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行业中,必定会有这么一到两个让你想想就很兴奋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远远地走在前面,背影缥缈而伟岸,让懵懵懂懂的后来者不乏追随的勇气和梦想
Alan Perlis
<font color="#FF00FF">1966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高级程序设计和编译器构造</font>
艾伦·佩利,1922年4月1日生于美国宾州匹兹堡,
1990年2月7日去世,终年68岁.
首届图灵奖得主,在Algol 58 和Algol 60 的形成和修改过程中起到核心和关键作用
<font size=1 color="darkgreen">
ALGOL,名称源自算法语言(ALGOrithmic Language)的缩写,指令式编程语言,发展于1950年代中期,对许多其它编程语言产生重大影响。
ALGOL与差不多同时期的FORTRAN、LISP及COBOL并列为四大最有影响力的高阶语言
1960年1月, 艾伦·佩利在巴黎举行的有全世界一流软件专家参加的讨论会上,发表了"算法语言Algol 60报告",确定了程序设计语言Algol 60。
Algol60语言的第一个编译器由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来实现
</font>
<font size=1 color=orange>
巴科斯范式(Backus Normal Form,BNF),又称巴科斯-诺尔范式
(Backus-Naur Form, BNF,也译为巴科斯-瑙尔范式、巴克斯-诺尔范式),是一种用于表示上下文无关文法的语言,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了一类形式语言。它是由约翰·巴科斯(John Backus)和彼得·诺尔(Peter Naur)首先引入的用来描述计算机语言语法的符号集。
约翰·巴科斯首次在ALGOL 58中实现巴科斯范式。彼得·诺尔在ALGOL 60之中,进一步发展它的概念并将它的符号加以简化,称其为巴科斯范式(Backus Normal Form)。但高德纳主张应称为巴科斯-诺尔范式(Backus–Naur Form),因为它不算是一种正规形式(Normal form)
一种典型的元语言
</font>
Maurice Wilkes
<font color="#FF00FF">1967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第一个实际存储程序的电子计算机 </font>
莫里斯·威尔克斯,1913年6月26日生于英国斯塔福德郡
2010年11月29日去世,终年97岁.
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之后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并于1936年完成其物理学博士学位。
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实际运行的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 受EDVAC启发(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是一台美国早期电子计算机。与它的前任ENIAC不同,EDVAC采用二进制,且是一台冯·诺伊曼结构的计算机)
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 by EngrToday
<font size=1 color="green">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简称为埃尼阿克,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它是图灵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font>
和历史上的 牛顿,戴维,约瑟夫·汤姆森,威廉·汤姆森(开尔文勋爵),弗莱明, 及后来的 蒂姆·伯纳斯-李一样,获封爵士
Richard Hamming
汉明码(利用汉明矩阵),汉明窗,汉明数,球面堆积(或汉明界)和汉明距离..
<font color="#FF00FF">1968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数值方法,自动编码系统,错误检测和纠错码 </font>
理查德·汉明,1915年2月11日生于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1998年1月7日逝世于加州蒙特雷
美国数学家,博士论文为《一些线性微分方程边界值理论上的问题》。主要贡献在计算机科学
美国电脑协会(ACM)的创立人之一,曾任该组织的主席
参见 海明校验码
<font size=1 color=green>
IEEE 理查德·卫斯里·汉明奖章
(IEEE Richard W. Hamming Medal)每年颁发,最多颁给三个人,以表彰在资讯科学、资讯系统和资讯技术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获奖者可获得一面金牌奖章、铜制复制品、获奖证书和一笔奖金。
该奖项由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于1986年设立,并由高通公司赞助。以 理查·卫斯里·汉明的名字来命名以纪念他在计算机科学和电信产生的深远影响。 他的贡献包括发明汉明码和纠错码等, 也是该奖首位得主(1988年)
</font>
Erasure-Code: 工作原理, 数学解释, 实践和分析
在Linux,Go等项目中,多处可见其名
Marvin Minsky
"人工智能之父"
<font color="#FF00FF">1969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人工智能</font>
计算机逻辑奠基者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约翰·麦卡锡、首个创建Snare的马文·明斯、将科技与教育融合的西摩尔·帕普特四人常常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马文·明斯基(1927年8月9日-2016年1月24日),生于美国纽约犹太人家庭
与西摩尔·派普特
共同发展了第一个以Logo语言建构的机器人,命名为海龟(Turtle)
1951年,设计并建构了第一部能自我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机器,SNARC
1952年,发明会自行关闭电源的无用机器(Useless Machine)
1956年,与约翰·麦卡锡组织了达特茅斯会议,在这场会议中,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在之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学门。
在麻省理工学院,与约翰·麦卡锡共同创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室(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前身)
奠定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基础
James Wilkinson
“for his research in numerical analysis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the high-speed digital computer, having received special recognition for his work in computations in linear algebra and 'backward' error analysis.”
<font color="#FF00FF">1969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数值分析,线性代数,倒退错误分析</font>
詹姆斯·威尔金森(1919—1986),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数值分析专家,在建造由图灵设计的ACE计算机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甚至最关键的角色
大学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二战爆发后,开始研究弹道学。
1946年进入英国最著名的学术机构之一---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数学部.
一开始协助图灵设计计算机 Pilot ACE。图灵离开NPL后,其接手整个项目,并使Pilot ACE于1950年5月10日,第一次正式试运行成功。
当时ACE成功演示了三个程序:由参观者任意给出一个6位数,机器判定它是否是素数,如果不是素数,给出其一个因子;由参观者任意说出0—9999年中的任意一个日期,由机器给出这天是星期几;由机器跟踪光线通过一组棱镜后的偏振光
为NPL服务长达34年,直至1980年退休
组织开发过一个用以测试系统浮点运算能力的基准程序(Benchmark),叫Whetstone
1991年设立了以他命名的威尔金森奖,用于表彰优秀的数值分析软件作者
John McCarthy
"人工智能之父"
<font color="#FF00FF">1971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Lisp语言, 人工智能</font>
约翰·麦卡锡,1927年9月4日生于美国波士顿,
2011年10月24日去世,终年84岁.
Dijkstra
"计算机领域的欧拉"(爽哥评注)
<font color="#FF00FF">1972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Dijkstra算法,银行家算法,信号量,PV原语</font>
中文一般译作"迪杰斯特拉",1930年出生于鹿特丹,大学就读于莱顿大学,研究理论物理学. 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兴趣是计算机科学.
2002年在荷兰家中逝世,终年72岁.
Charles Bachman
"网状数据库之父",数据库领域第一位图灵奖得主
<font color="#FF00FF">1973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数据库技术</font>
中文一般译作"查尔斯·巴赫曼"(1924年11月11日-2017年7月13日)
1924年生于堪萨斯州曼哈顿
二战爆发后,加入美国陆军防空高炮师;1944年3月至1946年2月,在西南太平洋战场,到过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群岛等地。
之后,离开军队,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第一个没有博士学位的图灵奖获得者,第一个工程学背景而不是科学背景的图灵奖,第一个因某个特定的软件而得图灵奖的得主,第一个在职业生涯完全在企业度过,而未在大学担任教职的图灵奖获得者。
职业生涯主要经历陶氏化工,通用电气,Honeywell,而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巴赫曼信息系统公司。
主要成就有两项:
在通用电气时,开发出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IDS。其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被后来很多数据库产品所效仿。(第二位数据库领域的图灵奖得主,关系型数据库之父,英国人 Edgar Codd,则是在IBM工作期间,首创了关系模型理论;有意思的是也参加过二战,在英国空军服役,当过3年机长,参加过多次空战..也是战争结束后,继续学业)
另外其积极推动与促进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包括DBTC和DDL,DML
DBA概念即其首次提出
Donald Knuth
"程序设计引路人"
<font color="#FF00FF">1974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算法分析、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程序设计</font>
36岁获奖, 至今仍保持着图灵奖最年轻获奖者的纪录.
KMP算法中的"K"
是Knuth独特的审美感决定了他兴趣广泛、富有多方面造诣的特点。Knuth传奇般的生产力也是源于这一点。
对于Knuth来说,衡量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否完整的标准不只在于它是否可以执行,他觉得一个计算机程序应该是雅致的、甚至可以说是美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应该是一门艺术,一个算法应该像一段音乐,而一个好的程序应该如一部文学作品一般。
尝试使用过LaTeX,且写过一篇博客,但在初次使用时还不知道TeX竟是 Donald 牛刀小作。
TeX的版本号不是惯常所见的1.0,1.1…,2.0,而是用圆周率π,每个版本向下一位。现在版本号为3.1415926。
大师还有一项“创举”,每发现一个bug,就“奖励”2.56美元,第二个5.12美元,第三个10.24美元,以此类推——考虑到“象棋发明”的那个讲述指数爆炸型增长的故事,这无疑需要强大的勇气与自信。
但事实是,他并没有为此付出太多美刀。一是错误极少趋于完美;二则如同当下将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作为财富象征,许多更“高级”的人,将持有高德纳签名的支票视若珍宝,作为智力超群的佐证。时有说法:什么是聪明?找出Knuth的错误;什么是愚蠢?去兑换那张两块五毛六的支票。
甚至设立了高德纳奖,首届得主是姚期智
(在计算机领域,名字可以作为奖项名称的,还有图灵奖/冯诺依曼奖/汉明奖)
参考:
关于大师的著作,<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参见: 那些有简称的计算机书籍
Allen Newell & Herbert Simon
“人工智能之父”(举世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有四位,前两位之前已经获奖)
<font color="#FF00FF">1975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人工智能,人类认知心理学和列表处理(list processing)</font>
中文一般译作"艾伦·纽厄尔"(1927年3月19日-1992年7月19日)。 1927年3月19日生于旧金山,其父是斯坦福医学院放射学教授,精通物理和古典文学,会约鱼/淘金/做木工,甚至在山上亲手盖了一座小木屋。其对父亲十分崇拜,称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知识分子”。
二战期间在海军服预备役两年。战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物理,1949年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数学,一年以后辍学到RAND公司工作
和CMU的西蒙建立合作关系,提出“中间结分析法”作为求解人工智能问题的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二人成功开发最早的启发式程序“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求解器”。在开发逻辑理论家的过程中,首次提出并成功应用了单链表作为基本的数据结构,并设计与实现了 信息处理语言IPL(I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IPL是所有表处理语言的始祖,也是最早使用递归子程序的语言。
合作过程中其所表现出的才能与创新精神深得西蒙赞赏,在西蒙竭力推荐下,得以在CMU注册为研究生,并在西蒙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于1957年获得博士学位。
<img src="天神荟萃/newell.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赫伯特·西蒙"(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1916年6月15日生于威斯康辛州米尔沃尔一户富裕的犹太家庭,其父在1903年从德国移居美国。
1933年 进入芝加哥大学政治系学习; 1949年 在CMU的经济管理研究生院任教,其一生中最辉煌成就多是在这里做出。
1956年夏天 数十名来自数学、心理学、神经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等各种领域的学者聚集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讨论如何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并根据麦卡锡的建议,正式把这一学科领域命名为“人工智能”。因此,西蒙、纽厄尔以及达特茅斯会议的发起人麦卡锡和明斯基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奠基人,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当时的部分与会人员:
<img src="天神荟萃/ai.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是20世纪一位奇特通才,学识渊博、兴趣广泛,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广大领域,并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具有传奇般的经历。会画画,会弹钢琴,既爱爬山、旅行,又爱学习各种外国语,能流利地说多种外语。作为科学家,涉足的领域之多,成果之丰,影响之深远,令人叹为观止。
1972年他参与中美建交,花甲之年开始学习汉语,并取汉名“司马贺”。痴迷于汉语与书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住宅的自动空间综合取得巨大的进展,成为了智能建筑之父。与此同时开发智能版CAD即ICAD,成为ICAD奠基人
直到2018年,都是计算机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的计算机科学家
(更多可参考2018全球Top 1000 计算机科学家h指数发布,中国29名学者上榜!)
