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某头部数科企业数据库负责人
原发表于国产数据库生态大会“根”技术专场
国产数据库的替代浪潮正在从“可用”走向“好用”。作为多年共享存储架构研发人员,我曾对市面上某些“伪分布”“套壳产品”心存疑虑。带着这个视角,我们团队对 崖山数据库共享集群(YAC) 进行了全面测试,以下是从架构、功能、高可用、性能四方面的真实测评结论。
一、共享存储架构的现实价值
共享集群架构以 Oracle RAC 为代表,是目前金融、电力等核心系统的首选架构。它真正做到:
节点对称、支持高并发;
原生共享存储,数据不依赖单节点;
故障切换快,RTO 低于 30 秒;
支持水平扩展,节约部署成本。
当前的“国产替代”不只是跑起来的问题,而是要跑得稳、跑得好,甚至比原来的系统更具经济性。
二、架构能力测试|对称可写 + 原创设计
测试目标:
验证是否每个节点均可读写;
检查存储与进线程结构是否具备独特性。
测试结论:
四节点均具备对称读写能力,性能表现接近;
存储文件系统、进程线程模型等均非市面通用套件,有明显原创特征。
一句话总结:不仅是平替 RAC,更是架构上的深度自主。
三、功能兼容测试|Oracle 兼容度高,细节拉满
从系统表、DBA 视图、PL/SQL 语法、事务控制、非自动提交机制等多个维度对比 Oracle,YAC 兼容度非常高,且对使用习惯有精准还原。
同时发现多个增强功能:
Oracle 闪回基础上新增支持 TRUNCATE 闪回;
增设本地 swap 表空间等机制,进一步提升性能与可控性。
四、高可用测试|故障恢复快,稳定性强
我们在高负载压力下模拟硬件宕机、掉电、介质失效、网络中断等多种场景,测试其高可用能力。
测试结论:
所有故障均能被快速识别和切换;
实测 RPO=0.RTO < 15 秒;
数据一致性无误,恢复效率优秀。
五、性能测试|线性扩展、接近单机极限
测试目标:
验证集群是否影响单节点性能;
观察扩展节点后整体性能表现。
测试结果:
单机性能 202 万 tpmC,CPU 利用率约 65%;
集群单节点性能 194 万,几乎无折损;
四节点总性能达 520 万 tpmC,扩展效率极高(线性增长)。
六、资源管理亮点|三大细节体现“功底”
1、连接池策略成熟:
测试期间,崖山数据库通过库内连接池有效控制系统压力,避免连接过载。
2、内存资源划分精细:
面对高并发、大内存需求场景,稳定性保持极佳,无 OOM 等异常。大页内存、参数分区等策略实现资源极限可控。
3、性能观测精细:
提供 Oracle 风格的 AWR 报告,核心指标一致,性能分析便捷、实用。基于 DB Time 的逻辑为系统调优提供关键支撑。
总结评价
从一位数据库底层工程师的角度出发,YAC 是少数能在架构、性能、高可用与可控性四个层面全面“过线”的国产数据库产品。
不仅是平替,更是架构能力、工程能力、细节功底的集中体现。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