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PD韩立 PowerData
专栏导语
✦
在大数据这个充满科技与创新的领域里,我们常常被那些光芒四射的明星人物所吸引。然而,这个领域的繁荣发展,同样离不开那些默默付出、坚守岗位的平凡小人物。他们或许没有响亮的头衔和耀眼的成就,但正是他们的努力与执着,构筑了大数据领域的坚实基础。
数据人物专栏将带您走进这些平凡小人物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分享他们的故事与感悟。我们将看到,在大数据的浪潮中,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平凡小人物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执着,见证他们在大数据领域的奋斗与成长。
本期人物
✦
PowerData—独孤风,姜楠。目前就职于某国企公司,担任大数据部门负责人,公众号“大数据流动”作者。
记得初中校园广播站有段时间下午放学后在播放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其中有段歌词“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深夜,24岁的独孤风刚刚处理完设备故障,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返回值班室的路上,看着漫天星斗,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一辈子就要这样度过了吗?
谁还不是个网瘾少年
1
初中时的独孤风接触到了一款单机游戏《金庸群侠传》虽然画质极低,和今天手游端游相比简直是垃圾中的垃圾,但是对于当时来说,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量。一旦爱上,就无法自拔,从此便开始了网瘾少年的生涯。
初中时期父母在身边,面对家长的监督,他顺利上了县城的高中。但是高中开始住校,失去了监管,便开始了失控,高中时期的他沉迷于金庸、古龙的小说之中,同时风靡全国的梦幻西游也进入了他的视野,开始操作起来。
PowerData:从您现在的表述来看,对自己当时沉迷于小说、游戏比较后悔,但是在当时来看,自己的精神世界确实得到了满足。类似地现象不止存在于您一个人身上,对于这种情况,您有没有想过解决方法,或者说未来您的小孩有这种情况,您想如何去帮助他改变?
独孤风:首先我要说的是,单纯的就某一个人生阶段来说,人生无法重来,我们也没有办法走回头路。如果再回到过去,由于没有后面的这些经历,我是会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还是比之前更加堕落,我其实并不确定。但是,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小孩目前才上幼儿园,其实也没有考虑特别多。但我还是希望他在长大以后可以自己去做人生的决定,并承担做决定所导致的后果,不断成长。我们作为父母可以一直为他保驾护航,但最终的人生航向还是要他自己来决定。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的沉迷其实是自己的视野有限,你以为自己对小说、游戏是爱好,以为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在。但其实沉迷本身已经是一种“瘾”。我们很多时候打王者,其实已经玩着没什么意思了,就是一次次玩新的一局,最后只是打发了时间而已,失去了游戏乐趣本身。
董宇辉有几句对高中生说的话我觉得非常好,“当你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的时候,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终将在你生命里出现。”
当然这个有些鸡汤,但是更广阔的视野毕竟对你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视野在哪?在书中,在旅途中。这是我希望我能带给我孩子的。
热爱的是游戏,不是计算机
2
玩了三年,迷迷糊糊地参加了高考,勉强上了一所二本院校,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他做出了一个违背父母的决定,最后一刻填报了电子信息专业。本意抱着热爱进军计算机,但大学较为宽松的环境以及拥有了笔记本电脑的他,依旧没有改变网瘾少年的样子,逃课打游戏,网吧包夜打游戏。对于当初地理想早已抛之脑后,成为了Dota联盟的一员,对于各个英雄技能及其快捷键如数家珍。
考试靠突击,毕业靠运气。四年大学生涯转瞬即逝,面对不乐观的就业情况,他汗流浃背了。面对简历石沉大海,一家港口运输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他视若珍宝,但是以他的情况只能从一线工人干起。他接受了Offer,开始了新他的职业生涯。
PowerData:港口工人这是您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您对于当时从事这份工作有什么看法?
