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技术团队的CTO 交流的时候,聊到了逻辑引擎、API服务编排,他很反感逻辑的编排,觉得还不如写代码来得快。
对方是一个小型的交付团队,对方的老板(也稍微懂一些技术,不是很深刻),希望通过快速配置化的方式提升交付效率,降低交付成本,所以当时约了个在线交流,参会的人员除了对方的老板、还有这个CTO 、以及另外一名后端开发人员。
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个CTO 对配置化有抵触情绪。当然他也提了很多问题,感觉也可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所以我整理出来也给大家分享分享。
交流的主要问题
- 引入配置化(逻辑引擎)技术复杂性增加:
JVS回复:
业务功能之所以复杂,是因为需求千奇百怪,逻辑引擎(服务编排)的本质,是把原子化的能力封装成标准,通过可视化的画布进行拖拽编排,链接,形成有业务价值的功能串
逻辑可以理解为基础的工具,工具一旦稳定了,很少出错,随着交付的同学写代码的量减少了后,bug 数量会减少,测试、运维的同学会减少,特别是业务逻辑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至少会比读代码要简单一些,而且系统上支持 把多个节点分组展示,那么业务逻辑会更简单
2.“这个事儿,我开发的速度比配置的速度快多了”
JVS回复:
逻辑= 触发+原子服务+服务编排 ,触发的方式提供了多种场景,我们把很多基础服务抽象成了一些通用的能力
而且组件库可以通过界面化的方式扩展配置,所以对于交付团队而言,随着原子组件的逐步增加,这个会对行业的能力逐步加强。
这样的思路去下结论, 敏捷化交付能力,更多的是把系统往平台化转变,把定制部分公共化,配置数据化
随着原子组件增多,行业内的能力会越来越丰满,开发难度越来越低,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 逻辑引擎是从降低综合开发工作量的角度来看,提升功能的复用度。
3.代码开发线上处理,很多入参/返回、逻辑判断、遍历、赋值、循环等进驻,可视化处理覆盖不了完全的场景。
JVS回复:
• 编排逻辑,一个接口开发,大致会有,接口的定义(入参、返回、验证、默认值、逻辑判断、循环、异常、赋值)等操作、针对服务编排,基本上就是多个服务的逻辑组合赋值、最终返回符合定义的返回结果,如果把这个过程落到功能上,基本要处理的节点就涵盖开始、接口、循环、逻辑判断、延迟、并行/串行、异常捕获、调试等功能,重点其实就在接口处理层级。
4.性能考虑:
JVS回复:
可视化指代的更多是让业务可见,类似于流程图,而且执行的性能和手写的代码运行的效率相差不大,从下图所示
系统提供了逻辑执行的执行监控的多个指标
逻辑引擎在微服务的基础框架上运行,可以对逻辑实现横向扩展,这样对并发效率上也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单机500并发压测数据:
5.监控和调试难度:
JVS回复:
逻辑支持动态调试与实时发布,一个逻辑被定义配置好了,需要在执行逻辑的同时根据定义部分动态发布可用的接口,与普通的接口相同,也是需要入参、出参等接口定义部分的内容,支持在线的逻辑实时调试与动态发布,调试过程中能查看到每个环节执行的具体情况,可以查看具体执行结果
6.学习曲线是否较低
JVS回复
凡是一般的后端开发人员,在简单的培训(2-3小时)后,可以便捷高效的使用逻辑编排引擎。并且JVS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文档与培训的操作手册:
培训视频:
分析
API编排或服务编排在当下快速开发的模式下,它们有助于提高服务的模块化、可重用性和灵活性。然而,开发人员有时会对这些概念产生抵触情绪。以下是可能导致这种抵触情绪的一些原因:
部分开发人员对变革的抵触:
• 开发人员可能对新技术或方法持保守态度,尤其是当他们已经习惯了现有的工作方式时。
• 他们可能担心变革会带来不确定性或额外的压力,对工作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 引入API编排可能需要改变现有的开发、测试和部署流程,虽然简化了,但是传统的研发方式失效,从开发转向交互,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门槛大大降低。
• 管理团队缺乏有效的开发的ROI的考核,决策者对开发的效能缺乏有效的理解与控制
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发现除了逻辑的配置,对规则、ETL 也是有一定述求的,JVS是将逻辑、规则、ETL分别作为三个不同的工具,虽然基础的能力相似,但是业务场景不同,所以从体验的角度来看,使用的人群或有不同,所以将三个工具切分开:
规则引擎:
ETL:
在线demo:https://logic.bctools.cnJava基础框架开源地址:https://gitee.com/software-minister/jvs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