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图化引擎又称算子执行引擎,它的介绍可以参考从HA3到AI OS - 全图化引擎破茧之路。本文从算子化的视角介绍了编译技术在全图化引擎中的运用主要内容有:
1.通过脚本语言扩展通用算子上的用户订制能力,目前这些通用算子包括得分算子,过滤算子等。这一方面侧重于编译前端,我们开发了一种嵌入引擎的脚本语言cava ,解决了用户扩展引擎功能的一些痛点,包括插件的开发测试效率,兼容性,引擎版本升级效率等。
2.通过代码技术优化全图化引擎性能,由于全图化引擎是基于tensorflow开发,它天生具备tensorflow xla编译能力,利用内核的熔丝提升性能,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XLA概述 .xla主要面向tensorflow内置的内核,能发挥的场景是在线预测模型算分。但是对于用户自己开发的算子,XLA很难发挥作用。本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对于自定义算子我们是如何做的代码生成优化的。
通用算子上的脚本语言静脉
由于算子开发和组图逻辑对普通用户来说成本较高,全图化引擎内置了一些通用算子,比如说射手算子,过滤器算子。这些通用算子能加载C ++插件,也支持用静脉脚本写的插件。关于静脉参考可以这篇文章了解一下。
和C ++插件相比,静脉插件有如下特点:
- 1.类java的语法。扩大了插件开发的受众,让熟悉java的同学能快速上手使用引擎。
- 2.性能高.cava是强类型,编译型语言,它能和c ++无损交互。这保证了cava插件的执行性能,在单值场景使用cava写的插件和c ++的插件性能相当。
- 3.使用池管理内存.cava的内存管理可定制,服务端应用每个请求一个池是最高效的内存使用策略。
- 4.安全。对数组越界,对象访问,除零异常做了保护。
- 5.支持jit,编译快。支持upc时编译代码,插件的上线就和上线普通配置一样,极大的提升迭代效率
- 6.兼容性:由于cava的编译过程和引擎版本是强绑定的,只要引擎提供的cava类库接口不变,cava的插件的兼容性很容易得到保证。而c ++插件兼容性很难保证,任何引擎内部对象内存布局的变动就可能带来兼容性问题。
射手算子中的静脉插件
cava scorer目前有如下场景在使用
- 1.主搜海选场景,算法逻辑可以快速上线验证
- 2.赛马引擎2.0的算分逻辑,赛马引擎重构后引入cava算分替代原先的战马算分
样例如下:
package test;
import ha3.*;
/*
* 将多值字段值累加,并乘以query里面传递的ratio,作为最后的分数
* /
class DefaultScorer {
MInt32Ref mref;
double ratio;
boolean init(IApiProvider provider) {
IRefManager refManger = provider.getRefManager();
mref = refManger.requireMInt32("ids");
KVMapApi kv = provider.getKVMapApi();
ratio = kv.getDoubleValue("ratio");//获取kvpair内参数
return true;
}
double process(MatchDoc doc) {
int score = 0;
MInt32 mint = mref.get(doc);
for (int i = 0; i < mint.size(); i++) {
score = score + mint.get(i);
}
return score * ratio;
}
}
其中cava scorer的算分逻辑(process函数)调用次数是doc级别的,它的执行性能和c ++相比唯一的差距是多了安全保护(数组越界,对象访问,除零异常)。可以说cava是目前能嵌入C ++系统执行的性能最好的脚本语言。
过滤算子中静脉插件
filter算子中主要是表达式逻辑,例如filter =(0.5 * a + b)> 10.以前表达式的能力较弱,只能使用算术,逻辑和关系运算符。使用cava插件可进一步扩展表达式的能力,它支持类的Java语法,可以定义变量,使用分支循环等。
计算 filter = (0.5 * a + b) > 10,用cava可定义如下:
class MyFunc {
public boolean init(FunctionProvider provider) {
return true;
}
public boolean process(MatchDoc doc, double a, double b) {
return (0.5 * a + b) > 10;
}
}
filter = MyFunc(a, b)
另外由于静脉是编译执行的,和原生的解释执行的表达式相比有天然的性能优势。
关于静脉前端的展望
静脉是全图化引擎上面向用户需求的语言,有用户定制扩展逻辑的需求都可以考虑用通用算子+静脉插件配合的模式来支持,例如全图化SQL上的UDF,规则引擎的匹配需求等等。
后续静脉会进一步完善语言前端功能,完善类库,尽可能兼容的Java。依托苏伊士和全图化引擎支持更多的业务需求。
自定义算子的代码生成优化
过去几年,在OLAP领域codegen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原因在于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是Volcano Model模式。
