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头图
我的目标很明确,跟他们否不否定我没关系。

今天我们采访的嘉宾是 @lulu_up。5 年前他还是一个专科毕业的煤矿车间临时工,学习前端开发后来到上海开始了全新的生涯。在技术的道路上他不停地打怪升级,最终特批进入大厂,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成为大厂的高级前端开发工程师。他不满足于舒适区,每一次离职都是自己主动提出,通过不停地学习,坚定地向下一个目标前进。现在他再次离职,来到杭州创业,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本期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他,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精彩故事和心路历程吧。

Q: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吧~

思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叫张照淞,是思否的一个作者,我的社区昵称叫 lulu_up,在思否已经写了 4 年多了,主要是前端技术相关的,也希望与大家一起进步。

我的经历比较波折,本来我有望考上一本,但是高考失利只考了一个比较差的本科,由于当时严重社恐拒绝了复读,就选了一个离家最近的专科,专业是「电气自动化」,后来考了个非全日制本科「采矿工程」。毕业后由家人安排进了煤矿工作,成为了一个车间工人,由于我只是专科学历,只能当临时工,是被人很瞧不起的。当时极端讨厌那里的环境,在煤矿的四年我不学无术,每年的考试我都是全矿倒数第一。之后我用了 3 年多的时间硬是靠内心的转变重塑了自己,离开煤矿,离开内蒙,学习前端进入互联网行业,以前端开发正编的身份特批进入字节。

我现在已经离职,主要是因为,技术上再钻到某个深度,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我想做的事情了,我想做的是把一个事做成,而不是对某个技术的钻研。当时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就离职了。现在主要探索 AIGC 生成视频相关的方向,结合 ChatGPT 还有 Stable Diffusion 这些技术,提供一些文案然后一键合成对应的视频。前期的一些技术难点我也都基本攻克了,马上就可以开始业务的开发了。其实刚开始我是想找一家创业公司去学习和成长的,在经历了很多家创业公司之后,我发现我自己来,其实也能做得不错。

Q:为什么想做 AIGC 视频生成?有考虑过创业失败的问题吗?

首先肯定是有了一些小的启发,然后我对这个行业进行了一些细分领域的调研,比如说我的目标用户画像以及当前市场上的一些竞品,我都进行了一些分析,调研之后我感觉我是能够切入进来做一些商业化的东西的。技术上,比如说 GPT 它的一些安全问题、调用问题,还有 Stable Diffusion 的并发问题、服务问题等等,我也都进行了大量调研,最后感觉早期是可以克服很多问题的,才进行的创业。

失败无非就是赔多少钱,就是利益上的,以及我的时间。时间这方面我肯定是赚的。因为创业,我不光就是搞这些技术,比如 AI 技术什么的,我现在也在学习财务知识,注册公司方面的东西我也会亲身经历,这些都是我的收获。所以至少在整体上我一定是赚的,一定能让我这个人懂得更多一些。如果真的是想把一个事做好的话,面对的困题是无法想象的,会非常多,比如 AIGC,因为是今年才爆的,相关的资料也找不到,要自己去研究,自己去试,网上很多大家说的方案拿到自己这里根本就不好用,只能自己去试,这就是一个成长的非常好的机会。

至于其他的,其实我从 5 年前改变之后,就几乎不考虑所谓的后果,我只考虑未来的结果。比如我从字节离职,其实那个时间点我只要再苟个一个多月,就能多拿十几万,比如年终奖、绩效奖或者期权什么的,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离职,我的感觉是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了。经济上的亏损我是无所谓的。

Q:你是如何进入编程这个行业的?

