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n2.5-Max:对标DeepSeek V3

Qwen2.5-Max:阿里巴巴挑战DeepSeek V3的新AI巨头

大语言模型(LLMs)彻底改变了AI领域,实现了从聊天机器人到复杂推理系统等众多应用。这些模型依赖大量数据和计算能力,随着规模的扩大,它们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一进步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混合专家(MoE)架构。MoE允许模型使用多个专门的子网络,即 “专家”,而不是在每个任务中都依赖单一的密集网络。这种方法使模型效率更高、更擅长专业化处理,并且能够在不消耗过多计算资源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性能。

阿里巴巴凭借Qwen2.5-Max实现了重大飞跃。该模型在20万亿个词元的海量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并使用监督微调(SFT)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等先进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此次发布,阿里巴巴旨在与DeepSeek V3、GPT-4o和LLaMA-3.1等领先模型展开竞争。

什么是可扩展的大语言模型Qwen2.5-Max?

扩展一直是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关键驱动力。大语言模型(LLMs)的性能会随着模型参数数量和训练数据规模的增加而显著提升,这一现象被称为缩放定律。

这些定律表明,随着参数数量(N)、训练数据规模(D)和计算能力(C)的增加,损失函数(L)会遵循可预测的下降趋势:

其中α、β和γ是经验缩放系数。简单来说,在更多样化、更广泛的数据集上训练的更大模型通常表现更好。

然而,扩展规模的成本很高。训练像GPT-4或DeepSeek V3这样的模型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通常需要数百万GPU小时。这就是混合专家(MoE)架构发挥作用的地方,它使大型模型的效率更高。

混合专家(MoE)如何提高效率?

混合专家架构使模型能够在少得多的计算资源下进行预训练,这意味着在与密集模型相同的计算预算下,你可以大幅扩大模型或数据集的规模。

传统的Transformer模型会为每个输入词元激活所有参数。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拥有1000亿参数的密集模型,在每次计算中,所有1000亿个参数都会参与,消耗巨大的资源。

另一方面,MoE模型将参数划分为不同的 “专家” 网络,每个词元仅使用其中的一个子集。例如,如果一个模型有1000亿个参数,但每个词元仅激活100亿个,那么它可以在仅使用100亿参数模型计算量的情况下,实现1000亿参数模型的性能。

混合专家架构

  • 现实世界类比:可以把MoE想象成一家医院。医院不是把每个病人都送到普通医生(密集模型)那里,而是将他们送到合适的专科医生(心脏病专家、神经科医生等)那里,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治疗效果。
  • AI领域示例:DeepSeek V3是最著名的MoE模型之一,它展示了这种方法如何在提高模型规模的同时减少计算资源浪费。

MoE模型的发展

DeepSeek V3的影响

DeepSeek V3是AI扩展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每层有16个专家,能够超越许多计算预算相似的密集模型。它展现出:

  • 更高的推理效率(MoE仅激活部分专家)。
  • 与同等规模的密集模型相比,训练成本更低。
  • 在各种任务中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

它的成功证明了MoE是可扩展AI的未来。

介绍Qwen2.5-Max:阿里巴巴的下一代模型

现在,阿里巴巴带着Qwen2.5-Max加入了MoE竞赛,旨在进一步提升效率和性能。该模型通过以下方式与DeepSeek V3展开直接竞争:

  • 使用海量的20万亿词元数据集。
  • 采用RLHF等优化后的训练后技术。
  • 对现实世界任务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Qwen2.5-Max的关键升级

20万亿词元的训练数据集

Qwen2.5-Max最显著的升级之一是其前所未有的数据集规模 —— 20万亿词元。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

  • GPT-3是在3000亿词元上进行训练的。
  • LLaMA 2模型使用了2万亿词元。
  • DeepSeek V3利用了10万亿词元。

有了20万亿词元,Qwen2.5-Max可以访问更丰富、更多样化的数据集,这意味着:

  • 更好的事实准确性。
  • 更强的推理能力。
  • 提升的多语言性能。
  • 现实世界类比:想象两个学生准备考试。一个学生只看了几本教科书(类比GPT-3),而另一个学生阅读了关于该学科的所有可用书籍(类比Qwen2.5-Max)。第二个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更有可能答对问题。

先进的训练后方法

在海量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只是其中一部分。为了真正优化AI的表现,还需要应用监督微调(SFT)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等训练后技术。