其中的下一个()通常为虚函数调用,开销较大。全图化引擎中也有类似的代码生成场景,例如统计算子,过滤算子等。此外,和XLA类似,全图化引擎中也有一些场景可以通过算子融合优化性能。目前我们的代码生成工作主要集中在CPU上对局部算子做优化,未来期望能在SQL场景做全图编译,并且在异构计算的编译器领域有所发展。
单算子的代码生成优化
- 统计算子
例如统计语句:group_key:键,agg_fun:总和(VAL)#COUNT(),按键分组统计键出现的次数和缬氨酸的和在统计算子的实现中,键的取值有一次虚函数调用, sum和count的计算是两次虚函数调用,sum count计算出来的值和需要通过matchdoc存取,而matchdoc的访问有额外的开销:一次是定位到matchdoc storage,一次是通过偏移定位到存取位置。
那么统计代码生成是怎么去除虚函数调用和matchdoc访问的呢?在运行时,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查询获取字段的类型,需要统计的功能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把通用的统计实现特化成专用的统计实现。例如统计sum和count只需定义包含sum count字段的AggItem结构体,而不需要matchdoc;统计函数sum和count变成了结构体成员的+ =操作。
假设键和VAL字段的类型都是整型,那么上面的统计语句最终的代码生成成的静脉代码如下:
class AggItem {
long sum0;
long count1;
int groupKey;
}
class JitAggregator {
public AttributeExpression groupKeyExpr;
public IntAggItemMap itemMap;
public AggItemAllocator allocator;
public AttributeExpression sumExpr0;
...
static public JitAggregator create(Aggregator aggregator) {
....
}
public void batch(MatchDocs docs, uint size) {
for (uint i = 0; i < size; ++i) {
MatchDoc doc = docs.get(i); //由c++实现,可被inline
int key = groupKeyExpr.getInt32(doc);
AggItem item = (AggItem)itemMap.get(key);
if (item == null) {
item = (AggItem)allocator.alloc();
item.sum0 = 0;
item.count1 = 0;
item.groupKey = key;
itemMap.add(key, (Any)item);
}
int sum0 = sumExpr0.getInt32(doc);
item.sum0 += sum0;
item.count1 += 1;
}
}
}
这里总计数的虚函数被替换成和+ +和计数+ =,matchdoc的存取变成结构体成员的读写item.sum0和item.count0。经过llvm jit编译优化之后生成的ir如下:
define void @_ZN3ha313JitAggregator5batchEP7CavaCtxPN6unsafe9MatchDocsEj(%"class.ha3::JitAggregator"* %this,
%class.CavaCtx* %"@cavaCtx@", %"class.unsafe::MatchDocs"* %docs, i32 %size)
{
entry:
%lt39 = icmp eq i32 %size, 0
br i1 %lt39, label %for.end, label %for.body.lr.ph
for.body.lr.ph: ; preds = %entry
%wide.trip.count = zext i32 %size to i64
br label %for.body
for.body: ; preds = %for.inc, %for.body.lr.ph
%lsr.iv42 = phi i64 [ %lsr.iv.next, %for.inc ], [ %wide.trip.count, %for.body.lr.ph ]
%lsr.iv = phi %"class.unsafe::MatchDocs"* [ %scevgep, %for.inc ], [ %docs, %for.body.lr.ph ]
%lsr.iv41 = bitcast %"class.unsafe::MatchDocs"* %lsr.iv to i64*
// ... prepare call for groupKeyExpr.getInt32
%7 = tail call i32 %5(%"class.suez::turing::AttributeExpressionTyped.64"* %1, i64 %6)
// ... prepare call for itemMap.get