我在煤矿工作的时候,一直是全矿倒数第一,连年被评为车间最低分,名字会被展示在煤矿中心楼门口的 LED 大屏上(通报批评)。当时全矿大概有一两百人,后期新招的人、新毕业的大学生什么的,都知道我是一个很垃圾的人,啥也不会,什么都学不会,经常把东西弄坏什么的。反正就是你可以想象全班年考倒数第一的一个人,谁都看不上,认为他啥也学不会,脑子可能有问题,就是到那种程度了。当时也是得了一场大病,在家躺了 17 天,实在是身体起不来了,就专心听《罗辑思维》的一些东西,连着听了很多天,感觉太精彩了。为什么世界上有人是这样生活的?不是像我这样人不人狗不狗的?有人为了命运拼了,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过程好精彩啊。当时就感觉太向往了,太有意思了,我能不能也去一次?我也试试这种感觉,感觉自己开窍了。就是有了一个小的顿悟,突然就明白了人可能需要去做一些事情,去实现一些东西,为这个社会带来一些东西。所以当时就选择要换个职业。其实就是一个触底反弹的过程,因为太差了,在矿场干了四年多。

选编程是因为我当时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徒步计划,当时徒步了两个月,去了很多城市。到了上海之后,我想待在这个城市,我搜了一下这个城市需要什么工种,我发现可能需要编程多一些。当时就想试一试,然后就去了培训班进行了三个月的入门培训。我当时去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完培训班的知识然后找个工作,而是我想学这个知识,你来帮我入一下门。我是抱着这个目的去的,所以去了之后,我是培训班里学得最好的,比我早入学几个月的同学都会来我们班问我问题。在那里头一次大家认为我学习好,因为我太渴望知识了,我之前可以说是与学习结仇,现在就属于是冰释前嫌了,我好想学东西,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点我都想吸收。我太在乎那个细小的点了,因为我一点知识都不会,所以特别想把最最原本的一些东西,大家都懒得看的显而易见的东西,往细了看。周六周日大家出去玩,或者是晚上 10 点之后大家去玩去了,我依然还在学。

当时我只想知道这个技术到底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多的事情?它还能做到什么?培训班里不教的我也会去学,那个时候毕竟是刚入门,而且之前也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自己的英语也特别差,虽然进度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非常快,但是对于我来说好慢,还是有好多的面纱揭不开的感觉。我当时的学习速度就是每一个月可能都会超越上一个月很多倍,就是下一个月的自己再看上一个月的自己就感觉你太无知了,你这么多东西都不会这种状态。

比如我上个月只会用某个技术,这个月我已经把它的代码全都扒开了,源码都看了一遍,并且根据它的源码我还能推导出是不是能实现其他东西。上一个月我只是会用,这个月我已经了解了它的原理,或者某个技术之前我只是听过用过,现在我又深入到可以教别人怎么用了。下一个月的我比上一个月的我要强。

Q:转行之后,你是如何适应新环境的?

所谓的新环境它不一定比上一个更难。比如大家都说互联网累,那无非就是 996 就已经算是很累了。但如果做过工人的话,可能感觉 996 也就那个样子,做工人真的是太累了,能往上活活累死。

适应新环境其实更多的是调整自己。就比如,不管大家争什么利益,我都不会去争,因为我只想提升我的能力,我可以观看别人争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对我很有启发,但是我不会参与进去或者怎么样,就是他们做他们的,因为如果我的能力提升得很快的话,我可能很快就会换一个新环境,不会在一个环境一直待着。这是我的一个大战略,一个心法,所以也没有太去适应,反正就是一直对所有事情都保持好奇,不要光光学习好的事情,这个事情很好,你感觉很值得学习,坏的事情也要学习,但是不要参与其中。你看到坏的东西之后你才能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会对这个世界不好的点理解得更深一些。

Q:高考失利后选择了专科,学历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学历这个事情,可能很多人也遇到过,但是不像我这么执着地遇到。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我当时的目标是一定要进大厂,所以我经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去上海之后投简历人家不要,还有人埋汰你的。我之前还加过一些猎头,把我的需求说完之后有时候还会被猎头骂两句不理我了,他以为我在耍他。还有很多人所谓的好心,还教育你,你不要这么不切实际,那不可能的,怎么样啥的,你听完了你很难受,但是还得假模假样地说谢谢。就是这样子,就是只能硬顶。我当时面试阿里面试了四次,四次都只到二面,结论几乎也就都那几个,比如你怎么刚入行啊,你这项目太弱了啊,你学历什么的,都是这些问题。刚开始聊得好好的,后来一听学历,算了,你走呗。

