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整个大环境的降本增效的熏陶下,我们也不得不做好应对方案。
根据对线上流量、存储以及系统资源的占用,发现我们的 Pulsar 集群有许多的冗余,所以考虑进行缩容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最终也能省一些费用。
不过在缩容之前很有必要先聊聊扩容,Pulsar 一开始就是存算分离的架构(更多关于 Pulsar 架构的内容本文不做过多介绍,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天然就非常适合 kubernetes 环境,也可以利用 kubernetes
的能力进行快速扩容。
<!--more-->
扩容
Pulsar 的扩容相对比较简单,在 kubernetes 环境下只需要修改副本即可。
Broker
当我们的 broker 层出现瓶颈时(比如 CPU、内存负载较高、GC 频繁时)可以考虑扩容。
计算层都扩容了,也需要根据流量计算下存储层是否够用。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 helm 安装的 Pulsar 集群,那只需要修改对于的副本数即可。
broker:
configuration
component: broker
replicaCount: 3->5
当我们将副本数从 3 增加到 5 之后 kubernetes 会自动拉起新增的两个 Pod,之后我们啥也不需要做了。
Pulsar 的负载均衡器会自动感知到新增两个 broker 的加入,从而帮我们将一些负载高的节点的流量迁移到新增的节点中。
Bookkeeper
在介绍 bookkeeper 扩容前先简单介绍些 Bookkeeper 的一些基本概念。
- Ensemble size (E):当前 Bookkeeper 集群的节点数量
- Write quorum size (QW):一条消息需要写入到几个 Bookkeeper 节点中
- ACK quorum size (QA):有多少个 Bookkeeper 节点 ACK 之后表示写入成功
对应到我们在 broker.conf
中的配置如下:
managedLedgerDefaultEnsembleSize: "2"
managedLedgerDefaultWriteQuorum: "2"
managedLedgerDefaultAckQuorum: "2"
这个三个参数表示一条消息需要同时写入两个 Bookkeeper 节点,同时都返回 ACK 之后才能表示当前消息写入成功。
从这个配置也可以看出,Bookkeeper 是多副本写入模型,适当的降低 QW 和 QA 的数量可以提高写入吞吐率。
大部分场景下 Bookkeeper 有三个节点然后 E/QW/QA 都配置为 2 就可以满足消息多副本写入了。
多副本可以保证当某个节点宕机后,这个节点的消息在其他节点依然有存放,消息读取不会出现问题。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容 Bookkeeper 了,当然如果单个 Bookkeeper 的负载较高也是可以扩容的。
但我们当时扩容 Bookkeeper 的场景是想利用 Pulsar 的资源隔离功能。
因为有部分业务的消息量明显比高于其他的 topic,这样会导致某个 Broker 的负载较高,同时也可能影响到其他正常的 topic。
最好的方式就将这部分数据用单独的 broker 和 Bookkeeper 来承载,从而实现硬件资源的隔离。
这样的需求如果使用其他消息队列往往不太好实现,到后来可能就会部署多个集群来实现隔离,但这样也会增加运维的复杂度。
好在 Pulsar 天然就支持资源隔离,只需要一个集群就可以实现不同 namespace 的流量隔离。
此时就可以额外扩容几个 Bookkeeper 节点用于特定的 namespace 使用。
从上图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将 broker 和 Bookkeeper 分别进行分组,然后再配置对应的 namespace,这样就能实现资源隔离了。
更多关于资源隔离的细节本文就不过多赘述了。
铺垫了这么多,其实 Bookkeeper 的扩容也蛮简单的:
bookkeeper:
component: bookie
metadata:
resources:
# requests:
# memory: 4Gi
# cpu: 2
replicaCount: 3->5
和 broker 扩容类似,提高副本数量后,Pulsar 的元数据中心会感知到新的 Bookkeeper 节点加入,从而更新 broker 中的节点数据,这样就会根据我们配置的隔离策略分配流量。
缩容
其实本文的重点在于缩容,特别是 Bookkeeper 的缩容,这部分内容我在互联网上很少看到有人提及。
Broker
Broker 的缩容相对简单,因为存算分离的特点:broker 作为计算层是无状态的,并不承载任何的数据。
其实是承载数据的,只是 Pulsar 会自动迁移数据,从而体感上觉得是无状态的。
只是当一个 broker 下线后,它上面所绑定的 topic 会自动转移到其他在线的 broker 中。
这个过程会导致连接了这个 broker 的 client 触发重连,从而短暂的影响业务。
正因为 broker 的下线会导致 topic 的归属发生转移,所以在下线前最好是先通过监控面板观察需要下线的 broker topic 是否过多,如果过多则可以先手动 unload 一些数据,尽量避免一次性大批量的数据转移。
观察各个broker 的 topic 数量
Bookkeeper
而 Bookkeeper 的缩容则没那么容易了,由于它是作为存储层,本身是有状态的,下线后节点上存储的数据是需要迁移到其他的 Bookkeeper 节点中的。
不然就无法满足之前提到的 Write quorum size (QW) 要求;因此缩容还有一个潜在条件需要满足:
缩容后的 Bookkeeper 节点数量需要大于broker 中的配置:
managedLedgerDefaultEnsembleSize: "2"
managedLedgerDefaultWriteQuorum: "2"
managedLedgerDefaultAckQuorum: "2"
不然写入会失败,整个集群将变得不可用。
Pulsar 提供了两种 Bookkeeper 的下线方案:
不需要迁移数据
其实两种方案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迁移数据,第一种比较简单,就是不迁移数据的方案。
