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做过 Java 开发,那么想必一定听说或使用过依赖注入。依赖注入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它允许将组件的依赖项外部化,从而使组件本身更加模块化和可测试。在 Java 中,依赖注入广泛应用于各种框架中,帮助开发者解耦代码和提高应用的灵活性。本文就来介绍下什么是依赖注入,以及在 Go 语言中如何实践依赖注入,提高 Go 项目的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
什么是依赖注入?
正如前文所述,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缩写为 DI)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
官方定义比较晦涩,我直接举个例子你就理解了。
在 Web 开发中,我们可以在 store
层(有些地方可会将其命名为 repository
、repo
等)来操作数据库进行 CRUD。Go 语言中可以使用 GORM 操作数据库,所以 store
依赖 *gorm.DB
,示例代码如下:
type userStore struct {
db *gorm.DB
}
func NewStore() *userStore {
db := NewDB()
return &userStore{db: db}
}
func (u *userStore) Create(ctx context.Context, user *model.UserM) error {
return u.db.Create(&user).Error
}
NOTE: 如果你对 GORM 不太了解,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Go 语言流行 ORM 框架 GORM 使用介绍》。
针对这一小段示例代码,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创建一个用户:
store := NewStore()
store.Create(ctx, user)
我们还可以将示例代码修改成这样:
type userStore struct {
db *gorm.DB
}
func NewStore(db *gorm.DB) *userStore {
return &userStore{db: db}
}
func (u *userStore) Create(ctx context.Context, user *model.UserM) error {
return u.db.Create(&user).Error
}
修改后示例代码中,我将 *gorm.DB
对象 db
的实例化过程,移动到了 NewStore
函数外面,在调用 NewStore
创建 *userStore
对象 store
时,将其通过参数形式传递进来。
现在,如果要创建一个用户,用法如下:
db := NewDB()
store := NewStore(db)
store.Create(ctx, user)
没错,我们已经在使用依赖注入了。
我们还是使用 store.Create(ctx, user)
创建用户。但构造 store
时,*userStore
依赖 *gorm.DB
,我们使用构造函数 NewStore
创建 *userStore
对象,并且将它的依赖对象 *gorm.DB
通过函数参数的形式注入进来,这种编程思想,就叫「依赖注入」。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在编写 Go 代码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测试,是不是经常将某个方法的依赖项通过参数传递进来,而非在方法内部实例化,这就是在使用依赖注入编写代码。
我在文章《在 Go 中如何编写出可测试的代码》中就有提到如何使用依赖注入来解决外部依赖问题,你可以点击文章进行阅读。
在 Go 中使用依赖注入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解耦代码。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
- 方便测试。依赖由外部注入,方便使用
fake object
来替换依赖项。 - 每个对象仅需要初始化一次,其他方法都可以复用。比如使用
db := NewDB()
初始化得到一个*gorm.DB
对象,在NewUserStore(db)
时可以使用,在NewPostStore(db)
时还可以使用。
NOTE: 我不太喜欢使用比较官方的话术来讲解技术,因为本来技术就需要理解成本,而官方的定义往往晦涩难懂。为了降低读者的心智负担,我更喜欢用白话讲解。
但说到「依赖注入」,定会有人提及「控制反转」。为了不一些让读者产生困惑,这里简单说明下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的关系:控制反转(英语:Inversion of Control,缩写为 IoC),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设计原则,可以用来减低计算机代码之间的耦合度。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叫做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缩写为 DI)。
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控制反转理解为一种思想,而依赖注入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现方式。
依赖注入工具 Wire 简介
wire 是一个由 Google 开发的自动依赖注入框架,专门用于 Go 语言。wire 通过代码生成而非运行时反射来实现依赖注入,这与许多其他语言中的依赖注入框架不同。这种方法使得注入的代码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从而提高了性能并保证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安装 Wire
wire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在项目中使用的 Go 包,用于在代码中引用 wire 代码;另一个是命令行工具,用于生成依赖注入代码。
- 在项目中导入需要先通过
go get
获取 wire 依赖包。
$ go get -u github.com/google/wire
在 Go 代码中像其他 Go 包一样使用:
import "github.com/google/wire"
- 使用
go install
可以安装 wire 命令工具。
$ go install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安装后通过 --help
标志执行 wire
命令查看其支持的所有子命令:
$ wire --help
Usage: wire <flags> <subcommand> <subcommand args>
Subcommands:
check print any Wire errors found
commands list all command names
diff output a diff between existing wire_gen.go files and what gen would generate
flags describe all known top-level flags
gen generate the wire_gen.go file for each package
help describe subcommands and their syntax
show describe all top-level provider sets
由于绝大多数 wire 子命令不常用,所以这部分会放在本文最后再来讲解。
Wire 快速开始
示例程序 main.go
代码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Message string
func NewMessage() Message {
return Message("Hi there!")
