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老板朋友最近找我吐槽:

“我们成本控制做得挺严的,预算卡得死死的,采购也砍价砍到底,生产现场天天提效率,可到年底一算账——利润怎么还是那么薄?”

我就问他:“你供应链那块怎么管的?”

他说:“就那样吧,采购、仓库、物流、工厂各干各的呗。”

我当时就笑了,说句实话:

真正能搞明白成本控制、利润增长的人,一定是对供应链管理有深刻理解的人。 不懂供应链,你就是在用“看得见”的方式去管“看不见”的成本。

今天我们就来聊明白这件事,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制造业、电商贸易公司这些“天天跟供应链打交道”的行业,不懂这一套,真别谈什么利润最大化。

一、供应链到底管啥?简单说,就是管你的企业怎么赚钱

咱们先说人话,把供应链管理最简单的逻辑捋一遍:

你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肯定是赚钱对吧? 赚钱无非就两种方式:开源(增加收入)+节流(控制成本)

问题就来了:

很多人觉得供应链只是“采购+仓库+物流”,认为只要把货买回来再发出去就算完了。

实际上,供应链要管的,远比你想的复杂:

从客户下订单开始,一直到货送到客户手里,这中间每一步都是供应链。

比如:

  • 订单来了,库存有没有货?没有货采购多久能到?
  • 采购的价格是最低的吗?质量稳定吗?
  • 库存多了压资金,少了又断货,怎么控制?
  • 生产过程中料有没有及时到?工序排得合理吗?
  • 物流怎么选?成本低的慢,成本高的快,怎么权衡?
  • 客户收到货有没有投诉,退货频繁吗?

说白了,供应链管的是整个公司最核心的“钱货流”,管的其实就是公司利润的源头。

二、不懂供应链的企业,成本控制为什么老出问题?

不懂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一般有这么几个毛病,你自己对照看看:

1. 采购光砍价,越砍成本越高

你肯定碰到过:

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狂压价,价格压下来一算账,看似省钱了,但结果:

  • 质量不过关,退货率飙升;
  • 交货不及时,经常断货;
  • 隐性成本(沟通成本、质检成本)暴增。

这不叫省钱,这叫挖坑。

供应链的思维是什么?是从采购到入库、生产使用、质量稳定性、供应商配合度,全都一起算,而不是光看单价低不低。

2. 库存管不住,现金都变成了“仓库里的货”

很多老板看库存只看表格:“库存多了,资金占用太多;库存少了,又怕断货。”

其实库存管理最难的是掌握“动态平衡”:

  • 哪些物料应该多备一些?哪些可以随用随买?
  • 销售旺季、淡季库存如何动态调整?
  • 每天、每周应该盘多少货?怎么控制盘点成本?
  • 呆滞库存怎么处理,怎么防止积压?

如果你连库存模型都没有建好,现金就只能变成“死库存”,利润就变成“纸上数字”。

3. 物流随意选,表面便宜背后贵死你

很多公司一到发货就随便找物流公司:“谁便宜用谁”。

但你忽略了:

  • 便宜的物流可能慢,客户投诉多;
  • 到货率低,破损率高,退货又是一笔费用;
  • 没有物流计划,临时找车总比长期合作贵得多。

物流成本高不高,不只是看每单的运费,而是要看整个供应链的“履约成本”。

三、真正的利润控制,靠的是“供应链效率”

你听说过一句话吗?

企业利润 = 客户价值 – 全流程成本

这“全流程成本”,指的就是从接单开始到交付结束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

所以你想要利润增加,要么提升客户价值(比如更好的服务、更快的交货),要么就优化供应链效率,让成本自然降下来。

四、供应链怎么管,才能降本增效?搞定这6件事就够了!

我们就按照这6步,来把供应链管到“能赚钱”的程度:

1. 订单统筹:订单不是“接进来就完”,而是“从源头就要排好计划”

现实问题:

  • 销售拼业绩先接了单,结果产能不够、交期一拖再拖;
  • 同类产品、同周期订单没统一安排,资源浪费;
  • 急单、插单乱搞,生产、采购天天背锅。

管理建议:

  • 建立订单统一平台,订单一进系统 → 联动计划、库存、采购;
  • 分类排单(常规、急单、客户等级)+ 优先级设定;
  • 用系统(如SCM)实现“下单即联动”,让全链条围着订单转,而不是各干各的。

带来的好处:

不临时、不抢料、不乱排,一单到底,跑得顺、算得清。

2. 计划先行:计划不是“拍脑袋”,是靠系统推出来的“真计划”

现实问题:

  • 计划表一出,仓库说没料,采购说来不及;
  • 拍脑袋的计划,排得好看,做起来乱七八糟;
  • 没人能告诉老板:“下周能交多少单?”

