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架构治理平台 ArchGuard 中,为了实现对架构的治理,我们需要代码 + 模型描述所要处理的内容和数据。所以,在 ArchGuard 中,我们有了代码的模型、依赖的模型、变更的模型等,剩下的两个核心的部分就是架构的模型、架构的治理模型,其它的还有诸如构建的模型等,会在后续的过程中持续引入到系统中。

PS:本文里的架构展开是基于自动化分析需求的,模型也是基于这个动机出发的。

架构是什么??
对单个语言的代码建模并不难,对于一个语言有特别的概念,如 package、class、field、function 等等。在有了明确概念的基础之下,结合我们的业务上的需求,就能构建一个太差不差的模型。在采用 DDD 这一类建模方式的时候,产生共识,提炼知识,形成概念等,便能构建出模型的雏形。

起点:架构是重要的元素
然而,对于架构来说,业内没有统一的定义。于是乎,诸如 Martin Fowler 喜欢引用 GoF(《设计模式》作者们) 之一的 Ralph Johnson 对于架构的描述:

架构是那些重要的东西……,无论它具体是什么。
同样的 Grady Booch (UML 的发明者之一)也是惟类似的方式来概括架构的:

软件架构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设计决定的集合,可以通过变更成本来衡量每个设计决定的重要维度。
所以呢,这让我们感觉说了等于没说,我们得去定义什么是重要的东西。而重要的东西,在不同人、不同场景之下,它是存在差异的。哪怕是同一个类型的软件,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背景之下,重要的东西也尽相同。


已注销
1 声望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