获得过9个博士头衔:1943年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凯斯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63年耶鲁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63年法学博士学位、1968年瑞典伦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麦吉尔大学法学博士、1973年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8年米之根大学法学博士、1979年匹茨堡大学法学博士。
<img src="天神荟萃/nobel.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此外还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奖/图灵奖双料得主。。瑞典皇家科学院总结性地指出:“就经济学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蒙首先是一名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主要是与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和决策这一相当新的经济研究领域联系在一起的。”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8
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曾是师生,后成为极其亲密的合作者,共事长达42年,直至纽厄尔于1992年去世。1975年二人同时获奖,是图灵奖历史上首次同时授予两位学者。
<img src="天神荟萃/simon.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拒绝边界,永远好奇
其自画像:
<img src="天神荟萃/self.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我曾经在许多科学迷宫中探索,这些迷宫并未连成一体。我的抱负未能扩大到如此程度,使我的一生有连贯性。我扮演了许多不同角色,角色之间有时难免互相借用。但我对我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都是尽了力的,从而是有信誉的,这也就足够了”。---1991年出版的自传《我的生活的模型》
<img src="天神荟萃/bet.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62年前,“人工智能”这个词诞生于小镇上的一所大学,科学大咖谈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题,AI元年由此开启…
Michael Rabin
<font color="#FF00FF">1976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非确定性自动机, 拉宾-卡普算法</font>
中文一般译作"迈克尔·拉宾",1931年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二战后成为波兰弗罗茨瓦夫). 以色列计算机科学家,犹太人.
195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1959年,拉宾和达纳·斯科特共同发表了“有限自动机与其判定性问题”(Finite Automata and Their Decision Problems)的论文,提出非确定自动机的观点.他们也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图灵奖,并做“计算机复杂性”(Complexity of Computations)的演讲
- 1969年, 证明 N successors的二阶逻辑是可判定的.证明的关键部分暗示了奇偶游戏的确定性
- 1975年, 发明米勒-拉宾检验. 这是一个相当快速的随机化算法(有较小的可能性错误),用于判断一个大数是否是素数. 快速素数检验是目前大部分公钥密码体系的关键.
- 1979年, 发明第一个非对称密码系统
---
拉宾密码系统,它的安全性被证明和整数因式分解的复杂度相同. - 1981年, 提出不经意传输技术
- 1987年, 和理查德·卡普提出了著名的字符串搜索算法
——
拉宾-卡普算法
1976年获奖后,依然成果不断...
<img src="天神荟萃/rabin.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Dana Scott
<font color="#FF00FF">1976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非确定性自动机</font>
中文一般译作"达纳·斯科特",193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图灵奖的引文是:“因他们的合著论文“有限自动机与其判定性问题”。论文中引入了非确定自动机的概念,被证明是(计算理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拉宾和斯科特的这篇经典论文成为了这个领域后续研究的源泉
<img src="天神荟萃/dana.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John Backus
<font color="#FF00FF">1977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高级编程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规范的形式化定义</font>
FORTRAN 巴科斯范式 函数级编程
中文一般译作"约翰·巴科斯",1924年12月3日出生于美国宾州费城,青少年时期平时不爱读书,勉强毕业,没什么过人之处。
后对数学产生极大兴趣,进入IBM工作。
获图灵奖时发表“程序设计能从冯诺伊曼形式中解脱出来吗?函数式风格及其程序的代数”(Can Programming be Liberated from the von Neumann Style? A Functional Style and Its Algebra of Programs)演说,提出了叫做FP的函数级编程语言(这篇演说有时被看作是他为发明了Fortran而致歉)
2007年3月17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家中去世,享年82岁
<img src="天神荟萃/backus.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font size=1 color="grey">
Fortran,音译为"福传",源自于“公式翻译”(Formula Translation)的缩写,是一种编程语言。1957年由IBM开发出,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高级编程语言。
是为满足数值计算的需求而发展出,1953年12月,IBM工程师约翰·巴科斯(J. Backus)因深深体会编写程序很困难,而写了一份备忘录给董事长斯伯特·赫德(Cuthbert Hurd),建议为IBM704系统设计全新的电脑语言以提升开发效率。当时IBM公司的顾问冯·诺伊曼强烈反对,因为他认为不切实际而且根本不必要。但赫德批准了这项计划。
西屋电气公司成为FORTRAN的第一个商业用户
</font>
The syntax is specified using Extended Backus-Naur Form (EBNF)::")
Robert W. Floyd
<font color="#FF00FF">1978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Floyd算法, 堆结构及堆排序 </font>
弗洛伊德(1936年6月8日-2001年9月25日),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出生于美国纽约,14岁即完成高中学业. 1953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年仅17岁,并于1958年在物理学获得了第二个学士学位
与高德纳工作很密切,是其著作《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主要评审,并在书中被多次提及.
最初文学专业毕业,找不到合适工作,在西屋电气做基础到几乎对候选人没什么要求的“计算机操作员”工作(类似打字机打字员,并不需要懂得机器怎么运作,在外面负责敲两下就可以),决心搞清背后运作原理。
开发了世界上最早的Algol 60编译器之一。堆排序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发表“如何确定程序的意义(Assigning Meanings to Programs)”的学术论文,在当时的计算机界引起巨大轰动。该论文后来被公认为继麦卡锡1963年提出的“以递归函数作为程序模型的方法”后,最为重大的一项进展。
42岁获图灵奖
证明了整个计算机界对他的认可,证明了这个来自纽约的文科生,因为热爱计算机领域,即使通过自学,也能达成影响世界的伟大成就
<img src="天神荟萃/floyd.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从14岁上大学的文科生,到拿图灵奖的计算机教授,写在罗伯特·弗洛伊德85周年诞辰
Kenneth Iverson
<font color="#FF00FF">1979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程序设计语言和数学符号,互动系统的设计,APL语言之父,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与实践</font>
中文一般译作"肯尼斯·艾弗森"(1920年12月17日-2004年10月19日)
APL语言之父,后来还设计了J语言
<font size=1 color="darkgreen">
APL 是 A Programming Language 或 Array Processing Language 的缩写。肯尼斯·艾佛森在1962年设计这个语言时他正在哈佛大学工作, 是一种表达能力很强的会话语言。应用范围包括数学统计、事务经营、信息检索、报表生成、财务预算等。也可用于模拟计划管理、图形处理、正文编辑、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
APL的特点是,语法规则简单,运算符丰富,表达式简练,并包含多种构造和处理数据的运算符。它在数据加工和矩阵计算上特别有效,不过程序员需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
</font>
<img src="天神荟萃/iverson.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Tony Hoare
"计算机领域的爵士"
<font color="#FF00FF">1980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快速排序,CSP理论,哲学家就餐问题</font>
1934年出生于英属锡兰(今斯里兰卡),1959年博士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
<img src="天神荟萃/tony.jp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1960年,霍尔进入艾略特兄弟(Elliott Brothers Ltd) 伦敦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Elliott 803计算机编写一个库程序,实现新发明出来的Shell排序
算法。在此过程中,霍尔对不断提升代码的效率着了迷。他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还发明了一种新算法,比Shell还快,而且不会多耗费太多空间。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快速排序算法Quicksort。值得一提的是,发明该算法时他只有26岁。
随后,霍尔又接到了新任务——在公司新机型Elliott 503上实现Algol 60语言。Elliott Algol的开发非常顺利,大获成功,霍尔本人也从此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当然,对他来说,另一件事情更为重要,他和项目中另一位当时比自己更专业的女程序员Jill Pym相识相知,并最后结婚。
1971年,Dijkstra提出了一个同步问题,即假设有五台计算机都试图访问五份共享的磁带驱动器。稍后,这个问题被Tony Hoare重新表述为哲学家就餐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来解释死锁和资源耗尽。
希尔排序于1959年被D.L.Shell提出,第二年Tony Hoare就提出了更优的快速排序..
