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袁小栋,Apache RocketMQ Committer,RocketMQ Streams Cofonder,阿里云安全智能计算引擎负责人
RocketMQ Streams简介
RocketMQ Streams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定义:
(1)Lib包:轻量,启动即可运行。只需要从git下载源码,编译成jar包即可使用。
(2)SQL引擎:兼容了Flink的SQL语法,也兼容了UDF、UETF和UDAF,可以用Flink的语法或将Flink任务直接迁移并进行使用。
(3) 轻量的边缘计算引擎:RocketMQ Streams和RocketMQ做了深度的集成。因为RocketMQ支持MQTT,所以RocketMQ Streams支持云计算的场景。此外,RocketMQ还支持消息的存储和转存,因此基本能够满足边缘计算的大部分场景。
(4)SDK:其组件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嵌入到业务里使用。
现有的大数据框架比如Flink、Spark、Storm等都已经十分成熟,而我们在此基础上依然研发RocketMQ Streams这样一个开放框架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Flink是一个底座比较重的大数据组件,集群开销和框架开销占比较大,运维成本也比较高,因此适合做中台,由专门的运维人员部署,形成一个大的中台业务。
但是实际业务中必然存在中台无法满足的场景,比如某产品依赖大数据的能力,需要将产品输出给用户,在用户的IDC里部署。如果将大数据计算能力也携带一起部署,则会产生三个问题:第一,部署麻烦,因为Flink的部署成本比较高;第二,运维成本较高;第三,资源问题,Flink的任务需要提前预设资源,不同的用户日志量不一样,预设资源会很大,Flink无法满足需求。
RocketMQ Streams的定位是适合随产品输出的场景,不适合中台。比如安全风控、边缘计算、消息队列、流计算等,都适合RocketMQ Streams。因此,RocketMQ Streams和Flink的能力可以互为补充。
RocketMQ Streams具有以下 特点:
(1)轻量:RocketMQ Streams是轻量的,1core 1g即可部署;依赖较轻,除了消息队列没有其他依赖;发布简单,可通过SQL热更新的方式发布。
(2)高扩展:RocketMQ Streams可以扩展Source、Sink、UDF等。
(3)高性能:对过滤做了很多优化,因此在高过滤场景下,性能可提升3-5倍;RocketMQ Streams也实现了一些任务的轻量化,在SQL同源任务归并的场景下,资源可节省50%;同时,它基于流计算,可以实现毫秒延迟。
(4)多部署模式:jar包即服务;可以基于C/S模式通过提交SQL热发布,也可以通过SDK集成到业务里。
(5)超大维表支持:支持超大的维表,RocketMQ Streams自研的缓存内存占比仅为Java Map的16.7%;同机器上的多个任务可以共享,节省资源;维表支持千万级别,不需要指定索引,可根据join条件自动推断索引,做到类似map的O(1)匹配。
(6)丰富功能:支持精确计算一次以及灵活的窗口,比如滚动窗口、滑动窗口、分发窗口,也支持双流Join、维表Join、转化、过滤、大数据开发场景等功能。
上图为RocketMQ Streams支持的一些常规大数据算子,与其他大数据框架基本相似,可以进行扩展。
RocketMQ Streams架构及实现原理
无论是Spark还是Flink,一个成功的大数据组件往往都需要由一个很大的团队经历几年的时间才能打磨完成。实现RocketMQ Streams主要会面临以下挑战:
- 大数据计算功能多且架构复杂,是否能够实现?
- 与Flink等大数据框架的核心差异是什么,是否会做成Flink的裁剪版?
