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最近,某公司出现一个操作 —— 开放主动申请大礼包通道,成功让自己又冲上了脉脉热榜第一。

让员工自主申请大礼包离职,国内大厂都不敢这么做,为何它敢?它有何底气?让我们来分析分析。

首先,某公司在做什么?对于公司来说,就是 cy,只是把主动权转让了一下,本来是公司确定名单,变成可以员工自愿申请,其他方案基本不变,甚至还多出了缓冲期,真乃良心了。

先不管公司内的人买不买账,这波操作已经为公司的口碑赚得满满的,赢得业界良心的称号了。

从公司决定名单变成员工自愿申请,最大的风险是 cy 的比例和范围不可控。

先说说比例问题,某公司最大的底气主要有 2 点:

  • 该公司的员工大多是过去 2 年新招的,大礼包的吸引力有限,如果按照刚发年终的情况来计算 base 的话则更甚。
  • 行业不景气,能够找到合适 offer 的员工不会太多,大多数人其实还是不敢裸辞的,这恐怕就是某司最大的底气所在。

当然了,某司还是考虑到控制风险的,因此只给了不到 3 天的窗口期。

再看范围问题,这个我是看不懂的,按照现在的行情来看,很少人会选择裸辞,除非大礼包吸引力足够大,但很少。那么,会申请大礼包的主力军,肯定是以下 3 类同学居多:

  • 手里已经有 offer 的了,不管满不满意,先拿了大礼包再说,反正有兜底,永远不亏。
  • 自信能找到 offer 的优秀员工,能够在大礼包叠加的缓冲期内找到 offer,赚取差价。
  • 准备转行,或者退居二线的员工,这些受到行业情况的影响较小,所以更乐于领取大礼包。

除了第 3 类,其他 2 类都指向优秀员工。一般 cy,如果不是整个业务一锅端,基本会留优汰劣,该公司操作是反着来的,非常迷。

让我们还是顺着思路去分析,假设公司不是拍脑袋的决定,那这个就是 cy 的目标范围了,那么我们尝试分析一下公司意图,公司为什么会不在乎优秀员工?脑力有限的我只能想到:

  • 接下来公司主要是维稳为主,不需要做更多创新的事情了,对于研发来说,能完成任务就行,不需要高薪优秀人员了,那就筛掉这些员工吧,反正他们肯定是不稳定因素,剩下的,就随意拿捏了?
  • 后面如果需要,可以“换血”,就是再招聘优秀人才,不过是要等维稳之后,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预期已经降下来之后了。

于是,我思来想去,这最终的结果必定与某公司美其名的好聚好散、肃清队伍、重新激活团队背道而驰。接下来某公司的内部情况可想而知了。

对于国内的公司来说,是正好相反的,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优秀的人才。据我了解最多的腾讯来说,概括下来,它们在 cy 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 裁撤业务的时候,首先会开放内部活水通道,让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优秀员工能够继续留在公司。
  • 在满足 cy 对公司口碑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资源倾斜到优秀员工中,比如当年我们部门业务裁撤的时候,是在过年前,会把年终奖倾斜在留下的员工身上,保证团队稳定性。
  • 通过优化团队来达到降本目的,留下核心优秀员工,其他执行类员工全部替换为子公司或者外包。
  • 在保持优质资源倾斜制度的情况下,整体降低待遇预期,尽可能寻找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
  • 充分发挥第一线管理者的能动性,提前规划,让一线管理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和时间来提前做管理动作,管理员工预期,保住团队稳定性,从而稳定业务。

有此对比,对于在职外企的、但深受国内大厂文化熏陶过的国内员工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奈与不解了吧

能够让人轻易看穿的是阳谋,过多的谜之操作谓之阴谋,玩弄太多阴谋容易阴沟翻船。在战术层面适合使用阴谋,用计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在战略层面,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目光长远的阳谋

希望自己保持成长,能够看穿更多的阴谋,看到更多的阳谋,加油!

----------------【END】----------------

欢迎加我v【longyiyiyu】,进行无负担沟通,我会

  • 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
  • 近期工作重点交流
  • 职场解惑
  • 面试辅导

也欢迎关注公众号【潜龙在渊灬】,收获程序员职场相关经验、提升工作效率和职场效能、结交更多人脉。


潜龙在渊灬
11 声望0 粉丝

多年互联网大厂前端小组长经验;分享程序员职场相关的经验,教你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和职场效能。无论编程开发或者团队管理,都欢迎加v: longyiyiyu 交流,也欢迎关注公宗号: 潜龙在渊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