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观看本文内容,请戳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UD3YqEHX/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John J.Hopfield和“AI教父”Geoffrey E.Hinton,以表彰他们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方面做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次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揭晓,授予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AI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则共同授予Demis Hassabis和John M.Jumper,以表彰其开发出AI模型AlphaFold2,解决了长达50年的预测蛋白质结构问题。诺贝尔两大奖项的归属一出,不少人为之惊呼:AI成为了2024年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

image.pngimage.png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向前追溯,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的崛起其实缘起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峰会,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模式识别的奠基人塞弗里奇(Oliver Gordon Selfridge)、符号派系的灵魂人物纽厄尔(Allen Newell)和司马贺(Herbert Alexander Simon)等等,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2016年AlphaGo以4比1击败围棋高手李世乭的爆炸性新闻,让“人工智能”这个词真正走入了我们寻常百姓的视野中。

image.png
AlphaGo对战李世乭

直到2022年11月30日,一个全新的对话式AI模型ChatGPT的发布,彻底引爆了这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变革。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AI大模型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而AI技术也正在以火箭冲天般的势头迅猛发展着。

2023年特斯拉发布FSD V12版本,引入了“端到端”神经网络大模型,华为“智驾”系统的推出也让更多国人体验到了自动驾驶的便捷。ChatGPT的剧本创作能力,加上Midjourney的图片生成功能、Sora模型的文生视频能力,一个普通人就可以轻轻松松、从零开始制作一部电影。你甚至还可以把你的奇思妙想告诉AI Agent智能体,它会帮你完成一切的代码工作,助力你将理想功能带入现实软件。

image.png
特斯拉FSD V12版本发布

如今,AI技术正朝着更智能化、更具推理能力的方向发展。红杉资本在其行业总结报告中指出:生成式AI的发展正经历从“快思考”向“慢思考”的转变。“快思考”型的AI模型主要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和预训练,快速生成响应,但面对需要深度推理和创新能力的复杂问题时,性能受限。上面提及的这些模型开发与应用,都属于“快思考”型AI,日新月异的AI技术已经开始向“慢思考”型转变,焦点正逐步转向推理层的开发和扩展。

OpenAI最新发布的o1模型,是首个具备真正通用推理能力的模型,引入强化学习优化大模型的思维链(Chain-of-Thought)推理过程,类似于人类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路径,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推理能力,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响应。OpenAI 表示,o1 模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challenging 基准测试中,表现与博士生相当。而另一大巨头Facebook AI 研究院的首席 AI 科学家杨立昆也在最新的哈德逊论坛演讲中表示:仅限于文本训练的大语言模型是无法接近人类智能水平的,所以目前 Meta 也将转向更长期的下一代 AI 系统的研究。

image.png
OpenAI发布o1模型

AI领域的瞬息万变让一切的天马行空有了脚踏实地的可能,未来的人工智能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欢迎大家加入AI4AI社区,留下你的灵感与见解,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成一片璀璨星河。


AI4AI社区
1 声望2 粉丝

AI for All Initiative(简称:AI4AI)项目由1024数字产业基金会发起,旨在推动人工智能(AI)能力的广泛普及和受益,通过课程、实训、活动、竞赛、等形式培养更多AI倡导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