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老马。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常常思考产品设计、版本迭代、用户体验、高可用架构、MVP模型……这些名词我们熟得不能再熟。

但回头看看自己的生活,却总觉得被困在某种循环里:每天重复敲代码、开会、修 Bug、迭代,连思考“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都变得奢侈。

有没有想过,我们既然能设计出好用的 App、稳定的系统,为什么不能设计我们的人生

最近我无意间刷到了一场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名字就叫《设计你的人生》(Designing Your Life)。

今天想在这里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同样困惑的你。

一些问题

可是你,还有激情吗?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你是不是也有过那种感觉:年少时的梦想,仿佛被现实的重力慢慢拉低了。写代码不再兴奋,加薪升职也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激情去哪了?还能找回来吗?

人生要去往何处?

cheems,我们将去往何处?

每天清晨起床,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出门上班吗?是为了工资?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只是默认选择?

最近又在B站有一个关于人生何去何从的小短片,希望你也喜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v4y1w7hA/

你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吗?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重新规划人生轨迹,你会变成现在的自己吗?

或者说,你还记得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吧。

一、把点链接起来:人生的 LifeView & WorkView

在《设计人生》的课程中,有两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 你的 LifeView 是什么?(你相信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意义何在?)
  • 你的 WorkView 是什么?(你为何而工作?你希望通过工作获得什么?)

这是一个原点定位的过程。你可以试着问自己:

  • 我是谁?
  • 我在做什么?
  • 我相信什么?
  • 我为什么工作?为了钱?成长?影响力?自由?

当我们能把这些“点”串联起来,人生的地图才会浮现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方向感。

二、无法改变的重力:先接受,再行动

在工程世界中,有些底层规则是不可修改的。

比如“重力”——你无法阻止苹果往下掉。

人生中,也存在这种“不可更改的前提条件”:

  • 出身、家庭背景
  • 年龄、身体状况
  • 社会环境、经济结构

这些我们无法选择的“重力”会限制我们的一些想法,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放弃设计人生。

真正的自由,是在有限规则下创造无限可能。

接受不能改变的,专注改变可以改变的。就像打游戏,不抱怨地图,而是研究怎么用有限资源通关。

我们也要学会顺势而为,比如利用游戏规则,重力之下的“信仰之跃”。

当然,你也可以浪漫一点,比如像马斯克那样,尝试逃离地球,引领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

虽然很难,但很酷——而且,你愿意相信,就已经是第一步

三、多元宇宙与人生可能性:别困在唯一解里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平行宇宙,你觉得另一个你,在做什么?

  • 是一名画家?
  • 是旅居世界的博主?
  • 还是个开书店的隐士?

在《设计人生》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练习:为自己设计三种不同版本的人生原型

  • 如果你继续现在的路径,你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 如果你现在做的事情突然不再存在了(比如你所在行业消失),你会去做什么?
  • 如果你拥有无限的时间与金钱,你最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个练习不是让你“马上跳槽”或“辞职去环球旅行”,而是帮你看到——人生永远不止一种可能性。

要避免的是两个极端:

  • 一种是“选择太多什么都不选”,
  • 另一种是“从一而终只活一种人生”。

当然,这里不是什么表面美好旅行账号,一首蓝莲花让大家递交辞职信,毕竟生活总要继续。

而是让大家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快速试错自己的人生。

四、原型设计人生:人生也可以“快速试错”

程序员对“原型设计”(Prototyping)和“MVP”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不把它用在人生决策中?

比如:

  • 想转行?先找人访谈,做点副业试试;
  • 想创业?先弄个 Landing Page,看有没有兴趣用户;
  • 想搬家去一个城市生活?先租一间房子住一个月试水。

不要一开始就 All in,人生设计更像是迭代+反馈的过程。

原型不是承诺,它只是一个低成本测试的工具。

行动 → 反馈 → 调整 → 前进。

五、选择与直觉:相信“够好”的自己

1. 选择悖论(The Paradox of Choice)

选择越多,反而越难决策。这不是你“懒”,是大脑进化的结果。

面对过多的可能性,我们的大脑会陷入“认知超载”,导致焦虑、拖延甚至放弃。

美国心理学家 Barry Schwartz 在《选择的悖论》中提出:

“自由的前提是选择,但过度的选择却带来了痛苦。”

所以,在人生决策中:

  • 给自己设定边界,只从有限选项中选;
  • “够好”就好,不追求完美
  • 相信直觉,而不是一味穷尽信息。

2. 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相信直觉,但别迷信它

直觉,是我们长期经验和情绪综合形成的判断。

在很多场景下,它是最快速且有效的判断系统(比如面试、谈判、生活决策)。

但也要配合理性分析,避免陷入偏见陷阱。

六、落子无悔,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人生像一盘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我们可能会走错一步,但不能后悔太久。因为:

  • 没有人能预见全局;
  • 落子之前,是选择;落子之后,是承担;
  • 真正的自由,是全力以赴地走好自己的棋路

尾声:人生的路径图

设计人生,其实可以简化为一句流程:

Gather(收集可能性) → Reduce(筛选可行性) → Choose(做出选择) → Go(全力以赴)

希望这段分享,能给正在选择或迷茫中的你,带来一些力量和方向。

别忘了,你是那个能设计系统的人,也有能力设计出属于你的人生版本 1.0,2.0,甚至 3.0。

别怕试错,别怕动身。

别怕变轨,别怕重启。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向前看,别回头。


老马啸西风
191 声望34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