然后我非常难受,我跟家里人分享,家里人劝我,你就别想大厂了,你就不能好好找工作吗,也是这样。这就是当年在内蒙心态转变之后的我,我的目标很明确,跟他们否不否定我没关系,你们可以组成 1000 个人的团队一起来否定我,但是我依然会做这个事,我会去挑战,不会变。心态上就是第一性原理嘛。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是变成更优秀的自己。那大厂认可什么样的人?大厂认可优秀的人。那我是优秀的人,我应该可以进大厂,这就是我的基本逻辑。我就要去试试,我不相信我变得特别优秀到无以附加的程度,他依然会说你不行,当时就这么鼓励自己。

对于打击,其实也可以屏蔽一下,比如我跟猎头说完,猎头会把我微信删了,或者是说我两句,那就屏蔽掉就好了,以后也不用这种方式就行了。让自己变得更强,然后再尝试。不要反复刺激自己。

Q:可以总结归纳一下你的几段工作经历吗?

第一段经历的话,就是入门。以我当时的资历和能力,我连后端是什么我都不太懂,我在培训班只学了前端,所以我只能找到一个很小、大家也不学习的公司。去了之后我发现大家不学习,我就知道了,我肯定很快就会离开这个公司,但是当前我还只能来这样的一个公司,所以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疯狂学习。只要能让我学到东西我就来,我也不管什么工作多不多,如果这个工作能给我学习的机会,那我就熬夜给你搞,周六周日也熬夜搞。反正还是第一性原理嘛,我就是为了学习来的。其实也蛮快的,在这家公司待了半年时间,团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也就顺势走掉了。

当时离职原因写的就是回家学习,我跟领导说这里的工作有点耽误我的学习时间了,我想去学习,我不想工作。领导也很诧异,他说我从来没听过这种理由。之后就去了一家还算是中型的公司,有个几百人,虽然我只有半年经验,但是入职之后我负责移动端相关的,带着几个同学一起做。我带的那些同学都有 3 到 5 年的经验,当时要开发小程序,大家说他们都开发过,在公司都做过,问我我说我从来没接触过。但是我用一周的时间,也是熬通宵啊什么的就学这个东西,等到真正开发的时候,遇到任何问题都得来找我解决,找其他人是解决不了的。久而久之我也负责一些移动端的事情了,慢慢就这样做起来。但是这家公司和上家一样,就是大家的进步太慢了,我干了半年多就想回家学习,学个两三个月也不想出门的那种,就跟组长说了,就离开了。

中间挑战了几次阿里巴巴,也失败了,后来去了 360 企业安全,算是一个准大厂。当时面试的时候,也是我的一些做法把组长给感动了,因为他看到我的学习笔记是海量的,惊讶怎么可能有一个人入职前端一年多竟然能记这么多笔记,而且我的苹果电脑的键盘,都被我敲掉漆了,我平时就没有停止过写代码,疯狂地在写。他还挺感动的,然后就往上报,说这个人我面完了,之后那几面不管你们面成啥样,这个人我要定了。这也是破例进去的,因为当时我的同事都是研究生什么的,我一个学煤矿的专科进来了也有一些自卑。然后去那干了一段时间,最后那个团队解散了,并且我感觉我实力也已经差不多了,然后就又投了其他公司。当时正好投了字节,就去字节了。

