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AI 行业的老大哥,OpenAI 近期的一系列举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从200刀的 Pro 到延迟300天的Sora,再到乏善可陈的 Canvas。不禁令人发问:OpenAI 是在挤牙膏还是真的黔驴技穷了?
亲爱的读者大家好,我是『扑扑特桔』(个人网站、公众号全网同名),一名热爱AI的研究生。
OpenAI的近期更新
12 月 5 日起,OpenAI官方发布的一条推文将AI社区的期待值拉满。
这家世界领先的AI公司将在接下里的12天进行12场直播,发布一些新东西!
截至这篇文章发出时(12月11日),OpenAI已经连续开了三场直播。
但这几次直播发布的产品,似乎很一般?
12月5日,OpenAI宣布推出Pro订阅方案,定价200美元一个月,网民直呼用不起!
12月9日,OpenAI延迟10个月,正式推出AI视频生成模型Sora,但效果勉强及格。
12月10日,ChatGPT全量推出Canvas,但里面众多新功能似乎是其他工具早就推出来了的。
此外,ChatGPT的降智问题也一直饱受诟病,对某些IP进行无提示的服务降级,Plus用户模型会降至4o-Mini,出现Plus用户无法上传文件、无法搜索等现象。
此番种种,不禁令人发问:作为AI行业的老大哥,OpenAI是在挤牙膏还是真的黔驴技穷了?
挤牙膏式更新的商业考量
首先,从商业角度来看,挤牙膏式的更新往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英特尔:勿cue)。
这种方式可以让公司更好地控制产品发布的节奏,根据市场反馈逐步推出新功能,从而最大化商业利益。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OpenAI挤牙膏式的更新是可以理解的。
大模型发展的瓶颈
从行业整体上来看,大模型的发展确实遇到了瓶颈。
比如Scaling Law 失效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性能的提升却逐渐趋于平缓,甚至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如计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模型的不可解释性。
此外,数据质量和多样性的问题也困扰着大模型的发展。大量的数据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性能,如何筛选和利用高质量的数据成为了关键。
而且,近一年来,大模型行业确实缺乏本质上的创新。今年其他厂商,也都是在现有框架下进行小修小补。
所以,在同行衬托下,OpenAI的更新算得上是可圈可点的。
OpenAI的强大实力
看回OpenAI自己,这家公司本身就实力强劲。
在科研方面,研究范围涵盖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等多个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首先提出并实现了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GPT模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训练大模型是一项极其耗费资金的任务,而OpenAI 背靠微软,拥有充足的资金和硬件支持。
微软不仅投资超过 100 亿美元,还为 OpenAI 提供基于 Azure 的超级计算资源,免去了OpenAI的后顾之忧。
在盈利上的先发优势
此外,目前大语言模型行业还面临着一个普遍难题,那就是:怎样才能盈利?
目前来看,最大的盈利点就是用户付费订阅。
而作为大模型先发者、曾一度称为人工智能代名词的OpenAI,在用户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这使其在用户付费订阅模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厂商所难以企及的。
总结
OpenAI 虽面临诸多质疑,但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与资金支持,在大模型领域仍具重要地位。
是继续引领潮流,还是被后起之秀超越?
接下来,还有八场直播,关注『扑扑特桔』(个人网站、公众号全网同名),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参考文章:从200刀到Sora姗姗来迟,OpenAI黔驴技穷了吗?
亲爱的读者你好,我是『扑扑特桔』,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AI咨询!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