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印象中,在 2018 年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大裁员,网上铺天盖地的「寒冬来了」。

时至今日,已 7 年过去,中间还经历了疫情三年,更是雪上加霜;回暖的「春天」遥遥无期,而且感觉越来越冷,就像暴跌的模因币,也许再也等不到雄起。

作为从业人员,在这两年目睹了打工人的一片狼藉、鬼哭狼嚎之后,若还坚持说以往的互联网行业复苏有望,那种狼狈不堪与自己绝缘,那只能说是死鸭子嘴硬,茅坑里的石头。

尤其是现在 AI 时代已经来临——

你能对着雇主拍着胸脯自信地大声喊出「老子就是能做很多 AI 做不到的」吗?

如果一类事情你跟 AI 都能做,你能保证自己比它做得更好且雇你的费用比会员费更便宜吗?

在这样的社会事实下,请问阁下该如何应对?

我提供一条破除困局的路径仅供参考——成为「超级个体」,构建「超级个体宇宙」。

超级个体

近几年互联网行业每况愈下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就业问题造就了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发展,一个听起来很牛逼的词汇较为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超级个体。

什么是「超级个体」

关于「超级个体」这个词的由来,据说是古典在 2016 年提出来的,文心一言告诉我纳瓦尔·拉维坎特也提出过,具体是谁更早不得而知,且他们的说法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无视其他人的定义,我认为的「超级个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1. 在某一方面有坚定信念、使命感,是秉持长期主义的动力源;
  2. 基于同一理念在某(些)领域拥有较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即有些事好像只有自己能做;
  3. 结合上述两点借助数字化工具与影响力完成商业化链路打通,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按照我的说法,想成为超级个体是件比较难的事——前两点都需要对自己回答出「我是谁」这个问题;第三点则要求保持思想开放,持续学习和思考,理解人性与社会。

以此为基础,无论是图文、音频、视频还是绘画、代码等,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我表达途径与合适的内容发布平台,真诚地去输出对他人有价值的内容。

真实不装,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让人感受到独特的地方;真诚地表达自己,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吸引同频共振的人。

扎实的个人品牌就是这样顺理成章形成的,它是一个人的真实性、一致性所构建出的虚拟人格,而非时常在那胡说八道博眼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这还只是最初阶段,算不上是超级个体,顶多是个有些关注者的创作者。

创作可视为生产,作品则看作是产品,而能把产品卖出去且持续盈利的人才可被戴上名为「超级个体」的勋章。

可单纯的创作者做不到这点,得是能洞察需求并做出相应产品,通过不失优雅的营销手段卖出产品且做好售后的创业者才行——

单纯的创作者是相对理想主义的,想尽可能地创作出投射自己灵魂的作品,比较清高,视钱财如粪土;但当生活陷入窘境而无法支撑自己创作时,就会变得手足无措。

像 B 站上的很多阿婆主,无论多少粉都只是单纯的创作者,有些甚至都称不上是创作者,他们的变现能力很弱,我认为是缺乏商业思维而导致的。

商业思维是创业者的必备条件,不具备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我不敢说自己有商业思维,但感觉已初窥门径——时不时地去琢磨怎么利用好现有资源,并适当拓展资源,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多的价值,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欧雷《从创作者到创业者

上文听起来好像只有包含创意的作品、具备功能的软件之类是产品,但实际上提供技能、咨询等服务类的也可以是产品——经过包装能解决问题且可销售出去的都是。

倘若一个人一开始不是创作者,而仅仅是随处可见的普通打工人,那么只需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创业者——

常会听到有人说在工作中要了解业务,有创业者心态,懂得客户第一什么的——这听起来很「政治正确」,令人感到被 PUA 了。

如果是作为打工者,这话是自己公司或者网上哪个领导说的,那妥妥的是 PUA 无疑,就是一种压榨——既没业务发展决定权,又无公司分红,仅有微薄的工资而已。

但若是独立开发者,对那几个「要求」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给别人打工是将自己的时间和服务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公司及其他员工都是自己的客户,无所谓同事、领导,也没有「阶级」之分,一视同仁,皆为合作关系。

自己的职责就是交付符合要求的代码及文档等,若去深入了解业务或公司及其他员工的客户,那也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以便争取到更多更久的合作。

这才真的是「创业者心态」——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的生意和事业而非他人的,通过成就他人的生意和事业而成就自己的。

欧雷《开发者,独立吧!

即便如此,创作依然是超级个体必须掌握的能力,无法逃脱。

为何做「超级个体」

至于要做超级个体的理由,可以从较宏观的社会和较微观的个人两个层面来说——

较宏观层面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已近 20 年,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人们在通过互联网消费与娱乐方面的创意近乎消耗殆尽,也就是没什么能带来很大增量的商业模式。

