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突然才意识到,原来陈皓老师(网名:左耳朵耗子)已经离开两整年了。

两年前的5月份,这位年仅47岁的技术前辈因病离开,这也让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倔强又浪漫的技术人。

相信不少同学了解陈皓老师都是从他的个人博客酷壳CoolShell开始的。

同样,我也如是。

还记得刚开始发现陈皓老师的酷壳CoolShell博客时,有一种发现宝藏的感觉,一口气在上面追了很多文章,越追越上瘾。

尤其是他写的很多关于技术、职场、环境、趋势等相关的思考文字,字里行间里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犀利、个性、务实且有力量的技术人。

其实追忆起陈皓老师,我个人是非常感谢他的,虽说彼此素未谋面,但他的一些技术文章和教程于我而言,却有着不小的实际帮助。

这里举个例子,之前文章里我也说过,也是我印象最深,并且对我帮助极大的一个事情,那就是他早年所写的 Makefile 系列教程:《跟我一起写 Makefile》

这个我在之前写《C/C++学习(后台开发)学习路线》那篇文章时,在「应⽤编程实践」→「编译/调试工具」这一节,就曾给大家推荐过陈皓老师的这套教程。

提到 Makefile,估计现在很多程序员都不会写了,尤其比如像一些做互联网业务相关的同学可能都没有用过。

但是大家如果有做过C语言/C++工程化项目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其实 Makefile 相关的东西可谓是非常重要的必备知识,不会 Makefile,那也就意味着很难具备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接触的全是纯 C 的商用项目,且工程体量巨大,为此我也做了好几年的 C 语言大型项目开发。

实不相瞒,我记得当年自己在刚毕业入职那会接手团队项目时,最怕的就两样东西,一个是 GDB,一个就是 Makefile,天天被这两样东西折腾得死去活来,寝食难安。因为当时项目(包括子项目)里的 Makefile 实在是又多又杂,看得人头皮发麻,更别说自己去写了。

当时的我,就是看了陈皓老师的这套 Makefile 系列教程,跟着静下心来,最后慢慢顺了下来。

那除了 Makefile,陈皓老师同样写过不少关于 GDB 的教程,这对于相关的学习者们来说,同样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资料。

所以说巧不巧,这两样东西在当时对我来说,都是极其迫切渴望的东西,而这些都可以在陈皓老师的技术博客中找到。

所以直到现在,虽然我也很少再做这类开发并转向了互联网+AI,但我依然非常感谢陈皓老师的这些技术文字,于我而言,确实有着不小的帮助,而且是那种实实在在,解燃眉之急的帮助。

即便放到现在来看,我觉得 CoolShell 依然可以称为中文互联网技术博客的标杆。

设想一个场景,如果现在中文互联网技术圈要搞一个类似于「最佳技术博客 TOP 10」的博客榜单评选,我觉得陈皓老师的 CoolShell 有很大希望可以入选。

无论是技术教程,还是职场思考,你总能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

陈皓老师生前所创业的 MegaEase 公司在 GitHub 上专门创建了一个名为「Remembering-Haoel」的纪念仓库,用来收集和记录对于陈皓老师的点滴回忆。

看完了这里面的故事分享之后,我发现受益于陈皓老师技术文字的不只我一个人,分享者们都有类似的感受和体会。

包括直到如今,在 CoolShell 的博客下面,还能经常看到缅怀陈皓老师的新评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陈皓老师对于诸多技术人的影响。

作为一名30+的大龄程序员,这几年真的愈发感觉流光瞬息、时间飞逝,而且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夹着团队和工作,时间被撕碎,精力被分散,明显感觉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了。

上半场拼学习立业,下半场拼身体家庭,这是很多程序员当下现状的真实写照。

但是尽管如此,文章的最后还是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好节奏,保重身体,平安顺遂。

以上。

2025.05.19子夜。


CodeSheep
3.5k 声望7.7k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