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云管平台:运维的"中枢神经系统"

云管平台(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CMP)是运维工程师的"登云梯",它统一管理多云环境,提供资源调配、成本优化、安全管控等核心功能。想象一下,如果把各个云平台比作不同的国家,云管平台就是一本万能护照,让我们自由穿梭于多云世界。

从运维视角看,云管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

统一视图:打破云平台壁垒,实现资源可视化

自动化运维: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运维效率

成本优化:实现资源精细化管理,降低云支出

安全合规:统一安全策略,确保合规性

二、 建设之路: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

需求分析:梳理现有云资源使用情况、明确各业务部门需求、制定平台建设目标

架构设计:确定平台架构(SaaS/私有化部署)、设计功能模块(资源管理、成本分析、安全管控等)、规划技术栈(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等)

功能实现
多云对接:实现主流云平台API对接
资源管理:统一管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成本分析:提供详细的成本分析和优化建议
安全管控: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测试上线
功能测试:验证各模块功能
性能测试:确保平台性能满足需求
安全测试:检查平台安全性
上线部署:按计划上线平台

三、 关键点解析

作者经历过两家公司的运管平台建设周期,这里分享一些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和经验教训:

多云对接:实现主流云平台(AWS、Azure、阿里云等)API对接,统一资源模型,屏蔽底层差异。在对接的过程中切忌贪多求全,只对接我们工作中最高频使用的资源即可如云主机、容器等标准资源,每个云厂商对资源都有不同的定义和操作方式,想要用一个平台完全屏蔽这种差异性是不可能的也很浪费时间,最终你开发出的操作和交互逻辑大概率不如原厂的好用。。。

资源管理: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创建、删除、修改、查询),提供资源拓扑视图,展示资源关系。这是cmdb平台的功能,如果公司没有cmdb,可以集成到云管平台。尤其是要做好统一的标签管理体系,因为有的云资源并不支持打标签,我们需要通过自定义标签进行分类和灵活管理,既能提高效率,也能为后面的成本分析打基础

成本分析:收集各云平台账单数据,提供成本分析和优化建议。这是运维工作中的痛点之一,如我司每年的运维费用是细分到各个部门单独做预算,统一的成本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做好预算管理和容量规划

实现统一身份认证(SSO):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RBAC)。各个云厂商提供的身份认证大同小异,如AWS的iam,阿里云的ram等都是基于角色控制权限。一个统一的授权体系方便我们灵活管理账号,最好能够和公司内部的员工账号打通,避免因为人员离职导、账号未及时回收导致的安全风险

云管平台建设是运维工程师的"登云梯",它让我们能够从容应对多云环境的挑战。 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云管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云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为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千里之行
1 声望2 粉丝

SRE体系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