<img src="天神荟萃/tony1.jp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7.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Edgar Frank Codd
"关系型数据库之父"
<font color="#FF00FF">1981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数据库系统</font>
埃德加·弗兰克·科德,(1923年8月23-2003年4月18)
生于英格兰多塞特郡波特兰,牛津埃克塞特学院学习数学与化学, 而后作为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参加二次世界大战
1948年,来到纽约加入IBM,成为一名数学程序员。之后到密歇根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在IBM工作期间,首创了关系模型理论。为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img src="天神荟萃/codd.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font size=1 color="grey">
科德十二定律(Codd's 12 rules)
使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化需满足的十三条(从0至12)准则,又称为“黄金十二定律”
sql
1972年,IBM以科德所在的加州圣何塞研究院为中心,想要开发一套关系数据库的原型产品。
加入该项目的有两个年轻的博士生,张伯伦和博伊斯。他们决定把科德关系模型中的数学部分隐藏起来,将关系称为表,把复杂的数学符号替换成简单的英语单词 SELECT FROM WHERE。本来想把这门语言叫做 SEQUEL(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结构化英语查询语言)。由于SEQUEL已是一家英国公司商标,二人将其改名为更简单,更容易记忆的SQL。
不多久后博伊斯因脑瘤去世,年仅27岁。
BCNF范式
博伊斯还和科德合作,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中必讲的概念:BCNF范式
</font>
Codd发表在「ACM通讯」上的关系型数据理论的学术论文启发了Larry Ellison,他1979年创建Relational Software Inc
(简称RSI,1983年更名为Oracle Corporation)
SQL数据库软件的历史沿革:
<img src="天神荟萃/sql.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1992年IT近代史 | 改变世界的25人(四)—— 数据库软件之父
1993 年,70岁的Codd 认为 OLTP(联机事务处理)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提出了多维数据库和多维分析的概念,即OLAP(联机分析处理)
Stephen Arthur Cook
<font color="#FF00FF">1982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复杂度理论,NP完全性理论</font>
斯蒂芬·亚瑟·库克,1939年12月14日生于纽约州布法罗,1961年从University of Michigan获得学士学位,1962年和1966年从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
1966-1970年,在加州伯克利担任助理教授。
1970年,加盟多伦多大学并工作直到现在。
<img src="天神荟萃/cook.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NP完全性理论的奠基人,1971年发表Cook定理,奠定了NP完全理论的基础而获1982年图灵奖。
但其论文只证明了命题演算的可满足行问题是NP完全的,没有继续深入证明下去。
但在此启发下,卡普在第二年就证明了21个有关组合优化的NP完全问题,从而加强发展了NP完全性理论。
<img src="天神荟萃/np.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Cook是对计算复杂性理论有突出贡献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1971年 Cook 和 Leonid Levin 相对独立的提出了P/NP问题)
计算复杂度理论和编译理论,是诞生图灵奖得主最多的两个领域
Ken & Dmr
<font color="#FF00FF">1983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font>
<img src="天神荟萃/dmr.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ken.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bwk.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unix.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shenlin.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c0.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c2.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WRITE IN C ('LET IT BE')
When I find my code in tons of trouble,
Friends and colleagues come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Write in C."
As the deadline fast approaches,
And bugs are all that I can see,
Somewhere, someone whispers:
"Write in C."
Write in C, Write in C,
Write in C, oh, Write in C.
LOGO's dead and buried,
Write in C.
I used to write a lot of FORTRAN,
For science it worked flawlessly.
Try using it for graphics!
Write in C.
If you've just spent nearly 30 hours,
Debugging some assembly,
Soon you will be glad to
Write in C.
Write in C, Write in C,
Write in C, yeah, Write in C.
BASIC's not the answer.
Write in C.
Write in C, Write in C
Write in C, oh, Write in C.
Pascal won't quite cut it.
Write in C.
<img src="天神荟萃/c.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Niklaus Wirth
"Pascal语言之父"
<font color="#FF00FF">1984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设计</font>
中文一般译作"尼克劳斯·维尔特",1934年出生于瑞士
好几种编程语言的主设计师:
- Algol W (基于与东尼·霍尔共同提出的草案而设计)
- Modula,Modula-2
- Pascal
- Oberon
尼克劳斯·维尔特 的姓名曾以不准确的英文读法,被译为“尼古拉斯·沃斯”。欧洲人通常都将他的名字读得正确,读作“Nih-klaus Virt”;但美国人通常读成“Nickel's Worth”近似的音。于是有人便开玩笑说,欧洲人用传址调用(Call by Address)叫他,美国人用传值调用(Call by Value)叫他(“传值调用”英文双关“按照价值称呼”,而“Nickel's Worth”中文意为“价值一分钱”)
<img src="天神荟萃/wirth.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软件变慢的速度永远快过硬件变快的速度"
Richard Karp
<font color="#FF00FF">1985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算法理论(尤其是NP-完全性理论), 拉宾-卡普算法</font>
中文一般译作"理查德·卡普",1935年出生于波士顿
1955年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又获得理科硕士学位.之后进入哈佛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攻读博士.毕业后进入IBM.
主要研究领域:路径问题、背包问题、覆盖问题、匹配问题、分区问题、调度问题,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如果图上增加一个节点,计算机就会爆炸.
在解决“旅行推销商”问题时,提出 分支限界法, 是一种构造性的探索法,可在整个允许的解空间中进行最优搜索.(该方法的要点是:对解集合反复进行分支,每次分支时,都对所得的子集计算最优解的界. 如果对某个子集求得的界不优于已知的允许解,则抛弃此子集不再进行分支;否则继续分支以探索更好的解,直到所得到的子集仅含有一个解为止)
<img src="天神荟萃/karp.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John Edward Hopcroft & Robert Endre Tarjan
<font color="#FF00FF">1986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如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font>
中文一般译作"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罗伯特·塔扬"。二人发明用于遍历或搜索树或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Depth-First-Search,DFS)。
Hopcroft-Tarjan平面嵌入算法是第一个线性时间平面算法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1939年10月7日生于西雅图,1961年在西雅图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62、1964年在斯坦福大学分别获电子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
目前在国内多所高校任顾问等
同时也与2020年图灵奖得主Alfred Aho及Jeffrey David Ullman合著大量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参考书,包括算法、数据结构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
霍普克罗夫特“教”出了两位图灵奖得主:1986年与他同获图灵奖的罗伯特·塔扬,是其在斯坦福大学学术休假期间指导的博士生;2020年图灵奖得主、“龙书”(编译原理课程的经典教材)作者之一阿尔弗雷德·阿霍则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期间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
获图灵奖的师生,还有这样几对:
- 一门三杰:约翰·麦卡锡及罗杰·瑞迪(Raj Reddy),芭芭拉·丽兹科(Barbara Liskov)
- 1975年获图灵奖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前者还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 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和罗伯特·塔扬(Robert E. Tarjan)
- 2007年获奖的爱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和艾伦·艾默生(Allen Emerson)(前者于2020年因新冠肺炎去世)
更多参见
<img src="天神荟萃/hopcroft.webp"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罗伯特·塔扬,1948年4月30日生于加州波莫纳。
<img src="天神荟萃/tarjan.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Tarjan也开创了重要的数据结构如:斐波纳契堆和splay树(splay发明者还有Daniel Sleator)
<font size=1 color="grey">
Splay Tree即伸展树, 是一种能够自我平衡的二叉查找树,由丹尼尔·斯立特(Daniel Sleator)和罗伯特·塔扬在1985年发明
更多参见 常见的树
某项算法的提出者,某个数据结构的创造者
</font>
另外他是第一个证明了计算反阿克曼函数的乐观时间复杂度的科学家
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中国高校过于看重国际声望,应更关注本科教学质量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 图灵奖获得者 追逐人生的下半场:人类教育
John Cocke
"RISC架构之父"
<font color="#FF00FF">1987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编译理论,大型系统的体系结构,精简指令集(RISC)计算机的开发,CYK算法</font>
约翰·科克, 1925年5月30日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
2002年7月16日去世,终年79岁.
<img src="天神荟萃/cocke.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Ivan Edward Sutherland
"计算机图形学之父", "虚拟现实之父"
<font color="#FF00FF">1988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font>
伊凡·爱德华·苏泽兰(1938年5月16日-),生于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于卡内基技术学院(今卡内基梅隆大学)取得学士学位,于加州理工学院取得硕士。1963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
在博士论文中设计了一个叫Sketchpad的程序,用户可以利用当时刚被发明出来的光电笔在屏幕上实时绘图。Sketchpad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地位,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的鼻祖,为了管理图形提出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
<img src="天神荟萃/ivan.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ivan_relation.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图片来自 中国的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1965年在一篇名为<终极的显示>的论文中首次提出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思想.1968年发明了第一款VR头盔——“达摩克利斯之剑”,被称为 虚拟现实之父
(后来Jaron Lanier的VPL Research公司是第一家将VR设备推向民用市场的公司,因此也被称为”虚拟现实之父“)
参考:
改变世界的先驱,是他在50年前真正定义了计算机图形学和人机共生关系
William Morton Kahan
"浮点数之父"
<font color="#FF00FF">1989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浮点数表示</font>
威廉·墨顿·卡韩(1933年6月5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多伦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家,专长于数值分析。1989年图灵奖得主,1994年被提名为ACM院士。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卡韩是IEEE 754-1985浮点数运算架构规格书的主要架构师,IEEE 754 系列的标准主要依据他的研究而制定,因此被称为浮点数之父
<img src="天神荟萃/WilliamKahan.jp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参考:
Fernando José Corbató
<font color="#FF00FF">1990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分时操作系统</font>
中文一般译作"费尔南多·考巴托"
更多参考: 星陨-2019
Robin Milner
<font color="#FF00FF">1991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LCF、ML编程语言、并发理论(CCS)</font>
中文一般译作"罗宾·米尔纳", 1934年1月13日-2010年3月20日
生于英国,曾入伍并获少尉军衔。1952年入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54年毕业于国王学院的图灵自杀),但当时他没听说过图灵。
1991年获图灵奖,是继威尔克斯(M.V.Wilkes, 1967)、威尔金森(J.H.Wilkinson, 1970)和霍尔(C.ARHoare, 1980)之后第四位获此殊荣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也使英国成为除美国之外获得图灵奖的学者最多的国
他说自己从不喜欢编程..
