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华为,就能成为下一个赛力斯吗?
北汽蓝谷最新披露的财报,或许值得参考。在财报中,北汽蓝谷展现了硬币的两面性:
一面是享界、极狐双品牌并行,帮助北汽蓝谷销量提升,并带动营收实现增长。
另一面却是营业成本也在增加,卖得越多亏得越多,需要外界大笔融资输血。
从曾经蝉联销冠的新能源领跑者,到后来的销量掉队者,北汽蓝谷这一手牌,接下来该怎么打?能打出“赛力斯式”的王炸吗?
交付营收双增,但亏损创新高
在连续4年跌破10万辆后,北汽蓝谷终于重回到十万量级交付水平,2024年累计交付11.39万辆车,同比增长23.53%。
其中,有8.1万台由极狐贡献,同比大涨了169.91%;享界上市5个月,累计交付了7494辆S9。
随着销量增长,北汽蓝谷的营收也水涨船高,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145.12亿元,同比增长1.35%。
不过,营收增速并没有销量的增速明显,规模上也还没回到巅峰时期的收入水平。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极狐调整了产品结构,价格更低的车型贡献了更多交付量。
简单计算单车均价(营收/交付),也能验证这一结论:
2024年,北汽蓝谷的单车均价为15.74万元,对比2023年的28.5万元近乎腰斩。
这个因素也进一步影响了利润水平,导致北汽蓝谷净亏损扩大,创亏损规模新纪录,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2024年全年,北汽蓝谷的归母净亏损达到69.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67%,比2020年交付2.6万台时的亏损还多。
对比新势力,北汽蓝谷也只少于蔚来的亏损额,比小鹏和极氪的亏损仍多出11亿左右。
当然除了价格调整外,亏损扩大还因为营业成本也随销量提升而增长,并且其增速和规模,都逐渐超过了营业收入。
所以从2020年开始,北汽蓝谷的毛利和毛利率水平大跌,毛利率甚至降到-28%以下。
虽然在2021年有所好转,但此后三年公司的毛利仍为负值,且并没有显示出回暖趋势。
另外,北汽蓝谷的期间费用也在增加,特别是增速最快的研发费用,2024年全年投入17.6亿元,同比增长48.5%,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12.1%。
现金层面也并不算乐观,到2024年底,尽管现金及等价物还有81亿,同比增长了近70%,但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72亿元,比上年同比减少238.05%。
也就是说,北汽蓝谷当前还需融资输血来保持资金链稳定,现状也确实如此:
就在发布财报当天,北汽蓝谷发布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6.72亿股股票。
其中,北汽集团拟认购金额不超过5亿元;福田汽车拟认购金额不超过25亿元,其他认购对象还没有确定。
公告透露,这笔钱将被用于两个项目,筹资的金额划分也已明了:
其一,是新能源车型开发,也就是极狐、享界等多品种和多款新能源轿车、SUV、MPV等改装开发,预计将投入50亿元;
其二,也就是剩余的10亿元,则流向AI智能化平台及智驾电动化系统开发,包括AI技术及大模型、软硬件平台,以及纯电、增程驱动系统等内容。
自2018年以来,这已经是北汽蓝谷第5次定增。
前4次分别是在2019年、2021年、2023年和2024年年底,实际募资金额分别为10.34亿元、54.5亿元、60.3亿元和101.5亿元。
加上2018年上市筹集的286.62亿,北汽蓝谷已累计融资超500亿元。
不过,如果单靠输血,似乎很难真正逆转局面。显然,北汽蓝谷也很清楚这一点。
国内新能源第一股,如今过得怎样?
一直到2018年以前,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都还代表着一个成功的故事。
时间回到2009年,北汽新能源诞生自“十城千辆”的新能源推广政策之下,是中国首家独立运营的新能源车企。
彼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入局者并不多。
到2011年,北汽新能源的首个总装车间建成,其首批纯电动车,也于第二年在这里成功下线。
只不过当时市场还是以示范运营为主,并且初期更多聚焦于出租车等B端市场,销量也因此没有大规模增长。
爆发始于2013年,北汽新能源向私人市场渗透,推出了纯电轿车E150,并在2014年启动“卫·蓝先锋”计划,发布首月获得了超800个订单。
之后国家补贴政策开始向私人用户倾斜,以及北京推出新能源车单独摇号政策,新能源市场出现缺口,网约车和共享出行需求激增,北汽新能源当即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
2013年,北汽新能源销量1628辆,居全国首位,并且在接下来的4年里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冠。
到2018年,北汽新能源通过资产重组注入SST前锋完成借壳上市,成为国内“新能源整车第一股”,SST前锋随之更名为北汽蓝谷,成为北汽新能源的母公司。
不过,也正因为从B端市场入局,让“出租车”这一标签深入用户心智,也因此留下了之后销量暴跌的隐患。
恰逢从2019年起,补贴开始大幅退坡,市场竞争陡然加剧,2019年成为北汽蓝谷近几年来最后一次盈利。
转折在2020年真正爆发,那一年北汽蓝谷交付从上年15.1万辆,暴跌至2.6万辆。
这种断崖式下跌,导致北汽蓝谷猛然从0.92亿的利润转为64.82亿元亏损,接下来的5年里,北汽蓝谷累计亏损超290亿元。
这一过程中,北汽蓝谷为了撕掉“出租车”的固有标签,推出了中高端品牌极狐,并采用HI模式和华为合作开发。
2021年,阿尔法T和阿尔法S两款车上市,起售价均超过24万元,但当年总销量不足2.7万辆,一直到2023年之前,也都没有如预期般扛起销量。
与此同时,市场上另一家车企,正因与华为绑定而悄悄崛起,那就是赛力斯。
赛力斯的爆发之路,也经历过磨合试错阶段,最终选择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问界,2023年开始扭转局面,在2024年实现大爆发。
有这样的参考在前,北汽蓝谷本身又是最早一批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双方深度合作的享界品牌,在2024年下半年横空出世。
由此,北汽蓝谷开启两条品牌主线并行模式,但考虑到享界的高端定位,以及之前平淡的销量,极狐调整了价格策略,开始切入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推出12.98万元起的阿尔法S5,和16万元级的阿尔法T5。
同时在技术层面,北汽蓝谷引入达尔文2.0智能全栈技术体系,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池,还有为奔驰、宝马代工的麦格纳制造工艺,续航、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方面都打造出了差异化竞争力。
这也是为什么,极狐的销量在2024年开始复苏,全年总销量也回到10万辆以上。
今年2月,北汽蓝谷还宣布计划更名为北汽极狐,希望以此加深市场对品牌标签的印象。
而这一复苏趋势,也在今年得到延续:
今年一季度,极狐累计交付27714辆,同比大涨699.87%,特别是3月销量达到13018辆,同比增长500.46%,创历史新高。
而享界一季度累计交付2090辆,4月全新推出的享界S9增程版,不久前开启首批交付,预计会进一步提升销量。
前3个月,北汽蓝谷累计交付2.77万辆,同比增长173.8%。
在销量回暖下,北汽蓝谷的亏损也看到收窄趋势,一季度归母净亏损9.53亿元,同比收窄6.2%。
如果要说复刻赛力斯的路径,北汽蓝谷可能还需要时间,等待自己的爆点。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