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这行没有35岁危机,只有「除了写代码啥都不会」的危机。你在汽车行业干十年车联网,在医疗行业干五年电子病历系统,这些经验都是越老越值钱的。记住:代码只是工具,用代码解决行业问题的手艺才是铁饭碗。
所以我想说的,其实和你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大多数内容都不同。
网络上你们能看到的发展建议有三种:
1、成功人士写的
他们告诉你要寻求通用能力,即追求底层的逻辑和规律,你搞懂了这些,那你做什么职业、身处什么领域都能有好的发展。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标准其实很难做到。
例如说产品经理领域注明的前辈俞军老师(又提到了俞老师,我真的没有黑他的意思,同行不要黑我。。)曾说过:产品经理应该多横跨几个领域,这样能得到更全面充分的成长。
俞老师说的很对,但普通人做产品经理,你让他一会做支付、一会做视频、一会做社交,最后他的履历在HR眼里绝对是不好看的。
反而不如一直在一个领域干更好找工作。
2、为了自己赚钱的
这类内容无需多说,他们会反复告诉你,你有问题,你不行,制造焦虑……怎么解决呢?花钱我来教你就好了。
这类内容的问题在于,人家是专业干这事的,所以也是你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最多的发展类内容。
他们会炒作很多概念,需学会辨别以及想想是否适合自己!
<需要看新机会的>
顺便插播吆喝一句,技术大厂,待遇之类的给的还可以!偶尔有加班(放心,加班有加班费)
前、后端/测试,多地有空位,感兴趣的可以试试~~
3、HR说的
你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职场博主,都是HR。
他们最热衷这个话题,他们也最热衷规划这个概念。
真正业务部门的能力出色的人,是从不在意什么职场能力的。
这就好比对身经百战的老兵说,你被子叠的特别优秀,你真棒。
你可以称赞人家业务能力很强,但你要说人家职场水平很高,这就有点尬聊了。
HR聊一些基本的职业发展、规划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只能谈低级职位的部分,这部分岗位的量化标准非常清晰。
而中高级岗位,HR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判断中高级人员的业务能力。
所以虽然很多公司HR都会参与人员面试,但你们要记住HR对人员是否能被录用,没有决定权。
所以HR在聊职业发展的时候,通常会讲的很空泛,会讲很多规则,但是讲细节,他们是聊不了的。
但是对于很多没什么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们恰恰处于HR能力范围内可以筛选的那个人群中,所以很多年轻人对HR是有权威感的。
这要注意不要迷信HR。
那么说到了上述常见的这几种情况。
对于普通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发展路线是什么呢?
有以下5个建议:
- 选对赛道比拼命敲代码更重要
别死磕纯互联网公司,现在实体行业搞数字化转型的才是真香。比如:
去车企搞智能驾驶系统开发
去医院做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去工厂做智能制造项目
这些地方既需要你的编程手艺,又看重行业经验。就像我哥们老张,在医疗器械公司写Java,现在能看懂CT机数据接口协议,跳槽时三家公司抢着要。
- 别当纯技术宅,要懂行业门道
举个真实例子:我前同事小王在银行做系统开发,花半年时间搞懂了「贷款风控流程」和「反洗钱规则」,现在给业务部门提技术方案时,人家财务总监都愿意听他讲。这就叫「懂行的程序员值钱」。 - 别追技术潮流追成狗,要练真本事
现在AI动不动就说要取代程序员,但你看实际情况:
会调ChatGPT接口的实习生,不如能优化数据库的老手吃香
能部署机器学习模型的,不如懂怎么把模型塞进嵌入式设备的值钱
抓住两三个看家本领(比如Java微服务/前端性能优化),比啥火学啥靠谱。
- 给自己留三条后路
我见过最聪明的程序员都这么干:
技术活路:在GitHub持续更新项目,保持手感
行业活路:考个行业证书(比如搞医疗的去考HL7认证)
副业活路:周末接点技术咨询私活,或者写技术公众号
这样就算公司裁员,也不至于全家喝西北风。
- 过了30岁要会「卖经验」
别跟年轻人比熬夜改bug,得学会:
把技术方案讲成人话(给领导汇报用)
带新人时教他们少走弯路
能把业务需求翻译成技术方案
像我们部门40岁的架构师老李,现在主要工作就是给各项目组「看病开药方」,照样拿高薪。
- 跟对人比跟技术重要
找那种愿意带你接触业务的领导,比找给钱多但只让你写代码的领导强。之前带过我的总监,每次开会都拉上我和客户对接,三年下来我既会写代码又懂供应链管理,这才是硬实力。
记住:所有颠覆性技术最终都要回归实体产业,找准产业和技术的最佳结合点,就是普通程序员最稳妥的进化路径。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