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小王第18次按下F5刷新浏览器,控制台又跳出了新的报错信息。咖啡杯底的褐色痕迹在显示器蓝光下格外刺眼,他突然想起入职时主管说的"程序员越秃越强",摸了摸发际线苦笑——原来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用头发换代码"啊。

直到上个月团建时,我发现隔壁工位的老张居然在团建现场掏出笔记本写代码。凑近一看,他正在用DeepSeek的智能提示功能自动补全单元测试。更气人的是,这厮今年居然还长出了新发茬!在我的威逼利诱下,老张终于坦白了他的秘密武器。

说真的,这玩意儿简直像给代码装上了自动驾驶。上周重构项目时,我把十年前的老代码扔给DeepSeek,它居然用React Hooks重写了整个组件。最绝的是自动生成的注释,连当年写这段代码的前辈在注释里吐槽产品经理的话都给翻译成了专业术语。以前要花三天才能理清的祖传代码,现在两小时就能搞定。

记得那次给甲方做技术方案,我在DeepSeek里输入"需要支持百万级并发",它直接生成了完整的架构图,连服务器配置报价单都准备好了。更离谱的是,当我试着输入"老板说这个需求很简单",它居然自动生成了风险评估报告和工时预估模板——这AI怕不是被产品经理训练过?

不过要让它听话还得掌握点小技巧。比如用"假设你是个被产品经理逼疯的程序员"开头,生成的代码质量比直接提问高30%。要是遇到复杂问题,先让它用流程图解释思路,再要代码实现,比自己闷头写快三倍不止。对了,这里有个持续更新的资源包https://tool.nineya.com/s/1ij30k101,里面都是我们项目组私藏的prompt模板。

上周五产品突然要加个实时聊天功能,我灵机一动让DeepSeek生成WebSocket服务端代码,前端部分用React封装成组件。从零开始到部署测试环境,前后不到四小时。最神奇的是,它连emoji表情的编码转换都考虑到了——这细节我当年可是踩过坑的。

不过可别以为有了AI就能躺平,最近我发现团队里那些会调教AI的同事,解决问题的思路明显更清晰。他们知道怎么把大需求拆解成AI能理解的模块,就像教实习生写代码一样。以前觉得写注释浪费时间,现在为了让AI看懂反而把代码结构理得更清爽了。

前天开会时老板突然说要把整个系统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我默默打开DeepSeek输入现状描述。等产品经理还在白板上画架构图,我的电脑上已经生成了三种迁移方案对比表。看着技术总监惊讶的表情,我突然明白:与其和AI卷,不如让AI帮你卷。毕竟,我们程序员的终极目标不应该是保住头发的同时写出更优雅的代码吗?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已注销
1 声望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