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这些话:

“这周生产计划完成率才85%,不及格啊!” “今天完成率100%,很好,但产量怎么这么低?” “计划都完成了,怎么还延迟交货了?”

乍一听,好像“生产计划完成率”这个指标大家都懂。但真要追问一句:“你这个完成率是怎么算的?”

十有八九的回答都模模糊糊,甚至是算错了还不自知

今天我就用最简单、最接地气的语言,带你彻底搞懂这个事:

  • 什么是生产计划完成率?
  • 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和适用场景?
  • 哪些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 怎么用这个数据来反推管理问题?

不管你是生产主管、PMC、还是厂长、老板,只要你和“排计划、盯进度、算产能”这件事打交道,这篇文章都值得你收藏!文中介绍的生产管理系统模板>>>https://s.fanruan.com/4ermb


一、先说说:什么是“生产计划完成率”?

所谓“生产计划完成率”,其实就是一句话:

“你计划做多少,实际做了多少。”

比如:

  • 计划本周做1000件,实际做了950件,那完成率就是:950 ÷ 1000 = 95%
  • 计划今天做10批,实际只做了8批,那完成率就是:8 ÷ 10 = 80%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是的,表面上简单,但里面有坑! 因为“计划”和“完成”两个词,每个公司、每个车间理解都不一样。你要真想算得准、算得有意义,得先弄清楚下面这几个问题。


二、“计划”怎么定义?到底按什么来算?

很多人一上来就拿计划单和产量表去对比,结果算出来一堆“假数据”,根本无法指导生产。

所以,咱们先来搞明白:你口中的“计划”,到底是哪个“计划”?

1. 按工单来算?

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比如你这个月计划排了100张工单,每张都有生产数量,那就按工单为单位来核算。

适合场景:

  •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 每个订单都有客户交期;
  • 工单完成有明确的验收或交接。

2. 按产量来算?

也可以,比如计划本周产出5000件产品,那就按实际产出数量除以计划产量。

适合场景:

  • 大批量重复生产;
  • 产品单一、生产线专一;
  • 不需要频繁拆工单。

3. 按时段或任务点来算?

有些公司习惯按天、按班次、按阶段设目标。比如今天计划完2个工序、完成一个阶段,也可以作为“完成”的依据。

适合场景:

  • 项目型生产;
  • 工序多、周期长;
  • 阶段性验收控制比较强。

⚠️ 注意:“计划”的颗粒度必须一致!

你不能上面按“工单”,下面按“件数”;也不能“今天按品类,明天按产线”。不然你得到的完成率数据就是四不像,参考价值为零。


三、“完成”怎么定义?是做完?还是过检?还是出货?

这又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

你说“完成了”,那到底是:

  • 只是生产完成,还没质检?
  • 还是已经质检合格
  • 还是已经入库、贴标、装箱
  • 甚至是已经发货给客户

不同的定义,会导致你的“完成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个人建议:以“可交付产出”为准,也就是质检合格且可入库。

原因有三:

  1. 才是实际可用产出,不能只看“跑完流程”,还得“有用”;
  2. 和后续入库、出货能对得上,数据不割裂;
  3. 能让质量问题直接反映到完成率上,避免“虚高”。

四、几种常用的“生产计划完成率”计算方法

搞懂了“计划”和“完成”的定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讲几种实际可用的计算公式了。

方法一:按件数计算

完成率 = 实际完成数量 ÷ 计划数量 × 100%

举个例子:

  • 本月计划生产 10,000 件产品;
  • 实际完成了 9,200 件;
  • 完成率 = 9200 ÷ 10000 = 92%

方法二:按工单数计算

完成率 = 准时完成的工单数 ÷ 计划下达工单数 × 100%

  • 本周下达了 40 张工单;
  • 其中 36 张按时完成;
  • 完成率 = 36 ÷ 40 = 90%

这种方法对以“交期”为核心的车间特别好用。

方法三:按时间节点完成率(阶段性追踪)

适用于项目型、装配型制造:

完成率 = 实际完成的阶段任务数 ÷ 计划阶段任务数 × 100%

比如本周计划完成三个大工序,实际完成两个,那完成率就是 66.67%。

五、如何在生产系统中快速计算生产计划完成率?