<img src="天神荟萃/milner.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可计算功能的逻辑 (LCF)是其及其合作者在1970年代初期根据逻辑的理论基础在斯坦福和爱丁堡开发的一种交互式自动定理证明器。 引入了通用编程语言ML,以允许用户编写证明定理的策略,支持代数数据类型,参数多态性,抽象数据类型和异常
<img src="天神荟萃/ccs.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Butler Lampson
<font color="#FF00FF">1992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分布式,个人计算机</font>
中文一般译作"巴特勒·兰普森", 1943年12月23日生于华盛顿特区
1970年,成为PARC研究中心最早一批员工,属于其中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Computer Science Laboratory)。1972年,在一份备忘录中,首次提出个人电脑设计概念。
Alto是PARC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设计与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系统,1973年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是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
另外还有著作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和实现:高级课程》
有句著名格言,常被认为由其提出。但其本人则认为这格言最早出自于David Wheeler:
Any problem in computer science can be solved with another level of indirection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加上另一层间接参照来解决)
<img src="天神荟萃/lampson.webp" width = 90% height = 100% >
<font size=1>
另:
企业界的 PC之父/个人电脑奠基人当属 亨利·罗伯茨, 也是让比尔盖茨唯一打过工的人
</font>
Juris Hartmanis & Richard Stearns
<font color="#FF00FF">1993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复杂度理论</font>
<img src="天神荟萃/hartmanis.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尤里斯·哈特马尼斯",1928年7月7日生于拉脱维亚。二战期间,躲避战火,一家人背井离乡沦为“流民”(displaced person)。在德国,完成大学学习物理。而后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研究抽象代数中的格论。
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数学系任教。一年后去通用电气的实验室,和来此实习的斯特恩斯合作,完成那篇著名的论文 “论算法的计算复杂性”(On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algorithms)。
该论文开辟了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计算复杂性”,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而后重返康乃尔大学,没有回到数学系,而是负责筹建计算机科学系。由于其眼光魄力和民主作风,康乃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吸引了一批著名学者加盟,如1986年图灵奖得主霍普克洛夫特
<img src="天神荟萃/stearns.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理查德·斯特恩斯",1936年7月5日生于新泽西州考德威尔。
1960年夏天在位于纽约州东部的斯克内克塔迪 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和尤里斯·哈特马尼斯开始一起研究状态指定问题。在196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的信息学习分支。在研究实验室的气氛和环境鼓励了他们所热爱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研究方式。
和哈特马尼斯一开始在进行线性机器的分解方面的工作:简单电脑的模型如何能被分解成一些更小的线性机器的结合,且能完成相同的任务。关于这个主题发表了一些论文,并在1966年将他们的工作总结写入了一本书。后来他们开始研究计算复杂性,并在1965年发表了那篇让他们获得图灵奖的论文。
之后还研究过编译器设计原理,并发数据库系统,归约相关问题,和积问题,动态系统方面的问题
<font size=1 color="grey">
在这种数据库中会有一些事务在同一个数据库中进行读和写操作。这种系统的目标之一是让事务尽可能并发地执行以增加系统的输出,但同时不会破坏数据库的正确性。
他们写的关于这个主题的论文指出并发执行的一致性和正确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事务的可串行性——它指的是,所有并发运行事务的读写操作的影响必须和他们在某种顺序下串行运行(一个接一个)一样。在这之前已经知道可串行性是一致性的充分条件:如果执行时可串行的,结果就是对的。这篇论文指出除去一些特定的只有读操作的事务的情况,这也是一个必要条件:执行必须要可串行化才能保证正确。
这个结论现在已经是所有数据库课程和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
</font>
Edward Feigenbaum & Raj Reddy
<font color="#FF00FF">1994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font>
<img src="天神荟萃/feigenbaum.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爱德华·费根鲍姆",1936年1月20日生于新泽西州维霍肯,经常被人称为专家系统之父。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授,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
其父是波兰移民,在他不到一岁就去世了。他的继父是一位食品商店会计,使用了笨拙的机电式蒙特卡洛计算器(发明于20世纪初),引起了年轻的费根鲍姆的好奇和兴趣
1956年在卡内基技术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前身)取得学士学位,1960年取得博士学位,指导教授为赫伯特·西蒙(即“司马贺”,1975年图灵奖得主,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通过实验和研究,证明了实现智能行为的主要手段在于知识,在多数实际情况下是特定领域的知识。
他有句名言:"知识中蕴藏着力量"(In the Knowledge lies the power)。这句话和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意义相近,但似乎更确切些:知识只有被人所发掘和掌握时,才能生成力量。
<img src="天神荟萃/raj.jpeg
" width = 8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拉吉·瑞迪",1937年出生于印度中南部安得拉邦。是获得图灵奖的亚洲第一人。(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也都是印度人…)
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是有"人工智能之父"之称的J.McCarthy。另一位人工智能大师M.Minsky当时也在斯坦福,Raj曾聆听过其教导。学成后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作,有幸与艾伦·纽厄尔(A.Newell)和赫伯特·西蒙(H.A.Simon)这样一些知名学者一起共事。
1966年,ACM在洛杉矶举行仪式,向艾伦·佩利(A.Perlis)授予首届图灵奖。Raj作为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参与了该仪式并十分激动。暗下决心,也要在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上做出贡献。28年后,当年的这位研究生也走上了图灵奖的颁奖台。
Manuel Blum
<font color="#FF00FF">1995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复杂度理论,及其在密码学和程序校验上的应用</font>
<img src="天神荟萃/blum.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曼纽尔·布卢姆",1938年4月26日出生于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其父母在20世纪30年代逃离欧洲后定居在那里。20世纪50年代中期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本硕博,导师是 马文·明斯基
计算复杂性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密码系统和程序检验领域的先驱
在其之前,已有5位学者因在计算复杂性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图灵奖殊荣:拉宾(1976年)、库克(1982年)、卡普(1985年)、哈特马尼斯和(1993年)。在图灵奖34年历史上,这是获奖科学家最多的一个分支领域,由此可见计算复杂性作为基础性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突出地位及其重要性
<font size=1 color="grey">
计算复杂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在美国有两个并行的中心:
一个是通用电气公司设立于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Schenectady)的研究实验室,核心人物是哈特马尼斯(J.Hartmanis)和斯特恩斯(R.Stearns)
另一个中心是麻省理工学院,布卢姆与前述两人互相独立地进行着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完成了其博士论文:Amachiceindependenttheoryofthecomplexityofrecursivefunctions(与机器无关的递归函数复杂性的理论),该论文的详细摘要1967年发表于J.ACM14(2),322~336页
实际上布卢姆是受以色列学者拉宾(M.O.Rabin)的启发而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拉宾是希伯莱大学教授,是研究计算复杂性问题的先驱,并在1976年荣获图灵奖。
拉宾在1959-1960年间就发表过一些关于计算复杂性方面的论文,可惜流传面较小影响不大。
但MIT“ 慧眼识珠”,邀请他前来讲学。布卢姆当时正苦于没有适当的课题作博士论文,听了拉宾的讲座极感兴趣,当即决定沿此方向进行研究,其结果就是完成了上述博士论文。布卢姆的论文不但提出了有关计算复杂性的一些分理,而且在对复杂性类的归纳上也比其他学者有更高的抽象度。因此学术界公认,布、哈、斯三人是计算复杂性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font>
布卢姆除了在计算复杂性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以外,还致力于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通信的安全性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密码学”以及在“软件工程”中十分重要而又十分困难的程序正确性验证方面,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家人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渊源颇深,Blum夫妇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居里夫妇
Amir Pnueli
<font color="#FF00FF">1996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时序逻辑,程序与系统验证</font>
<img src="天神荟萃/amir.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阿米尔·伯努利",1941年4月22日-2009年11月2日。出生于以色列
研究领域主要是时间逻辑和模型检查,尤其是并发系统的公平性
<img src="天神荟萃/aqs.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qiang.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例如Golang GPM调度模型中,M的作用就是执行G中包装的并发任务。Go运行时系统中的调度器的主要职责就是将G公平合理的安排到多个M上去执行
Douglas Engelbart
<font color="#FF00FF">1997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互动计算,鼠标之父、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font>
<img src="天神荟萃/douglas.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1925年1月30日-2013年7月2日。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瑞典人和挪威人后裔。
人机交互的先驱。其成立的小组发明了鼠标,开发了超文本系统、网络计算机及图形用户界面
<img src="天神荟萃/mouse.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James Nicholas Gray
<font color="#FF00FF">1998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数据库与事务处理(ACID)</font>
中文一般译作"詹姆斯·尼古拉·格雷",1944年1月12-2007年1月28日。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瑞典人和挪威人后裔。
因对数据库和事务处理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以及系统实现中的技术领导地位而获图灵奖
(事务处理技术虽然诞生于数据库研究,但对于分布式系统,C/S架构中的数据管理与通信,对于容错和高可靠系统,同样有重要意义)
也是继 查尔斯·巴赫曼和埃德加·科德后,数据库领域第三位图灵奖得主。
在IBM期间,他参与和主持过IMS、System R、SQL/DS、DB2等项目的开发;在 Microsoft 工作期间,协助开发了 Virtual Earth