  • 监督微调(SFT):SFT需要手动标记高质量的回复,然后对模型进行微调,使其更倾向于这些回复。例如,如果模型生成了两个可能的答案,由人来选择更有用的那个。模型会学习更倾向于符合人类期望的回复。
  •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RLHF通过奖励模型来使AI的回复更符合人类偏好。AI会生成多个回复,然后由人将它们从最好到最差进行排序。AI通过强化学习进行自我更新,以最大化生成受偏好的回复。
  • 现实世界类比:可以把RLHF想象成训练自动驾驶汽车。如果汽车转弯不当,人为干预会纠正它,系统就会学习在未来避免这个错误。

解读Qwen2.5-Max的架构

Qwen2.5-Max在大语言模型(LLMs)领域引入了多项改进,提高了效率和性能。这些改进体现在其架构、训练方法和训练后优化上。下面我们逐步剖析它的架构:

MoE架构:利用专家子模型提高效率

Qwen2.5-Max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混合专家(MoE)架构。这种方法在更大的模型中使用多个专家子模型,每个子模型专门处理特定类型的任务或数据。通过让模型为每个输入选择性地激活相关专家,MoE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处理,而不会不必要地消耗计算资源。

  • MoE在扩展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 任务专业化:每个专家子模型可以专注于特定领域或输入类型,提高模型针对不同任务生成专业回复的能力。例如,一个专家可能更擅长处理编码任务,而另一个则针对常识知识进行了优化。
    • 高效扩展:MoE架构避免了使用大规模单一模型以通用方式处理所有任务的情况,它允许Qwen2.5-Max通过添加更多专家来扩展规模,而无需按指数级增加计算需求。这意味着Qwen2.5-Max可以在保持成本效益和降低计算开销的同时实现高性能。
    • 动态专家选择:MoE模型使用一种机制,使模型能够为每个输入仅选择相关专家。这种选择性激活减少了推理过程中的计算量,使模型在实际部署中更高效。
大规模预训练:使用20万亿词元

Qwen2.5-Max在多达20万亿词元上进行了预训练,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大语言模型。这个庞大的数据集是模型语言能力的基础,为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库。

  • 20万亿词元训练的影响

    • 更广泛的知识库:接触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集使模型能够从广泛的主题中学习,提高了它在不同领域的泛化能力。从科学论文到日常对话,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形式的输入,并生成与上下文相关的输出。
    • 改进的泛化能力:如此广泛的预训练的主要好处之一是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泛化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在训练过程中接触更多样化的示例,Qwen2.5-Max可以处理更广泛的查询,并将其知识应用于不熟悉的情况。
    • 语言理解能力提升:通过学习20万亿词元,该模型接触到了众多句子结构、方言和语言细微差别,有助于它更细致地理解语言。
训练后优化:提升现实世界性能

Qwen2.5-Max采用了两种重要的训练后优化技术:监督微调(SFT)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这些方法旨在提高模型在现实世界中的性能,以及生成更准确、有用且符合人类期望的回复的能力。

  • 监督微调(SFT):SFT涉及在精心策划的数据集上训练模型,这些数据集旨在优化特定任务的性能,如问答、总结和信息提取。在这个阶段,模型会接触到高质量的标记示例,这些示例引导它产生更符合人类期望的精确输出。

    • 特定任务性能提升:微调有助于模型在某些类型的任务上实现专业化,例如处理复杂查询或总结长篇文档。通过从这些特定示例中学习,模型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 任务特定调整:SFT确保模型在目标用例中的输出符合人类期望,从而产生更准确、相关的回复。
  •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RLHF是一种通过从用户反馈中学习来进一步优化模型的技术。在生成回复后,模型会收到反馈,指示该回复是否有帮助。这个反馈循环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用户认为有价值和相关的内容,从而相应地调整其行为。

- **符合人类偏好**:RLHF确保模型的输出更符合人类偏好,提高了它产生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的回复的能力。
- **提高可靠性**:通过根据现实世界的反馈不断优化输出,Qwen2.5-Max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生成更可靠、准确的结果。

性能一览:Qwen2.5-Max与竞争对手对比

为什么基准测试很重要

基准测试在评估AI模型的现实世界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提供了标准化的指标,有助于在各种任务(如常识知识、问题解决和编程等专业领域)中比较不同的模型。通过在这些公认的基准上评估模型,我们可以确定哪些模型在特定应用中表现出色,并更明智地决定哪种模型最适合特定任务。

在本节中,我们将查看用于评估Qwen2.5-Max的关键基准,并将其性能与DeepSeek V3、Claude 3.5和LLaMA 3.1等竞争对手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将帮助我们了解Qwen2.5-Max在常识知识、推理、问题解决和专业任务等领域的表现。通过研究这些基准,我们可以评估它与其他领先模型的差距。

用于评估的关键AI基准概述

为了衡量Qwen2.5-Max的性能,使用了几个基准,每个基准都侧重于模型能力的不同方面:

