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两句

  1. 今天又被一堆生活琐事和新电脑系统配置耽误了时间,虽然明个还有大事要办,但今天任务必须要完成,不得已也只能熬夜了。
  2. 这篇内容我不太满意,后续需要再完善。

25-10:多线程实现方式3

代码留坑待填

25-11:线程池的概述和使用

价值

  1. 程序启动一个新线程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它涉及到要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而使用线程池可以很好的提高性能,尤其是当程序中要创建大量生存期很短的线程时,更应该考虑使用线程池。线程池里的每一个线程代码结束后,并不会死亡,而是再次回到线程池中成为空闲状态,等待下一个对象来使用。在JDK5之前,我们必须手动实现自己的线程池,从JDK5开始,Java内置支持线程池

使用方法

  1. 创建线程池对象
  2. 创建Runnable实例
  3. 提交Runnable实例
  4. 关闭线程池
代码留坑待填

25-12: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概述和使用)

作用

  1. 定义一个具体的工厂类负责创建一些类的实例
  2. 优点:客户端不需要负责对象的创建,从而明确了各个类的职责
  3. 缺点:这个静态工厂类负责所有对象的创建,如果有新的对象增加,或者某些对象的创建方式不同,就需要不断的修改工厂类,不利于后期的维护。

25-13: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的概述和使用)

  1. 工厂方法模式中抽象工厂类负责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具体对象的创建工作由继承抽象工厂的具体类实现。
  2. 优点:客户端不需要在负责对象的创建,从而明确了各个类的职责,如果有新的对象增加,只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的类和具体的工厂类即可,不影响已有的代码,后期维护容易,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
  3. 缺点:需要额外的编写代码,增加了工作量
代码留坑待填

25-14:GUI(如何创建一个窗口并显示)

25-15:GUI(布局管理器)

25-16:GUI(窗体监听)

25-17:GUI(鼠标监听)

25-18:GUI(键盘监听和键盘事件)

25-19:GUI(动作监听)

25-20:设计模式(适配器设计模式)

  1. 什么是适配器

    1. 在使用监听器的时候, 需要定义一个类事件监听器接口
    2. 通常接口中有多个方法, 而程序中不一定所有的都用到, 但又必须重写, 这很繁琐.
    3. 适配器简化了这些操作, 我们定义监听器时只要继承适配器, 然后重写需要的方法即可.
  2. 适配器原理

    1. 适配器就是一个类, 实现了监听器接口, 所有抽象方法都重写了, 但是方法全是空的.
    2. 适配器类需要定义成抽象的,因为创建该类对象,调用空方法是没有意义的
    3. 目的就是为了简化程序员的操作, 定义监听器时继承适配器, 只重写需要的方法就可以了.

25-21:GUI(其它)

事件处理

  1. 事件: 用户的一个操作
  2. 事件源: 被操作的组件
  3. 监听器: 一个自定义类的对象, 实现了监听器接口, 包含事件处理方法,把监听器添加在事件源上, 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虚拟机就会自动调用监听器中的事件处理方法

Wall_Breaker
2.1k 声望1.2k 粉丝

生死之间,就是我的跃迁之路,全程记录,欢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