到了字节,那种自卑心理真是一般人扛不住,以我的心态我都扛不住,我在字节崩了。我入职之后其实很低调,我没有跟别人说我是专科的事。有一次,有两个小女孩子入职,年纪都非常小,我记得是晚上开完会,让她俩自我介绍一下,人家都是什么什么大学,在国内都是复旦、北大什么的,出国都是韩国、美国的什么学校,然后都是研究生啊什么的,她们说完之后,我其实心态非常崩溃,我就感觉在她们面前我怎么这么垃圾。那个时候其实也是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当时到楼下之后,我想调节自己的情绪,我选择读论语,我想看看孔子是怎么说这些事情的,他是怎么做的。一听我就上瘾了,说得太好了。听完论语的《学而》篇之后,我就感觉原来支持我的做法的是孔子这样的人。如果孔子是我的老师,那我是圣人的门徒,不是比现在这些所谓的学历要高太多了。我厉害了,感觉自己外面有了一层铠甲一样,把我罩住了。当时我的心态已经在崩溃的边缘,是被孔子给拉回来的。所以对我的人生启发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罗振宇老师,他的《罗辑思维》启发了我,还有就是孔子,他把我给救了。

Q:你是如何学习代码的?有哪些心得和方法?

学习,第一个也是我总结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有趣,一定要有。这个事绝对不能枯燥。比如说背单词,我逼着自己早上 8 点起来背到 9 点,必须背 100 个单词,这个事我感觉说起来就已经让人毛骨悚然了,只要有机会,我绝对找个理由,哎呀今天有事不背了什么的,一定会这样,会逃避。但是如果一个事情有趣,比如说一个孩子,父母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必须打半个小时游戏,他会选择逃避不打游戏,还是偷偷延长时间?他可能会选择延长时间,对吧。

怎么样变得有趣?这可能要靠一个人的发现能力了。比如我走在大街上,我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标语,或者是某些东西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趣的形状,但是当我跟我女朋友分享的时候,她就看不出来。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小例子,有的人能找出有趣,有的人找不出有趣。比如说注释,我们写代码的时候,注释就是一个可以发挥的地方。刚开始我一高兴,注释里会写一些很奇怪的话,比如“这种东西,也就我能想到其他人肯定不可能”、“我就是这么牛逼的人,你说这种人怎么能不去阿里”,写过很多很多类似这种的话,就是为了让我在写代码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以及进步什么的。

发现有趣以后,又怎么研究学习呢?这是一个学习顺序的问题,一定要先学它的原理,除非这个项目非常急,下周就要上,那就先学实践,如果只是想学某个东西,一定要先学它的原理。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背景是什么?怎么会有的这门技术?这门技术最基本的那些变量怎么写?简单语句怎么写?然后再推导出来。一定要从底往上来,这样才能学通透,如果直接学应用的话,就只会用,也不爱研究了。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枯燥,那就要借助咱们思否了,把学习的过程写成文章,然后有人给你点赞或者是怎么的,这就有动力了。不要憋在自己心里,借助这些工具,我主推思否。

记笔记是我的一个习惯,已经陪伴了我 5 年多了,只要是我想到的好的点子,或者什么什么东西,我都会记。而且我还总结出很多记的技巧,比如说记的时候要不要标序号,怎么标序号,这都是有学问的。可能半年内看不出区别,但是两年后再看那个代码的时候,就知道这么记的好处了。比如练习基础的语法,我会写 2020 年 1 月第 4 次练习、第 5 次练习之类的,精确到这种程度,然后每一次练习练的是什么,也会记下来。有一些源码,比较难,我学着比较费劲,这个源码可能有 1000 句,那我会每一句都有注释,确保我只要看到这一段,我都知道他在干什么,我会从头到尾梳理它。比如我发现了一个好用的插件,那么这个插件的使用方式,就是一篇笔记,对吧。它的使用方式,它的各种用法,我会尝试,这个参数只能传 0 到 1,那我传个 3 试试看会怎么样。这是普通用法,我再来个高级用法,再来个脑洞用法。我会很奇怪它能用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对它进行源码解析,我学会它的原理之后我能做出什么?再一步步扩展。这样大概都已经能出来 5 篇相关的文章了。我在思否也写过几篇系列文章,叫《前端九条启发分享》,我日常工作中碰到一个 Bug,这个 Bug 困扰了我两个小时,解决完之后我从头到尾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以后怎么办?然后就记下来,凑齐 9 个就发个文章。所以说一定要有趣。没有趣,这真坚持不下来,这个事很耗时间。但这对我来说就是好玩,感觉很对,学代码很解压。

