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产通常基于现有订单、资源、时间等因素优化安排。紧急情况打乱计划,可能是因为排产本身由关键人员去做计划,由于考虑的方面少了,或者不够灵活,无法快速调整,或者调整后影响了很多正常的计划,比如,生产线的设备、人员、原材料都是按计划配置的,突然插入紧急任务,资源可能被占用,导致原计划任务延迟。
图片
本质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资源瓶颈(当然,老板是不会把资源无限扩大的,这个矛盾永远存在),比如关键设备资源或熟练工人被紧急任务占用(老板永远不会让牛马闲下来的),其他任务就得等待,形成连锁反应,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各部门协调不够,导致紧急任务的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各部门反应滞后,加剧混乱
那么如何能让排产员良好的解决这些紧急插单的问题?
首先要构建良好生产的模式,因为生产制造其实应该是越精确,效率越高,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比如产品质量不合格,需要重新下到某个工序调整、特殊的紧急订单等等
图片
其实我们在构建计划管理模式的时候,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的计划应该如上图所示的给产线一个相对固定不变的计划区,那么在这个区域内,计划应该是确定的,只是这个区域的时间区间可以尽可能短。
对于管理层来讲:
• 战略层固化:对核心产品实施总要考虑到产能预留(Capacity Reservation),通过蒙特卡洛模拟预留5%-8%的应急产能带宽。也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考虑预留的产能带宽,如果是经常发生变化的生产厂家(质量、订单紧急程度),那么我们的缓冲带宽稍微预留足,其实从整体的价值化上最优。
• 战术层半固化:采用时间窗锁定技术(Time Fencing),将生产计划分为"冻结期"(48小时不可调,这个时间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考虑)、"泥泞期"(允许±15%调整)、"自由期"三级管控,当然不同企业 分区可以不一样,有些企业可以不需要泥泞区等
• 实际案例:丰田MSPO(Multi-stage Production Order)系统,通过焊接、涂装、总装三阶段差异锁定,实现整车订单变更响应时间压缩至4小时。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优化排产的工具,往往咱们排产的人员很难做 短而精确的计划,所以这里就需要 用到专业的排产工具,让系统去思考如何排产才是最优的效果,系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我们找到最合理的方案。
具体操作的方式:
第一步:设计对应的物料与工艺线路:
图片

图片
第二步:添加对应订单,支持导入与接口对接
图片
第三步: 排产前选择好对应的锁定状态
图片
第四步:选择排产策略(多目标优化的方向)
图片

图片
第五步:下发任务,并回填报工结果(支持导入与接口)
图片
在线demo:https://aps.bctools.cn
开源地址:https://gitee.com/software-minister/jvs-aps


软件部长
43 声望6 粉丝

软件研发行业老司机,提供些踩坑的经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