}
type Greeter struct {
Message Message
}
func NewGreeter(m Message) Greeter {
return Greeter{Message: m}
}
func (g Greeter) Greet() Message {
return g.Message
}
type Event struct {
Greeter Greeter
}
func NewEvent(g Greeter) Event {
return Event{Greeter: g}
}
func (e Event) Start() {
msg := e.Greeter.Greet()
fmt.Println(msg)
}
示例代码很好理解,定义了 Message
类型是 string
的类型别名。定义了 Greeter
类型及其构造函数 NewGreeter
,并且接收 Message
作为参数,Greeter.Greet
方法会返回 Message
信息。最后还定义了一个 Event
类型,它存储了 Greeter
,Greeter
通过构造函数 NewEvent
参数传递进来,Event.Start
方法会代理到 Greeter.Greet
方法。
定义如下 main
函数来执行这个示例程序:
func main() {
message := NewMessage()
greeter := NewGreeter(message)
event := NewEvent(greeter)
event.Start()
}
执行示例代码,得到如下输出:
$ go run main.go
Hi there!
可以发现,main
函数内部的代码有着明显的依赖关系,NewEvent
依赖 NewGreeter
,NewGreeter
又依赖 NewMessage
。
NewEvent -> NewGreeter -> NewMessage
我们可以将这部分代码进行抽离,封装到 InitializeEvent
函数中,保持入口函数 main
足够整洁,修改后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Event() Event {
message := NewMessage()
greeter := NewGreeter(message)
event := NewEvent(greeter)
return event
}
func main() {
event := InitializeEvent()
event.Start()
}
现在是时候让 wire 登场了,在 main.go
同级目录创建 wire.go
文件(这是一个约定俗称的文件命名,不是强制约束):
//go: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import (
"github.com/google/wire"
)
func InitializeEvent() Event {
wire.Build(NewEvent, NewGreeter, NewMessage)
return Event{}
}
我们将 main.go
文件中的 InitializeEvent
函数迁移过来,并且修改了内部逻辑,不再手动调用每个构造函数,而是将它们依次传递给 wire.Build
函数,然后使用 return
返回一个空的 Event{}
对象。
现在在当前目录下执行 wire
命令:
$ wire gen .
wire: github.com/jianghushinian/blog-go-example/wire/getting-started: wrote /Users/jianghushinian/projects/blog-go-example/wire/getting-started/wire_gen.go
其中:
gen
是wire
的子命令,他会扫描指定包中使用了wire.Build
的代码,然后为其生成一个wire_gen.go
的文件。.
表示当前目录,用于指定包,不指定的话默认就是当前目录。如果项目下有很多包,可以使用./...
表示全部包,这个参数其实跟我们执行go test
测试时是一个道理。
根据输出结果可以发现,wire
命令为我们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了 wire_gen.go
文件,内容如下:
// Code generated by Wire. DO NOT EDIT.
//go:generate go run -mod=mod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go:build !wireinject
//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 Injectors from wire.go:
func InitializeEvent() Event {
message := NewMessage()
greeter := NewGreeter(message)
event := NewEvent(greeter)
return event
}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wire
为我们生成了 InitializeEvent
函数的代码,并且跟我们自己实现的代码一模一样。
这就是 wire 的威力,它可以为我们自动生成依赖注入代码,只需要我们将所有依赖项(这里是几个构造函数)传给 wire.Build
即可。
由于现在当前目录下存在 3 个 .go
文件:
$ tree
.
├── go.mod
├── go.sum
├── main.go
├── wire.go
└── wire_gen.go
所以不能再使用 go run main.go
来执行示例代码了,可以使用 go run .
来执行:
$ go run .
Hi there!
细心的你可能会觉得疑惑🤔,代码中有两处 InitializeEvent
函数的定义,程序编译执行的时候不会报错吗?