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记,如果只是记我不如买个字典,学习的重点一定要是理解。我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一个东西,然后我说我不会,这个单词我也不会,什么我都不会,但是我能理解它是这样一个功能,并且这个功能它一定会要求你不要怎么做,因为它背后的技术实现可能会有某些卡点,它可能会推荐你怎么做。我跟面试官说完之后,他就奇怪说你没用过这个东西,你怎么会?你怎么也知道这些东西?这就是推出来的,理解了就可以推出来了,使用的时候只要简单看一下文章就会用了。怎么可能原理都懂了还不会使用呢?

Q:你觉得你有编程的天赋吗?

编程的天赋的话,有可能有,也就有那么一点,重要的还是一个心态。可以举个例子,我在当工人的时候,是所有人公认的啥也学不会,是个笨蛋,但是学代码的时候我跟其他同学说我以前啥也学不会,没有人信,我们一起学习的有 40 多个同学,他们听完都说你瞎说你还学不会。所以说并不是这个人,他的天分他的智商什么的不行,而是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我对待代码的态度,就是我要从它最小的点逐步往外推,每一个点我都想知道它在干什么。当我把基础学得特别扎实的时候,再往上推就会非常容易。不是说这个就这样,这就是规矩,而是要研究它为什么这样。

我刚入行的第一年,我买那种前端大课,一百多小时的那种,我学了 4 遍,听不同的大课,就学基础,同样的东西我再听一遍。以这样一个心情、心态去面对这份学习,那你就是能学好。就像《刻意练习》那本书说的,你真的去刻意练习这个东西,你科学地去学,虽然这个人资质一般,但是他仍然能把一个东西学得非常棒。基础的东西我会反复学很多遍,就像有的人读《红楼梦》每一遍感觉都不一样,学技术其实也是,每一次反复学也都不一样。而且技术这东西还有一个语感,或者说是思维模式,前一年我可能都专注在前端上,之后我学了一些 Java 呀、C、 C++ 呀什么的,然后就对整个编程这件事,而不是具体在某个工作上,有了更深的感觉。就反正那种感觉变了,这个可能说不太清,就是一种感觉。我觉得就是要让自己喜欢上这个事,如果你不喜欢,只是被别人逼着或者是为了工资的话,那肯定是很痛苦的。

Q:你是如何实现你的目标的?

还是第一性原理。我目标还算比较明确,我做很多事的时候,不管同事家人还是有关的人,几乎就没有得到过人的理解,因为我总是奔着 5 年后、 10 年后什么的去搞,所以他们经常不理解。就像我从每个公司离职,大家都会感觉很奇怪,你怎么干得好好的,刚给你涨完工资你就走。几乎每个工作都会给我涨工资,但是我感觉我得现在就怎么做 10 年后才能有个好的结果,所以就离职吧。比如我 17 年来到上海的时候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就是三年之内我要进大厂,五年之后我要在业界有影响力。我要求这五年里头,必须要纯学技术,我要沉下心来做一件事,看看到底能不能把这事做好。五年之后我要求自己绝对不能沉浸在技术里,我一定要学其他东西,比如说现在就是创业什么的。就一定要散,之前要聚,现在一定要散。

所谓的第一性原理其实就是只看事情的本质,就是我想做成的事是什么,不要看那些花里胡哨的。比如我现在创业,我看到很多竞品,都有很多的收费项目,什么月卡呀、点卡呀,还有各种什么分销呀、送人次数这些。我感觉他们更多的目的变成了先把团队养活。但是如果我来做这个事情的话,我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我如何真的能把用户服务好,能解决真正的问题,然后再想其他的东西。

