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整理自 2024 年国产数据库创新生态大会 · “根技术”专场,前泽塔数科研发总监 王若楠对 YashanDB 共享集群(YAC)的深度测评。
“共享存储架构,能国产替代吗?”
作为数据库领域的“高阶玩法”,共享存储集群架构(如 Oracle RAC)长期被金融、电力等关键行业依赖。国产数据库在替代这部分架构时,面临最大的难题不是功能实现,而是稳定性、性能、可用性、扩展性等底层能力的挑战。
王若楠团队带着审慎甚至怀疑的态度,对 YashanDB 的共享集群 YAC 做了一轮系统性的实战测试,覆盖从架构、功能到极限负载下的高可用与性能表现,结论是:“稳定性和成熟度超出预期”。
测试覆盖四大维度
架构层面:不是伪分布,而是真对称
实测表明,YAC 四个节点均可读写,性能表现均衡;
存储结构、线程模型完全自研,区别于市面上大多数产品;
架构实现理念与 Oracle RAC 接近,但技术实现上更具特色。
评价:不仅具备全对称能力,还展示了架构原创力。
功能层面:Oracle 兼容做得很“细”
系统表、视图、PL/SQL、事务处理方式、非自动提交机制等,与 Oracle 高度兼容;
同时也融合了一些 MySQL 使用习惯,功能细节处理到位。
评价:兼容不只停留在语法,连“使用习惯”都照顾到了。
高可用性:极限负载下仍稳如老狗
测试模拟各种故障场景(断电、宕机、网络异常、介质故障等),目标指标:
RPO(数据丢失)= 0
RTO(恢复时间)< 30s
结果:
多轮测试中,最短切换时间 7s,最长不超过 15s;
无一例数据丢失,一致性验证全通过。
评价:高压环境下的切换逻辑严谨、响应迅速,值得信赖。
性能表现:单机顶天,集群线性拉满
三个值得称赞的“细节设计”
1.内置连接池稳定系统负载
在并发访问高峰时,连接池策略确保系统不过载,表现优异。
2.内存分区极致管控,拒绝 OOM
合理划分各类内存区域
使用大页内存技术
高并发、大事务下系统依旧稳如老狗
3.资源&性能可观测性优秀
内建 AWR 报告机制,逻辑与 Oracle 保持一致(基于 DB Time)
性能分析精度高,方便排查优化瓶颈
额外发现的小惊喜
支持 Truncate 闪回(超越 Oracle)
本地 Swap 表空间设计,增强临时数据处理能力
展示了在“稳定性优先、兼容性可靠、性能兜底”三要素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结语:细节打动技术人,能力超出预期
“从一个做数据库内核多年的人眼里看,YashanDB YAC 这套架构的精细程度与可靠性,是做过技术的人一眼能看懂的功底。”
不靠噱头、不玩虚表,YashanDB 用稳定的表现和细节的积累,在国产数据库高可用领域打出一记漂亮的重拳。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