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前端,不应该只会做网页。应该时刻对产品保持深刻的思考:这个产品的价值是什么?它是如何带来收益的?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实现其价值?在这篇文章我将分享一些我的思考,以应用的类型来分类讨论。
发布/展示型
比如论坛、博客平台、微博、新闻门户、信息展示平台(如58同城、大众点评)。发布者可以是管理员、商户、普通用户。
业务分析
业务上,产品的目标是促进双方沟通和互动(比如58同城连接买卖双方、大众点评连接消费者和消费者)。分类、搜索、推荐、SEO对于业务有很重要的作用,产品应该竭尽全力地将用户引导到最有价值的内容上。
技术分析
服务端主要负责存储,前端负责展示。前后端的交互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提交和获取数据。
在这种应用中,最重要的页面应该就是首页、列表页和详情页了。
对于首页,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不同用户看到的首页应该是不一样的,首页应该针对具体用户展示个性化的数据。即使没有能力用机器学习来做推荐信息流,至少也应该允许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允许用户将经常访问的专栏放在首页,将用户最快地引导到最有价值的内容。
对于列表页,应该做好内容分类、过滤、检索。在这方面可以学习leetcode:
严格来讲leetcode不属于这里讲的发布/展示型应用,它的主要卖点在于在线评测。不过,好的UI设计理念是通用的。
另外要注意,好的UI设计应该是有自己的风格的,或紧凑务实,或简洁大方,或特立独行,考虑用户群体和应用的定位以后再做决定。
对于详情页,需要具体分析。做好SEO往往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用户发布的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另外,在主要内容的结尾展示一个”相关推荐“也是一个好主意,引导用户浏览更多的内容。如果对于业务有帮助,可以考虑加入更多的多媒体形式,比如视频、图片、更多的文本格式(富文本)。
这种应用复杂性相对较低,开发人员不会很多,协作成本比较低,因此做好代码复用是一个基本要求,这有助于最大化开发效率,并为后续迭代降低工作量。
加载性能对于这种应用也非常重要,前端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在性能优化上我会专门写后续文章,读者可以先参考awesome-learning-resources中的资料。
可以看出,在发布/展示型应用中,前端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代码上的问题(UI优化、性能优化、代码复用)。
业务流程在线化
比如淘宝、美团外卖、滴滴打车、企业内部采购平台。大部分业务流程都是交易流程、事务处理流程。
业务分析
将业务流程搬到线上,其意义包括:
- 各参与方可以方便地、流水线式地完成自己的业务部分,减少各参与方的沟通成本和闲等时间。
- 将流程步骤标准化和清晰化,从而减少失误和意外。
- 记录流程,以便进行追溯和统计分析。
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信息交流应该全部在线完成(比如填写/审批申请单)。如果业务流程有不可避免的线下操作、系统外部操作(比如收/发快递),那么系统也应该接入相关外部服务(比如快递、银行),对这些操作提供记录和追踪的功能,保证系统能参与到、影响到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方面。
技术分析
- 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大大增加,前后端交互也大大增加。不同的流程有不同的交互方式(不过基本都是表单),后台逻辑甚至更加复杂。业务流程多种多样,业务逻辑纷繁复杂,并且出现BUG会有相对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质量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关键,测试应该覆盖到各个业务场景和逻辑。发布前构建,引入工程链的体系,搭建低容错、自动化的开发流程。使用前后端监控,从而能够尽早发现问题、方便排查故障、为性能优化提供指标。
-
整个系统需要很多开发人员来共同完成,分别负责各自的业务流程。并且不同的业务流程之间可能需要共享数据、互调接口。这大大增加了开发人员的沟通协作成本。为了降低它,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
做好模块化管理和前后端分层,解耦不同层的工作。分层的好处如下:
- 将瀑布式的开发流程转变为并行开发流程。瀑布式流程:程序员A需要等待程序员B开发完成(从而A能使用B开发的功能),程序员B需要等待程序员C开发完成。并行开发流程:各个负责人在约定好接口以后就能同时开始开发。
- 降低单层的复杂度。有利于开发者的关注点分离、面向接口编程。提高系统灵活性、开发效率。
- 解耦以后能够对各个层进行单独的测试、性能监控、异常监控,更加有针对性。解耦以后更新维护也更加容易。
- 统一代码规范和接口规范,以降低接手成本。
- 识别出能够被进一步抽象和标准化的逻辑,进行封装。
- 采用微服务架构,有助于解耦业务逻辑、独立演化。
-
-
如果用户量很大,还会对系统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业务特征,进行以下优化:
- 优化代码,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业务计算;
- 优化通讯开销,降低不同服务之间、前后端之间的通讯量和通讯时间;
- 优化应用架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加高并发处理能力。
可以看出,在业务流程在线化这种类型的应用中,开发者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和系统效率的问题。前端不能局限于用框架写页面,更要从工程师的角度来优化开发流程和系统效率。不仅要关注软件最终的运行结果,更要关注开发流程建设、团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架构建设。
委托系统进行某种操作
比如系统控制平台、运营平台、leetcode。
业务分析
这种产品的业务逻辑比较简单。用户使用它们的目的,主要是委托系统(主要是后端)完成某种操作/计算,这个操作的结果能够满足用户。
比如用户通过系统控制平台来修改其他系统的配置和行为。有一些控制平台还拥有监控的功能,后端会持续收集某个系统个各个指标,前端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
又比如用户通过使用leetcode,让后端运行评测,从而检验自己答案的正确性(leetcode的主要部分就是发布/展示平台+评测系统)。
技术分析
技术上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进行模块划分,为其他开发者、用户提供简单的抽象(思维模型)。
一个好的抽象的例子:一个控制系统用来管理上万台机器(节点)的运营。系统将这些节点按照树状结构组织起来,就像文件系统一样:同一个机房的节点用一个文件夹(大节点)组织起来,同一个城市的节点用一个文件夹(大节点)组织起来。然后,提供一幅世界地图,每个城市节点在其中标注出来。通过UI或脚本,可以批量选择、批量操作节点。
前端上,如果需要展示的数据(操作的结果),还需要将数据充分可视化。提高用户高效操作(大批量)数据的能力。
后端的技术特点取决于它为用户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后端的API应该提供比较合理的抽象和封装。
注意,这些产品分类不是互斥的,有可能一个产品在某个功能上像A,在另一个功能上像B。我们应该学会分析产品的方法,而不是套用现有案例。
你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这个产品的价值是什么?它是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其价值的?欢迎与我分享!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