  • Arena-Hard:一项旨在评估模型与人类偏好和决策一致性的测试。
  • LiveBench:对模型通用能力的广泛评估,测试其在各种任务中的表现。
  • LiveCodeBench:一个专门的基准,用于衡量模型的编码能力,侧重于软件开发中的编程任务和问题解决。
  • GPQA-Diamond:一项针对通用问题解决的挑战,旨在评估模型处理复杂、开放式问题的能力。
  • MMLU-Pro:对模型学术推理和知识的严格评估,侧重于大学水平的材料。
Qwen2.5-Max与DeepSeek V3:性能对比

与其他大语言模型相比,Qwen2.5-Max在几个关键领域表现出显著优势。让我们根据不同基准的结果,详细对比Qwen2.5-Max与DeepSeek V3的性能:

  • Arena-Hard:在这个基准测试中,Qwen2.5-Max的表现优于DeepSeek V3,显示出与人类偏好更强的一致性。这表明Qwen2.5-Max能够提供更直观、更像人类的回复,使其成为那些需要理解人类需求和偏好的应用的更好选择。
  • LiveBench:在评估模型通用能力的LiveBench测试中,Qwen2.5-Max以62%的得分领先,略高于DeepSeek V3的约60%。这表明Qwen2.5-Max在更广泛的任务中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性能。
  • LiveCodeBench:在与编码相关的任务中,Qwen2.5-Max表现稳定,得分接近39%,与Claude 3.5相当。虽然DeepSeek V3和其他模型也表现不错,但Qwen2.5-Max在编程挑战中脱颖而出,展示了它处理更复杂编码任务的能力。
  • GPQA-Diamond:在评估通用问题解决能力的GPQA-Diamond挑战中,Qwen2.5-Max的表现与DeepSeek V3相似,并且优于LLaMA 3.1等模型。它以59 - 60%的得分展示了处理更复杂、开放式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需要先进的推理和广泛的知识。
  • MMLU-Pro:Qwen2.5-Max在MMLU-Pro学术知识测试中表现出色,跻身顶尖行列。虽然Claude 3.5在这个基准中略有优势,但Qwen2.5-Max的表现也很有竞争力,展示了其强大的学术推理能力。
Qwen2.5-Max的优势领域

Qwen2.5-Max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始终优于DeepSeek V3,在人类对齐(Arena-Hard)、通用能力(LiveBench)和编码性能(LiveCodeBench)等领域表现出色。与Claude 3.5和LLaMA 3.1等其他模型相比,Qwen2.5-Max在推理、事实知识和编码方面也具有竞争力。虽然没有一个模型在所有基准测试中都表现出色,但Qwen2.5-Max因其全面的性能脱颖而出,使其成为需要在各个领域具备通用性的现实世界应用的理想选择。

对决:Qwen2.5-Max、DeepSeek V3、LLaMA-3.1–405B与GPT-4

  • 关键要点

    • Qwen2.5-Max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占优:Qwen2.5-Max在Arena-Hard、LiveBench和GPQA-Diamond等多个类别中表现突出,展示了其在广泛任务中的整体优势,包括人类对齐和问题解决。它在需要推理、事实知识和编码能力的任务中表现尤为出色。
    • 不同模型各有所长:GPT-4在MMLU中领先,在学术推理方面略有优势,在BBH中表现出色,在公平性和偏差基准测试中表现强劲。Qwen2.5-Max在人类对齐任务(Arena-Hard)和通用能力(LiveBench)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学术推理(MMLU)略落后于GPT-4。DeepSeek V3在大多数基准测试中落后,但在某些问题解决任务中是有力的竞争者。LLaMA-3.1–405B提供了有竞争力的结果,但与Qwen2.5-Max或GPT-4相比,在任何特定基准测试中都不占领先地位。
    • 对用户选择AI模型的意义:如果你需要一个在一系列任务(如推理、问题解决、编码)中表现一致的模型,Qwen2.5-Max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类似人类回复和常识知识的应用。对于需要学术推理或公平性和偏差评估的任务,GPT-4具有优势,更适合专注于这些领域的应用。Qwen2.5-Max和GPT-4在常识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比DeepSeek V3或LLaMA-3.1–405B更强,更适合需要深度理解和实际解决方案的应用。
    近日热文:全网最全的神经网络数学原理(代码和公式)直观解释
    欢迎关注知乎和公众号的专栏内容
    LLM架构专栏
    知乎LLM专栏
    知乎【柏企
    公众号【柏企科技说】【柏企阅文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柏企科技圈
1 声望0 粉丝

时间差不多了,快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