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ator,又名比较器,是为了比较两个对象的大小而抽象出的一个接口。
在排序的时候常需要实现这个接口来定制比较规则。
但是很多人用的时候不清楚该如何使用这个接口,下面我就讲一下这个接口的正确使用方法!
这个接口里有一个必须实现的方法(因为java8之后有的接口里的部分方法是有默认实现的,所以
不再是接口里的每个方法都必须实现了)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return 0;
}
只要重写这个方法,就能够定制自己想要的排序规则,但是这个方法该如何正确的使用呢?
从方法名上看,这个方法叫做比较(compare),这是一个及其模糊的名字,因为比较本身
就是双向的定义,本来就是个不清楚的定义,比如o1比o2小算是比较,而o2比o1大也是比较
可是它们表述的是同一件事情!!!
一个比较简单的理解方式是。
若函数的返回值小于0,那么在排序后会将o1放在o2的前面。
若函数的返回值大于0,那么在排序后会将o1放在o2的后面。
若函数的返回值等于0,那么在排序后两者前后顺序不定。
比如:
Integer[] nums = new Integer[]{1,7,3,5,4};
Arrays.sort(nums, new Comparator<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
if(o1 < o2)return -1;
if(o1 > o2)return 1;
return 0;
}
});
for (int i:nums)
System.out.println(i);
输出结果为
1
3
4
5
7
它有一个类似的接口Comparable,这个接口往往是可比较类实现的,它不像Comparator
往往是写成一个匿名类,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类想要自身带有可比较这个行为,那么它就要实现这个
接口。而这个接口里也有一个方法compareTo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 {
return 0;
}
也是比较的意思,不过这里只有一个参数,比较是两个对象之间的事情,因此一定有
第二个对象才能够比较,实际上这里有第二个对象,那就是this,也就是这个可比较类
本身,这里相当于this是第一个参数,而o是第二个参数,只是this不需要写出,因为这个方法就是
this自身的,从逻辑上来看相当于this比较o,理解了这个就能够理解下面的代码了:
class MyEntity implements Comparable<MyEntity>
{
private int val;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MyEntity o) {
if(this.val < o.val)return -1;
if(this.val > o.val)return 1;
return 0;
}
}
一般来讲,Comparator使用的更多,因为如果一个类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那么一般来讲它就具有了
一种不可变的比较方法,即使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来使得compareTo这个方法具有可变性(比如使其从this比较o变成o比较this),但从面向对象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对象一旦是可比较的,那么可比较的逻辑就应该是确定的。不过Comparator则不同,可以随时定制,随时根据需求随时更改,因为它不是被可比较类实现,因此即使更改也不破环可比较类的内部比较逻辑!
最后说一下,java8之后有了lambda表达式,使得代码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使得代码简化了很多:
Integer[] nums = new Integer[]{1,7,3,5,4};
Arrays.sort(nums, (o1,o2)->{
if(o1 < o2)return -1;
if(o1 > o2)return 1;
return 0;
});
for (int i:nums)
System.out.println(i);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