我们在 wire.go
中定义了 InitializeEvent
函数:
func InitializeEvent() Event {
wire.Build(NewEvent, NewGreeter, NewMessage)
return Event{}
}
然后 wire
命令帮我们在 wire_gen.go
中生成了新的 InitializeEvent
函数:
func InitializeEvent() Event {
message := NewMessage()
greeter := NewGreeter(message)
event := NewEvent(greeter)
return event
}
而且这二者都是在同一个包下。
程序没有编译报错,主要取决于 wire.go
和 wire_gen.go
文件中的 //go:build
注释。
在 wire.go
文件中,注释为:
//go:build wireinject
首先 //go:build
叫构建约束(build constraint)或构建标记(build tag),是一个必须放在 .go
文件最开始的注释代码。有了它之后,我们就可以告诉 go build
如何来构建代码。
其次,wireinject
是传递给构建约束的选项。选项就相当于一个 if
判断条件,可以根据选项来定制构建时如何处理 Go 文件。
这个构建约束有两个作用:
- 将此文件标记文件为
wire
处理的目标://go:build wireinject
告诉wire
工具及开发者,该文件包含使用wire
进行依赖注入的设置。即这通常意味着文件中包含了wire.Build
函数调用。有了它,文件才会被wire
识别。 - 条件编译:确保在正常的构建过程中,带有这个构建约束的文件不会被编译进最终的可执行文件中。它只有在使用
wire
工具生成依赖注入代码时才被处理。这也是为什么代码不会编译报错,其实wire.go
文件只是给wire
命令用的,go run .
执行的是main.go
和wire_gen.go
两个文件,会忽略wire.go
。
注意⚠️://go:build wireinject
和 package main
之间需要保留一个空行,否则程序会报错。你记住就行,不必过于纠结于此,这个问题在 wire 仓库的 issues 117 中也有提及。
我们再来看 wire_gen.go
文件,注释为:
// Code generated by Wire. DO NOT EDIT.
//go:generate go run -mod=mod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go:build !wireinject
// +build !wireinject
第一行注释仅作为提示用,无特殊用途。
//go:generate
这行注释是一个 go generate 指令。go generate
是一个由 Go 工具链提供的命令,用于在编译前自动执行生成代码的命令。这个特定的生成指令告诉 Go 在执行 go generate
命令时,运行 wire
工具来自动生成或更新 wire_gen.go
文件。
go run -mod=mod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这部分指令运行 wire
命令,其中 -mod=mod
确保使用的是项目的 go.mod
文件中指定的依赖版本。
我们也可以验证下:
$ go generate
wire: github.com/jianghushinian/blog-go-example/wire/getting-started: wrote /Users/jianghushinian/projects/blog-go-example/wire/getting-started/wire_gen.go
执行 go generate
确实会自动执行 wire
命令。
注释 //go:build !wireinject
同样是一个构建约束。与 wire.go
中的约束不同,这里的 !wireinject
多了一个 !
,!
在编程中通常是取反的意思,所以它用来告诉 wire
忽略此文件。因为这个文件是最终执行的代码,wire
并不需要知道此文件的存在。
最后一个注释 // +build !wireinject
其实还是一个构建约束,只不过这是旧版本的条件编译标记(在 Go 1.17 版本之前使用)。它的作用与 //go:build !wireinject
相同,确保向后兼容性。这意味着在较老的 Go 版本中,编译条件也能被正确处理。
为什么要使用依赖注入工具?
前文讲解了依赖注入思想,以及通过快速开始的示例程序,我们极速入门了 wire 依赖注入工具的使用。
不过直到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讨论过为什么要使用依赖注入工具?
其实通过前文的示例,我们应该已经体会到,wire 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放双手,提高生产力。
示例程序中,依赖链只有 3 个对象,一个中大型项目,依赖对象可能有几十个,wire 的作用会愈加明显。
使用依赖注入思想可以有效的解耦代码,那么使用依赖注入工具则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我们无需手动实例化所有的依赖对象,仅需要编写函数声明,将依赖项扔给 wire.Build
,wire
命令就能自动生成代码,可见 wire 是我们偷懒的利器,毕竟懒才是程序员的第一驱动力 :)。
如果你对依赖注入工具的作用还存在质疑,请接着往下看!
