beforeEnter guards
    return runGuardQueue(guards)
  })
  .then(() => {
    // NOTE: at this point to.matched is normalized and does not contain any () => Promise<Component>

    // clear existing enterCallbacks, these are added by extractComponentsGuards
    to.matched.forEach(record => (record.enterCallbacks = {}))

    // check in-component beforeRouteEnter
    guards = extractComponentsGuards(
      enteringRecords,
      'beforeRouteEnter',
      to,
      from
    )
    guards.push(canceledNavigationCheck)

    // run the queue of per route beforeEnter guards
    return runGuardQueue(guards)
  })
  .then(() => {
    // check global guards beforeResolve
    guards = []
    for (const guard of beforeResolveGuards.list()) {
      guards.push(guardToPromiseFn(guard, to, from))
    }
    guards.push(canceledNavigationCheck)

    return runGuardQueue(guards)
  })
  // catch any navigation canceled
  .catch(err =>
    isNavigationFailure(err, ErrorTypes.NAVIGATION_CANCELLED)
      ? err
      : Promise.reject(err)
  )

源码位置(opens new window)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Vue 中的 key 到底有什么用?

key 是给每一个 vnode 的唯一 id,依靠 key,我们的 diff 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对于简单列表页渲染来说 diff 节点也更快,但会产生一些隐藏的副作用,比如可能不会产生过渡效果,或者在某些节点有绑定数据(表单)状态,会出现状态错位。)

diff 算法的过程中,先会进行新旧节点的首尾交叉对比,当无法匹配的时候会用新节点的 key 与旧节点进行比对,从而找到相应旧节点.

更准确 : 因为带 key 就不是就地复用了,在 sameNode 函数 a.key === b.key 对比中可以避免就地复用的情况。所以会更加准确,如果不加 key,会导致之前节点的状态被保留下来,会产生一系列的 bug。

更快速 : key 的唯一性可以被 Map 数据结构充分利用,相比于遍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O(n),Map 的时间复杂度仅仅为 O(1),源码如下:

function createKeyToOldIdx(children, beginIdx, endIdx) {
  let i, key;
  const map = {};
  for (i = beginIdx; i <= endIdx; ++i) {
    key = children[i].key;
    if (isDef(key)) map[key] = i;
  }
  return map;
}

生命周期钩子是如何实现的

Vue 的生命周期钩子核心实现是利用发布订阅模式先把用户传入的的生命周期钩子订阅好(内部采用数组的方式存储)然后在创建组件实例的过程中会一次执行对应的钩子方法(发布)

相关代码如下

export function callHook(vm, hook) {
  // 依次执行生命周期对应的方法
  const handlers = vm.$options[hook];
  if (handlers) {
    for (let i = 0; i < handlers.length; i++) {
      handlers[i].call(vm); //生命周期里面的this指向当前实例
    }
  }
}

// 调用的时候
Vue.prototype._init = function (options) {
  const vm = this;
  vm.$options = mergeOptions(vm.constructor.options, options);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初始化数据之前
  // 初始化状态
  initState(vm);
  callHook(vm, "created"); //初始化数据之后
  if (vm.$options.el) {
    vm.$mount(vm.$options.el);
  }
};

Vue 怎么用 vm.$set() 解决对象新增属性不能响应的问题 ?

受现代 JavaScript 的限制 ,Vue 无法检测到对象属性的添加或删除。由于 Vue 会在初始化实例时对属性执行 getter/setter 转化,所以属性必须在 data 对象上存在才能让 Vue 将它转换为响应式的。但是 Vue 提供了 Vue.set (object, propertyName, value) / vm.$set (object, propertyName, value) 来实现为对象添加响应式属性,那框架本身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查看对应的 Vue 源码:vue/src/core/instance/index.js

export function set (target: Array<any> | Object, key: any, val: any): any {
  // target 为数组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 修改数组的长度, 避免索引>数组长度导致splcie()执行有误
    target.length = Math.max(target.length, key)
    // 利用数组的splice变异方法触发响应式  
    target.splice(key, 1, val)
    return val
  }
  // key 已经存在,直接修改属性值  
  if (key in target && !(key in Object.prototype))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 target 本身就不是响应式数据, 直接赋值
  if (!ob)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 对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ob.dep.notify()
  return val
}

我们阅读以上源码可知,vm.$set 的实现原理是:

  • 如果目标是数组,直接使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触发相应式;
  • 如果目标是对象,会先判读属性是否存在、对象是否是响应式,最终如果要对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则是通过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 方法就是 Vue 在初始化对象时,给对象属性采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动态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的功能所调用的方法)

虚拟DOM实现原理?

  • 虚拟DOM本质上是JavaScript对象,是对真实DOM的抽象
  • 状态变更时,记录新树和旧树的差异
  • 最后把差异更新到真正的dom中

了解nextTick吗?

异步方法,异步渲染最后一步,与JS事件循环联系紧密。主要使用了宏任务微任务(setTimeoutpromise那些),定义了一个异步方法,多次调用nextTick会将方法存入队列,通过异步方法清空当前队列。

v-model 的原理?

