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中的三个关键后台进程:DBWR(数据库写进程)、LGWR(日志写进程)和ARCH(归档日志进程)。
1. DBWR(数据库写进程)
功能:
DBWR的主要功能是将缓冲区缓存(Buffer Cache)中的脏数据块(Dirty Blocks)写入到数据文件中。缓冲区缓存是Oracle SGA(系统全局区)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存储最近被读入或修改的数据块。为了提高性能,Oracle不会在每次数据修改后立即将数据写入磁盘,而是先将这些修改的数据块保存在缓冲区缓存中,并标记为“脏块”。DBWR负责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脏块批量写入到数据库文件中,以确保数据持久化。
DBWR的触发条件:
- 固定时间间隔:DBWR会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被触发,以确保定期将脏块写入磁盘。
- 检查点事件:当系统发生检查点(Checkpoint)事件时,DBWR会被触发,将缓冲区缓存中的所有脏块写入数据文件。检查点可以确保在某个时间点之前的所有事务都已写入磁盘,从而保证数据一致性。
- 缓冲区空间不足:当缓冲区缓存中的可用空间不足时,DBWR会被触发,腾出空间以供新的数据块使用。
工作机制:
DBWR不会频繁地进行写操作,而是等到一定条件满足时,批量地将脏块写入磁盘。这种批量写入的方式可以减少磁盘I/O操作的次数,提高系统性能。
示例场景:
用户在数据库中执行了多次UPDATE操作,这些操作会修改大量的数据块。这些修改后的数据块会被存储在缓冲区缓存中,并标记为脏块。如果这时发生了检查点事件,DBWR将被触发,将所有的脏块写入到数据文件中。这保证了数据库在某个时间点之前的数据是持久的,并可以在数据库恢复时使用。
2. LGWR(日志写进程)
功能:
LGWR负责将重做日志缓冲区(Redo Log Buffer)中的重做日志条目写入到在线重做日志文件(Online Redo Log)中。重做日志记录了对数据库的每一次修改操作,这些日志用于在系统故障时恢复数据库。LGWR的操作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事务提交(COMMIT)过程。
LGWR的触发条件:
- 固定时间间隔:LGWR会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将重做日志写入磁盘。
- 事务提交(COMMIT):每当用户提交一个事务时,LGWR会立即将该事务的重做日志写入磁盘,确保该事务的修改可以在数据库恢复时重做。
- 重做日志缓冲区已满:当重做日志缓冲区达到一定的使用率(例如1/3或更多)时,LGWR会被触发,将日志写入磁盘。
工作机制:
LGWR进程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每个事务的重做日志在事务提交时已经被写入磁盘。这一操作保证了数据库即使在系统崩溃后,也能通过这些日志将已提交的事务重做,从而保持数据一致性。
示例场景:
执行一系列数据库操作,并在最后执行了COMMIT操作。此时,LGWR会立即将这些操作的重做日志写入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即使在COMMIT之后数据库崩溃,由于重做日志已经被持久化到磁盘,数据库在恢复时可以通过这些日志重做这些操作,确保数据完整性。
3. ARCH(归档日志进程)
功能:
ARCH负责将已经填满的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复制到归档位置。这些归档日志文件通常用于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操作。通过归档日志,Oracle可以在故障发生后,将数据库恢复到任何指定的时间点。
ARCH的触发条件:
- 在线重做日志文件满:当LGWR将当前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写满时,ARCH会被触发,将该日志文件复制到归档位置,并准备新的在线重做日志文件供LGWR使用。
- 切换日志文件:每当Oracle数据库执行日志切换(Log Switch)操作时,ARCH将把旧的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复制到归档位置。
工作机制:
ARCH进程会持续监控在线重做日志文件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日志文件已满或被切换,它会立即将该文件复制到预定的归档位置。这个过程确保了所有的重做日志都有备份,以备将来需要恢复时使用。
示例场景:
在一个启用了归档模式的数据库中,假设系统执行了一个大规模的数据导入操作,导致重做日志文件频繁切换。每次日志文件切换后,ARCH都会被触发,将旧的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复制到归档位置。这样,如果发生系统崩溃,可以通过这些归档日志将数据库恢复到最新的状态。