独孤风:港口工人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即使有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依然会经常在梦中回到那个地方。有的时候当你曾经想在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个公司度过你的一生的时候,你一定会对那里倾注了很多的感情。而且对于当时我的个人能力来说,我很感激当时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让我领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在那里由于过于稳定,同事之间充满了亲情与关怀。当时的哥哥姐姐们对我的照顾我至今牢记于心,这也是当时可以在那里坚持那么久的原因。所以即使最后选择离开,心里还是万般不舍的。
我经常梦见自己在一个大雪的夜晚,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独自的走在厂房之中,我能清晰地听到设备的轰鸣。比起现在尔虞我诈的职场,这些反而更让人安心。我走回值班室,暖暖的喝上一口热水,一身疲惫消除,带来的是踏实的感觉,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可以一直循环到退休,这可能是另一种境界吧。
如果不是有这份工作经历,这些都是我根本无法体会的。所以我要感谢这份工作,感谢这段经历,感激在那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那里永远是我的家。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3
三年的港口工人工作让他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没有网络的工业区也没有了对游戏的兴趣。留下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充足的空闲时间。就像《士兵突击》中草原五班打发时间的方式是打牌,内向的他选择了读书。在看到《原则》这本书后,他开始思考自己过去种种选择与习惯,他认识到自己可以彻底的摒弃到情绪的影响,客观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不在盲目乐观,也不在极度悲观。
PowerData:您可以给读者们简单讲讲《原则》这本书中的内容吗?它对您的影响体现在了哪些方面?对于今天和您有类似境遇的年轻人,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举个例子,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你可能正在刷手机短视频,但我们做数据的都知道,不一定是你想刷,而且背后的算法在诱惑你不断的看下去。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是被别人主导的,被条条框框束缚的。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并有勇气去做。但是这并不容易,决定很难,有勇气更难。就像我已经荒废了小十年的时光,成为港口工人,应该是很难翻盘了吧,最起码转行这个决定和勇气都是很难的。但是我们无法停止前行,也无法回避现实。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现实。
这本书就教会了我们第一个方法,要聪明的学会现实如何运作的,更好的应对现实。因为要做出好的决定,知道真相是什么,至关重要。有人会说世界谁不知道,宇宙、地球、国家、家庭、职业、学校、生活,不就是这些吗?但你的生活你真的了解吗,你仔细的思考过吗?因为我们会否定现实,既然不开心,不如不去想。卷起来让自己忙,躺平让自己不去想,这很明显是自己骗自己,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不是否定现实,抱怨现实不如自己的意。梦想+现实+决心 = 成功的生活。我们都有梦想,但是在做决定之前,先冷静的思考。我们要专注于实现梦想,理解对你有影响的现实,有决心付诸实践。
这本书提到成功五个步骤:
1. 了解目标,努力实现。
2. 找到阻碍目标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痛苦,但不要回避。痛苦+反思 = 进步。
3. 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自己哪个方面做的不好,并作出改变。
4. 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由于之前没有回避。并找到问题根源,做出的方案也会是靠谱的。
5. 践行所制订的方案,督促自己去完成那些需要做的事情。
成功就是重复这五步,不断进化。当你经历了各种人生痛苦,觉得生活毁了,但是一切都会过去,一直存在一条更好的路,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让自己冷静下来,找到这条路。拥抱现实,好好应对它。
为什么会觉得我在港口没有出路了,因为人们容易受近期事件影响,忽视很久没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不要让这些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阻碍你进步。既要头脑开放,又要果断自信。我们常把我是对的,比了解真相更重要,有些看法深信不疑,其实没有验证过。也不喜欢正视错误,别人指出错误的时候,我们本能的视为攻击。这会导致错误的决定。所以冷静下来后,我会明确自己可能的希望,可能付出的代价,那么接下来就是勇气。这个时候我们要做到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花几分钟,试着想象一下10年后你的生活,思考如何让自己和家人接下来的10年过得更好。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逃离舒适圈,北漂,重新起跑
4
15年,一个普通的值班夜晚,港口的一台设备发生了故障,此时已是凌晨三点,他带着困意走向故障点进行维修,一个小时后,问题搞定,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返回值班室的路上,此时他看着漫天星斗,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一辈子就要这样度过了吗?可是我曾经也是个有梦想的热血青年啊,我的计算机梦想真的破灭了吗?我不甘心啊!