定了一个目标之后,第一件事一定是学习。这个是不变的,我做任何事之前都是学习。根据我的目标,我会去分析我需要有怎样的能力,大概多长时间我能做出来。分析完之后我缺的东西我会逐条去学习,然后把这些东西学会了,我就开始做事。除非有特别好的机会,比如说真来了一个大老板,咔咔一年给我整几百万,我没准也就沦陷了。但是暂时也没有发生,我也不能把自己说得那么的英勇就义,是吧?但是确实普通的诱惑,基本对我没什么吸引力。比如我之前在上海,有一个工作工资可能比字节稍微多一点,带一个小团队搞前端,但是对我就没有吸引力了,就是钱上吸引不到我了。我只会去找创业机会,可以说这 5 年我全是这种感觉,我就属于自己。我去每个公司几乎都是我要成长,比如说把这个东西做好,如果这个东西我都不能做好,那我成长啥呢?所以可能大家感觉我很敬业,或者是对工作又怎么样,又学习啥的,那其实本质上还是为自己,这是实话。其实公司就是一个塑造人的地方,我们把自己放在那里了,让它去塑造。当然如果说这个公司很傻,我待着不舒服,但是他钱真的达到了一个非常打动人,一个月来个 50 万,那我也愿意忍气吞声,先积累一下资源。

Q:最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最近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有两个问题比较严重,一个叫知识的诅咒,一个叫达克效应。所谓达克效应就是,有的人在创业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根本就做得不好,但他仍然认为自己做得好,这是因为他是跟自己周围的同事比,而他同事的水平就不行,然后他就感觉自己鹤立鸡群很厉害,其实想的东西偏差太多了,这是一个大的感受。如果遇到这样的创业者的话,一定要好好考虑一下。还有一个就是知识的诅咒太严重了,我之前去了一个公司,那个公司的人全是大厂出来的,在大厂都是什么架构师这种级别。但是去了之后能严重地感觉到他们的世界跟普通老百姓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比如做一个软件,他说是面向所有的普通老百姓的,但是里面竟然好多英文描述、专业术语什么的,我说这个英文我都看不懂,你为什么要这样?他说都是很傻瓜式操作,老百姓都能用怎么样的。就是因为他身居高位时间太久了。所以找创业机会的时候,名头固然重要,但也一定要看好这个人会不会被自己的名头绑架,他如果浮在上面,他做的东西依然不会是个好产品,这是我最大的感悟。解决任何问题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我到底应该怎么解决,而不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对于未来的规划,最近这几个月我都会沉浸在创业这件事上,现在每天都在算各种服务器到底要花多少钱,算力要用多少,各种成本问题。我在研究 AIGC 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什么叫创新?就像李善友教授说的,就是老方法的新组合。既然把方法学会了,那就有组合的能力了。我现在做的是视频生成,未来我可能就生成其他东西了,等 GPT-4 开源了,或者是其他各种大模型开源了,我能做的事情又多了。现阶段我是以这个业务为主,我会投入进来,但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对 AI 领域的学习认知,以及做具体的事的能力。

17 年定下的目标我是不会改的,还是我那个 10 年目标,还有四年多的时间。罗振宇老师相当于我的恩人,我希望我能做出一件事情,能达到他都认可的级别。不是说做事是为了让他认可,而是说我希望做一件事,这个事的级别是他都能认可的。我的人生不需要任何人认可,哈哈,哪怕他是我的恩人。我还是希望真的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不能说这个世界有我没我都这个样子。

Q:对于刚入行的开发者,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首先一定要保持好奇心,感觉这个东西有意思或者怎么样,这个心态是最重要的。你可能技术很烂,但是你要有一些好奇心,然后沉下心来,多磨练基础,哪怕你可能没有我当时那么拼,你磨个两年到三年,或者你已经干了 3 年了,像个老员工似的,也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所绑架,你就学那几种东西,把以前的再学一遍,把底层打得非常牢了,然后往上走。千万不要在乎周围人的看法,还有周围环境对你的影响,一定要跳脱出去。你就疯狂学习,下班就疯狂学习,早晨起来看书看到都不想去上班的那种,因为在公司学习确实不太实际。

