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的天平,正在发生你我都能感知的“倾斜”。
海外老牌主机厂缓步转身,新势力和中国车企加速换道超车,最容易被感知的是中国玩家的绝对增长:
而不那么容易被感知的,深藏在各个玩家的业绩报告之中——
短期看增长,中期看抗压,长期看的则是潜力和定力。
全球车圈西边不亮东边亮
随着全球车企年报季进入尾声,汽车产业格局愈发清晰明了。
过去一年,曾叱咤风云的德日美系传统巨头,在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转型中不复从容。
以丰田、大众、通用为代表,2024年销量都在下滑,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基调。
而另一边,中国车企的表现却一片火热。
例如比亚迪总年销427万辆,一举从全球第九跃居全球第五;新势力销冠理想连续两年营收破千亿;以长安为代表的老牌车企也取得了亮眼的转型成果……
短期增长值得关注,而中长期的抗压能力和潜力——也就是负债水平,同样有参考意义。
用负债率来衡量负债水平,40%~60%通常被认为是合理区间。
不过由于产业链结构各异,不同行业的负债平均水平天差地别,例如汽车行业就是典型的高负债率。
统计2024年全球主流车企财报,国内外车企负债率普遍都在60%以上,甚至有部分车企超过了75%。
例如海外的福特负债率已达到84.27%,通用为76.55%;国内奇瑞(前三季度)的负债率为88.64%,蔚来、赛力斯在87%左右。
不过,从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来看,国内整体的负债率正走向下降。
例如赛力斯,一季度负债率为76.83%,比起2024年末已下降了10.55%;比亚迪70.71%的负债率,也比去年年底下降3.93%,今年很可能会继续降到70%以下。
一看到“负债”两个字,很多吃瓜群众可能会皱眉,甚至将其与“危险”、“生死存亡”画等号。
实际上,这个词放在高速发展的行业里,往往象征着巨额的投资和研发投入,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也越高。
但同样是高负债,总负债与营收关系的不同,也代表债务压力和风险的不同。
如大众2024年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3.4万亿元,为同期营收的136%;丰田营收2.2万亿元,其负债也达到了营收的1.23倍。
国内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5847亿元的总负债占营收的75%;吉利控股营收5748亿元,总负债504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88%。
从这一比例来看整个行业,中国车企较海外车企的负债压力更低。进一步拆解债务结构,这种“西边不亮东边亮”的态势会更加直观。
车企“欠的钱”,怎么来的?
财务报表中,企业负债通常被分为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
无息负债主要是由日常经营产生,包括还没到期的供应商货款、即将支付的员工薪酬、尚未到期缴纳的税费等等,不必支付利息成本,也不会减少公司利润。
而有息负债则是通过向金融机构借钱、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产生,需要支付利息。同时,如果需要支付的利息过多,可能会让企业资金链陷入流动性危机。
所以,有息负债其实更能说明企业真实的债务压力,有息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承担的债务压力越大。
现在再来看全球车企的负债结构,会发现海外头部车企比国内车圈对有息负债的依赖更高。
比亚迪的有息负债只占总负债的5%,奇瑞、长城这一占比约为12%,长安、赛力斯甚至还不足1%……很大部分债务都不用“多花钱”付息,属于良性健康负债。
丰田、福特这类海外巨头,有息负债占比动辄超60%,背后代表着每年还需支付一大笔利息,对抗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更高。
除了有息负债以外,应付账款(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也能反映出企业的健康状况,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能力。
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就越多,其向供应商采购与合作的体量也越大,需要向供应商支付的货款也相应越多。
衡量企业是否合理健康、能不能长久稳定,主要看与应付账款相关的两个指标:
其一,是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这一项占比越低,说明在一定的营收规模上,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相对越少。
2024年各家财报数据显示,国内主流车企中,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最低的是比亚迪,数值为31%,最高的是蔚来,占比达到了52%。
其二,则可以关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越小,说明向上游供应商付款越快,对供应商而言越安全可靠,进而产业链结构也越稳固。
目前,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大约在125~205天之间。
据Wind数据显示,比亚迪的平均周期为127天,为当前行业内的最优水平,奇瑞为143天(截至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是163天,蔚来是195天,长安则超200天。
“负债”背后,准确的解读其实应当是长期潜力、战略、增长。
比亚迪仅4.9%的有息负债占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27天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五倍于有息负债的现金储备,是销量实现爆发后转动起的规模化效应飞轮。
赛力斯76.8%的行业最高负债率,揭示出华为加持下从无名之辈到国产豪车一哥的急速扩张。
长安汽车59.7%的负债率配合深蓝品牌的高速增长,则展示了国企改革的新可能……
所以具体到自主玩家,车企负债既是压力也是勋章,债务瘦身藏着转型的阵痛与希望;债务在可控范围内保持较高水平,是业务扩张和攀登技术珠峰的直接证明。
看似惊人的债务数字,其实是中国汽车重塑行业的加速器。
汽车产业百年变局中,不敢负债或者没有能力负债千亿的玩家,可能连参赛资格都将不保。
在汽车工业这样的领域,负债能力一定程度也体现着竞争力。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