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企业基础设施云原生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从最开始的IaaS化到现在的微服务化,客户的颗粒度精细化和可观测性的需求更加强烈。容器网络为了满足客户更高性能和更高的密度,也一直在高速的发展和演进中,这必然对云原生网络的可观测性带来了极高的门槛和挑战。为了提高云原生网络的可观测性,同时便于客户和前后线同学增加对业务链路的可读性,ACK产研和AES联合共建,合作开发ack net-exporter和云原生网络数据面可观测性系列,帮助客户和前后线同学了解云原生网络架构体系,简化对云原生网络的可观测性的门槛,优化客户运维和售后同学处理疑难问题的体验 ,提高云原生网络的链路的稳定性。
鸟瞰容器网络,整个容器网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Pod网段,Service网段和Node网段。这三个网络要实现互联互通和访问控制,那么实现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整个链路又是什么,限制又是什么呢?Flannel, Terway有啥区别?不同模式下网络性能如何?这些,需要客户在下搭建容器之前,就要依据自己的业务场景进行选择,而搭建完毕后,相关的架构又是无法转变,所以客户需要对每种架构特点要有充分了解。比如下图是个简图,Pod网络既要实现同一个ECS的Pod间的网络互通和控制,又要实现不同ECS Pod间的访问, Pod访问SVC 的后端可能在同一个ECS 也可能是其他ECS,这些在不同模式下,数据链转发模式是不同的,从业务侧表现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本文是[全景剖析容器网络数据链路]第四部分部分,主要介绍Kubernetes Terway EBPF+IPVLAN模式下,数据面链路的转转发链路,一是通过了解不同场景下的数据面转发链路,从而探知客户在不同的场景下访问结果表现的原因,帮助客户进一步优化业务架构;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转发链路,从而在遇到容器网络抖动时候,客户运维以及阿里云同学可以知道在哪些链路点进行部署观测手动,从而进一步定界问题方向和原因。
• 系列一:全景剖析阿里云容器网络数据链路(一)—— Flannel
• 系列二:全景剖析阿里云容器网络数据链路(二)—— Terway ENI
• 系列三:全景剖析阿里云容器网络数据链路(三)—— Terway ENIIP
• 系列五:全景剖析阿里云容器网络数据链路(五)—— Terway ENI-Trunking
• 系列六:全景剖析阿里云容器网络数据链路(六)—— ASM Istio
完整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155525?utm_content=g_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