%9 = tail call i8* @_ZN6unsafe13IntAggItemMap3getEP7CavaCtxi(%"class.unsafe::IntAggItemMap"* %8, %class.CavaCtx* %"@cavaCtx@", i32 %7)
%eq = icmp eq i8* %9, null
br i1 %eq, label %if.then, label %if.end10
// if (item == null) {
if.then: ; preds = %for.body
// ... prepare call for allocator.alloc
%15 = tail call i8* @_ZN6unsafe16AggItemAllocator5allocEP7CavaCtx(%"class.unsafe::AggItemAllocator"* %14, %class.CavaCtx* %"@cavaCtx@")
// item.groupKey = key;
%groupKey = getelementptr inbounds i8, i8* %15, i64 16
%16 = bitcast i8* %groupKey to i32*
store i32 %7, i32* %16, align 4
// item.sum0 = 0; item.count1 = 0;
call void @llvm.memset.p0i8.i64(i8* %15, i8 0, i64 16, i32 8, i1 false)
// ... prepare call for itemMap.add
tail call void @_ZN6unsafe13IntAggItemMap3addEP7CavaCtxiPNS_3AnyE(%"class.unsafe::IntAggItemMap"* %17, %class.CavaCtx* %"@cavaCtx@", i32 %7, i8* %15)
br label %if.end10
if.end10: ; preds = %if.end, %for.body
%item.0.in = phi i8* [ %15, %if.end ], [ %9, %for.body ]
%18 = bitcast %"class.unsafe::MatchDocs"* %lsr.iv to i64*
// ... prepare call for sumExpr0.getInt32
%26 = tail call i32 %24(%"class.suez::turing::AttributeExpressionTyped.64"* %20, i64 %25)
// item.sum0 += sum0; item.count1 += 1;
%27 = sext i32 %26 to i64
%28 = bitcast i8* %item.0.in to <2 x i64>*
%29 = load <2 x i64>, <2 x i64>* %28, align 8
%30 = insertelement <2 x i64> undef, i64 %27, i32 0
%31 = insertelement <2 x i64> %30, i64 1, i32 1
%32 = add <2 x i64> %29, %31
%33 = bitcast i8* %item.0.in to <2 x i64>*
store <2 x i64> %32, <2 x i64>* %33, align 8
br label %for.inc
for.inc: ; preds = %if.then, %if.end10
%scevgep = getelementptr %"class.unsafe::MatchDocs", %"class.unsafe::MatchDocs"* %lsr.iv, i64 8
%lsr.iv.next = add nsw i64 %lsr.iv42, -1
%exitcond = icmp eq i64 %lsr.iv.next, 0
br i1 %exitcond, label %for.end, label %for.body
for.end: ; preds = %for.inc, %entry
ret void
}
代码生成的代码中有不少函数是通过C ++实现的,如docs.get(i)中,itemMap.get(键)等。但是优化后的IR中并没有docs.get(I)的函数调用,这是由于经常调用的c ++中实现的函数会被提前编译成bc,由cava编译器加载,经过llvm inline优化pass后被消除。
可以认为cava代码和llvm ir基本能做到无损映射(cava中不容易实现逻辑可由c ++实现,预编译成bc加载后被内联),有了cava这一层我们可以用常规面向对象的编码习惯来做codegen,不用关心llvm api细节,让codegen门槛进一步降低。
这个例子中,统计规模是100瓦特文档1瓦特个键时,线下测试初步结论是延迟大约能降1倍左右(54ms-> 27ms),有待表达式计算进一步优化。
- 2.过滤算子
在通用过滤算子中,表达式计算是典型的可被codegen优化的场景。例如ha3的过滤语句:filter =(a + 2 * b - c)> 0:
表达式计算是通过AttributeExpression实现的,AttributeExpression的评价是虚函数。对于单文档接口我们可以用和统计类似的方式,使用静脉对表达式计算做代码生成。
