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本书链接:https://pan.quark.cn/s/f2e194027e88 ,或者关注 GZH 懒时小窝 后台发送 戒指,欢迎+V adong499 交流副业心得。

《第11枚戒指》(_Eleven Rings: The Soul of Success_)是NBA传奇教练菲尔·杰克逊(Phil Jackson)的自传,由他本人与作家休·迪里汉提(Hugh Delehanty)共同撰写。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记录他执教生涯的回忆录,更是一本融合东方哲学、领导力智慧与竞技体育精神的启示录。菲尔·杰克逊因其独特的执教风格被誉为“禅师”——他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和洛杉矶湖人队共夺得11座NBA总冠军,创下职业体育史上难以逾越的纪录。

然而,比冠军数量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将禅宗思想、道家智慧与美洲原住民文化注入球队管理的实践。

在书中,杰克逊以冷静而诗意的笔触,揭示了竞技体育的深层逻辑:胜利的本质并非对抗,而是内在的觉醒;团队的伟大不在于天赋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共鸣。 

从迈克尔·乔丹的“最后一投”到科比·布莱恩特的涅槃重生,从三角进攻的战术奥秘到更衣室里的冥想仪式,菲尔·杰克逊用11枚戒指串联起的不仅是冠军征程,更是一场关于人性、领导力与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辨。

一、禅宗哲学:不争之争,无为而为

1. 胜负之上:老子的“不争之德”

在NBA这个充斥着肌肉碰撞与数据较量的战场,菲尔·杰克逊却将2500年前老子的智慧奉为圭臬:“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是谓不争之德。

他尖锐地指出:“醉心于胜利其实是输家的做法。”

这一观点在1998年公牛与爵士的总决赛中达到极致——当乔丹在终场前5.2秒投出“最后一投”时,菲尔并未强调“必须赢”,而是要求球员“带着正确的态度打球,不要被恐惧压倒”。

结果,公牛以“不争”的姿态,完成了体育史上最伟大的绝杀。

这种哲学甚至渗透到日常训练。菲尔曾引用铃木俊隆的禅语:“当我们带着简单而清晰的头脑做事时,行动就会更有力。

他要求球员在三角进攻中“学会传球,而非执着得分”,正如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科比从最初抗拒到最终痴迷三角进攻的转变,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当他放下“得分王”的执念,反而成为体系中最致命的杀手。

2. 过程即自由:禅道的“当下”智慧

菲尔对“当下”的执着近乎偏执。他曾在更衣室黑板上写道:“假如你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入未来,就必然会忽视现实。

这种思想在2000年湖人队的冥想训练中具象化:球员每天静坐十分钟,学习“让比赛感觉自然出现”。

奥尼尔对此抱怨道:“我以为自己来打篮球,不是当和尚!”但正是这种训练,让湖人在2001年季后赛创下15胜1负的历史纪录——他们不再为“三连冠”焦虑,而是享受“每一刻的纯粹喜悦”。

这种“无为”智慧,在菲尔告别公牛时达到顶点。当管理层决意重建王朝,他选择放手:“未来的某些方面已经确定,这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结果,那个“终局赛季”的公牛,反而打出了史诗级的团队篮球。正如书末引用的克尔凯郭尔箴言:“敢于冒险只会暂时失去立足之地,畏缩不前却会迷失自我。

二、团队觉醒:从“我”到“我们”的升华

1. 三角进攻:去人格化的领导艺术

三角进攻不仅是战术,更是菲尔领导哲学的具象化。

它通过复杂的跑位设计,强制球员“像五个人一样思考”。

温特曾说:“这能让教练批评球员时,不让他们觉得是人身攻击。”

