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刘方林 某医疗企业大数据资深架构师

文章整理:曾辉

引言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对传统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将分享作者在企业内部从0搭建数据仓库的实践经验,重点介绍在数据同步组件选型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

从初步了解,到本地测试、组件对比,再到最终选择并落地Apache SeaTunnel作为数据集成框架的整个心路历程,希望为正在经历类似挑战的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参考。

项目背景

Apache SeaTunnel最初诞生于2017年,彼时名为WaterDrop(意为“小水滴”)。这一名称不仅寓意轻量和灵活,也反映了其作为数据处理组件的起步阶段。直到2021年,WaterDrop正式更名为Apache SeaTunnel,并成为开源数据集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我们的企业主要从事医疗器械业务,近年来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展以及数据需求的增长,传统数据库逐渐无法满足数据分析与处理的需求。

这种困境源于以下几点:

  1. 数据量激增: 企业业务覆盖更多场景,数据来源增多,导致数据体量呈指数级增长。
  2. 多维指标需求: 数据分析需要支持复杂的维度计算和多场景决策支持。
  3. 传统数据库瓶颈: 现有的OLAP数据库(如MySQL和Oracle)在性能和资源消耗方面表现不足,无法支撑企业高效决策。

数据仓库引入的必要性

为应对上述挑战,我们决定采用大数据技术搭建数据仓库。这不仅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也为构建高效的数据处理链路奠定了基础。从ODS层(操作数据存储层)到最终的报表展示,数据仓库的引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数据库难以支持的计算和存储瓶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驱动能力。

从初版数据仓库架构到组件调研的转变

初版数据仓库架构设计

在加入企业后,我设计了第一版数据仓库架构,采用了业内较为流行的大数据技术栈。整体架构如下:

  1. 存储层: 使用Hive作为ODS(操作数据存储)层的主要存储。
  2. 计算引擎: 使用Spark作为ETL(抽取、转换、加载)的核心引擎。
  3. 数据仓库: 构建维表关联,数据最终存储到数据仓库中。
  4. 展示层: 通过ADS层将数据可视化,支持业务分析需求。

这一版架构解决了企业初期的大部分数据需求,尤其是在批量数据处理场景中表现良好。作为数据同步组件,当时我们选择了阿里DataX,这是一款在国内批量同步场景中广泛使用的工具。

初期使用DataX的经验

DataX在初期的使用中主要负责T+1的批量同步,即每天凌晨调度前一天新增的数据。这种同步方式操作简单、用户基础广泛,在初期的数据量和实时性要求较低的情况下非常适用。

然而,随着企业业务的增长和新需求的出现,DataX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

实时性不足: DataX设计初衷是支持T+1的批量同步,而企业逐步需要小时级甚至分钟级的实时同步,尽管可以通过参数调整实现,但操作较为繁琐,且超出其最佳适用场景。

配置复杂: 每次同步任务需要对源端(如Oracle)和目标端(如Doris)详细配置字段类型和映射规则,人工干预频繁,且容易出错。

数据类型映射困难: 不同数据库(如Oracle与Doris)之间的数据类型(如stringtext)不一致,需要手动调整,增加了开发和维护的复杂性。

数据源支持有限: DataX支持约20种常见数据源,能满足企业大部分现有需求,但对于新项目和未来可能引入的数据源支持不足,限制了扩展性。

从DataX到SeaTunnel的思考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始思考是否有更优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对替换DataX的主要考量:

  1. 实时性支持: 新组件需要支持更灵活的实时同步能力,减少对批处理模式的依赖。
  2. 配置简化: 降低配置文件复杂度,减少手动操作对同步流程的影响。
  3. 扩展性增强: 提供对更多数据源的支持,能够适配未来可能引入的数据库和存储技术。

技术选型的演进历程

在数据同步的技术选型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以下是我们技术选型的演进路径,以及每个阶段的设计思路与面临的问题。

初步方案:Flink CDC + DataX 的组合

最初,我们选择了 Flink CDCDataX 结合的方案:

  • Flink CDC:用于实时数据同步,支持 PostgreSQL 和 MySQL 的数据变更捕获。
  • DataX:用于离线的批量数据同步,处理 T+1 的批量数据。

