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开源雨林 ,作者开源雨林
开源雨林:请您先向观众介绍自己
大家好,我是吴国斌。2016 年加入滴滴,负责科技生态与发展部的工作,主要跟学术界、工业界、政府科技侧做科技生态建设的工作,同时,我也一路见证了滴滴开源的成长。因此,我除了是科技生态与发展部的负责人外,也兼任着滴滴开源委员会秘书长。
此外,我还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会员与分部工委主任、公益工委副主任,在担任 CCF 理事的过程中,滴滴跟学术界、工业界有很好的交流,也在积极参与到 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当中。
开源雨林:您何时开始接触开源?为何对开源治理感兴趣?
我从 2017 年滴滴开始做开源的时候,就在关注开源动向了。2019 年,我负责的科技生态与发展部业务版块做了升级,除了学术界外,也关注开发者侧和政府科技侧,致力于推动政、产、学协同创新,这三个生态位之间其实是可以做很多互补和连通的。那个时候,开源是构建开发者和工程师群体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所以我在开源方向承担起了开源委员会秘书长的角色。
开源雨林:滴滴开源治理单位的现状?
滴滴有自己的开源委员会,我们在 2022 年 8 月进行了新一届的亮相。目前开源委员会采取的是 FT 虚拟组织形式,设有秘书处以及开源治理、项目管理、合作发展、开源运营四个工作方向。
滴滴开源战略由开源委员会主席杨毅和各位委员共同商议决定,目前遵循“内部开源大循环,内源外源双循环”的运转模式。开源委员会承担的角色就包括了开源战略规划制定、开源文化和品牌建设、开源软件合规和安全建设、保障内源/开源项目健康孵化和发展、打造精品项目影响力和建设开源生态等。
开源治理:监督开源合规性,指导开源相关法律事务,加强开源软件合规和安全建设;
项目管理:保障内源和外源项目健康孵化和发展,挖掘公司级精品项目;
合作发展、开源运营:共同承接内外部开源文化与品牌建设,构建滴滴内外部开源生态,助力公司内部协同开发及降本增效,外部打造精品项目和贡献开源社区,持续提升影响力。
开源雨林:滴滴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开源使用的实践案例
滴滴在 2019 年就启动了公司内部开源,内部有类似 GitHub 的内源平台,短短几年内部项目也累计有 500 多个了,包括工具插件、组件库、服务框架等很多方向。
2022 年,开源委员会提出了项目精品化策略,希望建立内部孵化的流程管理机制,引入基金会模式,去挖掘和孵化符合开源战略方向且能代表滴滴技术实力的精品项目。目前在泛前端领域的项目 MPX、DoKit 以及云原生领域 Huatuo 项目已经成为精品孵化项目。
可以分享下微服务治理项目。滴滴内部开源倡导的是开放、协同、共建的文化,内部构建的内源平台项目数量多,当时我们在想怎么能够找到跨多个业务协同开发的精品项目。
微服务治理是 2021 年滴滴 CTO 线启动的技术子战役,确定了要把滴滴的基础架构往云原生和开源方向发展引导,所以当时微服务治理项目也成为了滴滴内源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代表,多个部门在服务治理基础中间件生态建设上,以内源共建的形式开展了密切协作。
但时间紧,任务重。服务治理团队就 4 个同学,涉及到多语言 SDK 以及后续的迭代,很难达成战役的目标,当时的方法是采用内源共建方式。
在内源共建初期,也有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到多个业务线标准化沉淀,例如 A 业务线实现的方案,可能不能在 B 业务线直接落地,上线后会直接影响业务单量。复盘后,共建项目组对标准流程和审核方案进行了抽象和通用化设计,在集团拉起了一套服务治理产品标准,可以实现多业务复用,解决了业务技术团队的痛点。
开源雨林:滴滴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开源生态建设的实践案例
滴滴非常重视外部开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滴滴对外开源的项目已经有 86 个了,在 Github 上的 star 数在国内公司里排名第五,国际排名在 100 内。另外,我们近期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 Gitlink 社区贡献了一个项目 —— 夜莺 Nightingale。这是首个捐赠给 Gitlink 的项目。
夜莺项目发展还是蛮有特点的,它切入的是国内监控开源软件的空白领域,想做国产云原生监控系统。刚开源的时候,寻找种子用户我们同学说非常困难,甚至要从国外社区靠人肉找用户,这种好处是能够了解用户痛点,但规模化还是蛮难的。
进入 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孵化后,夜莺免费用户目前已经突破 1W+,希望在社区共建下,夜莺作为国产开源软件,持续在开源云原生监控领域做精做强,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开源雨林:夜莺 Nightingale 是以滴滴的核心开发团队为主吗?外部贡献者比例如何?
据我了解,夜莺 Nightingale 的外部贡献者还是有一定比例的,内部就几位工程师。外部有些用夜莺 Nightingale 做了创业项目,成功后会再反哺到夜莺 Nightingale 项目。目前,社区贡献者近 100 人,和滴滴内部的个位数字相比还是不一样的。
开源雨林:您从学界到企业界,一直坚持科技向善,滴滴在这方面是否有一些分享?滴滴开源委员会在开源向善方面有什么理念和规划吗?
在滴滴,CTO 张博 把“科技有爱”作为产研文化价值主张之一。“价值牵引、技术驱动、科技有爱”是整个产研文化价值主张,这 12 个字里,“科技有爱”是占很大分量。科技有温度,有底线,也是滴滴一切工作的内核跟原动力。滴滴在 2018 年成立 AI for Social Good(AI 赋能社会)共创平台,2011 年推出“Tech for good”,把“科技有爱”作为滴滴产研文化价值主张的底层核心。科技有爱里,我们围绕着无障碍、安全、健康、环保四个方向,从产品侧让用户感受到滴滴的关怀,从技术侧跟用户建立友好安全的品牌信任。
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是滴滴科技有爱非常重要的几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 31 小时滴滴医护保障车队上线。2020 年春节,产研体系在疫情突发的情况下快速组织了技术开发团队,征集了司机志愿者,用 31 个小时快速地上线了一个医护保障车队模式,服务医护人员。
第二个项目是老人打车,滴滴老年版在做适老化改造,例如产品侧的流程简化、字号加大、实现一键叫车以及语音辅助等功能,主要为了方便老年人操作使用。在实名认证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当他的订单终点是医院时,后台会优先呼叫周边车辆,先响应这样的特殊用户群体。在滴滴多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套产品上线到现在,已经有 325 个城市开通了老人打车,提供了超过 7200 万人次的老人出行服务,医疗场景的优先派单也超过了 6 万次。
开源雨林:您对国内企业开源治理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
第一,目前国家把开源当成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战略,提出 2025 年要建设两到三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我们期望国家在战略顶层设计上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通过社区、白皮书、奖项的设立,推动整个开源生态建设。
开源雨林:您对开源雨林有什么建议,接下来期望开源雨林做哪些事情?
我觉得开源雨林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级场域,这个平台持续地系统化的输出各个方向的开源经验,大家可以在开源雨林平台可以很好地做交流。希望开源雨林通过这些交流,梳理出来一些理念,更好地帮助业内企业更高效的贡献开源,甚至自主开源,提升全行业的开源技术和应用水平。期待开源雨林能够越办越好!
转载自丨开源雨林
编辑丨胡欣元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从Google、创业再到字节跳动,我在开源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开源社联合TODO Group进行2023年OSPO调查征集,快来告诉我们您组织的开源之旅吧!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项目孵化”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九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数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