Wire 核心概念
我们已经通过快速开始示例演示了 wire 的核心能力,现在是时候正式介绍下 wire 中的概念了。
在 wire 中,有两个核心概念:providers
(提供者)和 injectors
(注入器)。
这两个概念也很好理解,前文中的 NewEvent
、NewGreeter
、NewMessage
都是一个 provider
。简单一句话:provider
就是一个可以产生值的函数,这些函数都是普通的 Go 函数。
值得注意的是,provider
必须是可导出的函数,即函数名称首字母大写。
而 InitializeEvent
实际上就是一个 injector
。injector
是一个按依赖顺序调用 provider
的函数,该函数声明的主体是对 wire.Build
的调用。使用 wire 时,我们仅需编写 injector
的签名,然后由 wire
命令生成函数体。
Wire 高级用法
wire 还有很多高级用法,值得介绍一下。
injector 函数参数和返回错误
首先是 injector
函数支持传参和返回 error
。
修改示例程序代码如下:
type Message string
// 接收参数作为消息内容
func NewMessage(phrase string) Message {
return Message(phrase)
}
type Greeter struct {
Message Message
}
func NewGreeter(m Message) Greeter {
return Greeter{Message: m}
}
func (g Greeter) Greet() Message {
return g.Message
}
type Event struct {
Greeter Greeter
}
// 增加返回错误信息
func NewEvent(g Greeter) (Event, error) {
// 模拟创建 Event 报错
if time.Now().Unix()%2 == 0 {
return Event{}, errors.New("new event error")
}
return Event{Greeter: g}, nil
}
func (e Event) Start() {
msg := e.Greeter.Greet()
fmt.Println(msg)
}
这里主要修改了两处代码,NewMessage
接收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参数作为消息内容,在 NewEvent
内部模拟了创建 Event
出错的场景,并将错误返回。
现在 InitializeEvent
函数定义如下:
func InitializeEvent(phrase string) (Event, error) {
wire.Build(NewEvent, NewMessage, NewGreeter)
return Event{}, nil
}
这次传给 wire.Build
的 3 个构造函数顺序不同,可见顺序并不重要。但为了代码可维护性,我建议还是要按照依赖顺序依次传入 provider
。
这里返回值增加了 error
,所以 return
的值增加了一个 nil
,其实我们返回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返回的类型正确即可(确保编译通过),因为最终生成的代码返回值是由 wire
生成的。
NOTE: 为了逻辑清晰,我只贴出核心代码,并且wire.go
文件也不再贴出//go:build wireinject
相关代码,后文也是如此,你在实践时不要忘记。完整代码详见文末给出的 GitHub 地址。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Event(phrase string) (Event, error) {
message := NewMessage(phrase)
greeter := NewGreeter(message)
event, err := NewEvent(greeter)
if err != nil {
return Event{}, err
}
return event, nil
}
现在我们执行示例代码,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 go run .
Hello World!
或者:
$ go run .
new event error
使用 ProviderSet 进行分组
wire 为我们提供了 provider sets
,顾名思义,它可以包含一组 providers
。使用 wire.NewSet
函数可以将多个 provider
添加到一个集合中。
我们把 NewMessage
、NewGreeter
两个构造函数合并成一个 provider sets
:
var providerSet wire.ProviderSet = wire.NewSet(NewMessage, NewGreeter)
wire.NewSet
接收不定长参数,并将它们组装成一个 wire.ProviderSet
类型返回。
wire.Build
可以直接接收 wire.ProviderSet
类型,现在我们只需要给它传递两个参数即可:
func InitializeEvent(phrase string) (Event, error) {
wire.Build(NewEvent, providerSet)
return Event{}, nil
}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Event(phrase string) (Event, error) {
message := NewMessage(phrase)
greeter := NewGreeter(message)
event, err := NewEvent(greeter)
if err != nil {
return Event{}, err
}
return event, nil
}
与之前生成的代码一模一样。
分组后,代码会更加清晰,每个 provider sets
仅包含一组关联的 providers
,下文中实践部分你还能够看到 provider sets
更具有意义的用法。
使用 Struct 定制 Provider
有时候一个 struct
比较简单,我们通常不会为其定义一个构造函数,此时我们可以使用 wire.Struct
作为 provider
。
为了演示此功能,我们修改 Message
定义如下:
type Message struct {
Content string
Code int
}
修改 InitializeEvent