1983 年,ACID 一词首次出现。基于格雷的工作,安德烈亚斯·罗伊特(Andreas Reuter)和西奥·哈德尔(Theo Härder)第一次使用 ACID 来描述事务的特性,其中 A 代表 Atomicity(原子性),C 代表 Consistency(一致性),I 代表 Isolation(隔离性),D 代表 Durability(持久性)。ACID 是可靠事务系统必须具备的四个特性,而格雷在定义事务概念时,列了 ACD,但没有提到 I。格雷一生为几个主要的数据库和事务处理系统作出了贡献,他协助开发的 IBM System R 是 SQL 关系数据库的先驱,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的标准。
格雷生性好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手,拥有一艘 40 英尺的帆船。2007年,独自航向法拉隆群岛,打算撒散其母亲骨灰,1月28日,他的船失踪。2012年,在法律意义上被认定已经死亡
2008 年微软在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开设了一个以吉姆·格雷命名的研究中心;每年,微软研究院都会向在数据密集型计算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人员颁发以格雷命名的 Jim Gray eScience 奖
<img src="天神荟萃/gray.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font size=1 color="grey">
Jim Gray在他的著名的论文“Why do computers stop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中首次提出了程序bug的类型,比如玻尔bug(Bohrbug)、 海森堡bug(Heisenbugs)等用著名科学家名称命名的bug。后来又出现了更多的bug类型
</font>
Frederick Phillips
<font color="#FF00FF">1999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font>
中文一般译作"佛瑞德·布鲁克斯",1931年4月19日出生于美国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德罕。
60年初在IBM主持开发过OS/360系统,被认为是IBM 360系统之父。
1965年,离开IBM,进入学界,任教于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在此创立计算机工程学系。
同时著书立说,很多软件工程领域的黑话,如没有银弹,焦油坑 等就出自其作品,耳熟能详的包括:
《人月神话》 (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著作,出版于1975年,被誉为软件项目管理领域的圣经
《没有银弹》(No Silver Bullet: Essence and Acciden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论文,发表于1986年
《再论人月神话》 (The Mythical Man-Month: Revised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95年重新发行《人月神话》纪念版,其中新增对《没有银弹》一文的评论和回应,以及4个额外的新章节。
<img src="天神荟萃/silver.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font size=1 color="grey">
人月(man-month)指的是“一个人要花几个月”才能完成软件开发的单位,通常用来评估一件软件项目的大小。但这个概念容易误把工作量和项目进度混为一谈,人月是个危险并很容易就遭到误解的迷思(myth),因为其假设人力和工时可以互换的。但系统不是单独的零件,生产零件可以计件,生产系统则不能计件。
</font>
他有很多经典语录,如:
- “无论多少个女人,孕育一个生命也需要九个月。”(人力和时间并不呈现线性关系(正比或反比关系),指出以大量人员的投入并不能缩短软件的开发的进度。一窝蜂的作业方式无助于软件生产,且会制造麻烦,产生出更差的软件)
- “布鲁克斯定律”:从人月神话更进一步,其又引出著名的“布鲁克斯定律”:“向一个延误滞后的IT项目追加人力,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导致更严重的延误。”
- 10x(10倍效率)程序员:在普通设计师(程序员)和优秀设计师(程序员)之间,有着10倍多的差异
- 项目经理的主要日常工作是沟通,而不是做出决定。
- 提纲挈领的前提,在堆积如山的文件资料中,少数文档是关键枢纽,每一件项目管理的工作都围绕着他们运转。这些文档是项目经理最重要的个人工具
<img src="天神荟萃/brooks.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姚期智
<img src="天神荟萃/yao.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font color="#FF00FF">2000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font>
唯一获图灵奖的华人。生于上海,长于台湾,台大物理学学士,哈佛物理学博士,师从后来获诺贝尔奖的Glashow。后放弃物理研究计算机。17年放弃美国国籍(杨振宁也是同年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估计大概率也“争取”过丘成桐,丁肇中和崔琦)
以20年为期,我们看看,这些大师究竟能不能培育出新的大师。到2030年,中国的诺贝尔理化生/菲尔兹/图灵奖,能不能有新的突破。到我离世时,能不能超过10位。
Ole-Johan Dahl & Kristen Nygaard
<font color="#FF00FF">2001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面向对象编程</font>
中文一般译作"奥利-约翰·达尔"(1931年10月12日-2002年1月29日), "克利斯登·奈加特"(1926年8月27日-2002年8月10日)
二人共同创造了Simula,首次引入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对象、类、继承,被认为是面向对象之父。
二人均为挪威人,均在获奖的次年去世。
使挪威在信息科学领域闻名世界
<font size=1 color="darkgreen">
Simula,一种编译式的编程语言,于1960年代诞生于奥斯陆的挪威计算中心,主要设计者为奥利-约翰·达尔与克利斯登·奈加特。开发出了Simula I与Simula 67两代,它承继了ALGOL 60的基础,被认为是第一个面向对象编程的编程语言。
Simula 67引入了对象、类、继承和子类、虚过程,还有协程、离散事件模拟和垃圾收集特征。
Simula影响了Smalltalk以及接下来所有的面向对象编程编程语言,如设计C++语言的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和设计Java语言的詹姆斯·高斯林,都认可自己受到了Simula的重要影响
</font>
二人在创造面向对象思想方面的成功部分显然是由于他们非凡的才能,但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他们的背景非常不同。有一个故事说,1967年春天,一位新员工震惊地告诉总机操作员:"两个人在楼上走廊的黑板前激烈战斗。我们该怎么办?接线员走出办公室,听了几秒钟,然后说:"放松。只有达尔和奈加特在讨论SIMULA。
奥利-约翰·达尔后来故意停止进一步发展SIMULA,并去奥斯陆大学任教,研究编程方法,并与Tony Hoare一起制作了一章,名为"分层程序结构",成为著名著作《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部分。2002年因淋巴癌病逝。 (这本书共三个作者,另外一位为Dijkstra)
<img src="天神荟萃/dahl.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奈加特毕业后进入挪威国防研究院,在计算挪威第一座核反应堆的铀棒直径时,因为需要,而开始设计模拟语言。
除此他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活跃于挪威政坛。“一生获得无数荣誉,深受挪威人民爱戴。”
<img src="天神荟萃/nygaard.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Ronald Linn Rivest & Adi Shamir & Leonard Max Adleman
<font color="#FF00FF">2002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公钥密码学(RSA加密算法)</font>
中文一般译作"罗纳德·李维斯特","阿迪·萨莫尔","伦纳德·阿德曼"
<img src="天神荟萃/rsa6.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rsa0.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Ronald L. Rivest,生于194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发明RSA加密算法,RSA数据安全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Adi Shami,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教授、美国外籍科学院院士、现代密码学奠基人之一
Leonard M. Adleman,1945年12月31日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分别于1968年和1976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电机工程(EECS)博士学位。除此还在研究DNA
<img src="天神荟萃/rivest.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rsa.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rsa2.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rsa3.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Alan Kay
<font color="#FF00FF">2003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面向对象编程,Smalltalk语言之父</font>
中文一般译作"艾伦·凯"
1940年5月17日生于美国麻省,童年在澳大利亚度过。
<font size=1 color="orange">
Smalltalk吸取了Simula中class的概念,并发展出图形使用界面(GUI),即苹果麦金塔电脑的原型。
Smalltalk是一种动态类型、反射式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由艾伦·凯、Dan Ingalls、Ted Kaehler、Adele Goldberg等于1970年代初在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开始开发。
Smalltalk对其它众多的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如 Objective-C、Java、Python和Ruby等。1990年代的许多软件开发思想得利于Smalltalk,例如设计模式、敏捷编程和代码重构
</font>
是施乐PARC研究中心第一位雇员,1972年,PARC发布了Smalltalk第一个版本。1979年,凯邀请乔布斯、Teff Raskin来到PARC参观,乔布斯对视窗图形用户界面印象深刻。
(施乐PARC还发明了复制粘贴功能)
而后曾加入苹果,惠普。
<img src="天神荟萃/kay.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Vinton Cerf & Robert Kahn
<font color="#FF00FF">2004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TCP/IP协议</font>
中文一般译作"文特·瑟夫","罗伯特·卡恩"
二人一起发明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也称 网际协议),这两个协议成为互联网核心通信协议的基础,二人均被公认为“互联网之父”之一 (还有一位是HTTP协议的设计者蒂姆·伯纳斯-李)
二人没有申请专利,没有将TCP/IP视为私有财产。还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推广这项新技术,用各种方式说服人们去尝试使用它 (蒂姆·伯纳斯-李 同样放弃了HTTP协议的专利)
<img src="天神荟萃/vint.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1943年6月23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New Haven),当上学主要在西海岸的加州。家境优渥,酷爱科幻小说。但作为早产儿,落下听觉缺陷。“这也使得他对于世界的沟通方式与众不同,当1971年电子邮件发明,这种无需提供声音的沟通方式无疑受到他格外的青睐” (还写过一篇论文:“一位有听觉缺陷的工程师的自白”)
其妻子是插图画家,3岁时耳朵全聋。二人的第一次见面是ta们的助听器推销商精心策划,让二人不期而遇,一见钟情。饭后二人去艺术博物馆。瑟夫从未受过艺术方面的训练,但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康定斯基的大型作品前,他伫立良久,最后冒出一句:“这画真像一只巨大的新鲜汉堡包”。
由于听力缺陷,两口子说悄悄话都像吼叫
1965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后来考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先后取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72年至1976年,任教斯坦福大学。其间与 鲍勃·卡恩(Robert E. Kahn)一起领导TCP/IP协议的研发小组,为阿帕网(ARPANET) 成功开发了主机协议, 使ARPANET成为第一个大规模的数据包网络。
现为Google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顾问,IPv6论坛的名誉主席
协议(Protocol),网关(Gateway),这些新术语皆由ta们创造。
在署名问题上,两人决定让上帝作主,掷硬币决定。结果瑟夫受到了垂青
坚持反对OSI,认为划分过细,十分复杂,而且仅仅设计,从未试验过。“OSI的一切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究气十足。他们所用的语言浮夸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简直读不下去”。而TCP/IP是实践的结晶,也是合作研究的产物,不是像OSI那样在一大堆委员会里产生出来的“大骆驼”。
(1983年,瑟夫曾劝说让IBM、DEC、HP支持TCP/IP,但都遭拒绝,而采用了OSI。他们认为TCP/IP只是一项研究试验。不过最关键的是,国防部选择了TCP/IP。)
“编程让人体味到一种奇妙无比的感觉。你创造了一个你自己的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不管编了什么,计算机总会照办。它就像一只沙匣,里边每一粒沙子都在你把握之中”
“我希望人们能够时刻提醒自己,网络的另一端有着和你一样的人,千万不要把互联网当成是一个虚幻的网络。”
“你应该清楚这个头衔很不公平。互联网至少有两个父亲,更确切地讲,它有数千个父亲。我只是在最初10年做了些早期工作。”
“互联网的确有遗憾之处,但我从不后悔发明了它。”
<font size=1 color="grey">