实现一个轻量级、高性能的大数据计算框架,必须要有和Flink不一样的思路。
从业务架构分析,一个常规RocketMQ业务的架构基本相同,包括输入、无状态的计算、输出结果等。这种常规的RocketMQ业务架构有两个优点:首先,比较轻量,负载均衡、容错都由RocketMQ完成,不需要另外做;其次,部署简单,如果RocketMQ阻塞,直接扩容业务、增加消费能力即可。
但是这种常规架构很难实现统计、join以及窗口计算等复杂计算。要实现此类复杂计算,必须实现shuffle,而要实现shuffle则必须实现不同算子之间的通讯。算子之间的通讯需要有全局的调度和全局的任务管理,而全局的调度和全局的任务管理又需要资源的管理和对任务资源的分配。上述的需求会导致架构变得复杂,使短时间内的实现存在稳定性和复杂性等方面的困难。
逆向思考可以看到复杂性的根源是shuffle,解决思路是借助消息队列的中转实现shuffle。以shuffle作为分割,将复杂的拓扑变为简单的拓扑。只需重点突破整个架构的搭建、窗口计算的补充、性能的提升这三个难关,即可实现一个既轻量又有高性能的大数据计算功能框架。
大数据架构包括Spark、Flink等,常规设计思路是计算和集群的管理一体化。集群的管理要解决高可用问题、task分配和调度问题、job和task容错问题,因此大数据架构的实现存在巨大挑战:
(1)集群的管理需求使架构更重,因为高可用意味着必须引入组件。而且在资源消耗方面,一个集群模式至少需要三个阶段,而集群的开销可能需要 10%的内存。一旦管理结构集群化,任务的分配、资源的设定都需要预设。
(2)类似窗口计算的状态存储要求比较高。大数据组件的部署对内存、大磁盘有要求,而这种要求无疑会增加架构的复杂性。
(3)通过消息队列中转来实现shuffle的方案可能会加大RocketMQ的压力,增加部署的复杂性。
以上三点是基于大数据架构来思考实现一个轻量化架构的挑战。换一种思路,聚焦于核心业务,用业务架构的思路去思考。
常规的大数据业务都会有一个消息队列,无论消息队列是不是RocketMQ。而大多数消息队列都会实现分片的负载均衡和容错的管理,计算和管理的分离可以借用MQ的集群能力,存储可以采用RocketMQ的压缩存储来实现。
MQ的最小调度单元是分片,它可以对分片进行负载均衡、容错、调度等操作。只要将任务和分片进行映射,借用MQ的分片管理,即可实现task管理,无需额外实现管理能力。复用RocketMQ的压缩存储,也不需要额外实现存储。此外,用MQ做shuffle会加大MQ的压力。MQ的消息量增加,使得CPU的使用率也会增加,整体资源使用率也会增加,因此要采用策略来降低资源消耗。
窗口计算的实时性不高,比如10分钟的窗口只需要每10分钟取出结果。因此可以采用微批的方式,比如1000条计算一次,将1000条基于shuffle key进行分组,分组以后多条数据合并成一条。RocketMQ基于QPS的压力,数据量变大,QPS下降,CPU的压力反而不大,然后进行压缩,将数据量降低,最终可以减少shuffle开销。
最终结果如下:
(1)采用shared-nothing架构,没有任何集群和框架的开销。
(2)轻依赖:没有增加任何额外的依赖,虽然有MQ依赖,但MQ是业务必需的,可以直接复用业务的MQ。
(3)计算机不需要任何依赖,部署轻量,1core 1g即可部署。
(4)轻消耗:shuffle的中转实现了微批、压缩和多条归并的策略,7000的QPS只需要0.12的CPU和300兆的内存,资源消耗非常低。
(5)轻扩容:扩容非常简单,因为采用shared-nothing架构,类似于web服务器,消息堆积时增加实例即可扩容。
窗口的精确计算一次(Exactly-once)是一个难点。流是无边界的,要进行统计计算,则必须划分窗口。如上图,假设D的位置是一个count,计算10分钟一共接收多少条数据,有两种实现方式:
(1)每一条数据过来都进行缓存,每十分钟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取得结果。这种方式对存储的压力比较大,也不高效。
(2)比较优雅的方式:每来一条数据都只存中间结果,比如第一条数据,中间结果是1,第2条是2,第3条是3。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某个节点出问题或某个任务出问题,中间结果会变为不可控的状态。假如3宕机, 2和1可能会继续完成计算,也可能出现问题不进行计算。因此在B被拉起的时候回放哪条消息是不可知的,这种情况无法成为精确计算一次。