Oracle数据库实例中的后台进程及其功能,以下是每个关键点的详细举例:
1. DBWR(数据库写进程)
举例:
有一个大型零售公司的数据库系统,用于处理每日的销售数据。当收银系统将交易记录插入到数据库中时,这些数据首先被写入到数据库缓冲区(Buffer Cache)中。缓冲区中的这些数据被标记为“脏块”(因为数据已被修改但还未写入到磁盘的数据库文件中)。
DBWR进程的作用:
- 批量写入数据:DBWR不会立即将这些脏块写入数据库文件,而是会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如固定时间间隔、检查点触发等)批量写入。例如,当缓冲区中的脏块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DBWR会将这些数据一并写入磁盘,以减少磁盘I/O操作的次数,从而提高性能。
- 缓存管理:当其他进程需要使用缓冲区中的空间时,如果发现有脏块,DBWR会被触发将脏块写入磁盘,并释放缓存空间以供新数据使用。
具体场景:
用户在系统中更新了一条销售记录,并提交(COMMIT)了事务。这时,DBWR并不会立刻将这条记录写入磁盘,而是等待适当时机,可能是在下一个检查点(Checkpoint)到来时,将多个脏块一同写入。这种机制确保了磁盘写入操作的高效性。
2. LGWR(日志写进程)
举例:
继续上面的例子,当用户提交(COMMIT)销售记录更新时,LGWR的作用就是将这次操作的重做日志(Redo Log)写入到在线重做日志文件(Online Redo Log)中。重做日志记录了该更新操作的所有细节,如数据被更新的具体字段和内容。
LGWR进程的作用:
- 保证数据一致性:每当用户执行一个DML(数据操作语言)操作,并执行COMMIT时,LGWR会将该操作的重做日志迅速写入到磁盘中的重做日志文件中。这样即使数据库系统崩溃,也可以通过这些日志进行数据恢复,确保事务的一致性。
- 触发条件:LGWR进程会在以下情况下触发:固定时间间隔(如每隔3秒)、用户提交事务(COMMIT)、重做日志缓冲区已经达到1/3的容量等。
具体场景:
在我们的零售系统中,假设每天都有大量的销售记录被更新,这意味着LGWR需要频繁地将这些更新操作的重做日志写入磁盘。例如,用户在更新销售记录后执行了COMMIT,LGWR会立即将对应的重做日志写入磁盘,确保系统能够在崩溃后进行数据恢复。
3. ARCH(归档日志进程)
举例:
假设该零售公司的数据库启用了归档模式(Archivelog Mode),这意味着当在线重做日志文件满了之后,LGWR会通知ARCH进程将满的重做日志文件拷贝到指定的归档位置(通常是另一个磁盘或远程存储)。
ARCH进程的作用:
- 日志归档:ARCH进程将满的在线重做日志文件拷贝到归档位置,以确保日志不会被覆盖,这对于数据库恢复非常重要。归档日志可以用于备份和恢复,特别是在灾难恢复(如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中发挥关键作用。
- 数据备份与恢复:归档日志文件可以用于增量备份,这意味着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的变化数据。这种机制显著减少了备份的时间和存储需求。
具体场景:
在我们的零售系统中,归档日志可以帮助恢复特定时间点的数据。如果系统因某种原因崩溃,并且需要恢复到某天的状态,可以使用归档日志进行恢复。例如,如果系统在每天晚上8点进行全量备份,但需要恢复到当天下午5点的状态,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使用当天8点之后的归档日志来恢复5点的数据。
4. 后台进程协作
举例:
LGWR、DBWR和ARCH等后台进程在数据库运行期间需要密切协作。假设某个事务修改了大量的销售记录,LGWR将这些修改的重做日志写入在线重做日志文件,而DBWR则负责将修改的数据块写入数据文件。
协作场景:
- 检查点同步:当数据库执行一个检查点操作时,CKPT(检查点进程)会通知DBWR将缓冲区中的所有脏块写入磁盘,同时通知LGWR将当前的重做日志写入磁盘。这确保了数据库文件和日志文件在某个时间点上保持一致。
- 日志归档触发:当LGWR发现当前的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已满时,会通知ARCH进程将该日志文件归档,然后LGWR可以继续写入新的重做日志。
非常感谢您读到这里!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关注一下博主。关注后,您将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AI、云计算、运维(Linux、数据库,容器等)技术,以及更多实用的技能干货。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经验,让你快速掌握AI技能;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应用案例,帮助你在AI领域脱颖而出。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