个人电脑不是一个人的发明,互联网更是集体的力量。戴得上“互联网之父”这顶帽子的人不只瑟夫一人,起码,雷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设计出了名为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互联网技术,1969年该技术发送了第一封有记载的电子邮件)、拉里·罗伯茨(Lawrence Roberts)(是他整合了美国高等专案研究署的ARPANet网络,在过去25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就是互联网)。
以及发明了互联网标准通讯协议TCP/IP的文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四位杰出的科学家为催生互联网分别做出了关键性努力,都曾被媒体称作“互联网之父”。鉴于他们四人对互联网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项献,1997年12月,时任总统克林顿为他们颁发了“美国国家技术奖”。
</font>
<img src="天神荟萃/tcp-1.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tcp-2.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kahn.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1938年12月23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60年纽约城市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62和196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助教
“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创立人
“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被人称为‘互联网之父,我只是一个科学家,一个喜欢与别人分享技术的人,我希望别人更加关注我所做的事情。”
<img src="天神荟萃/tcp.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Peter Naur
<font color="#FF00FF">2005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Algol 60语言, BNF范式</font>
中文一般译作"彼得·诺尔"
1928年10月25日生于丹麦腓特烈斯贝
天文学博士,毕业后研究方向转向计算机科学。
目前唯一一位丹麦籍图灵奖得主
他在ALGOL 60中,导入巴科斯范式(Backus Normal Form),进一步发展它,并根据其发明者约翰·巴科斯来命名。高德纳认为,彼得·诺尔在这个记号法中也具有很大贡献,主张应称为巴科斯-诺尔范式(Backus-Naur Form),但彼得·诺尔本人不愿居功,他本人仍然称呼其为巴科斯范式。
2016年1月3日去世
<img src="天神荟萃/peter.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font size=1 color="darkgreen">
彼得·诺尔(Peter Naur)完善了BNF范式(Bcakus-Naur-Form),中文叫做巴斯克语言公式。实际上他著名的成果就是Algol 60报告,Algol 60是一个算法语言编译器。在他之前,计算机语言是通过说明性的使用手册和编译代码本身而非正式的定义。他通过使用BNF来定义语法,并用精心选择的说明文字定义语义,简洁而准确。现在全世界所有的、各种算法语言都是基于这个巴斯克语言公式的,所以他的贡献是很大的,这个东西是原创
</font>
Frances Allen
<font color="#FF00FF">2006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并行计算,编译器优化</font>
中文一般译作"法兰(西斯)·艾伦"(1933年8月4日-2020年8月4日),出生于纽约北部的农场。
最早想当一名教师,从纽约州立师范学院 (现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毕业,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并在当地学校开始教学。两年后进入密歇根大学,并获得数学硕士学位,“为还读书时贷款,我跟他们(IBM)签约了。” 原本计划只待到债务还清,然而之后,其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 IBM 度过
在 IBM 的第一个任务是教研究社区 FORTRAN 语言(IBM 三个月前刚刚推出的一种复杂的语言)。这是其专注于高性能计算编译器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爱好是爬山和研究环境问题,退休后致力于鼓励女性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教育培训项目
<img src="天神荟萃/allen.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并行计算技术、编译器优化领域先驱, 成就主要包括编译器的基本原理、代码优化和并行编译等
第一位获图灵奖的女性
Edmund Clarke & Ernest Emerson & Joseph Sifakis
<font color="#FF00FF">2007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开发自动化方法检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的设计错误</font>
中文一般译作"小爱德蒙·克拉克"(1945年7月27日 - 2020年12月22日),生于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因感染“新冠”逝世
弗吉尼亚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杜克大学数学硕士学位,康奈尔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
之后,杜克大学,哈佛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
<img src="天神荟萃/clarke0.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证明在一些程序语言的控制逻辑中没有一个完善的Hoare理论证明系统,1981年,和自己的博士生Allen Emerson 首次提出了模型检测的想法并用在自动机并发系统的验证研究上。成为形式逻辑研究方面模型检查的开创者之一
<img src="天神荟萃/clarke.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艾伦·爱默生"(1954年6月2日-),是Edmund Clarke在哈佛大学的博士生。 著名的“模型检测”的论文就是Emerson与导师Clarke合作的。
Emerson是从德州奥斯丁分校获得的其数学本科学位,并从哈佛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得其博士学位。
之所以走上形式化验证的道路,是受1970年代图灵奖得主Tony Hoare的一篇CACM 论文"Proof of Program: Find"的启发。他位列CiteSeer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计算机科学家。
<img src="天神荟萃/emerson.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约瑟夫·斯发基斯"(1946年12月26日-),1946年出生于希腊Heraklion(克里特岛第一大城市)
青年时分别在希腊 雅典国立科技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和法国的University of Grenoble计算机系学习。拥有法国国籍,因此成为第一位荣获图灵奖的法国研究人员。
广泛应用于工业界的“模型检查”技术的发明者。该技术是用数学算法来验证一个软件或硬件系统设计是否满足预设的需求(例如在安全性或可靠性方面),其理论基础是1981年由Sifakis在法国、Clarke和 Emerson在美国分别独立提出的
<img src="天神荟萃/sifakis.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专访 | 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法基斯:人工智能在设计复杂性上还功力不足
Barbara Liskov
<font color="#FF00FF">2008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编程语言和系统设计的实践与理论,里氏替换原则</font>
中文一般译作"芭芭拉·利斯科夫",1944年出生于洛杉矶
196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1968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美国第一个计算机科学女博士,导师为1971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麦卡锡
和美国华人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提出著名的 里氏替换原则, 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几大原则之一
<img src="天神荟萃/li2.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i.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Charles Thacker
<font color="#FF00FF">2009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帮助设计、制造第一款现代PC</font>
中文一般译作"查尔斯·萨克尔" (1943年2月26日-2017年6月12日),生于美国加州帕萨迪纳
加盟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先后担任MAXC时分操作系统的项目负责人,Alto个人计算系统的首席设计师等职务
设计与实现了第一台现代个人电脑Xerox Alto。(其主持或者参与设计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在商业上取得很大成功,图灵奖看重的是技术的创新,而非商业上的成功)
1997年,加入微软,帮助创建了微软在英国剑桥的研究院
<img src="天神荟萃/thacker.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Leslie Valiant
<font color="#FF00FF">2010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对众多计算理论所做出变革性贡献</font>
中文一般译作"莱斯利·瓦利安特" ,1949年3月28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帝国学院和华威大学接受教育,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利兹大学、爱丁堡大学任教,现任教于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成就主要有: 可能近似正确(PAC)学习理论,枚举和代数计算的复杂性,以及并行和分布式计算理论”
对复杂性理论的许多贡献中,引入了 P- 完整性(P-completeness)概念来解释枚举和可靠性问题是难以处理的。
还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可能近似正确”即PAC 模型,有助于计算学习理论领域和全息算法概念的发展。
还以引入批量同步的并行处理模型在计算机系统领域中闻名。
早期在自动机理论方面的工作中还包括一种无上下文解析的算法,直到2010年, 该算法仍然是渐近最快的。
还从事着计算机神经科学的研究,专注于理解记忆和学习。
<img src="天神荟萃/valiant.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Judea Pearl
“贝叶斯网络之父”
<font color="#FF00FF">2011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通过概率论和因果推理对人工智能领域作出的根本性贡献</font>
中文一般译作"朱迪亚·珀尔",1936年9月4日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裔美国籍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以人工智能概率方法的杰出成绩和贝氏网络的研发而知名。现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02年,其作为记者的儿子,因为美国人和犹太人身份,在巴基斯坦被基地组织和国际伊斯兰阵线涉嫌的武装部队所劫持和杀害
<font size=1 color="grey">
上世纪 80 年代,带头推动机器进行概率推理 ---
而现在他是这个领域最尖锐的批评者之一。其在最新著作《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指出,由于未能完全理解智能真正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受到阻碍。(中文译名 为什么)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领域已经陷入了概率关联(probabilistic association)的泥潭。近来,新闻头条吹捧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最新突破,比如计算机可以下围棋和驾驶汽车。但 Pearl 对此感到腻味。在他看来,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仅仅是上一代机器所做事情的强化版:在大量数据中找到隐藏的规律。其最近称:「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学习成果都只是曲线拟合。
他在新书中阐述了一个关于真正智能的机器如何思考的愿景。他认为,关键是用因果推理来代替关联推理。机器不能只有把发烧和疟疾联系起来的能力,还要有推理「疟疾引起发烧」的能力。一旦这种因果框架到位,机器就有可能提出反事实的问题——询问在某种干预下因果关系将如何变化,Pearl 认为这是科学思考的基础。他还提出了一种使这种思维成为可能的正式语言——21 世纪版的贝叶斯框架,允许机器进行概率思维。
</font>
<img src="天神荟萃/pearl.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图灵奖得主、“贝叶斯网络之父”朱迪亚·珀尔:不透明机器学习的局限性
Shafrira Goldwasser & Silvio Micali
<font color="#FF00FF">2012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在密码学领域 于复杂理论基础之上做出变革性工作;并发展出新的具有数学可证明性的有效验证机制; “零知识证明” </font>
中文一般译作"莎弗莉拉·“莎菲”·戈德瓦塞尔",1958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以色列裔美国人。毕业于CMU和UCB,任教于MIT
<font size=1 color=grey>