在公司学习有非常多的阻力,而且有的同事还会找你矛盾,因为他们会产生认知失调,那会很不舒服。我有一次在公司看书,书都被人给扔了,他不想让你天天进步,说我们来一局王者荣耀多好啊,就你在那学习。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一个观点,就是一定要看到这个社会的恶,你看到了你才能更了解真实的社会。不能天天生活在象牙塔里,像个小公主一样,了解这些恶之后你就可以做出一些更理智更合理的判断了。

Q:在思否有哪些收获?对社区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早期其实我是被思否的界面吸引过来的,思否的整体布局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所以才选择这。还有就是比如在百度搜个问题,思否点进去直接就是这个问题相关的回答,但是有的网站点进去之后,又到了一个搜索界面,还要再搜索一次,这就是很不好的体验,这是我对思否的第一印象。

坚持写作也对我有很大的好处。比如我刚才总结的,找到一个插件之后,我可以从五个角度去梳理它,梳理完写文章的时候又要梳理一遍,而且还是很细的那种,因为在文章里我说了这个东西这里要填这个,那我就要对这句话负责,凭什么不能填别的,对吧?也反推着帮助我更好地完成这个事。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能进到字节,思否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是专科学历,虽然我 5 次面试都过了,但是大老板还是有些质疑,说这个人虽然面试都过了,但是他的学历不太行,当时他们也有一些讨论。后来是由于什么呢?当时那个团队正好有技术分享相关的需求,要搭建起知识体系,当时我写了五六十篇文章,他们看了我对一些技术的表述,觉得我可能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且我也有信心做好这个事,就是关键时期来了个关键人,最后就说那要不然咱们破例就给他招进来吧。所以跟我在思否坚持写文章也蛮有关系的。我进到字节之后,也接到了相关的任务,然后就在团队内组建分享会,每周五召集大家一起做一次技术分享什么的,现在这个分享会已经有 1000 多人了。

对社区的建议的话,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个感受。我最早写文章的时候,对我比较难的一个卡点,就是不知道写什么。这个肯定是大家的通病嘛。还有一点就是认为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会不会是个垃圾?我写的东西人家早都会了,然后我在这吧啦吧啦,好像我挺懂似的,就是会有这样一道心理门槛。但是后来自己长时间去做这个事之后才知道其实不会的,如果你把一个东西,哪怕再简单的东西,你深入研究以后,你一定会到达一个人少的区域,再简单的一个 CSS 属性,深入研究依然会发现一些别人可能不太知道的东西,还是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的。

但是我非常能够体会早期大家想写第一篇或者前三篇文章的时候,心里的那种压力,就特别怕被人嘲笑,怕被人怎么样什么的。所以我想对思否的一个建议,就是能不能更好地引导用户,心理上的引导,帮他扫清一下心理上的负担,他不要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我配不配写东西什么的这种想法。

之前我还想过可以出个怎么写作的视频,比如文章大概怎么布局,标题怎么写,比如你想讲清一个技术问题,可以分成几段,技术背景,技术剖析什么的,反正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一定要讲得非常非常浅,谁都能看懂,千万不能往深了讲。如果是 3 年前的我还是比较需要这个东西的。

小编有话说:

我们眼前所能看到的,往往只有三五年的经历和得失,也许很好,也许不尽如人意,也许很坏。但是如果把尺度拉长到我们的整个人生,三五年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短短的一段。“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人生的起点或许很低,但仍然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可能,终点由我们自己书写。张照淞的故事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和鼓舞,不管当前的处境如何,希望我们都能像他一样,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


《思否有约》记录你与编程的故事。欢迎小伙伴们加入访谈,共同分享成长之路,扫描二维码报名吧~


SegmentFault思否
14.3k 声望167.1k 粉丝

SegmentFault 社区管理媛 - 思否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