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知识需要管理吗?
知识管理: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生存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就像是一位热情过头的厨子,不断地往我们的大脑这个“餐盘”里堆砌各种食材。互联网的出现,无疑给了这位厨子一个超级加速器,让他能够以光速将信息大餐送到我们面前。但是,当知识的洪流汹涌而来,我们的“餐盘”就显得有些招架不住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书架是一个知识库,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知识喷泉,不断地喷涌出各种文献、数据和八卦。如果没有好好管理,你的知识库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杂乱无章的“知识沙拉”,各种食材混在一起,难以分辨出个中滋味。
成为知识的厨子
所以,我们需要成为知识的厨子,学会挑选、分类和烹饪这些知识食材:
- 用标签给知识分门别类:就像给食材贴上标签,知道哪些是蔬菜,哪些是肉类。
- 用笔记烹饪出知识的精华:把食材加工成美味的料理,提取知识的精华。
- 再用思维导图装盘:精美的摆盘,让知识更加吸引人,易于消化。
知识管理的艺术
知识管理不是束缚知识的枷锁,而是让知识更加美味的艺术。在这个知识泛滥的时代,成为知识的大厨,用管理的智慧,能够烹饪出最适合自己的美味知识。
<br/><br/><br/>
<br/><br/>
Samu老师写了一篇很棒的长文,回顾了这一场横跨20年像一场人类行为艺术一样的过程,并进行了深度思考,在大模型时代知识管理应该具有什么特性?最后推荐了一款不错的产品
背景:从信息到知识
《这就是马云》是一本由马云亲笔作序并认可的官方传记,书中讲了一个小故事:
1995 年,马云在美国西雅图第一次接触互联网,
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了第一个单词“beer”,
页面上随即显示出各种美国啤酒、德国啤酒、日本啤酒,
却没有中国啤酒,于是马云继续搜索“China”,页面上没有任何显示,
之后马云便产生了要成立一家公司,做因特网的念头。
这个传奇故事反映了一个当时的客观现实——“信息匮乏”。
但自从互联网迅速普及和发展,信息量带来了井喷式增长,
据意大利 PXR 研究机构统计,全球范围内创建、捕获、复制和消费的数据/信息量
从 2010 年的 2ZB 增长到 2020 年的 64.2ZB。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 181ZB。
注:据 Kimi 估算 1 ZB 的数据量大约相当于 2,273 个标准图书馆的藏书量)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是伴随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命题,主要涌现出以下方向:
- 搜索引擎:通过爬虫技术索引网页,然后根据关键词提供相关搜索结果。并且随着时间发展,搜索引擎变得更加智能,利用算法(如谷歌的 PageRank)优化搜索结果的排名;
- 个性化推荐:社交媒体平台如 Facebook、Twitter 等通过算法向用户展示个性化的内容流;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推荐系统被用在更广泛的场景,例如推荐文章、视频、商品等;
- 内容聚合器:如 Flipboard、Feedly 等,允许用户从多个来源聚合信息,并根据用户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RSS 允许用户订阅网站的内容更新,当网站有新内容时,RSS 阅读器会提醒用户;另外如 newsletter 也是一种内容聚合形态;
- 知识管理工具:如 Notion、Evernote(中文版印象笔记)、Flomo、语雀、飞书知识库等,允许用户存储、分类和搜索笔记和文档;这些工具通常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和标签系统,帮助用户组织和检索信息;
数据挖掘和分析:分析工具如 Tableau、Power BI,使用户能够通过可视化手段理解和整理数据,从而发现模式和趋势,用于商业决策。
搜索引擎、个性化推荐形式大部分人比较熟悉;<br/>
知识管理工具则是比较近的工具;<br/>
内容聚合则更多在技术圈比较流行,尤其是 Web2.0 时代,大量个人博客兴起,RSS 允许用户订阅多个网站的内容更新,并在不打开网站的情况下通过 RSS 阅读器接收更新通知。
这个技术诞生其实非常早,很多 90 后、00 后大概没听过 RSS,先简单做个科普:<br/><br/>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内容聚合和分发的协议,它的诞生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阶段:1) 1997 年 Dave Winer 开发出 scriptingNews,这是 RSS 的起源。
