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ing实例的初始化
String
类型的初始化在Java中分为两类:
- 一类是通过双引号包裹一个字符来初始化;
- 另一类是通过关键字
new
像一个普通的对象那样初始化一个String
实例。
前者在constant pool中开辟一个常量,并返回相应的引用,而后者是在heap中开辟一个常量,再返回相应的对象。所以,两者的reference肯定是不同的: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abcd";
String s2 = new String("abcd");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false
}
而constant pool中的常量是可以被共享用于节省内存开销和创建时间的开销(这也是引入constant pool的原因)。例如: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abcd";
String s2 = "abcd";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true
}
结合这两者,其实还可以回答另外一个常见的面试题目: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new String("abcd");
}
这句话创建了几个对象?
首先毫无疑问,"abcd"
本身是一个对象,被放于常量池。而由于这里使用了new
关键字,所以s
得到的对象必然是被创建在heap里的。所以,这里其实一共创建了2个对象。
但tricky的部分是,如果在这个函数被调用前的别的地方,已经有了"abcd"
这个字符串,那么它就事先在constant pool中被创建了出来。此时,这里就只会创建一个对象,即创建在heap的new String("abcd")
对象。
但String的内存分配,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对于String的拼接,需要做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2. String的拼接
下面看一个问题: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hell" + "o";
String s2 = "h" + "ello";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true
System.out.println(s1 == "hello"); // true
System.out.println(s2 == "hello"); // true
System.out.println("hello" == "hello"); // true
// ------------------------
String c1 = "ab";
String c2 = c1 + "c";
System.out.println(c2 == "abc"); // false
}
前面四个输出其实很容易理解,最终的结果,都指向了constant pool里的一个常量"hello"
。但奇怪的是,最后一个输出也是"abc"
,并且还都是用指向constant pool中常量的变量来做的拼接,但却得到了一个false
的结果。
原因是,Java的String
拼接有两个规则:
- 对于拼接的值,如果都是双引号包裹字符串的形式,则将结果放于constant pool,如果constant pool已经有这个值了,则直接返回这个已有值。
- 而如果拼接的值中,有一个是非双引号包裹字符串的形式,则从heap中开辟一个新的区域保存常量。也即是使用了String变量来做拼接的情况。
在这样的大原则下,对声明为final
的String变量需要做更多的考虑:
- 如果String变量被声明为
final
时就已经被赋值,则它被编译器自动处理为常量,因而它就会被当作常量池的变量来处理。
public class ConstantPool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1 = "ab";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2 = "c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s1 + s2;
String ss = "abcd";
System.out.println(s == ss); // true
}
}
- 而如果声明为
final
的字符串没有在声明时被赋值,则编译器无法事先决定它的准确值,所以依旧会把它当作一个变量来处理。
public class ConstantPool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1;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2;
static {
s1 = "ab";
s2 = "c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s1 + s2;
String ss = "abcd";
System.out.println(s == ss); // false
}
}
3. intern()方法
String.intern()
方法,可以在runtime期间将常量加入到常量池(constant pool)。它的运作方式是:
- 如果constant pool中存在一个常量恰好等于这个字符串的值,则
inter()
方法返回这个存在于constant pool中的常量的引用。 - 如果constant pool不存在常量恰好等于这个字符串的值,则在constant pool中创建一个新的常量,并将这个字符串的值赋予这个新创建的在constant pool中的常量。
intern()
方法返回这个新创建的常量的引用。
示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abcd";
String s2 = new String("abcd");
/**
* s2.intern() will first search String constant pool,
* of which the value is the same as s2.
*/
String s3 = s2.intern();
// As s1 comes from constant pool, and s3 is also comes from constant pool, they're same.
System.out.println(s1 == s3);
// As s2 comes from heap but s3 comes from constant pool, they're different.
System.out.println(s2 == s3);
}
/**
* Output:
* true
* false
*/
回顾到最开始的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引入intern()
这个函数呢?就是因为,虽然"abcd"
是被分配在constant pool里的,但是,一旦使用new String("abcd")
就会在heap中新创建一个值为abcd
的对象出来。试想,如果有100个这样的语句,岂不是就要在heap里创建100个同样值的对象?!这就造成了运行的低效和空间的浪费。
于是,如果引入了intern()
它就会直接去constant pool找寻是否有值相同的String对象,这就极大地节省了空间也提高了运行效率。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