1、生产计划完成率

生产计划完成率是实际完成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之间的比率,可用于实时把控生产进度,并可及时响应异常数据,确保订单的按时交付。

1)添加一个统计表,数据源为刚刚新建的数据流。点击「统计表 >> 数据流」,选择「计划和实际生产数量」数据流:

2)图表类型选择「进度图」,添加维度和指标如下:

  • 维度:良品数(求和)
  • 指标:生产计划数(求和)
  • \=​

2、本月工序量趋势

本月工序量趋势统计每日工序量,并累计计算当月的工序总量,用于衡量生产效能。

1)添加一个统计表,数据源为刚刚新建的数据流。点击「统计表 >> 数据流」,选择「本月累计工序量」数据流:

2)图表类型选择「双轴图」,左轴选择「柱形图」,右轴选择「折线图」,添加维度和指标如下:

  • 维度:日期时间(年-月-日)
  • 指标(左):累计工序量(求和)
  • 指标(右):生产数量核验(求和)

3)修改指标「生产数量核验」的显示名为「每日工序量」:

全部设置好后,可将数据流放在仪表盘中进行展示,整体效果如下:


常见“坑点”和误区,别踩!

1. 拿延期完成的也算“完成”

有的团队为了好看,把晚两天交付的工单也算在“完成率”里,美其名曰“总完成率”。

但对客户来说,你交晚了就是没完成!

建议加一个“按期完成率”和“总完成率”的拆分:

  • 按期完成率 = 按时完成的 / 计划数
  • 总完成率 = 所有完成的 / 计划数

两者分开看,才能看出“效率问题”和“补救能力”。


2. 计划总是变来变去,完成率永远好看

这个很常见:中途把计划改掉,取消的、不急的、延期的都不算在“计划”里,最后完成率轻轻松松100%。

这是“人为调计划”的陷阱。

正确做法是:计划锁定后别随便改,如果改了,也要记录变更时间、原因,并区分“原始计划”和“动态计划”。


3. 数字好看,但根本不反映实际产能

有时候你完成率是100%,但产量比上个月低了30%,为啥? 因为你压根就没排多少计划!

所以完成率不能孤立看,得配合“产能利用率”“交期达成率”一起分析,才有价值。


4、怎么用完成率去反推管理问题?

别把完成率当KPI来看,它其实更像一面镜子。你得问自己:

  • 为什么完不成?是原料问题?排产不合理?设备瓶颈?人手不够?
  • 哪个部门/班组完成率最低?是管理不到位,还是任务难度不匹配?
  • 是经常“开始就延误”,还是“临门一脚差点事”?

举个例子:

📌 如果你连续3周完成率都只有80%:

  • 去查查是不是前段原材料供应老是晚;
  • 或者看看是不是排了两条产线,结果人只够一条跑;
  • 再看看有没有设备故障率高的环节,总是拖慢进度。

通过这些分析,你就能真正从“算完成率”,走向“用完成率优化生产”。


最后总结一下

生产计划完成率,其实不是一个数字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思维的问题。

想算清楚它,你得先搞明白:

  • 你说的“计划”到底是哪一类计划?
  • 你说的“完成”,是产出?是质检合格?还是入库?
  • 你的计算口径能不能复用?能不能沉淀下来?
  • 数据拿来之后,是摆好看的?还是拿来优化的?

当你把这些想清楚了,完成率就不再是一串模糊的百分比,而是一个让你真正掌控现场、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的实用工具


保卫大狮兄
4 声望11 粉丝

开发者一枚。爱研究,爱科普,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