现代加密技术依靠计算机完成某些数学任务(例如分解非常大的数字)的难度来维持安全性。最复杂的计算机将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解码的代码基本上是坚不可摧的。Goldwasser结合了随机性和复杂性领域,以拓宽对计算的可能性和不可能的数学理解。Goldwasser和她的合作者Silvio Micali帮助定义了对任何代码的各种可能的攻击,并设计了新的工具对其进行保护。除零知识证明外,她还开发了测试数字是否为质数的新方法,并且广泛研究了为什么即使在人们仅寻求近似值的情况下,计算机也无法轻易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数学问题。
</font>
<img src="天神荟萃/goldwasser.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希尔维奥·米卡利",1954年10月13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勒莫,毕业于罗马大学和UCB,现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要研究密码学,零知识证明,伪随机数生成,安全协议和机制设计。和 Goldwasser是同事关系
<img src="天神荟萃/micali.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同时还是区块链平台阿尔戈兰德的创始人
<img src="天神荟萃/algorand.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图灵奖得主Sivio Micali的Algorand区块链协议简介
Leslie Lamport
<font color="#FF00FF">2013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对于分布式及并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基础性贡献,尤其是诸如因果逻辑时序(causality and logical clocks)、安全性与存活度(safety and liveness)、复制状态机(replicated state machines)及循序一致性(sequential consistency)等理论概念的发明 </font>
中文一般译作"莱斯利·兰波特",1941年2月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其父是欧洲移民。
MIT获学士学位,之后到布兰戴斯大学攻读数学博士。
曾在学校教授数学课程,现为微软首席计算机科学家。
- LaTeX排版系统的开发者 (La即Lamport的前两个字母)
- Paxos算法 (问世于1990年)
- 拜占庭将军问题
- Sequential consistency
- Atomic Register Hierarchy
- Lamport面包店算法
认为自己是一个数学家,其次才算是计算机科学家,强调对于证明的重视
<img src="天神荟萃/lamport.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font size=1 color=grey>
兰伯特的研究为分布式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他最著名的论文是《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间、时钟和事件顺序》,该论文在2000年获得了PODC影响力论文奖。同时,他也是允许计算机系统合作、避免错误和解决混淆的协议开发的核心人物。
兰伯特的另一篇论文《如何制造一台能正确执行多进程程序的多处理器计算机》,主要定义了顺序一致性的概念,在分布式计算系统看似混乱的行为中增加了清晰的一致性,在系统中,几台自主计算机通过传递消息相互通信,兰伯特设计了重要的算法,并开发了正式的建模和验证协议,以提高真实分布式系统的质量。这些贡献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正确性、性能和可靠性。随后,他还撰写了《拜占庭将军的问题》、《分布式快照:确定分布式系统的全局状态》和《兼职议会》等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逻辑时钟(和前发生的关系)和拜占庭式的失败的概念,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它们被数次引用。之后,兰伯特还奖延伸了帕克斯共识算法、面包店算法,和用于计算机系统中同时需要相同资源的多个线程互斥的Chandy – Lamport算法等。
其中,面包店算法在他的《Dijkstra并发编程问题的新解决方案》中有所描述,该算法旨在解决相互排斥的问题,它证明了数据损坏的原因不是由多个线程写入同一内存的位置,之后,还解决了在当前程序未完成前另一个程序读取该位置的漏洞。
20世纪80年代早期,唐纳德·克努特(Donald Knuth)发布了TeX的早期版本,兰伯特在它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宏。这套宏后来成为标准版宏包,被称之为LaTeX 。
1983年,Addison – Wesley的编辑彼得·戈登(Peter Gordon)向兰伯特提出建议,希望他将其用户手册编汇成一本书。次年9月,兰伯特发布了LaTeX 宏的2.06 a版本,一年后,La TeX 2.09—— Lamport LaTex 的最后版本上线。与此同时, Addison – Wesley也发布了兰伯特此前编写的LaTeX用户手册,名叫《LaTe X :文件编制系统》,该手册在1986年一共卖掉几十万份。1989年8月21日,斯坦福大学举行TeX用户组会议,兰伯特在会议上同意了将LaTeX的维护和开发工作转交给弗兰克·米特尔·巴赫(Frank Mittel bach)的决策 ,具体后续工作由他与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和里纳·施普夫(Rainer Schpf)组成 LaTeX3 团队共同完成。随后,在1994年,他们共同发布了LaTe X2e。
兰伯特除了在编程方面极富天赋之外,他也因在时态逻辑方面的工作而闻名。早年间,他介绍了动作的时态逻辑(TLA)。最近,他研究出了TLA +,这是一种用于指定并发和反应系统来进行推理的“语言”。对于这种“语言”,兰伯特在《指定系统》一书中进行了详尽解释,它是一种面向软硬件工程师的工具,并将其定义为“克服工程师对数学反感的堂吉诃德式尝试”。
</font>
Paxos算法的历史:
<img src="天神荟萃/paxos.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paxos2.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paxos3.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paxos4.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Michael Stonebraker
<font color="#FF00FF">2014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对现代数据库的概念和实践作出的根本性贡献 </font>
中文一般译作"迈克尔·斯通布雷克",1943年10月11日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米尔顿.
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而后转至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大型马尔科夫随机链的压缩》。
1971年博士毕业,当时科德的关系模型论文发表不久,引起了其极大兴趣。这篇论文引发了传统数据库学者和关系数据库学者之间的一场激烈争论。传统数据库阵营认为,全新的关系数据库不可能被构建出来,即使建起来,也没有人能理解。关系数据库派则反唇相讥,认为这是一项有趣而重要的工作。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小助教,其坚定地站在了关系数据库一派。
研究领域为数据库,通过一系列学术原型及初步商业化,在关系数据库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今市场上的产品有很深影响。同时也是以下数据库公司的创始人:Ingres, Illustra, Cohera, StreamBase Systems, Vertica,以及VoltDB。(其中Postgres是Ingres的后续项目,引入了平衡多分数–B树)
<img src="天神荟萃/stonebraker.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数据库领域的布道者,SQL Server/Sysbase的奠基人
数据库大师访谈 - 迈克尔·斯通布雷克Michael Stonebraker访谈录 (数据库实现,Ingres
Whitfield Diffie & Martin Hellman
<font color="#FF00FF">2015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公开密钥加密技术,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font>
中文一般译作"惠特菲尔德·迪菲",1944年出生于华盛顿
在华盛顿特区出生,在纽约市长大,从10岁开始就对密码学有兴趣. 大学进入麻省理工,主修数学.
<img src="天神荟萃/diffie.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中文一般译作"马丁·赫尔曼",1945年出生于纽约
在大学主修主修电机工程。1966年,在纽约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67年,在斯坦福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69年取得电机工程博士。曾在在IBM华生研究中心(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工作
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发表于1976年
<img src="天神荟萃/hellman.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缩写为D-H)发表于1976年,可以让双方在完全没有对方任何预先信息的条件下通过不安全信道创建起一个密钥。这个密钥可以在后续的通讯中作为对称密钥来加密通讯内容。
这个方法被发明后不久出现了RSA,另一个进行公钥交换的算法,其使用了非对称加密算法
不论是SSL还是TLS, 其核心都是利用 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D-H), 或者其他类似的算法进行加密 (默认用的是RSA,但用D-H算法更安全,可参考 阮一峰-图解SSL/TLS协议)
Tim Berners-Lee
<font color="#FF00FF">2016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HTTP</font>
中文一般译作"蒂姆·伯纳斯-李"
<img src="天神荟萃/leeimg2.jp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ee3.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ee4.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ee5.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ee6.pn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ee.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ee2.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leeimg.jpeg"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John Hennessy & David Patterson
<font color="#FF00FF">2017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机体系结构,微处理器 </font>
中文一般译作"约翰·轩尼诗","大卫·帕特森"。 二人开发了RISC微处理器 并且让这一概念流行起来。
二人还有一本合著 《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
<img src="天神荟萃/h&p.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hpbook.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约翰·轩尼诗(1953年9月22日 - ), MIPS公司创办人,第十任斯坦福大学校长, 2018年担任Alphabet董事会主席
马克·安德森称其为 “硅谷教父”
大卫·帕特森(1947年11月16日 -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16年从UCB退休,作为杰出工程师加入谷歌),曾任ACM主席一职。主要成就包括 精简指令集,RAID(磁盘阵列的三位主要研发者之一)与计算机集群
<img src="天神荟萃/hennessy.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patterson.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两人平分由谷歌提供的100万美元奖金。而轩尼诗恰好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执行主席,帕特森则是Google Brain团队的成员,故而有2017年图灵奖得主花落谁家?GOOGLE竟把图灵奖奖金发给自己的员工
Yoshua Bengio & Geoffrey Hinton & Yann LeCun
<font color="#FF00FF">2018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深度学习 </font>
约书亚·本希奥(法语:Yoshua Bengio,1964年3月5日-),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因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而闻名
杰弗里·辛顿(英语:Geoffrey Hinton,1947年12月6日-),英国出生的加拿大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多伦多大学教授。以其在类神经网络方面的贡献闻名。辛顿是反向传播算法和对比散度算法的发明人之一,也是深度学习的积极推动者,被誉为“深度学习之父” (同时还是乔治·布尔的曾曾孙;布尔值即出自其名)
杨立昆(法语:Yann Le Cun,英语:Yann LeCun,原中文译名扬·勒丘恩,1960年7月8日-),法国籍计算机科学家,2018年图灵奖得主,其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移动机器人和计算神经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多贡献。最著名的工作是在光学字符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上使用卷积神经网络 (CNN),因而也被称为卷积网络之父。他同Léon Bottou和Patrick Haffner等人创建了DjVu图像压缩技术,同Léon Bottou开发了Lush语言。 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第一任主任
<img src="天神荟萃/deeplearning.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诺奖季说诺奖:一家 9 次 15 人获诺贝尔奖的公司,它是怎样兴衰的?