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Event(phrase string, code int) (Event, error) {
wire.Build(NewEvent, NewGreeter, wire.Struct(new(Message), "Content"))
return Event{}, nil
}
这里使用 wire.Struct(new(Message), "Content")
替代了原来的 NewMessage
作为一个 provider
。
wire.Struct
函数签名如下:
func Struct(structType interface{}, fieldNames ...string) StructProvider
structType
就是我们要使用的 struct
,fieldNames
用来控制哪些字段会被赋值。
正常来说 InitializeEvent
的 phrase
参数会传给 Message
的 Content
字段,code
参数会传给 Code
。wire 根据参数类型来判断应该将参数传给谁。
由于我们在这里仅显式指定了 Content
字段,所以最终只有 Content
字段会被赋值。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Event(phrase string, code int) (Event, error) {
message := Message{
Content: phrase,
}
greeter := NewGreeter(message)
event, err := NewEvent(greeter)
if err != nil {
return Event{}, err
}
return event, nil
}
从生成的代码可以发现,确实没给 Code
赋值。
如果我们想给 Code
赋值,可以这样写:
wire.Build(NewEvent, NewGreeter, wire.Struct(new(Message), "Content", "Code"))
也可以这样写:
wire.Build(NewEvent, NewGreeter, wire.Struct(new(Message), "*"))
*
表示通配符,即使用 Message
所有字段。
使用 wire.Struct
的好处是少定义一个构造函数,并且可以定制使用字段。
使用 Struct 字段作为 Provider
我们还可以指定 struct
的具体某个字段作为一个 provider
。
这需要用到 wire.FieldsOf
,函数签名如下:
func FieldsOf(structType interface{}, fieldNames ...string) StructFields
可以发现它跟 wire.Struct
函数参数一样,区别是返回值不同。
现在示例代码如下:
type Content string
type Message struct {
Content Content
Code int
}
// NewMessage 注意,这里返回的是指针类型
func NewMessage(content string, code int) *Message {
return &Message{
Content: Content(content),
Code: code,
}
}
Message
的 Content
字段修改为 string
的别名类型 Content
,这是有用意的,稍后讲解。
为了演示更多种情况,这里采用日常开发中更加常用的场景,即构造函数返回 struct
的指针类型。
修改 InitializeEvent
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Message(phrase string, code int) Content {
wire.Build(NewMessage, wire.FieldsOf(new(*Message), "Content"))
return Content("")
}
因为示例代码中 NewMessage
返回 *Message
类型,而非 Message
类型,所以传递给 wire.FieldsOf
必须是 new(*Message)
而不是 new(Message)
。
InitializeMessage
函数返回 Content
类型,而非 Message
类型。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Message(phrase string, code int) Content {
message := NewMessage(phrase, code)
content := message.Content
return content
}
根据生成的代码可以发现,在通过 NewMessage
函数创建 *Message
对象以后,会将 message.Content
字段提取出来并返回。
前文在讲解 使用 Struct 定制 Provider时我提到过「wire 根据参数类型来判断应该将参数传给谁」。
其实不仅仅是参数,wire 规定 injector
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都必须唯一。不然 wire 无法对应上哪个值该给谁,这也是为什么我专门定义了 Content
类型作为 Message
的字段,因为 InitializeMessage
的参数 phrase
已经是 string
类型了,所以其返回值就不能是 string
类型了。
现在就来演示一下 injector
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出现重复的情况,我们可以尝试把 Message
改回去:
type Message struct {
Content string
Code int
}
// NewMessage 注意,这里返回的是指针类型
func NewMessage(content string, code int) *Message {
return &Message{
Content: content,
Code: code,
}
}
InitializeEvent
函数返回值也改为 string
:
func InitializeMessage(phrase string, code int) string {
wire.Build(NewMessage, wire.FieldsOf(new(*Message), "Content"))
return ""
}
现在使用 wire
生成代码,会得到类似如下错误:
$ wire gen .