我们在 vue 项目中主要使用 v-model 指令在表单 input、textarea、select 等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我们知道 v-model 本质上不过是语法糖,v-model 在内部为不同的输入元素使用不同的属性并抛出不同的事件:

  • text 和 textarea 元素使用 value 属性和 input 事件;
  • checkbox 和 radio 使用 checked 属性和 change 事件;
  • select 字段将 value 作为 prop 并将 change 作为事件。

以 input 表单元素为例:

<input v-model='something'>

相当于

<input v-bind:value="something" v-on:input="something = $event.target.value">

如果在自定义组件中,v-model 默认会利用名为 value 的 prop 和名为 input 的事件,如下所示:

父组件:
<ModelChild v-model="message"></ModelChild>

子组件:
<div>{{value}}</div>

props:{
    value: String
},
methods: {
  test1(){
     this.$emit('input', '小红')
  },
},

Vue.js的template编译

简而言之,就是先转化成AST树,再得到的render函数返回VNode(Vue的虚拟DOM节点),详细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compile编译器把template编译成AST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即 源代码的抽象语法结构的树状表现形式),compile是createCompiler的返回值,createCompiler是用以创建编译器的。另外compile还负责合并option。

然后,AST会经过generate(将AST语法树转化成render funtion字符串的过程)得到render函数,render的返回值是VNode,VNode是Vue的虚拟DOM节点,里面有(标签名、子节点、文本等等)

你有对 Vue 项目进行哪些优化?

(1)代码层面的优化

  • v-if 和 v-show 区分使用场景
  • computed 和 watch 区分使用场景
  • v-for 遍历必须为 item 添加 key,且避免同时使用 v-if
  • 长列表性能优化
  • 事件的销毁
  • 图片资源懒加载
  • 路由懒加载
  • 第三方插件的按需引入
  • 优化无限列表性能
  • 服务端渲染 SSR or 预渲染

(2)Webpack 层面的优化

  • Webpack 对图片进行压缩
  • 减少 ES6 转为 ES5 的冗余代码
  • 提取公共代码
  • 模板预编译
  • 提取组件的 CSS
  • 优化 SourceMap
  • 构建结果输出分析
  • Vue 项目的编译优化

(3)基础的 Web 技术的优化

  • 开启 gzip 压缩
  • 浏览器缓存
  • CDN 的使用
  • 使用 Chrome Performance 查找性能瓶颈

那vue中是如何检测数组变化的呢?

数组就是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数组的每一项,那能引起数组变化的方法我们都是知道的, pop push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这七种,只要这些方法执行改了数组内容,我就更新内容就好了,是不是很好理解。

  1. 是用来函数劫持的方式,重写了数组方法,具体呢就是更改了数组的原型,更改成自己的,用户调数组的一些方法的时候,走的就是自己的方法,然后通知视图去更新。
  2. 数组里每一项可能是对象,那么我就是会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观测,(且只有数组里的对象才能进行观测,观测过的也不会进行观测)

vue3:改用 proxy ,可直接监听对象数组的变化。

父子组件生命周期调用顺序(简单)

渲染顺序:先父后子,完成顺序:先子后父

更新顺序:父更新导致子更新,子更新完成后父

销毁顺序:先父后子,完成顺序:先子后父

v-for 为什么要加 key

如果不使用 key,Vue 会使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动态元素并且尽可能的尝试就地修改/复用相同类型元素的算法。key 是为 Vue 中 vnode 的唯一标记,通过这个 key,我们的 diff 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更准确:因为带 key 就不是就地复用了,在 sameNode 函数 a.key === b.key 对比中可以避免就地复用的情况。所以会更加准确。

更快速:利用 key 的唯一性生成 map 对象来获取对应节点,比遍历方式更快

Vue 中的 key 到底有什么用?

key 是给每一个 vnode 的唯一 id,依靠 key,我们的 diff 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对于简单列表页渲染来说 diff 节点也更快,但会产生一些隐藏的副作用,比如可能不会产生过渡效果,或者在某些节点有绑定数据(表单)状态,会出现状态错位。)

diff 算法的过程中,先会进行新旧节点的首尾交叉对比,当无法匹配的时候会用新节点的 key 与旧节点进行比对,从而找到相应旧节点.

更准确 : 因为带 key 就不是就地复用了,在 sameNode 函数 a.key === b.key 对比中可以避免就地复用的情况。所以会更加准确,如果不加 key,会导致之前节点的状态被保留下来,会产生一系列的 bug。

更快速 : key 的唯一性可以被 Map 数据结构充分利用,相比于遍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O(n),Map 的时间复杂度仅仅为 O(1)

为什么vue组件中data必须是一个函数?

对象为引用类型,当复用组件时,由于数据对象都指向同一个data对象,当在一个组件中修改data时,其他重用的组件中的data会同时被修改;而使用返回对象的函数,由于每次返回的都是一个新对象(Object的实例),引用地址不同,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虚拟DOM的优劣如何?

优点:

  • 保证性能下限: 虚拟DOM可以经过diff找出最小差异,然后批量进行patch,这种操作虽然比不上手动优化,但是比起粗暴的DOM操作性能要好很多,因此虚拟DOM可以保证性能下限
  • 无需手动操作DOM: 虚拟DOM的diff和patch都是在一次更新中自动进行的,我们无需手动操作DOM,极大提高开发效率
  • 跨平台: 虚拟DOM本质上是JavaScript对象,而DOM与平台强相关,相比之下虚拟DOM可以进行更方便地跨平台操作,例如服务器渲染、移动端开发等等

缺点:

  • 无法进行极致优化: 在一些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中虚拟DOM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极致优化,比如VScode采用直接手动操作DOM的方式进行极端的性能优化

风度翩翩的红金鱼
24 声望9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