Flink是业界精确计算最优雅的方案。它的思路很简单,在某个时间点将整个集群的状态进行一次镜像,每隔一段时间镜像一次。出现问题时,将所有算子的状态恢复一遍再计算。
整体的计算流程如下:job manager定期发checkpoint 给它的数据源。发生两个checkpoint时,checkpoint会随着数据在算子里走。每个算子接收到 checkpoint时,需要备份自己的状态,比如窗口算子接收到一个checkpoint,还无法进行状态备份,需要等到另一个checkpoint也到了之后才能做状态的备份,该设计称为对齐等待。等待的过程取决于两个checkpoint之间流速的差异。等两个checkpoint都到了以后,再同步地进行状态存储,将本地的状态存储到远程的状态。
以上过程开销较大,打开checkpoint使任务性能会降低约30%。任务越复杂,系统的开销越大。此外,恢复时长也需要考虑,当算子和任务出问题重启时,必须从远程读取完整的状态,所有算子恢复以后才能开始计算。恢复过程可能需要几秒到几分钟,时间较长。
Flink虽然是一个优雅的方案,但依然存在很多重操作,这是因为Flink方案从整个拓扑考虑,因此思考点较为复杂。
而简化的思路为,将复杂的拓扑通过shuffle拆分成很多简单的子Job。每个子Job的逻辑也很简单,包括三点:第一,从 source 接收数据;第二,进行算子的计算;第三,将数据写到Sink。有些子Job算子是有状态,而有些是无状态,无状态的算例只需要保证至少消费一次的逻辑即可。
以上思路可能带来的后果是输出的Sink里存在重复的数据。如果该Sink是最终的结果,则由Sink自己决定能不能去重;如果是shuffle的队列,则会在后面有状态的算子里完成精确计算一次的逻辑。
而有状态的消费数据里存在重复数据,只需进行去重。去重的逻辑如下:在状态存储时,除了存储中间的计算结果,还需将元数据进行存储。元数据指现有的中间结果计算用到的分片以及分片的最大offset对应的数据。数据来的时候,如果该分片的offset比已经计算的小,则将它丢弃,从而通过去重完成了精确计算一次的逻辑。远程存储只需存储一份,无需定时地存储一份完整数据。
另外,Checkpoint 也不会阻塞流程,因为一个Checkpoint的发送只是负责获取算子当前已经存储到远程的元数据,而算子的存储过程完全可以异步和微批地进行存储。Checkpoint到达算子后,只需要告诉其结果,不会产生任何阻塞。
消息源存储offset是基于所有状态算子里面的分片元素,取每个相同分片里的最小值存储,则崩溃后恢复时一定能保证至少消费一次。此处可以有重复的数据,可通过去重保证精确计算一次。
SQL 优化器是阿里云云盾的需求。因为需要将公共云的规则迁到专有云,而专有云的资源有限,只能用原先4%的内存和不到30%的CPU去运行原先1.2倍的规则。而专有云的另一特点是扩容成本较高,可能按月扩容,很难扩机器。
综上,公共云迁移到专有用,存在两个巨大挑战:
第一,要用有限的资源承载更多的规则;
第二,安全场景需要不停地增加规则来保证安全性,规则要增加,但需要保证资源不随规则增加。
因此,进行优化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安全的特点。而大部分大数据计算都具有此特点,所以这是一个通用的方案。
基于安全的特点来分析,安全的特点有三:
(1)正则或过滤类的表达式比较多,可以使用更快的引擎来承载。
(2)一些表达式的字段重复率较高,比如命令行,无论有多少个参数,运维工作的命令都很相似。
(3)数据源比较少,但是每个数据源的规则比较多。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我们思考整体的解法如下:
(1)任务归并,减少任务开销。每起一个任务都会有一个线程池,占有一定的内存开销。而这些任务来自同一个数据源,因此可以将同数据源的公共部分抽取出来,比如对消费数据源实现部分字段的标准化,而对应的规则可以封装成大任务。按照以上逻辑,10个任务放在一起,只需要5core 5g,所以资源消耗更少,线程更少,内存使用也更少。该解法称为同源归并逻辑。