这一方案在设计上实现了实时和离线同步的结合,满足了企业的基本业务场景需求:

  1. 数据链路涵盖多个数据源(如 PostgreSQL 和 Oracle)。
  2. 支持十几张表的实时数据同步和任务调度。
  3. 数据链路在测试阶段运行良好。

然而,在实际测试中,该方案暴露了一些资源和功能上的瓶颈:

Flink CDC 的限制

  1. 资源消耗高:在测试集群上运行约两周后,发现Flink CDC对于资源的占用非常大,尤其在处理高频实时同步任务时,对集群计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2. 数据源支持不足:Flink CDC 3.0 的独立架构对大部分的数据库是支持的 但是Pepline 的模式目前只支持 MySQL 和 PostgreSQL,引入Pepline 可以通过类似SeaTunnel配置文件的方式 来控制cdc数据同步而企业中更多的数据存储在 Oracle 数据库中,这成为其主要的适用性限制。
  3. 复杂性与维护成本高:运行Flink引擎需要精细配置,比如 checkpoint 设置等,这使得开发和维护变得繁琐。

DataX 的局限性

尽管 DataX 在离线批量同步中表现稳定,但其配置复杂性和对实时同步的支持能力不足,依然难以满足快速扩展的企业需求。

资源优化与策略调整

由于Flink CDC的资源消耗问题,我们认为将过多资源消耗在数据同步任务中会削弱集群在后续关键计算任务(如维表校验、知识表关联和ETL流程)上的能力,违背了我们的优化目标。因此,我们放弃了Flink CDC + DataX的组合策略。

离线同步的对比分析

在离线同步场景中,我们还比较了其他几种常见组件的优劣势:

  1. DataX:适用于传统的T+1批量同步场景,配置复杂且不支持足够多的数据源。
  2. Kettle:作为ETL工具,被许多企业用于批量数据同步,但扩展性不足。
  3. Sqoop:早期广泛用于离线数据迁移,但目前已停止维护,不适合新的技术架构。

相比之下,Apache SeaTunnel 展现了明显的优势:

  1. 支持多种数据源: 覆盖主流数据库和存储系统,满足现有需求的同时也能适配未来项目。
  2. 轻量化和模块化: 提供了直观的配置方式,简化了数据同步任务的实现。
  3. 资源占用低: 相比Flink CDC,其资源消耗更低,能够为关键计算任务保留更多资源。

通过这次选型,我们最终确定了使用 Apache SeaTunnel 替代传统工具,成为企业离线同步的核心组件。

DataX 与 Apache SeaTunnel 的对比分析

在离线数据同步领域,DataX和Apache SeaTunnel是两个广泛使用的工具。通过横向对比这两者的设计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适用场景。

DataX 的架构设计

DataX 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款离线数据同步工具,其架构采用 Framework + Plugin 模式,将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抽象为插件(Reader/Writer)。

主要模块包括:

  1. Reader(数据采集模块):

    • 负责从数据源中读取数据并发送给Framework。
  2. Framework(核心框架):

    • 连接Reader和Writer,处理缓冲、流控、并发以及数据转换等。
  3. Writer(数据写入模块):

    • 从Framework中取出数据,并将其写入目标数据存储。

这种架构清晰地分离了数据读取、传输和写入的逻辑,通过插件机制实现对不同数据源的支持。然而,在实际使用中,DataX暴露了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在配置复杂度和自动化支持方面。

Apache SeaTunnel 的架构设计

Apache SeaTunnel 的架构同样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功能上与DataX的Reader、Framework、Writer模块一一对应:

  1. Source:

    • 负责从数据源中读取数据。
  2. Transform:

    • 实现数据转换、清洗以及格式调整(可选)。
  3. Sink:

    • 将数据写入目标存储。

值得注意的是,SeaTunnel在设计上强调模块化与简化,用户仅需配置核心信息即可完成数据同步任务。对于简单的数据迁移场景,Transform模块甚至可以省略,仅通过Source和Sink即可完成数据读取和写入。

功能对比

  • DataX:

    • 在配置文件中,用户需手动指定Source端和Sink端的表结构与字段类型。
    • 数据写入前,需在Sink端手动创建空表,增加了人为干预的复杂性。
  • Apache SeaTunnel:

    • SeaTunnel支持自动探测Source端表的字段及其类型,无需手动干预。
    • Sink端无需预先创建空表,SeaTunnel能够根据Source端自动生成目标表结构。

这一特性使得SeaTunnel在简化配置和提升开发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数据源支持

  • DataX:

    • 提供多种Reader和Writer插件,但其支持的数据源种类有限,扩展性受限。
  • Apache SeaTunnel:

    • 提供更广泛的数据源支持,涵盖主流数据库、大数据存储系统以及流处理框架。

适用场景

  • DataX:

    • 更适合传统T+1批量数据同步场景。
  • Apache SeaTunnel:

    • 支持批流一体,适用于离线同步和实时同步的混合场景。

在实际使用中,Apache SeaTunnel解决了我们在DataX使用中遇到的一些痛点,特别是其强大的自动化功能极大地减少了配置和开发的复杂性。

例如:

  • 字段和表结构的自动检测: 通过简单指定数据库和表名,SeaTunnel能够自动探测字段及类型,无需手动配置。
  • 配置文件的简化: 用户只需关注核心参数,无需深入配置每个字段的映射关系。
  • 开发效率提升: 从Source端到Sink端的整个流程更加顺畅,尤其是在大规模数据同步任务中表现突出。

Apache SeaTunnel 的架构设计与 Transform 模块的使用

Apache SeaTunnel在架构设计上提供了灵活的模块化功能,其中 Transform 模块尤为关键。它能够在数据同步过程中实现一定程度的数据转换和清洗,为特定场景的数据处理需求提供了便利。

Transform 模块的功能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使用中,Transform 模块能够对数据进行轻量级的转换操作。

例如:

  1. 日期格式的规范化:

    • 将源表中的日期字段统一调整为目标表需要的标准格式(如YYYY-MM-DD)。
  2. 金额字段的精度调整:

    • 控制小数点后的位数,确保金额字段的展示符合企业规范。
  3. 字段重命名或类型调整:

    • 根据需求修改字段名称,或者在源表和目标表之间进行字段类型的简单映射。

这些简单的转换操作在数据同步过程中即可完成,无需额外的数据处理工具,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

尽管Transform模块功能强大,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最佳实践:

  1. 适用于轻量级转换:

    • Transform模块非常适合用于轻量级的字段和数据格式转换,例如标准化字段格式、调整数据精度等。
    • 例如,将20240101格式的日期转换为2024-01-01,或者将金额字段统一保留两位小数。
  2. 避免复杂计算:

    • 如果数据转换涉及复杂计算、逻辑清洗或多表关联,建议不要在Transform模块中实现。这些操作可能会显著增加Apache SeaTunnel的资源消耗,并影响整体性能和时效性。
    • 例如,大规模的数据聚合、复杂的字符串处理或跨表联结等任务,应交由专业的计算引擎(如Spark或Flink)完成。
  3. 与计算引擎协同工作:

    • Transform模块的设计初衷是为数据同步提供补充功能,而非承担复杂的ETL任务。建议将复杂的ETL任务留给专业计算引擎处理。
    • 实践中,可以先通过SeaTunnel完成数据同步,将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的ODS层,再使用Spark或Flink进行深度数据处理,最终落地到目标数据仓中。

实际使用中的感受

在使用过程中,Transform模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单高效: 对于轻量级的数据格式转换需求,Transform模块非常易用,只需少量配置即可完成任务。
  2. 资源友好: 轻量的转换操作对资源的消耗较低,不会对SeaTunnel的核心同步性能造成明显影响。
  3. 增强灵活性: 在数据同步过程中实现数据清洗,减少了后续处理步骤。

DataX 与 Apache SeaTunnel 的横向对比

在数据同步组件的选型过程中,DataX 和 Apache SeaTunnel 各有优劣。

以下从多个维度对两者进行详细对比,以帮助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部署难度

  • DataX:

    • 部署相对简单,只需下载二进制包解压即可使用。
  • Apache SeaTunnel:

    • 同样易于部署,下载二进制包后解压即可运行。不同的是,SeaTunnel采用了解耦的连接器设计,用户可以按需下载需要的数据源连接器(如PostgreSQL、MySQL、Oracle、Doris等),确保框架轻量化。

解耦优势

SeaTunnel的解耦架构允许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性地加载连接器,避免因为加载不必要的数据源支持而增加系统负担。这种灵活性为实际应用带来了便捷。

运行模式

  • DataX:

    • 仅支持单机模式运行。
  • Apache SeaTunnel:

    • 支持单机模式和集群模式,能够适应更大规模的数据同步需求。

对于需要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场景,SeaTunnel的集群模式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高性能和高吞吐量需求下。

容错机制

在离线批量数据同步的场景中,DataX和SeaTunnel都能很好地实现数据同步的“精确一次”语义。两者在容错方面表现相近,但SeaTunnel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便捷功能,例如自动建表:

  • DataX:

    • 需要用户手动在目标端创建表并配置字段映射。
  • Apache SeaTunnel:

    • 支持自动识别数据源字段和类型,并在目标端自动创建表。这一特性显著减少了配置复杂度,是SeaTunnel的一大优势。

引擎支持

  • DataX:

    • 仅支持其自带的单机引擎。
  • Apache SeaTunnel:

    • 支持多种引擎,包括Flink、Spark,以及社区自研的Zeta引擎。

Zeta引擎的优势

SeaTunnel最新版本引入了Zeta引擎,这是一个轻量化、高性能的自研引擎。与Flink和Spark相比,Zeta引擎更适合无需复杂计算逻辑的同步场景,减少了资源开销并提升了性能。

性能测试

在实际使用中,我对两者的性能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测试:

  • 测试方法: 同步一张具有相同规模的表。
  • 测试结果: SeaTunnel的同步速度略快于DataX。这是因为DataX在处理大表时,会根据字段切分数据,这种切分方式可能对线程资源消耗产生影响。而SeaTunnel的架构在处理性能上表现更优。

数据源支持

  • DataX:

    • 支持的数据源数量较少,能够满足常见离线批量同步需求,但在扩展性上略显不足。
  • Apache SeaTunnel:

    • 支持更多种类的数据源,包括主流数据库、大数据存储系统和流处理框架。这使得SeaTunnel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业务扩展需求。

CDC 同步支持

  • DataX:

    • 仅支持离线批量同步,不支持CDC(变更数据捕获)。
  • Apache SeaTunnel:

    • 支持CDC同步,能够高效处理实时数据变更场景。

配置文件对比

在实际使用中,配置文件的简洁性和易用性对开发效率和维护成本有着重要影响。以下从配置结构、字段定义以及实际使用体验等方面对比 DataX 和 Apache SeaTunnel 的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结构

DataX:

  • 配置文件需要明确指定ReaderWriter模块的字段、表名和数据库连接信息。
  • 用户需手动列举所有字段,并指定源端和目标端的字段映射关系。
  • 对于字段较多的宽表,配置文件变得繁琐且冗长,需额外工具(如Python脚本)自动生成配置,增加了开发工作量。

Apache SeaTunnel:

  • 配置文件只需指定SourceSink的基本信息(如数据库连接URL、表名)。
  • 自动探测源表字段及其数据类型,无需手动列举字段,显著减少配置工作量。
  • 配置结构更加简洁,专注于核心参数,易于快速实现数据同步。

自动化能力

DataX:

  • 对字段自动化支持不足,手动配置字段映射容易出错,特别是在处理字段数量较多的宽表时。
  • 需借助额外工具自动生成配置文件,但仍需要手动调整部分细节。

Apache SeaTunnel:

  • 支持自动探测字段和类型,免去手动列举字段的繁琐工作。
  • 对不同数据库的配置方式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因字段配置产生的踩坑问题。

使用体验

  • DataX:

    • 对于字段较少的小表,配置难度较低,但当字段数量较多时,配置复杂性大幅提升。
    • 在字段配置和字段映射上容易因手工操作而引发错误,增加了调试和维护成本。
  • Apache SeaTunnel:

    • 自动化能力显著,尤其在宽表场景中,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
    • 配置文件结构清晰,专注于实际数据同步任务,减少了开发者的学习成本和使用负担。

配置文件对比总结

特性DataXApache SeaTunnel
字段定义手动列举字段,宽表配置复杂自动探测字段和类型,无需手动定义
配置结构配置内容较多,结构稍显冗余配置简洁清晰,关注核心参数
适用场景小表或字段较少的简单数据同步宽表、大表或复杂表结构的数据同步
扩展性需要额外工具生成配置文件内置支持字段自动检测,开箱即用

在配置文件简洁性和自动化能力方面,Apache SeaTunnel明显优于DataX:

  1. 字段自动探测: SeaTunnel免去了手动列举字段的繁琐过程,特别适用于字段多、表结构复杂的场景。
  2. 配置结构简洁: SeaTunnel的配置文件更加简明,用户只需关注核心参数,降低了使用门槛。
  3. 开发效率提升: 自动化能力显著减少了开发和维护成本,特别是在处理宽表和复杂数据源时。

对于当前企业的需求,Apache SeaTunnel凭借其便捷性和灵活性成为了更优的选择,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Apache SeaTunnel。

Apache SeaTunnel 引擎模式

Apache SeaTunnel 提供了多种引擎模式,满足不同场景的数据同步需求。

以下从引擎模式的类型、运行特性以及使用建议等方面进行讲解。

SeaTunnel 自带的 Zeta 引擎模式

SeaTunnel 的 Zeta 引擎支持两种主要模式:

  1. Local 模式(本地单机模式):

    • 任务运行在单机环境中,适合小规模数据同步任务。
    • 资源调度更加灵活,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当前负载情况选择空闲的节点执行任务。
    • 如果数据表较小且表数量较多,Local 模式通过均匀分布的方式高效执行任务。
  2. Cluster 模式(集群模式):

    • 任务运行在集群环境中,主节点负责协调任务的分配和资源调度。
    • 虽然任务会显示在主节点上运行,但实际会利用集群中所有节点的资源,适合大规模数据同步任务。
    • 对于单表数据量很大或任务复杂度较高的场景,Cluster 模式能够通过资源共享实现更高效的任务执行。

Flink 和 Spark 引擎模式

除了 Zeta 引擎,SeaTunnel 还支持 Flink 和 Spark 引擎。与 Zeta 引擎不同,这两个引擎的运行模式是根据各自的框架特点进行适配的:

  • Flink 引擎模式:

    • 支持Standalone、Cluster和Session模式,可根据实际场景选择。
    • 需要依赖Flink框架进行任务运行和资源管理。
  • Spark 引擎模式:

    • 类似于Flink引擎,也依赖Spark框架进行任务运行。
    • 通常用于数据处理逻辑较为复杂的场景。

由于目前的企业需求主要聚焦于数据同步,且无需复杂的计算逻辑,因此本文重点讨论SeaTunnel自带的Zeta引擎,而不深入探讨Flink和Spark的运行模式。

与 DolphinScheduler 的集成

SeaTunnel 支持与 DolphinScheduler 集成,通过调度脚本启动任务。

这种调度方式能够灵活适配企业的运行需求:

  1. 根据任务的引擎类型(如Flink、Spark或Zeta)选择相应的启动脚本。
  2. 支持设置任务的运行模式(Local或Cluster),以满足不同的任务规模和资源分配策略。

Local 模式与 Cluster 模式的使用对比

Local 模式

  • 适用场景:

    • 数据表小且数量多。
    • 资源需求较低的简单数据同步任务。
  • 资源分布:

    • 采用轮询方式选择空闲节点,均匀分布任务,提升资源利用率。
  • 优势:

    • 部署简单,运行效率高。

Cluster 模式

  • 适用场景:

    • 单表数据量大或任务复杂度高。
    • 需要高资源占用的任务。
  • 资源分布:

    • 所有节点共享资源,但任务运行显示在主节点上。
  • 优势:

    • 更高效的资源调度,适合大规模同步任务。

使用建议

根据实际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

  1. Local 模式:

    • 推荐用于小表多任务的场景。
    • 任务通过轮询分配到空闲节点,能够快速完成数据同步。
  2. Cluster 模式:

    • 适合处理大表或复杂任务。
    • 充分利用集群资源,提升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任务执行效率。

通过合理选择运行模式,SeaTunnel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规模的企业数据同步需求,同时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在实际使用 Apache SeaTunnel 时,根据企业的具体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和调度方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使用经验的总结。

模式选择建议

在选择 SeaTunnel 的运行模式时,建议根据企业的集群资源配置和具体需求进行多次测试:

  1. 运行模式测试:

    • 在测试集群中,分别使用 Local 模式Cluster 模式 运行典型的数据同步任务。
    • 根据任务的运行效率、资源消耗和节点分配情况,评估哪种模式更适合企业环境。
  2. 真实环境反馈:

    • 集群资源的配置(如虚拟机数量、CPU和内存分配等)可能影响不同模式的表现。
    • 通过测试获得真实的性能反馈,作为选择模式的依据。

调度工具的选择

DolphinScheduler 的使用经验

由于 SeaTunnel 的 Web 界面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在早期技术选型中我选择继续使用 DolphinScheduler 进行任务调度:

  1. 调度流程配置:

    • 采用任务流的方式管理数据同步任务,例如 T+1 增量拉取和全量维表拉取。
    • 每个任务节点对应一个具体的数据同步任务,能够灵活定义运行周期和依赖关系。
  2. 任务运行效果:

    • 在测试集群中一次性运行约 20-30 张表的同步任务,任务运行状态良好且没有失败记录。
    • 在资源消耗和任务效率方面,SeaTunnel表现优于 DataX,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虽然当前版本的 SeaTunnel Web 界面尚未完善,但随着社区的持续开发和版本的不断迭代,其作为调度工具的潜力仍值得关注。

对于有较强技术能力的团队,可以在未来考虑尝试 SeaTunnel Web 界面,进一步提升任务调度的直观性和操作便捷性。

部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踩坑经验

在部署Apache SeaTunnel和DolphinScheduler时,兼容性和适配性是成功落地的关键。以下是我在实际部署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注意事项和优化建议,希望能为其他团队提供参考。

版本兼容性问题

DolphinScheduler 与 SeaTunnel 的适配问题

  1. SeaTunnel 的 Zeta 引擎支持:

    • DolphinScheduler 3.1.4 稳定版本仅支持 SeaTunnel 的 Flink 和 Spark 引擎。
    • 如果需要使用 SeaTunnel 的自研 Zeta 引擎,必须升级到 DolphinScheduler 3.1.6 版本或更高版本。
    • 我踩过的坑:在最初使用 DolphinScheduler 3.1.4 版本时,Zeta 引擎并未被支持,导致调度任务无法运行。后来升级到 DolphinScheduler 3.1.9 版本后,才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2. 注意组件兼容性:

    • 在部署之前,务必检查DolphinScheduler版本与SeaTunnel版本的兼容性。
    • 如果版本不兼容(如低版本的DolphinScheduler),即使调度任务配置完成,也可能因为引擎不被支持而导致失败。

兼容性建议

提前验证版本:

  • 如果项目时间紧迫,建议在开始部署之前先对各个组件的版本兼容性进行全面验证。

优先选择支持最新功能的版本:

  • 使用DolphinScheduler时,推荐使用支持Zeta引擎的3.1.6及以上版本,以获得更好的适配性和功能支持。

连接器下载问题

插件配置与连接器下载:

  • 官方文档建议通过install/plugin/config中的脚本配置自动下载对应的连接器。
  • 在我的测试中,这种方式有时会失败,导致连接器无法正常加载。
  • 在GitHub社区中,也有类似的报错反馈,说明这一方法可能存在不稳定性。

手动下载连接器:

  • 建议直接从SeaTunnel的官方页面或GitHub仓库下载需要的连接器Jar包。
  • 下载时需注意:

    • 选择正确的版本: 确保连接器版本与SeaTunnel版本一致。
    • 下载必要的连接器: 例如Oracle、MySQL等常用数据库的连接器。

连接器管理优化:

  • 对于数据库种类较少的公司,手动下载方式更加稳定可靠。
  • 如果需要多个数据库支持,可以一次性下载并存储在本地,以避免后续配置时重复操作。

部署过程中的经验分享

  1. 快速试错与版本验证:

    • 如果部署时间充裕,可以通过试错方式验证各组件版本的兼容性。
    • 但如果项目需要快速落地,建议提前确认所有组件的适配性,以避免返工。
  2. 资源规划与脚本测试:

    • 运行SeaTunnel时,需要为连接器配置单独的路径,并在测试环境中优先跑通任务流程。
    • 使用手动下载的连接器可以规避自动下载可能导致的失败。
  3. 部署完成后的检查:

    • 在完成任务配置后,务必检查任务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 如果任务无法执行或组件不支持目标引擎,需及时升级版本或更换适配方案。

通过关注这些关键点,可以显著提升部署效率并减少潜在问题,为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保障。

在部署和使用 Apache SeaTunnel 时,连接器 Jar 包的管理是一个容易被忽略但非常关键的环节。以下总结了在使用不同引擎时,连接器 Jar 包放置路径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建议。### 引擎类型与 Jar 包路径

  1. Flink 和 Spark 引擎
  2. 如果使用的是 FlinkSpark 引擎,需将连接器 Jar 包放置在 Apache SeaTunnel 的 lib 目录下。
  3. 这是因为Flink和Spark引擎在运行任务时,会从 lib目录中加载相关依赖。
  4. Zeta 引擎
  5. 如果使用的是 Zeta 引擎,连接器 Jar 包的放置路径与Flink、Spark引擎不同。 - Zeta引擎通常有独立的插件加载机制,因此需将 Jar 包放置在 指定的插件目录 中(通常是plugins目录下的相应子目录)。

对 Apache SeaTunnel 的展望与建议

Apache SeaTunnel 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开源数据集成组件,随着社区的发展和用户的反馈,其功能和稳定性不断完善。

以下是我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期待和建议:

期待的功能改进

  1. 资源监控与调试支持:

    • 虽然当前的Web界面已经提供了一定的资源监控功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希望未来版本能够提供更加流畅、稳定的用户体验,包括实时任务状态展示、资源占用监控和调试工具。
    • 如果Web界面能够支持可视化拖拽配置任务,对新手用户将会更加友好,降低使用门槛。
  2. 长期支持版本:

    • 开源项目的快速迭代虽然有利于功能更新,但对于生产环境中运行的老版本用户来说,频繁更新可能带来兼容性和维护上的挑战。
    • 希望SeaTunnel团队能提供一个长期支持版本(LTS),让用户在稳定版本上进行迭代,减少升级的压力。

Apache SeaTunnel在2023年6月从Apache基金会孵化器毕业成为顶级项目,作为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它仍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开源项目。

  1. 积极反馈与贡献:

    •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官网或社区提供的反馈渠道提出问题。
    • 对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或优化的用户,可以将优秀的代码贡献回社区,这不仅能够帮助项目进步,也能为其他用户提供便利。
  2. 正确对待开源:

    • 开源项目免费提供功能,开发者投入了大量精力,却没有向用户索取任何费用。这种"无偿提供"的方式意味着用户有责任以建设性的态度对待它。
    • 吐槽或批评可能一时发泄了情绪,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参与,帮助项目变得更好。
  3. 平衡需求与选择:

    • 如果企业的需求简单或能够适应SeaTunnel当前的能力范围,它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开源组件。
    • 如果企业的需求复杂或需要更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选择商业化的数据集成工具,但需接受其高昂的费用。

总结

Apache SeaTunnel 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优秀开源项目。尽管它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正因其开源特性和活跃社区,SeaTunnel拥有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您的企业有能力进行二次开发并希望参与到开源社区的建设中,SeaTunnel将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选择。

希望未来SeaTunnel能够像Flink这样的顶尖开源框架一样,通过用户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稳定的项目。

本文由 白鲸开源科技 提供发布支持!

SeaTunnel
65 声望15 粉丝

Apache SeaTunnel是下一代高性能、分布式、海量数据集成框架。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数据同步更简单,更高效,大幅减少学习成本,加快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在生产环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