首先需要将 Bookkeeper 设置为 read-only 状态,此时该节点将不会接受写请求,直到这个 Bookkeeper 上的数据全部过期被回收后,我们就可以手动下线该节点。
使用 forceReadOnlyBookie=true
可以强制将 Bookkeeper 设置为只读。
但这个方案存在几个问题:
- 下线时间不确定,如果该
Bookkeeper
上存储的数据生命周期较长,则无法预估什么时候可以下线该节点。 - 该配置修改后需要重启才能生效,在 kubernetes 环境中这些配置都是写在了 configmap 中,一旦刷新后所有节点都会读取到该配置,无法针对某一个节点生效;所以可能会出现将不该下线的节点设置为了只读状态。
但该方案的好处是不需要迁移数据,人工介入的流程少,同样也就减少了出错的可能。
比较适合于用虚拟机部署的集群。
迁移数据
第二种就是需要迁移数据的方案,更适用于 kubernetes 环境。
迁移原理
先来看看迁移的原理:
- 当 bookkeeper 停机后,AutoRecovery Auditor 会检测到 zookeeper 节点
/ledger/available
发生变化,将下线节点的 ledger 信息写入到 zookeeper 的/ledgers/underreplicated
节点中。 AutoRecovery ReplicationWorker 会检测
/ledgers/underreplicated
节点信息,然后轮训这些 ledger 信息从其他在线的 BK 中复制数据到没有该数据的节点,保证 QW 数量不变。- 每复制一条数据后都会删除
/ledgers/underreplicated
节点信息。 - 所有
/ledgers/underreplicated
被删除后说明迁移任务完成。
- 每复制一条数据后都会删除
执行
bin/bookkeeper shell decommissionbookie
下线命令:- 会等待
/ledgers/underreplicated
全部删除 - 然后删除 zookeeper 中的元数据
- 元数据删除后 bookkeeper 才是真正下线成功,此时 broker 才会感知到 Bookkeeper 下线。
- 会等待
AutoRecovery
是 Bookkeeper 提供的一个自动恢复程序,他会在后台检测是否有数据需要迁移。
简单来说就是当某个Bookkeeper 停机后,它上面所存储的 ledgerID 会被写入到元数据中心,此时会有一个单独的线程来扫描这些需要迁移的数据,最终将这些数据写入到其他在线的 Bookkeeper 节点。
Bookkeeper 中的一些关键代码:
下线步骤
下面来看具体的下线流程:
副本数-1
bin/bookkeeper shell listunderreplicated
检测有多少 ledger 需要被迁移
执行远程下线元数据
nohup bin/bookkeeper shell decommissionbookie -bookieid bkid:3181 > bk.log 2>&1 &
- 这个命令会一直后台运行等待数据迁移完成,比较耗时
查看下线节点是否已被剔除
bin/bookkeeper shell listbookies -a
- 循环第一步
第一步是检测一些现在有多少数据需要迁移:bin/bookkeeper shell listunderreplicated
命令查看需要被迁移的 ledger 数据也是来自于 /ledgers/underreplicated
节点
正常情况下是 0
第二步的命令会等待数据迁移完成后从 zookeeper 中删除节点信息,这个进程退出后表示下线成功。
这个命令最好是后台执行,并输出日志到专门的文件,因为周期较长,很有可能终端会话已经超时了。
我们登录 zookeeper 可以看到需要迁移的 ledger 数据:
bin/pulsar zookeeper-shell -server pulsar-zookeeper:2181
get /ledgers/underreplication/ledgers/0000/0000/0000/0002/urL0000000002
replica: "pulsar-test-2-bookie-0.pulsar-test-2-bookie.pulsar-test-2.svc.cluster.local:3181"
ctime: 1708507296519
underreplication 的节点路径中存放了 ledgerId,通过 ledgerId 计算路径:
注意事项
下线过程中我们可以查看 nohup bin/bookkeeper shell decommissionbookie -bookieid bkid:3181 > bk.log 2>&1 &
这个命令写入的日志来确认迁移的进度,日志中会打印当前还有多少数量的 ledger 没有迁移。
同时需要观察 zookeeper、Bookkeeper 的资源占用情况。
因为迁移过程中写入大量数据到 zookeeper 节点,同时迁移数时也会有大量流量写入 Bookkeeper。
不要让迁移过程影响到了正常的业务使用。
根据我的迁移经验来看,通常 2w 的ledger 数据需要 2~3 小时不等的时间,具体情况还得根据你的集群来确认。
回滚方案
当然万一迁移比较耗时,或者影响了业务使用,所以还是要有一个回滚方案:
这里有一个大的前提:
只要 BK 节点元数据、PVC(也就是磁盘中的数据) 没有被删除就可以进行回滚。
所以只要上述的 decommissionbookie 命令没有完全执行完毕,我们就可以手动 kill 该进程,然后恢复副本数据。
这样恢复的 Bookkeeper 节点依然可以提供服务,同时数据也还存在;只是浪费了一些 autorecovery 的资源。
最后当 bookkeeper 成功下线后,我们需要删除 PVC,不然如果今后需要扩容的时候是无法启动 bookkeeper 的,因为在启动过程中会判断挂载的磁盘是否有数据。
总结
总的来说 Pulsar 的扩缩容还是非常简单的,只是对于有状态节点的数据迁移稍微复杂一些,但只要跟着流程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参考链接:
- https://pulsar.apache.org/docs/next/administration-isolation/
- https://bookkeeper.apache.org/docs/4.13.0/admin/decomission
- https://bookkeeper.apache.org/docs/4.13.0/admin/autorecovery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