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kit-learn 简介
官方的解释很简单: Machine Learning in Python, 用python来玩机器学习。
什么是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关注的是: 计算机程序如何随着经验积累自动提高性能。而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不需要写任何与问题相关的特定代码,泛型算法就能告诉你一些关于数据的秘密。
Scikit-learn的优点
构建于现有的NumPy(基础n维数组包),SciPy(科学计算基础包), matplotlib(全面的2D/3D画图),IPython(加强的交互解释器),Sympy(Symbolic mathematics), Pandas(数据结构和分析)之上,做了易用性的封装。
简单且高效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工具。
对所有人开放,且在很多场景易于复用。
BSD证书下开源。
Scikit-learn的生态
Python
python是一门简单易学的语言,语法要素不多,对于只关心机器学习本身非软件开发的人员,python语言层面的东西基本是不需要关心的。
Jupyter
http://nbviewer.jupyter.org/ 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式去共享自己或是别人的计算成果,以一种之前单单共享代码不同的交互的方式,scikit-learn官网上面大量的例子也是以这种方式展示,使用者不仅看到了代码的使用方式,还看到了代码的结果,如果自己搭建了jupyter server的话,导入notebook还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在其中上下文任意处修改,大大增加了学习效率。
Scikit-learn 的主要内容
Scikit-learn的算法地图
按照上图 scikit-learn提供的主要功能主要关注与数据建模,而非加载、操作、总结数据, 这些任务可能NumPy、Pandas就已经足够了。为此scikit-learn 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
测试数据集,sklearn.datasets模块提供了乳腺癌、kddcup 99、iris、加州房价等诸多开源的数据集
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为了特征筛选、统计可视化来减少属性的数量。
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 定义文件或者图片中的属性。
特征筛选(Feature selection): 为了建立监督学习模型而识别出有真实关系的属性。
按算法功能分类,分为监督学习:分类(classification)和回归(regression),以及非监督学习:聚类(clustering)。sklearn提供了很全面的算法实现,详细算法清单http://scikit-learn.org/stabl...。
聚类(Clustring): 使用KMeans之类的算法去给未标记的数据分类。
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 去评估监督学习模型的性能。
参数调优(Parameter Tuning): 去调整监督学习模型的参数以获得最大效果。
流型计算(Manifold Learning): 去统计和描绘多维度的数据
常用算法的大致介绍
分类 Classification
适用范围: 用作训练预测已经标记的数据集的类别. 监督学习的代表。
Do we Need Hundreds of Classifiers to Solve Real World Classification Problems?,文章测试了179种分类模型在UCI所有的121个数据上的性能,发现Random Forests 和 SVM 性能最好。
回归 Regression
适用范围:
回归是用于估计两种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过程,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任意一个自变量变化,另一个自变量不变时,因变量变化的典型值。最常见的是,回归分析能在给定自变量的条件下估计出因变量的条件期望。 (举个例子,在二维的坐标系中,根据已有的坐标点去推导x、y轴的函数关系,既一元n次方程。)
常用算法对比:
优点:直接、快速;知名度高
缺点:要求严格的假设;需要处理异常值
集成算法 Ensemble Algorithms
上图是单独用决策树来做回归任务去预测数据,但是反映了决策树虽然易于解释理解之外会有一些预测上的缺点,总结而言是趋向过拟合,可能或陷于局部最小值中、没有在线学习,所以下图引入了AdaBoost 集成算法来增加预测的可靠性,由此引出了集成算法的优点:
集成方法是由多个较弱的模型集成模型组,其中的模型可以单独进行训练,并且它们的预测能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去做出一个总体预测。
当先最先进的预测几乎都使用了算法集成。它比使用单个模型预测出来的结果要精确的多。
但是如何找出可结合的弱模型、以及结合的方式又称为了繁重的维护工作。
聚类 Clustering
适用范围:
是在没有标记的情况下去分类数据,使数据变得有意义, 如果已知分类分类的个数,Kmeans算法会更容易得出效果。
常用算法对比:
该图中颜色是聚类的结果,而非标记, 各算法的分类结果都可以根据输入参数调优,只是为了展示聚类的适用范围适合有特征的数据类型,对于最下一行的几乎均匀的数据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Scikit-learn进行计算的主要步骤
数据获取、预处理。
可选的降维过程.因为原始数据的维度比较大, 所以需要先找出真正跟预测目标相关的属性。
学习以及预测的过程。
反复学习的过程。增加样本、调优参数、换算法各种方式去提供预测的准确率。
Scikit-learn 的简单使用示例
决策树示例: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 读取 iris 数据集
dataset = datasets.load_iris()
# 采用CART模型
model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model.fit(dataset.data, dataset.target)
print(model)
# 预测
expected = dataset.target
predicted = model.predict(dataset.data)
# 统计
print(metrics.classification_report(expected, predicted))
print(metrics.confusion_matrix(expected, predicted))
输出:
precision recall f1-score support
0 1.00 1.00 1.00 50
1 1.00 1.00 1.00 50
2 1.00 1.00 1.00 50
avg / total 1.00 1.00 1.00 150
[[50 0 0]
[ 0 50 0]
[ 0 0 50]]
引用
Quick Start Tutorial http://scikit-learn.org/stabl...
User Guide http://scikit-learn.org/stabl...
API Reference http://scikit-learn.org/stabl...
Example Gallery http://scikit-learn.org/stabl...
API design for machine learning software: experiences from the scikit-learn project
toyld 岂安科技搬运代码负责人
主导各处的挖坑工作,擅长挖坑于悄然不息,负责生命不息,挖坑不止。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