数日之后,他下定了决心,递给领导一份辞职报告。他决定北漂,重拾当年的梦想。
PowerData:您当时选择离职去北漂,我想您的父母一定对您进行了百般劝阻,您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独孤风: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一些同理心,对待父母也是一样。但可能恰恰因为是最熟悉的父母,反而不会去考虑他们的感受。
我当时去港口工作的时候,由于也是一份稳定工作,我父母虽然知道会很辛苦,但整体还是非常开心的。他们已经相信我会在那里稳定工作、买房结婚、生儿育女,就像他们年轻时候一样。所以当我提出裸辞北漂的时候,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两种沟通方式,第一种:“爸妈。我实在是不想干了,我去北京试试,找不到工作我就这样了,你们别管我!”,这样在父母看来你只是一时冲动,也并没有什么信心。还有第二种:“爸妈。我现在的工作是还算稳定,但不是我想要的。我已经充分的考虑过机会和风险,我愿意一试。即使失败我也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我相信这个时候父母也感受到了你的决心,会支持你的决定。
当然初去北漂的时候,由于已经适应了港口工人的生活,其实逼迫自己去快节奏的学习是很痛苦的。但还是咬咬牙告诉父母自己一切都好,不要担心。
北漂——从零开始
5
北漂的生活是很苦的,离开国企的舒适环境,留给他的只有各种不适应。为了节约成本,住地下室,几个小时的通勤都是家常便饭。
通过看书,自学,报班等方式学习编程知识,软件技能,但是落后了几年时间的他,只能以更加疯狂的状态去学习,来弥补差距。在学习的同时他也在积极的准备面试题,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浪潮,他很快找到了工作。
PowerData:从开始北漂到找到第一份工作,你花了多长时间?在这期间你认为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找到工作后你又是如何度过新手期,以及走向了大数据方向呢?
独孤风:我裸辞到找到工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中间也有一些非技术类的工作机会,但我觉得那并不是我转行的初衷,所以一直学习,坚持到了找到一份研发类的工作,这样可以继续学习下去。
最大的挑战肯定是啥也不会的那种感觉,而且我本身也是双非本科,并没有什么优势,再加上之前荒废了那么多年,我的起点比科班出身的同学差了太多,我根本无法与同龄人竞争。我其实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放低姿态从零开始。我把自己当成比自己小几岁的的同事的状态,可能我的同龄人已经都是技术大牛或者转到管理岗,但我就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从最简单的东西做起,多跟别人去学习,可能年龄我比他们大很多,但只要知识比我会的多,那就是我的老师。我充分利用空闲的时间学习,读书。当你工作以后再去看大学的课程,或者自己学习的方向其实反而会清晰很多。
其实并没有刻意的要去接触大数据,因为如果你保持一个学习的态度,持续的学习。很多新的技术方向自然会接触到。信息的来源包括了书籍、公众号、一些社群、技术论坛等等,包括后来我接触数据治理也是一样,只要你不断的学习,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从去年开始我又在积极的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也许很快也会有用武之地。运气有两种,一种是概率极低的比如中彩票暴富,还有就是你把自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等待着运气的到来,这种概率不会太低的。
成为负责人,又是新的开始
6
PowerData:请您从数据管理者的角度谈谈对大数据和数据治理的理解。
独孤风:这一块得从学术和工程化的角度来说,我读大学的时候,大学计算机方面的教育是有一些落后的,从事学术研究的还好,如果是从项目落地的角度看,大学要落后于企业的工程实践。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术研究是为了探索新的知识,而工程实践是要落地,要实实在在的。所以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再回头看,我们就知道当年大数据盛行的时候,数据治理的兴起也是早晚的事。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炫酷的大屏效果,必须要让数据有实际的价值,大数据才能继续走下去。从事物的本质来说,我们要让数据反应真实的情况,而不能虚假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让数据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两者的目标是一样的,只要把握了这个脉络就不会错。即使过程有一些起起伏伏,最终的目标还是会趋于一致的。
