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工厂咋干活的? 一句话:靠人、靠经验、靠手感。

  • 老师傅一看订单,心里就知道哪几台机器能干、工人怎么排、啥时候能交货。
  • 主管脑子里有“隐形排产表”,计划不用写,凭感觉安排。
  • 材料、设备、人工、客户、交期……全靠人盯、凭经验拍板。

说实话,这套方法,20年前真挺好用的。 那时候:

  • 市场单一,客户不挑;
  • 订单稳定,变化不大;
  • 人工便宜,工人听安排;
  • 生产节奏慢,出点差错也来得及补救。

可是,现在还靠这套,越来越不行了。

为什么? 今天咱们就聊聊,中小工厂经验管理越来越吃力的真相和生产管理底层的逻辑

一、为啥经验管理撑不住了?

很多老板、生产主管都有这种感受: 以前一套用顺的经验,现在越用越觉得卡、越用越觉得乱。

原因主要有这4点:

1. 订单多样化、变化快

现在客户下单,基本上是:

  • 量小款多、定制化;
  • 交期短、随时变更;
  • 一张单刚生产了一半,客户那边就催着改型号、换包装。

经验排产压根排不过来!

靠人脑根本记不住那么多变化。 昨天定好的单,今天客户就给你打乱了。 经验是“历史数据”,但客户变化的是“未来逻辑”。


2. 人员流动性大

以前的老师傅、老主管, 做10年、20年,经验稳得很。

现在呢? 换人快,新人多,管理层年轻,工人也难招。

经验传不下去, 老员工辞职一走,经验就跟着“断档”了。

靠“谁懂谁管”, 那谁走了,谁就没人替。

3. 工艺复杂、资源冲突多

现在产品工艺越来越复杂:

  • 一道工序多个机台抢着用;
  • 一个工单好几个部门参与(设计、采购、生产、质检、仓储);
  • 外协工序多,排程受限。

以前简单的“排单→开干”, 现在得考虑物料齐套、设备可用、工艺先后、人工排班、交期优先级……

光靠经验,算不过来,排产越排越混乱。


4. 管理流程没跟上

不少厂子还在用 Excel、微信群、白板:

  • 改订单,微信群通知,手动更新 Excel;
  • 机器排程,白板写,换单得擦掉重写;
  • 工单进度靠主管问,出了问题再补救。

数据碎片化、沟通滞后、信息不同步。 经验再好,也被这种流程拖垮了。

二、为什么经验思维撑不住,生产逻辑管理到底是啥??

说白了,经验是“个人能力”,而生产管理要的是“系统能力”。

经验靠记忆,逻辑靠规则。 经验靠个人,逻辑靠团队。 经验可遇不可求,逻辑可复制、可持续。

给你举个例子:

经验适合单一、稳定、熟练的环境逻辑适合复杂、变化、多人的环境。

现在的市场, 谁能把逻辑跑顺,谁就能活得稳、跑得快。

一个成熟的生产管理体系,基本上围绕四个核心问题

1. 我该做什么?(需求)

  • 客户订单、市场预测、生产计划。
  • 先搞清楚产什么、产多少、什么时候要。

2. 我用什么做?(资源)

  • 材料、设备、人力、工艺路线。
  • 资源是否齐备?能否满足生产要求?

3. 我怎么做?(过程)

  • 生产排程、工序流转、质量控制。
  • 先后顺序怎么排?瓶颈工序怎么调配?

4. 做得怎么样?(反馈)

  • 进度跟踪、异常反馈、成本核算、绩效考核。
  • 实际效果与计划偏差在哪里?怎么优化?

这四个问题,构成生产管理的逻辑闭环。

经验管理,只能解决其中一两个。 逻辑管理,能形成系统,循环改进。

三、怎么用生产管理系统,把逻辑管理真正落地?

前面咱们说了这么多,从经验走向逻辑,听起来都对。 可现实是: “说容易,做起来难。”

靠手工、靠Excel,最多标准化一点流程,信息一多、变化一大,管理就又回到“靠人记、靠人盯”的老路。

所以,要让逻辑管理真正跑得动,得用系统帮忙。

生产管理系统,就是把“你该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变成清晰的、数据化的、能追踪的动作。 而不是靠“经验丰富的人”拍脑袋。

怎么做? 系统主要得帮你做好三件事

1. 把经验转成标准,把标准变成系统规则

以前:

  • 老主管心里有流程,别人不知道。
  • 老员工知道先干啥后干啥,新人懵。

用了系统:

  • 工单流程、物料要求、工艺顺序,全部标准化。
  • 不用靠人传经验,新员工一上线,看系统就知道怎么做。
  • 有问题?系统自动预警,不用等主管发现。

经验 → 规则 → 系统执行,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逻辑管理”,而不是“人脑管理”。

2. 数据驱动,而不是拍脑袋决策

很多厂的问题,不是没人懂,而是: 数据不同步,信息不透明,大家各看各的版本。

用了生产管理系统之后:

  • 工单状态、设备负荷、物料库存,系统实时显示;
  • 异常(比如缺料、设备故障、工时偏差),系统自动记录、报警;
  • 所有部门看到的是同一套数据,不会“生产部一个版本,采购一个版本,老板一个版本”。

决策靠数据,不靠猜。

3. 过程可控,结果可追溯

逻辑管理的核心,不是“把计划排好”,而是能跟踪执行,能反馈调整

系统可以帮你做到:

  • 每个工单的进度,谁做的,做到哪一步,状态一目了然;
  • 每次变更、每次异常,系统自动记录,有问题能快速追溯;
  • 生产效率、良率、延期情况,系统自动生成报表,不用人工统计。

这样一来:

  • 过程在控:生产不是“干完才知道好不好”,而是每一步都可见。
  • 问题可查:出事不用全厂找“背锅侠”,直接追数据。

总结一下:

  1. 经验管理撑不住,是因为复杂度变了,单靠人脑扛不动。
  2. 逻辑管理让企业从“人治”转到“法治”,靠标准、流程和数据。
  3. 生产管理系统,是把逻辑管理落地的工具,帮企业做到: 标准化流程 数据驱动决策 过程可控、结果可追溯

说到底,系统不是为了“数字化好看”,而是让管理真正稳得住、跑得顺。

别总想着“我厂还小,先不搞系统”, 小企业更应该早点让逻辑跑顺,等业务一复杂,再改成本更高。


制造业老简
0 声望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