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pring IOC 原理

概念

Spring 启动时读取应用程序提供的 Bean 配置信息,并在 Spring 容器中生成一份相应的 Bean 配置注册表,然后根据这张注册表实例化 Bean,装配好 Bean 之间的依赖关系,为上层应用提供准备就绪的运行环境。 其中 Bean 缓存池为 HashMap 实现。

image

IOC容器的实现参考上篇

IOC和依赖注入

Spring IoC容器负责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创建新的Bean时,IoC容器会自动注入新Bean的所依赖的其他Bean,而无须自己手动创建。

image

  • IoC容器自动完成对象的初始化,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写一大段初始化代码。
  • 创建实例的时候不需要了解细节。

优点:不会对业务代码构成很强的侵入性,对象具有更好的可测试性,可重用性和可拓展性。

IoC 全称为 InversionofControl,翻译为 “控制反转”.

  1. 谁控制谁: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下,我们都是采用直接 new 一个对象的方式来创建对象,也就是说你依赖的对象直接由你自己控制,但是有了 IOC 容器后,则直接由 IoC 容器来控制。所以“谁控制谁”,当然是 IoC 容器控制对象。
  2. 控制什么:控制对象。
    为何是反转:没有 IoC 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自己对象中主动去创建被依赖的对象,这是正转。但是有了 IoC 后,所依赖的对象直接由 IoC 容器创建后注入到被注入的对象中,依赖的对象由原来的主动获取变成被动接受,所以是反转。
  3. 哪些方面反转了:所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依赖注入”明确描述了“被注入对象依赖IoC容器配置依赖对象”。
理解DI的关键是:“谁依赖谁,为什么需要依赖,谁注入谁,注入了什么”,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1. 谁依赖谁:“被注入的对象”依赖“依赖对象”。举个例子,对象A依赖B,那么IoC容器在注入A对象之前,需要先注入B对象;对象A依赖IoC容器;对象B被注入到对象A中,所以A是被注入的对象,B是依赖对象,A依赖B。
  2. 为什么需要依赖:容器管理对象需要IoC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3. 谁注入谁:很明显是IoC容器注入某个对象,也就是注入“依赖对象”;
  4. 注入了什么: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包括对象、资源、常量数据)。
二者的关系
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 就是依赖倒置原则的一种代码设计的思路。具体采用的方法就是所谓的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

Bean 作用域

Spring 中为 Bean 定义了 5 中作用域, 分别为 singleton(单例)、 prototype(原型)、request、 session 和 global session, 5 种作用域说明如下:

  1. singleton:单例模式(多线程下不安全)

    Spring IOC 容器中只会存在一个共享的Bean实例,无论有多少个Bean引用它,始终指向同一对象。 该模式在多线程下是不安全的。singleton作用域是Spring中的缺省作用域,也可以显示的将Bean定义为singleton模式,配置为:

<bean id="userDao" class="com.ioc.UserDaoImpl" scope="singleton"/>
  1. prototype:原型模式,每次使用时创建

    每次通过Spring容器获取prototype定义的Bean时,容器都将创建一个新的Bean实例,每个Bean实例都有自己的属性和状态。根据经验, 对有状态的bean使用prototype作用域,而对无状态的bean使用singleton作用域。

  2. request:一次 request 一个实例

    在一次Http请求中,容器会返回该Bean的同一实例。而对不同的Http请求则会产生新的Bean,而且该Bean仅在当前Http Request内有效,当前Http请求结束,该bean
    实例也将会被销毁。

    <bean id="loginAction" class="com.cnblogs.Login" scope="request"/>
  3. session

    在一次Http Session中,容器会返回该Bean的同一实例。而对不同的Session请求则会创建新的实例,该Bean实例仅在当前Session内有效。 同Http请求相同,每一次
    session请求创建新的实例,而不同的实例之间不共享属性,且实例仅在自己的session请求内有效,请求结束,则实例将被销毁。

    <bean id="userPreference" class="com.ioc.UserPreference" scope="session"/>
  4. global Session

