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我发起了「冴羽答读者问」活动,如果你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会按照顺序依此回答。
正文
这个问题我们就聊聊“如何提问”好了。
回答这个问题,自我感觉有些班门弄斧,因为我并不是一个擅长提问的人,所以我就从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好了。
提问的场景有很多,先说工作中。
我们的老板常会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简略的描述后就让我们去做,我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细问就直接去做了,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与老板想要的东西差别很大,又陷入返工之中。
这就是因为在揽下事情的时候没有明确思路,以至于跟老板真正的想法对不上,为了避免返工之类的麻烦,你当时就应该细致的询问一遍,但具体要问哪些内容呢?
这里可以参考领域场景分析的 6W 模型,即描写场景的过程必须包含 Who,What,Why,Where,When 与hoW 这六个要素。
所以对于一件事情,你可以问:
- Who 面向的用户群体是谁?
- When 什么时候要?
- Where 发生场合在哪里?
- What 这件事情具体要包含哪些内容?
- Why 为什么要做这个互动?
- hoW 内容实现的思路?
把这些内容跟老板对齐之后,多少会清晰一点,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而如果我们是问的角色,在工作中,我们提问他人,尤其是追究他人的时候,要注意,少问 why,多问 how。
就比如当一个人进度没有完成的时候,你去问 why?
“你为什么进度落后这么多?”
“你为什么不按照计划执行?”
试想如果你被这样追究,你的第一反应绝对是保护自己,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但这个理由真的就是原因吗?
我们会回答一个让自己受伤最小的答案,而非真实的答案。
所以与其问 Why,事情都已经发生,不如着眼于如何补救,问其 How,比如说“我们接下来怎么做,才能赶上原先的进度?”
这种做法反而能让被提问者少些压力,化内疚为力量,对于事情的推动更有益出。
当然了,如果你身边都是一群烂人,就当我没说。
最后说说微信群这个场景,因为在我的微信群里,经常有同学提问问题,这里我说一些我看到的,提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问之前,先问下搜索引擎
不要问搜索引擎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
- 不要在群聊最火热的时候提问
群聊最火热的时候,建议不要发起自己的问题,因为此时虽然看到你问题的人多,但大家还沉浸在当前的聊天话题中,往往对你的问题并不关心,反而继续聊天,很快你的提问就淹没在信息流中,最后无人注意。像我们群工作日的平均消息数达到 1500+,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如果让我建议的话,在聊天热度开始降下来的时候提问最好,而这个热度的把控就靠感觉了。
同理,不要在群主宣布事情的时候突然插入提问,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提问被群主的消息冲掉。
- 提问要提供充足的背景信息
不要直接就问,“xxx不能用为什么”?“xxx运行不了怎么办”。一个表象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原因,你电脑坏了都有可能,谁知道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你要是真的想知道解决方法,至少把问题相关的详细背景讲清楚。作为提问者,你对这个问题的上下文有清楚的了解,但别人没有,别人在不懂你的上下文时,对你的问题很容易一脸懵逼的,自然也不会帮忙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别人态度好具体询问了你的上下文信息,一定要说声谢谢,这真的是人家善良热心有品格。但如果你是别人问一点,你回复一点,这种挤牙膏式的回复,别人的耐心也会被磨去的。
- 问合适的人
有同学问我“某某行业怎么样”,“某某公司和某某公司比怎么样”,说真的,再厉害的大佬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我自己又不在这个行业,不在这个公司,怎么给你提供有效的建议呢?
所以这种问题与其问个人,不如在群里提问,人多的情况下,可能还真有在这个行业或公司工作过的人提供建议,这时候你再加好友私聊就更准确了。
而如果你知道群里有相关问题经验的同学,你可以直接 @ 他们。
在《影响力》这本书中,讲过一个纽约市皇后区的寻常凶杀案:
半个多小时里,凶手在基尤加登斯跟踪一位妇女,并对其施以三次攻击,而皇后区38位尊敬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们却漠然视之。
有两次,他们的声音、他们卧室突然亮起的灯光打断了凶手的攻击,把他吓跑了。可两次他都回来了,重新跟上她,用刀子刺她。惨剧发生期间,没有一个人打电话报警,直到妇女死后,才有一个目击者报了警。
这个案件引发了社会非常大的讨论,对此心理学家给出了解释:
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很浅显,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说不定其他人会帮忙或打电话,说不定其他所有人已经这么干了。”因为人人都想着会有别人帮忙(或者别人已经帮了忙),结果人人都没帮忙。
第二个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更有意思,它建立在社会认同原理之上,并涉及到多元无知效应。很多时候,紧急情况乍看起来并不会显得十分紧急。倒在小巷里的男人,是心脏病发作了,还是只是喝醉了酒?隔壁的喧闹是需要报警的暴力打斗,还是只是夫妻俩在吵吵闹闹,外人干涉不必要也不恰当?到底是怎么回事?碰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人很自然地会根据周围其他人的行动来加以判断。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目击者的反应方式,得知事情到底够不够紧急。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呼救,我的建议是从人群里找出一个人来,盯着他,直接指着他说:“你,穿蓝夹克的那位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救护车来。”各项科学证据表明,只要你这样做,你就应该会得到快速、有效的帮助。
之所以讲这个例子,主要目的是给你普及一个求生小技巧,顺便告诉你,如果直接@他人,也许会得到更有效的回复,尤其当你知道他有相关经验的时候。
- 态度要礼貌
没有人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所以态度要礼貌。
- 切忌敏感
在一个群里提问最重要的就是脸皮厚了。
我在群里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第一次的提问没有任何反馈的话,往往这个人就不再发言,最后被清掉。
一个问题得不到解答是很常见的事情,微信群上限最多 500 人,如果你的问题属于某一个细分领域,并且非常细节,很可能大家都没有遇到过,即便有想帮助你的心,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你。
而提问的人往往很受伤,以为自己不受重视,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做个成熟的成年人。
- 夸奖与提问
“冴羽,你每天都坚持早起锻炼,真的是太厉害了,你怎么做到的呀?”
这个问题虽然不是真的,但道理是相通的,这种暖心的提问会更让人愿意回答。
-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如果你在群里多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当你提问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帮你。你对他人有善意,他人自然也会回报。付出温暖的人,不会感到寒冷。
- 不要问我在吗
给你看「这波要反杀」大佬的签名截图:
而我的签名是:
我们各自有各自的故事……
系列文章
冴羽答读者问全目录:https://github.com/mqyqingfen...
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