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强性能怪兽,压轴登场。
车圈知名赛车手雷军,在刚刚结束的其第五次年度演讲上,列数据,晒照片,金句频出。
他首次完整披露造车心路历程,讲述背后大量细节:
车企CEO力劝自己造车,拒绝分拆高估值的诱惑,考赛车驾照学漂移…..最终还曝光了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性能超越三千万布加迪豪车。
以下为演讲亮点盘点:一起见证造车三年,一路上雷总的心潮澎湃,小米的跌宕起伏。
性能怪兽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最大的特点,是其超强的性能。
首发小米完全自研的V8s电机,在双V8s和V6s三电机的加持下,整车性能达到了夸张的1548Ps,超越一众千万级豪车。
零百加速1.97秒,最大时速超350km/h,比高铁还要快一点。
而且通过设计优化,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造成的下压力比车受到的重力还大,雷总介绍称,这意味着能“贴着天花板开”。
电机功率是挺强,电池输出的功率能不能跟上?
SU7 Ultra原型车还搭配1330kW赛道专用高功率电池包,电芯是宁德时代麒麟Ⅱ,低电量下仍然可以大功率输出。
是不是还挺心动的?
不过这车不卖,雷总笑称原型车自己都买不起,只用来做研发。
原型车曝光的同时,小米正式官宣新征程:
SU7 Ultra原型车将在今年10月,正式挑战纽博格林赛道北环赛道。这是全球性能车的测试圣地、赛道综合性能测试的最高殿堂,目标十年内成为纽北最快的四门电车。
谁能想到,三年前的一场危机,竟将小米推向了未曾设想的赛道。
躬身入局
造车缘起
雷军回忆,小米造车始于被制裁。
危机出现后,小米紧急召开董事会,商量如果不能造手机,公司何去何从?
造车在此时被纳入讨论,然而几乎所有高管都支持的情况下,雷军认为,风险太大,先做调研。
有意思的是,就在雷军犹豫,开展调研的过程中,有两位车企CEO力劝他一场。
一位是雷军的小兄弟何小鹏,另一位是蔚来的李斌。
后来随着调研深入,小米越发感受智能电动车大势所趋,汽车正在和消费电子快速融合。
因此,小米最终决定:干!
但董事会提出了一个要求:
雷军要亲自带队。
雷总深思熟虑一周后,决定挺身而出。
很快,董事会批准了预算,决定未来10年全资投入100亿美元,支持小米造车。小米也正式对外公布了消息。
踏上征程
消息传出,许多人为之振奋。
比如彼时尚在宝马德国总部任职,后来成为小米首席设计师的李田原,就是在看完发布会后,萌生了加入小米汽车的想法。
再比如曾两次拜访小米的胡峥楠,在小米官宣造车后,打电话透露和前东家的合同到期了,想出来看看互联网公司如何造车的。
后来,胡加入了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兼任雷军的顾问。
和人才同时到来的,还有投资机构的橄榄枝XXXX。
雷军透露,曾经有几家投资机构开价,给小米估值1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27亿元。
但是雷军考虑到造车周期长,如果拿了别人的钱,想法很难长期一致,而且内部造车,手机的技术和资源都能直接用,所有部门必须齐心协力。
因此,小米下定决心,不融资,钱自己掏,风险自己扛。
对此,王传福后来告诉雷军,佩服小米的勇气,当时多少为其捏了把汗。
这就是小米造车的起点,始于危机,催生于破釜沉舟的勇气。
那么,小米该如何造车,造一辆什么样的车呢?
造车岁月
设计之初
一开始,小米汽车的团队希望通过调研报告,学习研究,形成了大量分析材料。
但是雷军表示,不用如此复杂,造一辆小米工程师想买的车。
于是小米先后约了300个工程师,一个一个面谈,后来还到停车场统计大家到底开什么车。
后来发现轿车和SUV,各占一半,但是研发的话,“高车容易低车难”。
于是小米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
决定造什么车后,新的问题摆在小米面前:
是找代工厂,还是自己干?
