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头图

前言

最近我发起了「冴羽答读者问」活动,如果你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会按照顺序依此回答。

正文

如果只是抽象的回答这个问题,那毫无疑问是“成长”重要,因为我认为“成长”就意味着你有能力拿到更匹配的职位,拿到更高的薪酬,实现更自由的财务,否则你连这些也没有做到,“成长”不就只是一句美好的自我幻想吗?

不过让我们假设一个更加具体的场景来聊一下:

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刚毕业的时候,总觉得成长最重要,现在都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 3 年了。

这家公司感觉还不错,偶尔很忙,但大部分时间都能掌控,生活也能平衡得了,就是钱少了一点,而且还有点倒挂。现在有些迷茫,不知道钱和成长怎么选?

这个场景可能就符合更多人的困扰了。

说真的,工作生活能平衡就已经很好了。工作上偶尔有点忙,但大部分时间可控,给的钱也基本够用,生活中,还能跑跑步、散散心,周末出去玩耍,每年去旅游几次,想想也是很多人都羡慕的生活了。不过麻烦的地方就在于,快乐是有适应性的,而人性里,人是有追求不平凡的一面的,所以人总是会不自主的追求更多。

但我这样说,倒不是要劝说大家找到这样的环境,就认清现实好好过日子吧,我只是想说,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好,所以有这样的生活的时候,好好珍惜,换了环境后,你很可能会怀念这样的生活。

说回这个问题,如果已经在一家公司工作 3 年了,除非工作职责发生了变化,否则该成长的我觉得应该已经成长的差不多了,无论是工作职责、还是技术架构、还是人际关系,应该都得心应手了,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多余的成长呢?人是会随着时间流逝有一些自然的能力增长,但如果还要有比较大的成长的话,更多要靠一些外力的因素,比如职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等。

所以在工作 3 年的时候,思考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在钱和成长之间选择的问题,我觉得背后更是一个“温水煮青蛙”如何破局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对当下的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已经是一个舒适区了),但我想要的更多的东西(这个例子中是钱,这个无可厚非),但又不想脱离这个舒适区,所以才会产生了迷茫。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就这个具体的问题而言,要不然忍受,要不然晋升,要不然跳槽。

无论是哪种,第一个要确定的问题都是,我还要在这家公司工作吗?

你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愿意在这家公司再工作 5 年吗?”如果不能明确的给出肯定的答案,说明内心还是心有不甘,你迟早会离开这里的,只是缺少一个导火索而已。但就算是这样,也不代表着你当下应该离开这里,这只是注定了结局的走向而已。

然后才是应该思考晋升和跳槽,如果可以的话,优先选择晋升,倒不是因为这对你以后跳槽有帮助,而是工作了 3 年,如果你觉得你有很大的成长,晋升是对你工作和成长应有的认可。

如果感觉晋升没有太大希望的话(可千万不要信老板的空口承诺),我觉得可以考虑下跳槽。很多同学都会有去大厂的想法,像阿里社招一线同学的工作要求基本是 2 到 5 年,过了 5 年,是一个分水岭,要求会更高一些,所以工作 3 年,是去大厂最好的时机。

虽然大厂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如果能去体验一下的话,还是应该去体验一下的。有的人历经繁华却选择甘于平凡,有的人就只是碌碌无为的平凡而已,自由不仅仅是决定我要做什么,还应该是决定我不做什么。

无论最后选不选择跳槽,对于一个技术同学,正常的发展路线,也应该是在扎实基础之后,在某一个领域进行深耕,努力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一般这个时间点发生在工作 2 到 3 年之后。也就是说,工作 2 到 3 年后,你就应该选择一个技术领域,开始有意识的深入学习,努力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了。后面即使换了公司,也应该在这个技术领域继续深耕。

再然后,你可以接着深耕技术领域,不过也有很多人选择了管理路线,这两条路线你是迟早要选的,这是随着时间流逝,外界对你的能力要求的自然变化,也是你自己成长,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找到价值归宿的必然选择。

之所以讲这个路线,是想告诉你,即使不考虑变化,也要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环境可以给你一份安全感,但真正能让自己安全的,还是你的价值优势。

工作前 3 年,偏向于成长,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工作 3 年以后呢,成长和钱选择哪一个呢?

成年人自然是什么都要的,但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优先顺序的,像工作 3 年之后,我可能就会更偏向于钱,这主要是因为,有钱真的很快乐。

人们常说“钱不能带来快乐”,我表示相信。不过我觉得,那是钱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的事情,过了那个程度,金钱的增加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然而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是到不了那个程度的,请不要担心那么久远的事情。

image.png

这里我们谈到了金钱,我们额外多聊一点,可能是因为我们受过的教育中,对金钱有着刻意的回避,很多人潜意识里对金钱是有负面的情绪的。

可能是出于对于古人潇洒淡泊生活的向往,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杜牧的“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等等,告诫我们要“不为五斗米折腰”,要淡泊名利,要远离金钱。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很多与钱有关的负面新闻,比如子女争夺遗产、裸贷校园贷、贪污受贿等等,仿佛跟钱一旦扯上关系就会变得堕落。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挣不到什么钱,然后就只能自我安慰,“金钱不是什么好东西”,像极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所以很多人潜意识里对金钱是有负面的情绪的,如果你的潜意识里认为金钱是负面的、邪恶的、让人堕落的,那你怎么会对有钱这件事情感到幸福呢,这种想法其实也在让获得金钱的机会不自觉地远离你。

但我说这个,倒不是要讲拜金。金钱其实就是货币,本质是交换,是在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衍生出的必然产物,我理解人对于金钱的需求,本质是源自求生的欲望。我们需要金钱,但不需要向往金钱,只有当金钱凌驾于人的尊严之上的时候,才会产生拜金主义。

之所以特别讲这个,是因为对于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同学、或者充满理想主义的同学身上,这种特质会更为明显,而我只是想提个醒,将货币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之上。那你可能问我,怎样才是一个正确的金钱观,这个问题我可能回答不了,结论可能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怎样推导出这个结论,对于金钱我们具体秉承着哪些态度,这些我就没有怎么思考过了,因为我是一个半吊子的理想主义者。

虽然钱很重要,但钱永远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标。当然了,从某个角度来讲,成长也是手段,不是目标。手段与手段之间各有千秋,其实不存在绝对的对和错,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你的目标是什么?或者,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尼采说:“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如果你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相信你既能勇敢的走出去,也能忍受不满、安静蛰伏。

至于如何找到“为什么而活”,这个就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关于原本问题的思索,就先写到这里。

系列文章

冴羽答读者问全目录:https://github.com/mqyqingfeng/Blog

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


冴羽
9.3k 声望6.3k 粉丝

17 年开始写前端文章,至今 6 个系列,上百篇文章,全网千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