wire: wire.go:10:2: multiple bindings for string
current:
<- wire.FieldsOf (structfields.go:8:2)
previous:
<- argument phrase to injector function InitializeMessage (wire.go:7:1)
wire: github.com/jianghushinian/blog-go-example/wire/getting-started/advanced/structfields: generate failed
wire: at least one generate failure
NOTE: 注意,这里为了展示清晰,我将输出的文件绝对路径进行了修改,去掉了路径部分,只保留了文件名,不影响输出语义。后文中可能也会如此。
根据错误信息 multiple bindings for string
可知,wire 不支持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出现重复。
所以,当遇到 injector
函数出现参数或返回值类型重复的情况,可以通过给类型定义别名来解决。
绑定「值」作为 Provider
可以直接将一个值作为参数传给 wire.Value
来构造一个 provider
。
定义 Message
:
type Message struct {
Message string
Code int
}
我们可以直接实例化这个 struct
,然后将其传给 wire.Value
:
func InitializeMessage() Message {
// 假设没有提供 NewMessage,可以直接绑定值并返回
wire.Build(wire.Value(Message{
Message: "Binding Values",
Code: 1,
}))
return Message{}
}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Message() Message {
message := _wireMessageValue
return message
}
var (
_wireMessageValue = Message{
Message: "Binding Values",
Code: 1,
}
)
可以发现,实际上 wire 为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并将这个变量作为 InitializeMessage
函数返回值。
这种拿来即用的方式,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wire.Value
接收任何值类型,所以不止 struct
,一个普通的 int
、string
等类型都可以,就交给你自己去尝试了。
绑定「接口」作为 Provider
provider
依赖项或返回值并不总是值,很多时候是一个接口。
我们可以接将一个接口作为参数传给 wire.InterfaceValue
来构造一个 provider
。
创建一个 Write
函数,它依赖一个 io.Writer
接口:
func Write(w io.Writer, value any) {
n, err := fmt.Fprintln(w, value)
fmt.Printf("n: %d, err: %v\n", n, err)
}
同 wire.Value
用法类似,我们可以使用 wire.InterfaceValue
绑定接口:
func InitializeWriter() io.Writer {
wire.Build(wire.InterfaceValue(new(io.Writer), os.Stdout))
return nil
}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Writer() io.Writer {
writer := _wireFileValue
return writer
}
var (
_wireFileValue = os.Stdout
)
生成代码套路跟 wire.Value
没什么区别。
绑定结构体到接口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写出如下代码:
type Message struct {
Content string
Code int
}
type Store interface {
Save(msg *Message) error
}
type store struct{}
// 确保 store 实现了 Store 接口
var _ Store = (*store)(nil)
func New() *store {
return &store{}
}
func (s *store) Save(msg *Message) error {
return nil
}
func SaveMessage(s Store, msg *Message) error {
fmt.Printf("save message: %+v\n", msg)
return s.Save(msg)
}
func RunStore(msg *Message) error {
s := New()
return SaveMessage(s, msg)
}
Store
接口定义了一个 Save
方法用来保存 Message
,定义了 store
结构体,结构体的指针 *store
实现了 Store
接口,所以 store
的构造函数 New
返回 *store
。
我们还定义了 SaveMessage
方法,它接收两个参数,分别是 Store
接口以及 *Message
。
最终定义的 RunStore
方法接收 *Message
,并在内部创建 *store
,然后将这两个变量传给 SaveMessage
保存消息。
假如我们想使用 wire
命令来生成 RunStore
函数,定义如下:
func WireRunStore(msg *Message) error {
wire.Build(SaveMessage, New)
return nil
}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将得到报错:
$ wire gen .
wire: wire.go:7:1: inject WireRunStore: no provider found for github.com/jianghushinian/blog-go-example/wire/getting-started/advanced/bindingstruct.Store
needed by error in provider "SaveMessage" (bindingstruct.go:29:6)
wire: github.com/jianghushinian/blog-go-example/wire/getting-started/advanced/bindingstruct: generate failed
wire: at least one generate failure
这是因为 wire 的构建依靠参数类型,但不支持接口类型。而 SaveMessage
的 s Store
参数就是接口。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 wire.Bind
告诉 wire
工具,将一个结构体绑定到接口:
func WireRunStore(msg *Message) error {
// new(Store) 接口无需使用指针
wire.Build(SaveMessage, New, wire.Bind(new(Store), new(*store)))
return nil
}
这样,wire
就知道 New
创建得到的 *store
类型需要传递给 SaveMessage
的 s Store
参数了。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WireRunStore(msg *Message) error {
bindingstructStore := New()
error2 := SaveMessage(bindingstructStore, msg)
return error2
}
没有问题。
清理函数
有时候我们的函数返回值可能包含一个清理函数,用来释放资源,示例代码如下:
func OpenFile(path string) (*os.File, func(), error) {
f, err := os.Open(path)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nil, err
}
cleanup := func() {
fmt.Println("cleanup...")