管理建议:

  • 用MRP系统做物料需求计划,系统根据订单、库存、BOM自动算出该买啥、买多少;
  • 用系统做产能计划,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切换;
  • 每周做一次供需平衡会议,销售、生产、采购三方一起拍板计划。

带来的好处:

提前算好、提前排好,计划稳了,整个链条都跟着稳。

3. 精准采购:不是压价买,而是科学地“买对、买稳、买准时”

🔍 现实问题:

  • 为了降成本,压供应商报价,结果质量出问题;
  • 一出问题就临时加单、加价、急发货;
  • 谁是好供应商?谁交期稳?采购靠印象没底。

管理建议:

  • 搭建供应商数据库 + SRM系统,记录每次交期、质量、服务、价格;
  • 多供应商策略:一主一备,稳定+有弹性;
  • 合同里签清楚交期、质检标准、违约条款,不靠“关系”管供应商。

带来的好处:

不花冤枉钱、不挨客户骂、不怕突然出状况,采购环节就变成了“利润控制点”。

4. 库存优化:库存不是越多越好,是越“合适”越值钱

现实问题:

  • 仓库货堆成山,结果客户要的那批就是没有;
  • 有些料压了半年还没用掉,库存账面是资产,其实是“沉睡的钱”;
  • 每次盘点都发现“这不是刚买的怎么还有?”

管理建议:

  • 用SCM系统精细化管理库存:实时库存、批次、保质期、出入库全流程;
  • 做好ABC分类:A类控库存周转,B类控采购频率,C类设安全线;
  • 每月做一次呆滞品分析,发现问题就下处理策略(打折、转用、退货、二次销售)。

带来的好处:

不压资金、不积压、不浪费,库存真正为业务“服务”,不是“吃掉利润”。

5. 协同发货:发货不是“今天发了没”,而是“准时、准确、不返工”

现实问题:

  • 客户打电话催发货,仓库说在配;
  • 销售说昨天说要发,物流说今天没车;
  • 发错货、漏发货、退换货,这些“隐形成本”一直在吞利润。

管理建议:

  • 用TMS系统统一发货计划、车辆调度、配送追踪;
  • 出库前扫码校验、拣货路径优化;
  • 客户可以实时查运输状态,减少电话沟通、售后投诉。

带来的好处:

发货准、到货快、客户爽,少赔钱、少返工、少扯皮,利润自然往上走。

6. 数据看板:不靠月底翻报表,而是每天看“运营体温”

现实问题:

  • 老板月底问:“哪个客户最赚钱?”没人能说准;
  • 财务问:“哪个物料周转太慢?”采购还在翻Excel;
  • 各部门靠“感觉”做事,战略、战术全靠猜。

管理建议:

  • 用SCM系统接通ERP、WMS、TMS,数据汇总到统一平台;
  • 每日运营看板(订单状态、采购到货、库存周转、客户满意度)一目了然;
  • 异常预警机制:交期延迟、库存低于安全线、采购超预算 → 系统先提醒。

带来的好处:

管理不靠“问”,而靠“看”;决策不靠“拍脑袋”,而靠“数据说话”。

五、总结一下:不懂供应链,真别谈成本控制和利润增长!

最后我们再回到开头朋友的问题:为什么忙活了一年,利润没涨还降了?

因为他们一直只在做“部门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链上的各种“隐性成本”:

  • 看不见的返工成本;
  • 看不见的库存积压;
  • 看不见的客户流失;
  • 看不见的生产浪费……

真正懂供应链的企业,算账从来不是局部,而是全链条地去管成本、看利润

所以,从今天起,你必须意识到一件事:

供应链不是采购的事、仓库的事、物流的事,而是整个公司的事。

真正能做到降成本、增利润的老板,都是那些把供应链看懂了的人。


制造业老简
0 声望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