对于批量接口,和统计不同的是,表达式的批量计算更容易运用向量化优化,利用CPU的SIMD指令,使计算效率有成倍的提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表达式都能使用一致的向量化优化方法,比如filter = a> 0 AND b <0这类表达式,有短路逻辑,向量化会带来不必要的计算。
因此表达式的编译优化需要有更好的codegen 抽象,我们发现Halide能比较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Halide的核心思想:算法描述(做什么ir)和性能优化(怎么做schedule)解耦。种解耦能让我们更灵活的定制优化策略,比如某些场景走向量化,某些场景走普通的代码生成;更进一步,不同计算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优化策略也成为可能。
- 3.倒排召回算子
在寻求算子中,倒排召回是通过QueryExecutor实现的,QueryExecutor的seek是虚函数。例如query = a AND b OR c。
QueryExecutor的和或ANDNOT有比较复杂的逻辑,虚函数的开销相对占比没有表达式计算那么大,之前用VTUNE做过预估,求虚函数调用开销占比约10%(数字不一定准确,内联效果没法评估)和精确统计,表达式计算相比,查询的组合空间巨大,寻求的代码生成得更多的考虑对高性价比的查询做编译优化。
- 海选与排序算子
在HA3引擎中海选和精排逻辑中有大量比较操作例如排序= + RANK; ID字句,对应的比较函数是秩Compartor和标识Compartor的联合比较.compare的函数调用可被代码生成掉,并且还可和STL算法联合inline.std ::排序使用非在线的补偿函数带来的开销可以参考如下例子:
bool myfunction (int i,int j) { return (i<j); }
int docCount = 200000;
std::random_device rd;
std::mt19937_64 mt(rd());
std::uniform_int_distribution<int> keyDist(0, 200000);
std::vector<int> myvector1;
for (int i = 0 ; i < docCount; i++) {
myvector1.push_back(keyDist(mt));
}
std::vector<int> myvector2 = myvector1;
std::sort (myvector1.begin(), myvector1.end()); // cost 15.475ms
std::sort (myvector2.begin(), myvector2.end(), myfunction); // cost 19.757ms
对20瓦特随机数排序,简单的比较直列带来30%的提升。当然在引擎场景,由于比较逻辑复杂,这部分收益可能不会太多。
算子的保险丝和代码生成
算子的fuse是tensorflow xla编译的核心思想,在全图化场景我们有一些自定义算子也可以运用这个思想,例如特征生成器。
FG生成特征的英文模型训练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线FG是以子图+配置形式描述计算,这部分的代码生成能使数据从索引直接计算到张量上,省去了很多环节中间数据的拷贝。目前这部分的代码生成可以工作参考这篇文章
关于编译优化的展望
- SQL场景全图的编译执行
数据库领域全阶段代码生成早被提出并应用,例如Apache的火花作为编译器 ;还有现在比较火的GPU数据库MAPD,把整个执行计划编译成架构无关的中间表示(LLVM IR),借助LLVM编译到不同的目标执行。
从实现上看,SQL场景的全图编译执行对全图化引擎还有更多意义,比如可以省去tensorflow算子执行带来的线程切换的开销,可以去除算子间matchdoc传递(matchdoc作为通用的数据布局性能较差)带来的性能损耗。
- 面向异构计算的编译器
随着摩尔定律触及天花板,未来异构计算一定是一个热门的领域.SQL大规模数据分析和在线预测就是异构计算可以发挥作用的典型场景,比如分析场景大数据量统计,在线预测场景深度模型大规模并行计算.cpu驱动其他计算平台如gpu fpga,相互配合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未来有可能是常态。这需要为开发人员提供更好的编程接口。
全图化引擎已经领先了一步,集成了tensorflow计算框架,天生具备了异构计算的能力。但在编译领域,通用的异构计算编程接口还远未到成熟的地步。工业界和学术界有不少尝试,比如tensorflow的xla编译框架,TVM,Weld等等。
借用焊接的概念图表达一下异构计算编译器设计的愿景:让数据分析,深度学习,图像算法等能用统一易用的编程接口充分发挥异构计算平台的算力。
总结
编译技术已经开始在引擎的用户体验,迭代效率,性能优化中发挥作用,后续会跟着全图化引擎的演进不断发展。能做的事情很多,挑战很大,感兴趣有同学的可以联系我们探讨交流。
参考
- 使用带宽优化存储平衡向量化查询执行,第3章
- 有效地编译现代硬件的高效查询计划
- TensorFlow编译优化策略 - XLA
- Weld:重新思考数据密集型库之间的接口
- TVM:用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端到端优化编译器
本文作者:sance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