if err := f.Close();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
return f, cleanup, nil
}
func ReadFile(f *os.File) (string, error) {
b := make([]byte, 1024)
_, err := f.Read(b)
if err != nil {
return "", err
}
return string(b), nil
}
OpenFile
函数接收一个文件路径作为参数,其内部会打开这个文件,并返回文件对象 *os.File
。除此以外,还会返回一个清理函数和 error
,清理函数内部会调用 f.Close()
关闭文件对象。
ReadFile
函数依赖 *os.File
文件对象,可以读取并返回其内容。
我们可以定义如下 injector
函数:
func InitializeFile(path string) (*os.File, func(), error) {
wire.Build(OpenFile)
return nil, nil, nil
}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File(path string) (*os.File, func(), error) {
file, cleanup, err := OpenFile(path)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nil, err
}
return file, func() {
cleanup()
}, nil
}
可以发现,wire 能够正确处理这种情况。
不过,wire 规定清理函数签名只能为 func()
。而 InitializeFile
函数的返回值,也是我们工作中使用 wire 的典型场景:injector
函数返回 3 个值,分别是对象、清理函数以及 error
。
示例代码使用方式如下:
f, cleanup, err := InitializeFile("testdata/multi.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content, err := ReadFile(f)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fmt.Println(content)
cleanup()
还有一种情况,假如我们传递给的 wire.Build
多个 provider
都存在清理函数,这时候 wire
命名生成的代码会是什么样呢?
这个就当做作业留给你自己去尝试了。
NOTE: 如果你懒得尝试🤣,其实我也写好了例子,你可以点击 GitHub 地址进行查看。篇幅所限,我就不贴代码了,感兴趣可以点进去查看。
备用注入器语法,给语法加点糖
前文讲过,injector
函数返回值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写在 return
后面的返回值类型,跟函数签名一致即可。因为 wire 会忽略它们,所以上面很多示例返回值我都使用 nil
来替代。
那么,既然返回值没什么用,我们是否可以偷个懒,不写 return
呢?
答案是可以的,我们可以直接 panic
,这样程序依然可以通过编译。
示例代码如下:
type Message string
func NewMessage(phrase string) Message {
return Message(phrase)
}
这里直接在 injector
函数中使用 panic
来简化代码:
func InitializeMessage(phrase string) Message {
panic(wire.Build(NewMessage))
}
使用 wire
生成代码如下:
func InitializeMessage(phrase string) Message {
message := NewMessage(phrase)
return message
}
没有任何问题。
这种方式少写了一行 return
,算是 wire 给我们提供的一个“语法糖”。Kratos 框架文档中也是这么写的,你可以点击查看。
至于到底选用 return
还是 panic
,社区并没有一致的规范,看个人喜好就好。我目前更喜欢使用 return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程序出现 panic
,占位也不行 :)。
至此,终于将 wire 的常用功能全部讲解完毕。
下篇就进入 wire 生产实践讲解了,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
- Compile-time Dependency Injection With Go Cloud's Wire: https://go.dev/blog/wire
- Wire README: https://github.com/google/wire/blob/main/README.md
- Wire Documentation: https://pkg.go.dev/github.com/google/wire/internal/wire
- Wire 源码: https://github.com/google/wire
- onex usercenter: https://github.com/superproj/onex/tree/master/internal/usercenter
- Go Dependency Injection with Wire: https://blog.drewolson.org/go-dependency-injection-with-wire/
- Golang Dependency Injection Using Wire: https://clavinjune.dev/en/blogs/golang-dependency-injection-u...
- Dependency Injection in Go using Wire: https://www.mohitkhare.com/blog/go-dependency-injection/
- Wire 依赖注入: https://go-kratos.dev/docs/guide/wire/
- Dependency Injection with Dig: https://www.jetbrains.com/guide/go/tutorials/dependency_injec...
- inject Documentation: https://pkg.go.dev/github.com/facebookgo/inject
- Build Constraints: https://pkg.go.dev/go/build#hdr-Build_Constraints
- 控制反转: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控制反转
- 依赖注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依赖注入
- SOLID (面向对象设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OLID_(面向对象设计)
- 设计模式之美 —— 19 | 理论五:控制反转、依赖反转、依赖注入,这三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77444
- 本文 GitHub 示例代码:https://github.com/jianghushinian/blog-go-example/tree/main/wire
联系我
- 公众号:Go编程世界
- 微信:jianghushinian
- 邮箱:jianghushinian007@outlook.com
- 博客:https://jianghushinian.cn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