Yoshua Bengio、 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 获 2018 年图灵奖
Deep Learning Pioneers: Yoshua Bengio, Yann LeCun & Geoffrey Hinton
Edwin Catmull & Patrick Hanrahan
<font color="#FF00FF">2019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及其应用 </font>
是自 1988年图灵奖得主Ivan Edward Sutherland后,时隔31年,计算机图形学再获图灵奖
<img src="天神荟萃/image.jpe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艾德文·卡特姆(1945年3月31日-),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现任总裁,皮克斯的创始人之一
<img src="天神荟萃/catmull.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catmull.webp" width = 90% height = 100% />
帕特里克·汉拉恩(1955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图形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电机工程学教授,主要研究渲染算法、图形处理器及科学插画与可视化,因渲染和计算机图形研究获得三个奥斯卡金像奖。 Tableau创办者
<img src="天神荟萃/hanrahan.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img src="天神荟萃/hanrahan.webp" width = 90% height = 100% />
Alfred Aho & Jeffrey Ullman
<font color="#FF00FF">2020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编译原理 </font>
<img src="天神荟萃/aj.webp" width = 90% height = 100% />
阿尔佛雷德·艾侯(1941年8月9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提明斯(Timmins)。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贝尔实验室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的会长。研究领域为量子计算、编程语言、编译器和算法
AWK中的A就是其姓氏“Aho ”的缩写
同时也与杰弗瑞·乌尔曼和约翰·霍普克洛夫特著作大量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参考书,包括算法、数据结构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其中最著名的是与 Ravi Sethi及杰弗瑞·乌尔曼合著《编译器:原理、技术、工具》,即著名的龙书
也写了Unix下egrep和fgrep工具的最初版本
<img src="天神荟萃/long.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杰弗瑞·乌尔曼(1942年11月22日-),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其合作编写的编译器教材(也称龙书)、计算理论(也称灰姑娘书,中文一般译作「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论」)、数据结构、数据库教材,被认为是所在领域的标准
<img src="天神荟萃/huiguniang.png" width = 90% height = 100% />
图灵奖出炉,“龙书” 作者、编程语言大佬 Alfred Aho 和 Jeffrey Ullman 获奖
2020图灵奖颁给编程的回忆——Jeff Dean的编译启蒙
红宝书与绿宝书与书:哪些经典计算机书籍的诨名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font size=1 color="grey">
不少诨名得自原书封面,比如“灰姑娘书”,说的就是图灵得主Hopcroft等人的名作《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论》(Addison-Wesley,1979,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影印了第2版)。本来书名实在拗口,要不是内容了不起,恐怕会拒不少读者于千里之外;但聪明的读者们不仅没有被这个原名吓倒,反而从封面上找到了解决之道:该书初版的封面也确实吸引人——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儿,拼命地从一个古怪装置上拉一条绳子(那个恶魔般的装置上赫然写着“NP完全问题”)。对,就叫它“灰姑娘书”吧!这个名字在读者中不胫而走,每个人刚拿到这本书,看着那小女孩儿的认真样儿(封底上画着她把那个劳什子弄得一团糟),都不禁对“灰姑娘”这个称呼会心一笑。
该书甫一问世就成了这个领域最权威的教材,20多年的工业发展都未能撼动灰姑娘的地位。但经过时代变迁,“自动机理论”逐渐从研究生科目落到了本科生的课程表里。为了让学生们好过一些,作者们推出了难度降低、涉及面减小的第二版。不想读者们根本不领情——老师和学生都说还是第一版内容充实,说第二版删掉了一些关键内容,还说作者们为了显得“易懂”,有些地方竟改得口罗嗦了。在我看来,这些抱怨都有道理,但很可能大家的腹诽更多地是为了封面:灰姑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蓝黑过渡的底色上的状态机图案。这不能不让念旧的老读者沮丧。抱怨在所难免,而对所有人来说,无论封面怎样,这本书还是“灰姑娘书”。
另一部因封面得名的书是“龙书”,也就是Aho等人所著的《编译原理技术与工具》(Addison-Wesley,1986,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Aho是ACM会员奖得主,还与上述Hopcroft合著过《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名作,但他最了不起的著作恐怕还是这一部。所谓“龙书”,说全了应该是“屠龙宝书”,因为封面上画着一条红龙和一位骑士。西方人眼里,龙都是恶龙,是妖邪之物,而这条龙身上却写着“编译器设计复杂度”的字样!那么骑士又会用何种法宝迎战呢?只见他披着“数据流分析”铠甲,挟着“LALR分析器生成器”长剑,正忙着在一台终端前输入呢,敢情是个高科技武士!这部“龙书”,人人谈起都要皱眉,列出一堆牢骚(概念定义不清晰呀,多位作者分工不明确呀),但没人能绕过它谈编译原理:毕竟“编译器设计”这条恶龙太歹毒,而此书还是屠龙的最佳指南。
有意思的是,该书3位作者中的两位此前还合作过另一本《编译器设计原则》,封面上同样是对峙的恶龙和勇士,只不过那时他们还没开打,仅仅怒目相向而已。为了区别,人们把早先的这本称为“绿龙书”,而后来名声更大的还是“红龙书”。从绿龙到红龙,从怒视到交手,也许封面上的冲突程度也体现了编译器领域的研究进展吧。
如果在编程语言课上有人说到了“旧约”、“新约”,大家用不着以为这是在讨论信仰问题。这里的“圣经隐喻”,指的无非是编程语言的圣书,Kernighan和Ritchie写的《C程序语言》(也被按作者称为“K&R”),而所谓旧、新约,不过是该书的初版(Prentice-Hall,1978)和第二版(Prentice-Hall,1988,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影印版)。
Kernighan是上述Aho在贝尔实验室的同事,甚至还共同发明了另一门语言AWK(他们俩分别是其中的A和K),但谈到对C语言的贡献,Kernighan却连忙撇清自己:“Ritchie发明了C语言,没我什么事,句号。”
那么这部圣经呢?它的雏形是Kernighan给贝尔的同事们写的一份教程。后来,Kernighan索性“拧着Ritchie的胳膊”,和这个原创者一起完成了全书。ANSIC标准形成后,两位作者又把该书更新到第二版。虽然Kernighan总在称赞Ritchie这位合作者和图灵奖得主(“Ritchie的文章绝了,我们俩写的段落放在一起高下立判”),但其实他本人在C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也难以抹煞——我们知道,“旧约”出版的几年后,实验室里他负责的那个部门来了一个叫Stroustrup的年轻人;我们还知道,这个年轻人后来发明了C++语言。
既然在计算机课上“圣经”未必有宗教含义,那么“四人帮(GoF)”也往往另有所指。这说的是划时代的软件开发专著《设计模式》(Addison-Wesley,1995,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
GoF指的是四位作者Gamma、Helm、Johnson和Vlissides。当年他们还是声名未彰的软件开发者,而本书一炮打响后,这四位都成了名重天下的大师。说起他们能结成“帮派”,并最终成书,简直近乎不可思议:在写作该书时,四人分散在北美大陆的不同角落:魁北克、伊利诺斯、纽约、加州,Vlissides甚至愿意用“3个时区”强调他们地理分布上的跨度。
未来的大师们主要通过当时刚刚时兴的电子邮件交换意见,有时候,他们发现距离对这样复杂的写作可能也是一种优势:大家要考虑成熟再发表想法;而当东部的同事早已丢下问题蒙头大睡时,西部的某个同事还能拾起难题,从他止步的地方重新开始。“设计模式”对软件行业的影响无法低估,很多幼稚的开发者甚至言必称“模式”或“GoF”,殊不知这四位老友现在比当时更加天各一方(Gamma、Helm分别回了瑞士、澳大利亚老家),大家至今也只是在会议上碰过几次面而已。
谈到这里,如果您是一位雄心勃勃的作者,也许您已经大致明白了构成名著的要素:最好是有奇特的封面,要不就得找到有趣的合作者,再不,还可以在版次方面下功夫——这样八成能够促成一个响亮的外号,作品的知名也指日可待。可是,如果“巴巴雷里”先生画不好画儿,恐怕个头儿再高也没法成为艺术史上的乔尔乔内;同样,要是您的大作里没有“干货”,再响亮的诨名怕也只是个玩笑吧。
</font>
Jack Dongarra
<font color="#FF00FF">2021年图灵奖得主
贡献领域: 高性能计算 </font>
<img src="天神荟萃/jack.jpe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杰克·唐加拉(1950年7月18日-), 生于芝加哥,1972年在芝加哥州立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类似于地方性师范学校,本想当高中老师),1973年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80年在新墨西哥大学获得应用数学的博士学位(师从Matlab创始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Cleve Moler)
对数值算法和库的开创性贡献,使高性能计算软件在40多年来跟上了指数级硬件改进的步伐
专注于线性代数、并行计算、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使用、编程方法,和并行计算机工具的数值算法。同时研究包括开发,测试和记录高质量的数学软件,很多被整合到了MATLAB、R语言、SciPy等软件中.
我眼中一切都是线性代数
<img src="天神荟萃/top500.png" width = 80% height = 100% />
图灵奖公布!高性能计算先驱、为超算铺平道路的Jack Dongarra获奖
图灵奖颁给超算跑分开创者!Matlab&SciPy都跟他有关:“我眼中一切都是线性代数
更多参考:
“沧海遗珠” & 图灵奖之外被遗漏的天才
- 约翰·冯·诺伊曼(德语: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籍犹太人数学家,理论计算机科学与博弈论的奠基者,在泛函分析、遍历理论、几何学、拓扑学和数值分析等众多数学领域及计算机科学、量子力学和经济学中都有重大贡献。
<img src="天神荟萃/haha.webp" width = 100% height = 100% />
图灵奖给任何人都是无上的荣耀,给他却像是侮辱---
大概类似颁发给莱布尼兹一座“牛顿数学奖”
- 丘奇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