1994年乔丹退役期间,皮蓬因拒绝执行最后一投遭致唾骂,菲尔却用体系化解危机——他让哈珀告诉皮蓬:“队友需要你,就像四年前你需要他们一样。

最终,皮蓬带领球队闯入东部半决赛,完成了从“乔丹副手”到“领袖”的蜕变。

这种体系的力量,在2009年湖人队得到完美展现。当科比与加索尔因球权争执时,菲尔在更衣室播放乐队排练守则:“不要弹出怪异的曲调,让鼓手的声音好听起来。

他尖锐指出:“篮球不是钢琴独奏,而是爵士乐即兴。

次年总决赛对阵凯尔特人,正是加索尔的策应和科比的终结,奏响了“团队爵士乐”的巅峰乐章。

2. 仪式与觉醒:构建“部落”的密码

菲尔深谙“仪式”对团队精神的催化作用。

在公牛队,他引入印第安部落的“发言权杖”——只有手持权杖者可以说话,其他人必须聆听。

这个看似幼稚的游戏,却在1992年东部决赛前化解了格兰特与乔丹的冲突。

更令人震撼的是1998年夺冠夜,公牛全队围坐火堆,看着总冠军旗帜缓缓燃烧。“火苗跳动时,我们感受到强烈的亲密感。

菲尔写道:这种仪式,让团队从“职业组合”升华为“命运共同体”。

在湖人时期,他将马斯洛需求理论融入管理:通过保障球员生理需求(如禁止高糖饮料)、满足尊重需求(让费舍尔担任更衣室领袖),最终激发“自我实现”动力。

2010年总决赛第七场,当湖人全队精疲力竭时,阿泰斯特的致命三分并非偶然——那是“部落”精神在绝境中的集体觉醒。

三、失败修行:在破碎中重塑金身

1. 痛苦即菩提:佛教的“苦谛”智慧

菲尔从不避讳失败。1995年公牛被魔术淘汰后,他公开痛斥球队:“你的自私搞砸了一切!

但正是这场“最惨痛的失利”,让公牛蜕变为真正的“部落”。

他引用佩玛·丘卓的话:“只有面对毁灭,才能得到坚不可摧的内心。

这种将失败视为修行的态度,在2011年湖人被小牛横扫后再次显现——菲尔带着球员静坐,让他们明白:“问题不会真正解决,但会给变化留下空间。

2. 领袖的炼金术:从愤怒到慈悲

作为教练,菲尔最惊人的能力是将矛盾转化为凝聚力。

2004年湖人F4解体时,他选择“为克劳斯(公牛经理)感到悲哀”,而非报复;当奥尼尔与科比的矛盾白热化,他用甘地的智慧开导:“与敌人战斗,能培养更深厚的慈悲。

这种超越个人恩怨的格局,让他在2010年总决赛前说出:“我们可以输,但必须带着尊严。

结果,湖人抢七战击败凯尔特人,完成了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救赎。

四、篮球与人生:一枚戒指的永恒寓言

1. 领导力的真谛:放手与信任

菲尔在书中颠覆了传统领导力概念:“领导能力不是强加意志,而是掌握放手的艺术。

他像禅宗园丁般修剪球队:1997年容忍罗德曼的离经叛道,2009年纵容阿泰斯特的暴烈——因为“天才需要空间绽放”。

这种信任,让这些“问题球员”在关键时刻屡建奇功。正如他对科比的评价:“你必须钻研,才能理解自己做不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

2. 无常中的永恒:禅者的生命观

当菲尔驾车离开湖人球馆,收音机突然响起《The Weight》时,他“靠边停车放声痛哭”。

这个瞬间浓缩了他对竞技体育本质的领悟:荣耀终将消散,但追求荣耀的过程即是永恒。

他引用佛祖的“八正道”,指出人生真谛不在逃避苦难,而在“正念”中体验每一刻。

正如72胜公牛最终被赋予意义的不是纪录,而是“第六冠征程中神圣的使命感”。

结语:超越戒指的胜利

11枚总冠军戒指,在菲尔·杰克逊眼中不过是“缘起性空的表象”。

真正的胜利,是他让乔丹明白“分享聚光灯”、让科比学会“信任队友”、让奥尼尔体悟“慈悲之心”。

当现代体育愈发被数据与功利异化时,这位“禅师”用东方智慧证明:最高级的竞争,从不是与他人的对抗,而是对自我的超越;最伟大的胜利,从来不是奖杯的堆砌,而是人性的觉醒。

正如书末那段神秘的诗句:“我画了个圈,将蔑视关在外面;爱和我以智取胜,把世界圈了进来。

这或许就是菲尔·杰克逊留给世人最深的启示:当我们以禅意拥抱竞争,用慈悲看待胜负,那个曾被胜负囚禁的灵魂,终将在篮球与人生的圆舞曲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对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阿东
201 声望5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