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客的目的本来是讨论数据(用\(\tau\)表示)和函数式编程/计算机科学(用\(\lambda\)表示)的两类主题的。但事实上,本博客还没写过任何关于函数式编程的内容,显得有些「名不副实」。而近几年在一些项目上和自己理论学习中的实践,对于函数式编程有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洞识。希望能借由这个系列来给大家传递一些函数式编程非常有用的方法,以及更督促自己对这方面进行思考和学习。
当然,介绍函数式编程的不错的博客/文章或者书籍,但是,因为Python
在函数式编程方面的支持不算是非常好的(比如递归加速之类),所以以Python
实现函数式编程的例子往往基于functools
、itertools
以及一些递归概念的介绍。所以这个博客系列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且将视野扩大,让我们在哲学、范畴学等领域的内容加入进来,进一步「元」思考编程本身。
何为函数
当然,作为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们要来讨论的是「无副作用」这个概念。
首先,我们要回到一个思考,就是Python
的function(s)
是一个什么概念。function讨论最好当然是分析哲学的先驱弗雷泽(具体可参考下面的引用)。但我们具体抽象出来,数学上的函数有个明确的定义,即「一个自变量映射到唯一一个因变量」。也就是说,函数反复带入同一个值,理应这个结果是一致的。比如我们举下面一个例子,无论我们带入几次 x = 1
都可以返回2
的结果。
def f(x):
return x + 1
也有书中(例如引用中提到的Functional Programming in Scala)也将这种原则表示为「符号代换原则」,即我们完全可以用声明函数的等式代换到下面的式子中。这个也是一个引申而来的判断是否是函数的例子,譬如:
def f(x):
return x + 1
def g(x):
return f(x) ** 2
这个例子中,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下面的代换原则来实现。这个是数学定义的函数的最佳例子。
def g(x):
return (x + 1) ** 2
我们把上面这些明确符合数学定义的函数就叫做「无副作用」的,因为它们的计算只涉及到了计算自己的概念,并且所有符号,只是某一个值/函数的指示词,不带有别的意涵。
事实上Python
中的函数
但是事实上Python
中永远允许我们定义一些不符合上面规范,但是Python
术语中还是叫函数的东西,比如下面一个全局变量的例子:
a = 1
def f(x):
global a
a += x
return a
我们在两次带入x = 1
时,结果第一次结果是2
,第二次是3
。这就不符合我们函数的定义了,而究其原因,它是改变了一个函数外的变量a
,因此它除了计算之外,还改变了什么,我们于是说它是有「副作用」的。
第二个产生的原因涉及可变变量,其实上面的a
也是一个可变变量的例子。但是更加突出的乃是list
、dict
之类的可变变量或者原地操作的值,例如下面一个例子:
def f(ls, a):
ls.append(a)
return ls
在这个例子里,没有涉及操作全局变量,但是当我们带入了ls = [1, 2, 3]
以及a = 1
后,我们依旧发现每一次带入的时候,返回值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对于ls
的改变表述为产生了副作用。如果我们仅仅是想得到ls
加了一个元素后的结果,那么这个问题将显得非常严重。
SCIP(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一书中,非常好的概述了这两种思路处理函数的不同。在前者「无副作用」的例子里,a
、f
之类的东西,仅仅具有指示一个值/函数的意义;但是对于有「副作用」概念的后者的函数里,我们必须得构造一个「环境」的概念。这个环境里,有一个个屋子(在计算机里可能就是内存/CPU缓存的概念),a
和f
指示的是屋子(但有的时候又是指屋子里放的东西),更可怕的是,屋子的大小也会变化;而「无副作用」的例子里,我们只要知道符号永远指的是一个东西就好了,一次指定后就不在变化,并不需要屋子的变化。
副作用的好和坏
现在,我们就来看「无副作用」和「副作用」到底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1. 回溯问题
如果一个函数,它对于一个确定的输入必定有一个确定的输出,这意味着,我们很容易找到问题、定位问题、以及复现问题。而如果一个程序包含有非常多的「副作用」,这意味着我们无法控制它在函数体外修改了什么,小到一个可变函数、大到计算机的环境变量。这也就导致为什么,很多程序的报错反馈,都要打印那么多的环境变量、计算机环境之类的概念。
而无副作用意味着非常强的「可测性」,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也会一一列举出来。此外,「基于性质的测试」也成为可能。也就意味着,我们能更加强势地控制我们的程序。甚至对于一个静态的函数式语言(可惜Python
不是),编译阶段就能暴露和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
2. 无法和环境交互的程序其实大概率是没啥用的
单纯的使用函数式的概念,我们事实上构造的是一个逻辑符号运算系统,如果没有和外界环境交互,则它就是楼台的玩具。我们甚至使用print
都是在产生一个函数外的屏幕的副作用。所以,无副作用也就意味着它的应用很难。当然,「单子」的概念、把副作用限缩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里,这些方法都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程序把握还是非常强,并且 又有一定的「交互自由」。这个也是我们这个系列要强调的编程思路
3. 效率
事实上,我们上面的举例中,已经可以看出,计算机(/图灵机)本身的概念就是基于环境或者说基于副作用的。而函数式编程在一个副作用机子上实现,本来就会效率下降。更何况,如果我们不使用类似append
之类的原地操作,这就意味着更多空间,更多的值的复制的概念。这些都让程序的效率大打折扣。此外,Python
对诸如递归等函数式的速度优化效果并不好,这也使得副作用可能更容易让人青睐。
不过,这个效率的概念可能还有一些更加暧昧的地方。如果更大视野地看待函数式编程,里面有各种属于自己的优化方案,我们将会在后面一一介绍。
4. 表达能力(新)
在上面关于「环境」和「代换」的讨论中,我们也发现,如果使用「环境」的概念我们将要多出很多概念,譬如「传值」、「传址」、「可变变量」、「全局变量」之类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是必须内生在语言内的。一部分程度上,这是表达效率弱的体现。事实上,函数式编程仅仅靠值和函数两个概念,加上基本的类型、运算就能实现几乎所有的事(或者说图灵完全的)。而我们后面提的「递归」、「单子」等概念,某种程度上是「派生的」而不是「内生的」。这更有Top-down数学的特征(当然数学是否如此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一个关于定义域的说明
最后,我们要提到一个关于「定义域」的小问题,我在上面的论述中没有提到,因为我们稍微用到类型/定义域的概念。譬如下面一个函数(我特意带上了类型注解):
def f(x: int) -> int:
if x > 0:
return x + 1
这个例子中,其实\(x\)的取值范围只能是\(x > 0\)(虽然在例外的情况Python
会输出None
),但事实上这种操作和数学中的函数还是有略微的区别,因为它在声明时的定义域为int
事实上的定义域是\(x \in N\)。int
里并非所有取值都没用到。
在诸如scala
或者haskell
等函数式支持较好的语言里,也称这种函数为Partial Function(注意和Curry化中的Partial Applied Function的区别),意思是并不是所有的定义域的自变量都声明过了,比如,scala中定义上述的函数f
会用到PartialFunction
:
val f: PartialFunction[Int, Int] = {
case x if x > 0 => x + 1
}
但在实际运用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用「无副作用」表述函数式编程的基本特性和性质,所以这种细节层面的讨论在大多数场合都被忽略,但是注重数学表达的你应该值得留意一下。
References
- 张翠媛. 浅谈弗雷格的 “函数和概念”. 现代交际 14 (2018).
- Chiusano, Paul, and Runar Bjarnason. Functional Programming in Scala. Simon and Schuster, 2014.
- Abelson, Harold, and Gerald Jay Sussman. 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The MIT Press, 1996.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