小米考虑到此前造手机用轻模式,吃过亏,因此选择了后者。
决定从核心技术做起,坚决投入电机、大压铸和智能驾驶等。
光电池包前前后后就做了10多款,雷总觉得太折腾供应商,感到不好意思,还给宁德时代曾毓群打电话解释,曾毓群回复:太理解了。
就这样,2021年开启造车项目后,小米启动了很多核心技术的研发。
然而辛辛苦苦大半年,却在2022年春节前,一朝回到解放前。
小米汽车当时召开了第一次正式的项目评审会,产生了特别大的分歧,产品方案几乎要推翻重干。
春节后,雷军将汽车团队的核心成员叫来一起开会,本以为是临时会议,谁知道一开就是21天。
最后,在激烈的争论中,团队达成共识:
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要守正出奇。
能够顺利上牌桌,就是最大的成功。
会议顺利结束,然而新的挑战,又摆在了面前。
2022年春,很多在上海的工程师不得不居家研发,他们想办法克服困难,SU7的大部分产品决策都是在视频会议中完成的,还举办了多次线上庆功会。
在这样的大无畏浪漫主义精神中,小米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2023年8月16日,迎来第一辆试产车下线。
雷军在下线仪式后,打开车门,一个人在车里坐了好久,好久。
现在,他是手机圈唯一会造车的,恐怕也是最会开车的CEO了。
赛车手雷军
雷总这个咖位,配个专职司机,那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他认为,自己造车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开车。
于是,决定造车后,雷总给他的司机当起了司机。
后来又开始找朋友借车,结过来一圈后,就捂得严严实实,上4S店借车试驾。
但是总被认出来,无奈之下,雷军只好转向小米的同事们借。
在公司停车场看到没开过的车,雷总就让助理去“贴条”借车,还和车主交流,认真做笔记。
三年时间,雷军试驾了超170辆车,写下超20万字笔记,还看了不少汽车巨头的传记和赛车电影。
结果他发现,有的巨头老板就是很出色的赛车手,催生了雷军开赛车的想法。
然后,雷军就去考了个赛车驾照:
雷军车技越来越好,现场还曝光了他360度大回旋漂移视频:
并且还带着小米高管和工程师,一起“入坑”,目前有超100位同事拿到了赛照。
躬身入局下赛道之外,雷军在关键的冬测和夏测,也没有缺席。
冬测负责人看到他后,很是感慨:
“从业二十多年,第一次见到董事长冬测亲至。”
也是夏测期间,雷军在经历了炎热的吐鲁番暴晒后,意识到做好防晒的重要性。
经过多个关键环节雷总的亲自把关,小米SU7历经重重考验,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
上市。
逆势成功
漫天质疑
雷军透露,SU7上市前面临的外部评价,一度让自己绝望。
小米SU7在去年底首次亮相后,面对着无数质疑和调侃。
雷军将SU7和Model3以及“34C”(宝马3/奥迪A4/奔驰C)作对比,但很多人认为,这些车子的目标用户,“不会买SU7”。
雷军着急,找来媒体朋友出主意,前后23位都不看好,认为“月销3000台就是烧高香”。
雷军回忆,即使说到口干舌燥,也改变不了他们的观点,“这让人无比绝望”,整个团队陷入焦虑。
就在巨大的焦虑中,雷军定下了7.6万辆的最初全年产量,SU7迎来正式发布。
一炮而红
正式上市前的定价,让人左右为难。
直到发布会前一天上午,定价依然悬而未决。
雷军认为,只有合理定价,业务才能健康成长,如果定个超低价,就是“饮鸩止渴”。
定价定错了,可能会导致上百亿的损失,3年努力,付之东流。
在发布会前一天晚上,小米汽车举行最后一次定价决策会。
时间不长,争论非常激烈,把价格定在21.59万元,已经比Model 3便宜3万,雷军认为这是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
然而,销售方面还是很担忧,最后,在一片寂静中,一位高管站出来说:
就这个价吧,无论卖多少辆,都认了。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小米SU7上市即热销,一炮而红。
有的用户甚至连实车都没看过,就下单了。
还有一位知名大学的教授,提前买好车位,就等小米SU7上市。
小米汽车热度居高不下,SU7产能逐步攀升,雷军将SU7全年销量目标从7.6万辆,调整至保底10万辆,冲击12万辆。
在演讲尾声,他还透露,将于11月提前完成10万辆的交付目标,以及小米服务网络的建设计划:
预计12月,全国将有59城,220家销售门店开业。
还要自研声音大模型,8月OTA上车。
雷军最后总结,小米SU7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巨大的勇气。
“勇气”从何而来,小米造车,怎样突出重围?
雷军决策时,思考了整整一周。最后推动他下定决心的,正是《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一句话。
这本书的扉页写道,“世界总是在度过漫长的无谓时光后,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才悉数登场。”
现在,汽车工业在经过漫长的内燃机无谓时光后,也迎来了真正的历史性时刻。
现在,就是汽车工业的群星闪耀时。
只是这一次,王传福、曾毓群、李书福、李斌、李想、何小鹏、余承东、雷军……闪烁的群星,几乎都集中在东方了。
*雷军演讲全文传送门:
https://mp.weixin.qq.com/s/dW...*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