人类社会亟需一项能规模化应用的革新技术将已经存在的消费与娱乐方面的应用软件都换个方式重做一遍,以让用户有新的体验,使资本、人才和经济都流转起来。

这项技术绝不是 AI,纵然它现在很火,且在另一方面引发了变革;我觉得是基于区块链的 Web3 或扩展现实(XR),但它们还很欠火候,不知离规模化应用还有多久。

叠加经济周期与经济体间博弈的影响,当下这段「技术空窗期」令互联网行业很不景气,企业裁撤非必要业务线和缩减招聘岗位数量是自然而然的事。

那些不太出成绩、「人缘」没那么好、薪资高或 30 多岁(尤其 35 岁及以上)但不在关键岗位的人会陆陆续续被干掉。

企业的用人形式愈发向以极少全职的核心人员、专项工作的外包人员和灵活调度的兼职人员这三类人构成发展,即查尔斯·汉迪所说的「三叶草组织」。

企业在尝过这种组织形态的「甜头」后,即使之后经济环境和自身业务都变好了,需要招更多的人手来推进,仍然会沿用这种形态而不是回到之前只招全职的时候。

这会促进零工经济的繁荣与远程办公的普及。

较微观层面

阿里巴巴 20 周年时,马云的一句话火爆全网——

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

马云

绝大多数打工人在听到这句话后,会将其解读成披着美丽外衣的「裁员」。

之前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但此时此刻站在已工作 10 多年的职场老鸟的角度一想,确实也有些理在里面——核心是供需问题。

工作多年的人会想要更多的钱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然而一家企业能提供的满足要求的岗位数量有限,绝大部分坑位是留给听话且任劳任怨的年轻人的。

若要把原本是听话年轻人的坑位安排给职场老鸟,我想他们三方都不愿意:

  • 职场老鸟——我特么是能带兵打仗,改善组织工作流程大幅提升效率的人,给我这么一个坑,瞧不起谁呢?!
  • 听话年轻人——这老东西干嘛跟我们年轻人抢机会?!有能力自己出去单干不好吗?!
  • 用人单位——职场老鸟不好管,容易偷奸耍滑,事儿多还不抗造,性价比不高!

听话年轻人话糙理不糙,我表示赞同——职场老鸟要真有本事的话,自己出去单干不是更好吗?

成为超级个体就很适合真有本事的职场老鸟,如:

  • 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职场经验;
  • 给小微企业搭建团队或体系,作为外部技术专家顾问提供解决方案;
  • 带领想要积累项目经验的人一起研发产品并商业化。

如此一来,三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前提是职场老鸟真有本事!

那些不听话的年轻人也同样适合成为超级个体——

他们以 95 后、00 后为主,从小就物质生活比较好且深受互联网影响,更容易回答出「我是谁」这个问题,并找到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点深挖下去,然后变现。

但是,未在企业中经历系统化的「牛马驯化」会成为他们发展壮大路上的阻碍——去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做几年「牛马」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超级个体宇宙

在当下的互联网话语体系中,常将「超级个体」说成是「一人公司」,意指:

  • 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
  • 一个人就顶一家公司。

这「公司」明显是虚拟而无实体的,但也不排除会根据需要真的去注册个体户或公司。

不过,就算一个人再牛逼,用 AI 等数字化工具用得再溜,若想要自己的事业可持续地长久发展,就是得与他人形成共同体进行合作——

之所以有组织的存在,是因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靠个人可以做成事,但都是些小事,要做大点的事就得依赖他人——

「能力」是指「擅长的事」,也就是「技能」。

绝大部分人只能擅长一两件事并在那方面成为所谓的「专家」,因为技能是需要长期训练、练习才能达到「擅长」的程度,要做成一件大点的事需要有不同「能力」的人合作,光靠一个人不太行。

「能力」是指「精力」、「时间」和「效率」的总和。

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固定的工作量,并且往往要在某个时间期限之内做完才有效,也就是「窗口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

最小工作量固定,deadline 已知,接下来就是资源调配问题了。

一般来说,除非有绝对的把握,否则一个人很可能无法完成,因为人们总是低估一件事的复杂性,即便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欧雷《反思软件开发:人为因素(上)

当然,可以采取招聘全职员工或类似于上文提到的「三叶草组织」这些常规的公司化运作方式,潘天鸿的影视飓风就是典型案例。

但这样会加重经营负担,也有可能被资本所裹挟而被迫忘记初心,或像当年乔布斯、马斯克一样被其他人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

另外,潘天鸿现在还算不算超级个体,得打个问号。

通过将自己平台化,构建基于个人的三观、愿景、价值等来达成共识的个人社区,我认为是一条既能保持轻资产又能进行规模化协作的可行路径,其治理模式与 DAO 和开源社区有相似之处。

我将这类社区称之为「超级个体宇宙」,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我觉得很像天体系统:

人即天体

在这类社区中,作为权力中心的超级个体需将自己的人际网络等可共享的资源与能力显性化,帮助社区成员更好地自我实现甚至取得成功,以实现合作共赢。

这类社区能给社区成员的主要且最重要的回报就是其自我实现与自身成长,物质层面的回报也可能会有,要看社区的具体治理模式,但这是次要的。

如何使自己的个人社区成为充满活力的有机体,对超级个体本人来说极具挑战。

总结

针对当下的社会环境与预测中的社会发展趋势,我认为成为「超级个体」是一个比较可靠的互联网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困局突破点。

但这需要对自己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并借助数字化工具与影响力,通过自己独特的知识与能力完成商业化链路打通,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这条路只适用于少数人。

当想要轻资产规模化发展时,构建自己的「超级个体宇宙」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没有合同的约束和金钱的诱惑,如何将其发展起来且充满生命气息,也是件挑战巨大的事。


本文其他阅读地址:个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欧雷
124 声望16 粉丝

致力于前端标准化、工业化,让前端开发更加有序且可快速装配,为新型开发方式及协作模式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