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约 2023 年 1 月,是笔者第一次接触 openai 的时间,用起来的感受就是爽,以至于那段时间都在高强度使用 gpt 辅助工作,同年 2 月,openai 推出旗下产品的付费 plus 服务,增值业务包括:高峰时段免排队、快速响应以及优先获得新功能和改进,最初版本的 plus 笔者也购入使用过(图 1)相信绝大部分用户一开始都卡在了这个页面,笔者当初也是,第一次找人整的代充,花了 200?不太记得了,总之刚出的时候那代充的价格普遍偏高(200-300 都有)正好那段时间有空折腾,大数据也给我推了一些国际卡视频,遂开始研究......

图1

PS:本文仅围绕visa与masterCard做解释

选择卡种

作为数量最多且开通难度最低同时跑路风险最高的卡种,网民第一次接触的相信大部分都是U 卡了,也是笔者第一次尝试的卡种,当时选择的平台是OnekeyCard,选它的原因是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几家Fomepay、wildCard、dupay 等,是最适合笔者的(没选错,起码没像 fomepay 一样跑路哈哈)

如何选择 U 卡

  • 短期用:首先看kyc 程度,然后看损耗,最后看背景生态
  • 长期用:首先看背景生态,然后看损耗,最后看kyc 程度

U 卡的入金基本都可以用交易所如 okx 币安等提现过去,需要注意的是交易所兑币时最好不要大额交易,防止风控锁卡。

除了 U 卡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正规一些的卡,这种卡优点是通用型更强、平台支持度更高、跑路概率更低、更适合长期使用,缺点是风控程度较高,KYC 麻烦,入金麻烦,在笔者这段时间查阅的资料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金融科技机构(非银行)发行的卡,一种是银行机构发行的卡

银行机构发行的卡

打个比方,其实就相当于国内四大行出行的国际卡等,其他国家的银行也有类似的,由于一些不可明状的原因,国内常规 visa/mastercard 卡在面向海外时,适用性上并没有很好(普通场景可用,比如旅游)。然后就是港区的多币种卡,适用性听说好点,但应该也没好到哪里去,不过备一张也有好处,起码可以开港美股,正常情况下,港卡只推荐开中银、汇丰就够了,如需过港办理,建议预约并且预留充足的时间,财力充足者可尝试远程见证开。最后就是其他国家的银行,这种笔者了解的不多,开通方式大概也可分为三类,预约线下开、远程见证开(视频+💰)、APP 远程开(少数银行提供)

Tips: 香港很多银行都在海外有分部,其实大陆银行也是

金融科技机构发行的卡

笔者认为这个类型的卡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卡,比较热门的如PayPal、wise、skrill、Revolut、n26 等,这种类型的卡通常门槛适中,并且平台支持度比 U 卡好,总体来说优点缺点都介于 U 卡银行卡之间,也是笔者比较推荐的卡,基本上能满足日常使用的 95%场景,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在考虑开户前,最好先去一些监管平台查询你要开户的平台是否受监管。

下面两个是笔者常用的查询平台:

  1. fca
  2. bis
Tips:如需了解,请留言或使用大数据搜索

最后

其实对于一些平台来说,限制某些用户不能使用,是很正常的,就像早期的微信和淘宝一样,微信支付不能直接用于淘宝,只不过这些海外平台限制的范围更广,可能出于国家之间的博弈、银行策略、商户限制、支付接口问题等原因,会限制地区限制国家(不管是单边限制还是双边限制结果都一样)。

U卡推荐程度:✨✨✨

银行发行卡推荐程度:✨✨✨✨

金融机构发行卡推荐程度:✨✨✨✨✨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三_清
113 声望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