2) 1999 年 Netscape 推出了 RSS 0.90,随后 Dave Winer 在 UserLand 公司开发出 scriptingNews 2.0b1,包含了 Netscape 的 RSS 0.90 的特性。
3) 1999 年 Netscape 推出了 RSS 0.91,移除了 RDF header,UserLand 放弃了 scriptingNews,转而使用 RSS 0.91。
4) 2000 年 UserLand 发布了正式的 RSS 0.91 规范,同时,O'Reilly 的一个团队在 Rael Dornfest 的领导下开发出了使用 RDF 和命名空间的 RSS 1.0。
5) 2002 年 Dave Winer 在离开 Userland 后开发出了 RSS 2.0,并于 2003 年发布了正式的 RSS 2.0 规范<br/>
<br/>知识管理1.0时代
RSS 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技术,
RSS 软件也曾经历过一波关闭潮,可以看一个时间片段:
1) 抓虾成立于 2005 年年底,2009 年被豆瓣收购,2015 年 8 月 20 日正式关闭;
2) 鲜果成立于 2007 年,2014 年 12 月 12 日正式关闭 RSS 订阅服务。
3) 2013 年 7 月 1 日,Google Reader 正式关闭服务。中文博客圈(Web2.0)作者纷纷发文表示哀悼、惋惜,Google Reader 的倒下,甚至被业界视为 RSS 已死的重要标志。
关于 RSS 的没落
有一些归因,比如 RSS 技术门槛太高、缺乏社交属性、盈利模式模糊等。但截止今日很多网站仍然提供对 RSS 的支持(笔者的扣子 Bot《AI 资讯早知道》就依赖了不少资讯网站的 RSS),而且国外有不少优秀的 RSS 阅读软件依然存在。<br/>
笔者当时每次上网(有时是在网吧)第一个打开 QQ,第二个就是打开鲜果,这个产品的本地化体验非常好,支持快捷键,信息获取效率非常高,而且允许通过订阅源标准导入导出,详细格式是一种叫做 OPML(Outline Processor Markup Language)的标准。
为什么叫“鲜果”?<br/>
创始人梁公军在 2011 年接受 TechWeb 访谈时给出的答案:<br/>
鲜果本质上就是去解决个性化阅读这么一个需求。对于用户有价值的阅读,首先它得要很「鲜」,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设备都能够很轻松地看到;
第二要像水「果」一样,有营养有价值。
稍后阅读<br/>
如果说 RSS 是一种被动获取信息的工具,那么稍后阅读(read it later)则把主动性交给了用户,借助各种丰富的插件,可以从浏览器、社交软件、系统分享等渠道快速收藏信息到个人的知识库,此类工具一般支持打标签、标记阅读状态、查找订阅、划线笔记、二次分享等特性,形成了一个从信息获取到知识沉淀的过程。
个人文档写作和知识库管理<br/>
促进了知识管理类工具的发展,此类工具通过在线文档编辑、知识库存储、知识链接、思维导图等形式,提供碎片化知识整合和深度思考。
典型的如 2020 年诞生的 Obsidian 支持 Markdown 和基于本地存储的纯文本文件,具备双向链接功能,允许用户构建知识图谱,并且有非常丰富的插件支持。而 Notion、飞书文档等增加了团队协同编辑、企业知识库管理等功能,更广泛的应用在 toB 场景。
<br/><br/>
契机:AI 时代的知识管理 2.0
随着生成式 AI 技术的大发展,许多内容聚合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都在借助 AI 进行升级,包括自动标签、辅助内容生成、大模型摘要、知识语义链接等
之前介绍过的会读(https://www.readflow.xyz/)<br/>
社群中@豆神的知了阅读(https://readknown.cn/)<br/>
@杨哥的readpo(https://www.producthunt.com/products/readpo)<br/>
@宗源的tidyread(http://tidyread.ai/)
都是新一代信息获取和知识管理工具。
特别是 readpo 是我看到市面上第一个打通找信息、度量信息、沉淀知识到二创分享全链条的工具。
在体验各种新一代知识管理工具的同时,看着自己的 Feedly,Omnivore 未读数与日俱增,我一直在思考
究竟什么样的工具才是面向未来 AI 时代的 V2.0 版本?
基于扣子平台我构建过一个《AI 资讯早知道》的 Bot,当时想要解决几个问题:
1) 信源质量:大家都懂的的,garbage in,garbage out
2) 信息整合: 不要用海量知识碎片轰炸我
3) 深度研究:不仅要面子,还要里子。
但受限于扣子平台的能力,并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形态。
完整内容:
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rqnS478Y9i2ZModYeAeWS
<br/>
<br/>
One more thing
本月,Samu老师会有两场重磅分享
1. 你捏Bot了吗?-- Agent回顾
2. 你捏Bot了吗?-- Bot运营与变现
关注本号,会提前发出相关海报内容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