企业的数据有多混乱,数据治理的价值就有多大。所以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数据与数据治理必然是共存共生的,而且目前看AI会减少一部分数据问题的产生,但如何去管理好数据,还是需要人配合工具来进行,所以替代的风险还是要小一些。数据治理目前还是起步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且有很多是经验性的东西,与业务相关。所以我在35岁之前也是努力的转到了这个方向上,为以后的路做好准备。当然大数据的技术我永远都不会丢,这是根基也是优势。
考研——为了最初的梦想
7
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业充满了期望,上一所名校,对于他来说是这辈子最想完成事情之一。但是高中贪玩,高考失利;大学颓废,成了研究生大军的炮灰。虽然已经事业有成,但是每次面对父母时,总觉得亏欠着他们。
一天看到了同事分享的一则消息,东北大学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还可以选修大数据相关课程。看到这里,他感觉机会来了。
但是已经有了妻子孩子的他,能拿出学习的时间也是捉襟见肘。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他把自己能腾出来的所有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考研学习。抖音卸载,快手删除,上下班的路上也是背题。面对其他困境,也是一路披荆斩棘,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上岸了!
PowerData:您之前专门写了一篇文章《34岁上岸,我终于圆了自己的考研梦》来讲述您考研的历程,现在成为了研究生,也度过了一个学期,那作为非全研究生,您有遇到哪些问题吗?您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
独孤风:最近网上也总在谈论着对第一学历的歧视,可能非全的规模还是比较小,对于非全的歧视报道的也比较少。但是不管哪种歧视,估计都会一直存在。说是歧视,其实背后是利益,是触及到某些利益群体对自己的保护。
如果要问我考研的主要动机,我觉得圆梦要占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才是提升自己。当然现在经过一学期,除了圆梦与提升,我觉得享受大学图书馆和大学食堂也是很不错的,算是附带的福利吧。
在决定是否考研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和我遇到的都是一样的问题。考研合不合算?我也是去网上找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说考就考全日制,非全很水;有的说工作以后备考也不容易,最后可能一场空;有的说非全很难毕业,他就最后没读完;也有的说通过考研改变了自己命运,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原则里的方法,先现实一点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可能比例不是很清楚,但确实是有好有坏,而且备考很累、最后毕业也不容易。但是,对我来说好处坏处是一目了然的。
好处:圆研究生梦、学历上实现从双非本科到985硕士的提升,有毕业学位双证,重回校园。
坏处:备考难、毕业难、学到的知识可能一般、毕业后含金量不如全日制。
圆梦的感觉不用说,你们也体会到了我的喜悦。也期待着自己毕业的那一刻。现在一学期过去了,回头看,重回校园的快乐还是远超我的想象。平时我也会去咖啡厅图书馆学习,而十多年后可以回到校园的图书馆看一会书确实是莫大的幸福(校园的学习氛围还是更好)。
至于所谓坏处,备考我已经挺过去了就不再想了,这学期学习很累,我基本处于上完班上课,上完课上班的状态。如何平衡好家庭、工作、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需要有一些取舍,有些课可能需要放松一些,达到及格标准就可以了,这也没有办法,可以接受。但是有些课程收获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硕士英语,还是很有收获的。总之读过才知道吧,至于拿到双证以后对我的帮助,我下次分享再跟大家聊吧~
春节马上来了,独孤风也在这里祝Powerdata的小伙伴们和家人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也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有突破自己的勇气,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一起加油!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时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十年前24岁的独孤风决定北漂,成就了现在的一切。纵然时也、命也,但是把握住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时刻准备着。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朋友,如果你觉得逝去的青春还有遗憾,不妨再博一回,放下眼前的苟且,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往期推荐
从奶油小生到油腻大叔,追风者刘志亮追逐大数据领域的青葱岁月。
你有故事,我有酒,
加入社区,交朋友。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