    在一个全局的Http Session中,容器会返回该Bean的同一个实例,仅在
    使用portlet context时有效。

Bean 生命周期

Bean 的生命周期概括起来就是 4 个阶段

  1. 实例化(Instantiation);
  2. 属性赋值(Populate);
  3. 初始化(Initialization);
  4. 销毁(Destruction)。

image

  1. 实例化:实例化一个 Bean,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new。
  2. IOC 依赖注入:按照 Spring 上下文对实例化的 Bean 进行配置, 也就是 IOC 注入。
  3. setBeanName实现: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Name(String)方法,此处传递的就是Spring配置文件中Bean的id值
  4. BeanFactoryAware实现: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Factory,setBeanFactory(BeanFactory)传递的是Spring工厂自身(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获取其它Bean,只需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一个普通Bean就可以)。
  5. ApplicationContextAware实现: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会调用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传入Spring上下文(同样这个方式也可以实现步骤 4 的内容,但比 4 更好,因为 ApplicationContext是 BeanFactory 的子接口,有更多的实现方法)
  6.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接口实现-初始化预处理:如果这个Bean关联了BeanPostProcessor 接口,将会调用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 BeanPostProcessor经常被用作是Bean内容的更改,并且由于这个是在Bean初始化结束时调用那个的方法,也可以被应用于内存或缓存技术。
  7. init-method:如果Bean在 Spring 配置文件中配置了init-method属性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初始化方法。
  8.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如果这个Bean关联了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将会调用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
    注: 以上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应用这个Bean了,那这个Bean是一个Singleton的
  9. Destroy 过期自动清理阶段:当Bean不再需要时,会经过清理阶段,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这个接口,会调用其实现的destroy()方法;
  10. destroy-method 自配置清理:最后,如果这个Bean的Spring配置中配置了destroy-method属性,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销毁方法。

bean标签有两个重要的属性(init-method 和 destroy-method)。用它们可以自己定制初始化和注销方法。也有相应的注解(@PostConstruct 和@PreDestroy)

<bean id="" class="" init-method="初始化方法" destroy-method="销毁方法">

依赖注入方式

对于spring配置一个bean时,如果需要给该bean提供一些初始化参数,则需要通过依赖注入方式,所谓的依赖注入就是通过spring将bean所需要的一些参数传递到bean实例对象的过程(将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中)

在创建新的Bean时,IoC容器会自动注入新Bean的所依赖的其他Bean,而无须自己手动创建。

  1. 构造器注入

    private DependencyA dependencyA;
    private DependencyB dependencyB;
    private DependencyC dependencyC;
    

public DI(DependencyA dependencyA, DependencyB dependencyB, DependencyC dependencyC) {

   this.dependencyA = dependencyA;
   this.dependencyB = dependencyB;
   this.dependencyC = dependencyC;

}


2. setter 方法注入

private DependencyA dependencyA;
private DependencyB dependencyB;
private DependencyC dependencyC;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DependencyA(DependencyA dependencyA) {

   this.dependencyA = dependencyA;

}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DependencyB(DependencyB dependencyB) {

   this.dependencyB = dependencyB;

}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DependencyC(DependencyC dependencyC) {

   this.dependencyC = dependencyC;

}


3. 字段注入

@Autowired
private DependencyA dependencyA;

@Autowired
private DependencyB dependencyB;

@Autowired
private DependencyC dependencyC;


| 注入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 | ---------------------------------------------------- | ------------------------------------------------------------ |
| 字段注入        | 简单,便于添加新的dependency                         | 可能会出现注入失败而出现NullPointedException;在Test和其他Module不可用;不可用于final字段,从而无法保证字段的不变性。 |
| setter注入      | 灵活性高,便于修改依赖对象                           | 对于仅使用setter注入的依赖对象需要进行非空检查;对象无法在构造完成后马上进入就绪状态 |
| constructor注入 | 对象在构造完成之后,即已进入就绪状态,可以马上使用。 | 当依赖对象比较多的时候,构造方法的参数列表会比较长,维护和使用也比较麻烦,根据单一职责原则,此时应该考虑重构了。使用不慎还有可能出现循环依赖。 |

