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扎心的现实: 你材料成本高,利润低,最可能的问题
——不是供应商报价贵,不是采购砍价不够狠,而是你的BOM表根本不清楚!
很多企业做得越大,反而越不敢翻BOM。为啥?因为一翻就乱,一改就出事,谁也不敢动。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 BOM表到底是啥?为啥这么重要?
- BOM乱了会出什么问题?
- 怎样一步步把BOM表理清楚,让材料成本真正“控”得住?
一、什么是BOM表?别光当成“配料单”
BOM,全称Bill of Materials,中文叫物料清单,但说白了,它就是你这产品“怎么做、用啥料、用多少”的说明书。文中介绍的ERP系统模板,自取>>>https://s.fanruan.com/b751r
你造一台风扇,它需要电机、叶片、外壳、螺丝、电源线……这些东西就是它的“材料表”,每一项用多少、跟谁买、多少钱,全写在BOM里。
所以,BOM不是文档,是“钱”! 是你产品成本的“底座”!
如果这个底座不稳,那你后面无论是采购、生产、报价还是核算,统统靠不住。
BOM表的几个关键点:
- 包含哪些原材料:一共有多少种物料参与。
- 每种物料的数量:一个产品需要多少单位。
- 组成结构:是一次组装还是分层嵌套的结构(多层BOM)。
如果BOM没理顺,材料用量就控制不了,成本必然失控。
二、BOM表没理清,企业会面临哪些问题?
你可能觉得“我们也有BOM啊,系统里都导出来了”,但问题是——你那个BOM,真的清楚吗?真的能用吗?
来看看企业常见的“BOM失控现场”:
1. 用料不一致,车间自由发挥
一个产品应该用0.5kg胶水,但车间说“做不了,得用0.6kg”。工程部却说“原图纸就是0.5kg”,那到底谁说了算?
2. 采购不知道买什么,买贵了、买错了
有时候BOM上写的是“304不锈钢”,但采购看到市场上“304”和“201”差价大,就自作主张买了201……最后装配不匹配,还被客户投诉材料不达标。
3. 库存乱账,仓库没法管
明明BOM里只需要2个零件,仓库却一直备3个,因为“怕不够用”。年末一盘点,几万块库存全是积压的冗余物料。
4. 成本分析不准确,报价乱七八糟
老板要报价,工程算成本,结果用的是3个月前的旧BOM版本,根本没包含最近换掉的新物料。报出来的价格不是亏本就是被客户嫌贵。
这些问题听着是不是都挺熟悉?要解决它们,其实就得从“把BOM表理清楚”开始做起。
三、理清BOM的六大关键步骤
那问题来了,BOM怎么才能“理得清”呢?这里给你拆成六步,每一步都很关键。
第一步:统一物料命名与编码,消灭“重名料、乱名料”
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啥,怎么控制?
有的工厂BOM上一个螺丝叫“6mm螺丝”,另一个人叫“内六角M6*20”,还有人写成“螺钉长20mm”。结果:
- 系统里查不出是同一个物料;
- 仓库进了3批同样的东西,库存积压;
- 成本核算一会儿3元一包,一会儿0.8元一个,根本对不上。
怎么做?
- 制定命名规则:例如“类别+规格+材质+版本”,如SC-M6*20-SS304-V1.0
- 物料编码唯一:不同物料不同编号,同一物料无论谁用都用统一编号
- 建立主数据维护机制:设一个专人团队,负责“谁能建新料、怎么审核、版本怎么管”
这样,你BOM用的料、仓库进的货、采购下的单、财务算的账,全都对得上号,才有可能控成本。
第二步:梳理产品结构,别怕层级多,只怕混乱
结构不清,损耗、错料、重复工序一定多。
尤其是做设备、整机、复杂零件的企业,一定有“子件套子件”,你一定要用多级BOM结构来建:
举个结构梳理的例子:
通过这种结构:
- 一眼看清产品组成;
- 子件一变,系统可自动更新成本;
- 多个产品共用子件时,改一个地方,多个产品都能同步。
第三步:量化用量+单位+损耗,别只写“有”
BOM不能写个“电阻:若干”,那不是清单,是谜语。
你要精准地写明:
- 数量:1个、3根、0.05kg……
- 单位:个、片、米、kg……
- 损耗率:实际会比理论多用多少,比如电缆常设3%损耗
示例:
这步是让BOM变成可以算成本、出计划、控库存的工具,不是个大概的参考表。
第四步:把“计划用量”和“实际用量”对起来,才能闭环控制
BOM给出的是“应该用多少”,但你还得盯住“实际用了多少”。
很多企业BOM写得很清楚,但车间怎么做,根本没人跟踪,结果:
- 材料多用也没人发现;
- 一样的产品不同班组材料耗用差异很大;
- 成本就是“跑”出去的。
怎么做?
- 用ERP系统/表单收集每批实际用量;
- 定期做“计划 vs 实际”对比分析;
- 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工艺、经验、操作失误);
- 更新BOM损耗率或优化工艺,形成闭环。
只有你知道“材料多用在哪了”,下次才能少用、精用,才叫真控制成本。
第五步:BOM版本必须受控,变更一定留痕
今天工程部偷偷换了个材料,明天财务对不上账,采购还多订了一吨。
BOM是动态的,但不能乱动,动就得有流程、有记录、有责任人。
建立“BOM变更流程”:
- 谁申请修改(如设计部);
- 修改啥,为什么改;
- 谁审批(工艺、采购、质量);
- 改后哪个版本生效,旧的还能不能用;
- 变更通知怎么发到仓库、采购、车间。
系统里也要能查到:
- 当前用的是哪一版BOM(V2.1?V3.0?);
- 每次版本改了什么;
- 这版有没有出问题、成本有没有变化。
否则,一不留神,一边是新图纸,一边是老采购,一边是老BOM,做出来的产品根本对不上。
第六步:让BOM“串起来”,带动采购、库存、生产、成本协同
一个“理清了的BOM”,不仅能控成本,还能带飞整个流程。
理清BOM,带来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
BOM就是一张“材料控制神图”,只要这张图你掌控得住,全链条就跑得顺。
制材料成本这件事,说白了不是“精打细算”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一个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BOM表就是那个最开始的一块基石。
你BOM清不清楚,直接影响到:
- 材料能不能采购对
- 库存会不会积压
- 车间能不能按图施工
- 报价能不能合理精确
- 最终,利润能不能保得住!
所以,第一步就是把BOM表理清楚。
建议你现在就拉上技术、采购、仓库、财务坐下来,好好捋一捋这张“材料账单”,把所有不合理、混乱、不一致的地方一个个找出来清理干净。等BOM清楚了,才有可能谈什么成本优化、流程提升。
不然你再怎么努力“节省成本”,最后不过是在给一个“漏水的桶”补补贴贴,毫无意义。
BOM清了,流程顺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