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数字化时代的变革带来了一个不断演进的创新周期,这个周期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创新-盈利-守业”的单一路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加速变化,传统的创新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今天的商业节奏变得愈加复杂与迅速:创新一旦诞生,紧接着便是快速的规模化、标准化,随后很快就会被新的创新所替代。

  1. 原有的“创新-盈利-守业”路径被打破
    过去,企业在进行创新时,通常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先创新、后盈利、再守业。这种模式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优势。然而,在数字化时代,这一传统路径已经被打破。
    今天,企业的创新周期大大缩短,一项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推出后,通常很快就会进入规模化阶段,然后迅速标准化,最终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被竞争对手超越。竞争对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复制或超越你的创新成果。这种变化是由数字化时代高速的信息流通、技术更新换代以及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推动的。
  2. 今天的商业节奏:创新→快速规模化→快速标准化→快速被替代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节奏可以用一个快速循环来描述。首先是创新,企业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接着,创新迅速进入规模化阶段,这通常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率进行大规模推广;然后,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的成熟,创新进入标准化阶段,此时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优势逐渐减弱,进入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平稳期。
    然而,这一阶段也并非稳定的终点,市场的竞争总是在不断推动创新的发生。一旦竞争对手迎头赶上,企业的创新优势迅速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行业在快速标准化后又迅速被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所替代。
  3. 创新的“红利周期”大大缩短,组织需具备“连续创新”能力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创新的“红利周期”越来越短。曾几何时,企业可以通过一个创新项目获得多年的市场优势,但如今,这种红利期已经大大缩短。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因此,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必须培养出一种“连续创新”的能力。创新不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在ITIL 4 DITS中,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了如何构建一个支持持续创新的组织架构和文化,这样的组织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活力 。
  4. 如何理解“创新不是终点,而是循环起点”?
    在数字化时代,创新不再是一个终点。传统的观念认为,创新是为了打破市场的僵局,推动企业走向新的高度。然而,在如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循环的起点。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继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创新不是终点,而是循环起点”这一观点在ITIL 4 DITS中得到特别强调。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企业如何在创新的循环中不断调整战略、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还需要在战略和商业模式上持续创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领先 。
  5. 在DITS的战略地图中,如何为连续创新预留空间与机制?
    在DITS的战略地图中,连续创新被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创新,必须为创新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机制。这意味着组织结构、文化和战略规划都需要为创新的持续推进提供支持。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组织架构,使得创新不局限于研发部门,而是能够贯穿整个组织。其次,企业应当将创新作为战略目标的一部分,通过持续的市场调研、技术研发和客户反馈来推动创新。最后,企业还需要在管理层和员工中培养创新文化,使得创新成为每个员工的职责,而不仅仅是某些部门的任务。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ITIL先锋论坛
1 声望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