***Spring4.x之后,注入方式应该按需选择setter或constructor注入方式。***

#### 自动装配方式

**自动装配是为了将依赖注入“自动化”的一个简化配置的操作。**
当一个对象的属性是另一个对象时,实例化时,需要为这个对象属性进行实例化。这就是装配。

Spring 装配包括手动装配和自动装配,手动装配是有基于 xml 装配、 构造方法、 setter 方法等;自动装配有五种自动装配的方式,可以用来指导Spring容器用自动装配方式来进行依赖注入。
1. no:默认的方式是不进行自动装配,通过显式设置 ref 属性来进行装配。
2. byName:通过参数名 自动装配, Spring 容器在配置文件中发现 bean 的 autowire 属性被设置成 byname,之后容器试图匹配、装配和该 bean 的属性具有相同名字的 bean。
3. byType:通过参数类型自动装配, Spring 容器在配置文件中发现 bean 的 autowire 属性被设置成 byType,之后容器试图匹配、装配和该 bean 的属性具有相同类型的 bean。如果有多个 bean 符合条件,则抛出错误。
4. constructor:这个方式类似于 byType, 但是要提供给构造器参数,如果没有确定的带参数的构造器参数类型,将会抛出异常。
5. autodetect:首先尝试使用 constructor 来自动装配,如果无法工作,则使用 byType 方式。

常用的自动装配注解有以下几种:@Autowired,@Qualifier(@Resource, @Inject, @Named为JavaEE的标准,不建议使用)。

**@Autowired**注解是byType类型的,这个注解可以用在属性上面,setter方面上面以及构造器上面。使用这个注解时,就不需要在类中为属性添加setter方法了。但是这个属性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必须得装配上,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bean能够装配上,就会抛出异常:`NoSuchBeanDefinitionException,如果required=false时,则不会抛出异常。另一种情况是同时有多个bean是一个类型的,也会抛出这个异常。此时需要进一步明确要装配哪一个Bean,这时可以组合使用@Qualifier注解,值为Bean的名字即可。

**@Qualifier**注解使用byName进行装配,这样可以在多个类型一样的bean中,明确使用哪一个名字的bean来进行装配。@Qualifier注解起到了缩小自动装配候选bean的范围的作用。

自动检测配置,也是springmvc中最牛的一项功能。只要一个配置`<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或者注解`@ComponentScan("")`

该配置会自动扫描指定的包及其子包下面被构造型注解标注的类,并将这些类注册为spring bean,这样就不用在配置文件一个一个地配置成bean标签。构造型注解包括:@Controller,@Components,@Service,@Repository和使用@Component标注的自定义注解。

#### 循环依赖

依赖注入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循环依赖:
Bean之间的依赖顺序: BeanA -> BeanB -> BeanA

举个例子: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ircularDependencyA {

private CircularDependencyB circB;

@Autowired
public CircularDependencyA(CircularDependencyB circB) {
    this.circB = circB;
}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ircularDependencyB {

private CircularDependencyA circA;

@Autowired
public CircularDependencyB(CircularDependencyA circA) {
    this.circA = circA;
}

}


**解决办法**

出现循环依赖是因为设计问题,**最佳处理方法是重新设计**。

在实际开发中,推倒重来往往是不允许的,所以会有以下几种补救方法。

1. 改用setter注入方式(推荐)
   与constructor注入不同,setter是按需注入的,并且允许依赖对象为null;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ircularDependencyA {


   private CircularDependencyB circB;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CircB(CircularDependencyB circB) {
       this.circB = circB;
   }

   public CircularDependencyB getCircB() {
       return circB;
   }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ircularDependencyB {


   private CircularDependencyA circA;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CircA(CircularDependencyA circA) {
       this.circA = circA;
   }

}


2. @Lazy注解(延迟初始化)
  // 先构建 CircularDependencyA完成后, 再构建CircularDependencyB,打破dependency circle。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ircularDependencyA {
   
      private CircularDependencyB circB;
   
      @Autowired
      public CircularDependencyA(@Lazy CircularDependencyB circB) {
          this.circB = circB;
      }
  }
  ```
  1. 使用ApplicationContextAware, InitializingBean

    // ApplicationContextAware获取SpringContext,用于加载bean;InitializingBean定义了设置Bean的property之后的动作。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ircularDependencyA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
        private CircularDependencyB circB;
        private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this.circB = context.getBean(CircularDependencyB.cla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throws BeansException {
            this.context = applicationContext;
        }
    
        public CircularDependencyB getCircularDependencyB() {
            return circB;
        }
    }

    Spring循环以来处理原理

    https://cloud.tencent.com/dev...


花花呀
375 声望23 粉丝

学无止境 做有灵魂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