而资源变少带来的问题是会将这一组任务的容错放在一起,一个任务有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任务。因此,用户可以按需选择任务类型,分为资源敏感型和错误敏感型。
另外,同源归并不会导致规则放在一起变复杂而使开发测试变得更困难。因为对于开发测试,每一个规则依然是独立的,称为动态同源归并。同源归并是下发一个策略后自动归并,将策略撤销则会恢复为独立运行,这是可以动态调配的策略。
(2)表达式指纹。一个规则里有很多过滤条件,解决思路是将所有任务里的过滤条件都在编译期间统一收集。
一个过滤的表达式基本是三元组,包括变量、操作、值。比如正则,变量是command line,操作是正则,值是正则的串。按变量进行分组,比如一个command line有10个表达式,另一个command line有20个表达式,放在一起是30个表达式,将它分为一个表达式分组。
表达式分组的目的是缓存。一条消息到达时,处理流程为:先检查缓存,所有表达式分组逐个检查。如果缓存里存在,则直接应用结果;否则,将这一组表达式全部计算完成然后生成结果。生成的结果是一个bit set,比如100个表达式会有一个100 个bit位,代表该表达式是否触发。
将command line 和bit set放在缓存里,再来一条相同command line的时候,所有表达式都不需要计算,可直接获得结果。然后查看上下文是否存在该结果,如果存在则直接使用,否则再进行计算。按照该流程,如果command line的重复率较高,比如有80%的重复率,只有20%的command line会被真正地计算,其他的只需O(1)时间来获取结果。
在字段重复率较高的场景中,此策略需要的计算资源大幅下降,因为它能将复杂的正则计算转化成O(1)的比对计算,资源不会随着规则增加而增加。
此外,使用正则的场景中字段重复率比较高,这是一个通用的特性。但即使重复率比较低,因为整体资源开销只增加了一个O(1)的比对,不会增加额外的开销。
(3)Hyperscan正则加速。将所有任务的表达式放在一起,对表达式进行预编译,尤其是正则类。比如用Hyperscan可以对1000个表达式进行预编译,每个表达式单个执行与预编译在一起执行,两者之间约有10倍差距。如果字段重复率不高,可以用Hyperscan加速正则的执行。
流式数据量非常大,存在缓存是否能撑住以及用什么缓存来承载的问题。
首先,缓存是否能撑住可以通过设定边界解决,比如设定300兆的缓存,超过则丢掉一些数据。
其次,可以采用压缩缓存来承载,用很少的资源能够承载大的数据量。Java的map之所以占用资源较大,是因为存在很多同步、对齐、指针开销。所以缓存只能基于原生的bit数组实现,可以降低资源开销。一个key可能比较长,比如一个command line可能需要几十个或几百个字符。但使用md5存储可以压缩到十几个字节,而且md5的冲突率、碰撞率非常低。
因此,使用md5保存key,无论key多大,都能够压缩到16个字节。value则用原始的字节保存,没有任何头部开销。
测试显示,50Byte的key,20Byte的value,1000万的数据用压缩存储可以达到原始数据的一半,达到Java map的17%,压缩效果显著。
最终效果:1.2倍的安全规则,采用32core 40g支撑12000QPS,没有增加任何物理机,也不需要扩容,可满足需求。
RocketMQ Streams在阿里云安全的应用
RocketMQ Streams的第一个应用是专有云的安全。
专有云和公有云不一样,专有云的资源有限,将整个云部署在用户的IDC机房,在用户机房里扩资源需要向用户申请和采购,不像公有云可以随时扩充资源。因此专有用的弹性不如公共云。
大数据计算是一个产品,不是用户购买以后才会输出。用户买了安全,但不一定买大数据计算,这种情况造成用户买了安全却没有大数据计算。如果因为安全而帮用户买大数据计算,大数据计算的成本可能比安全更高,导致了大数据落地很难,入侵检测的能力较差,风险较高。因此,我们最终的策略是采用RocketMQ Streams方案为用户实现部署。
RocketMQ Streams方案需要32core 40g 的内存,即可承载12000QPS,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对比内存资源,只使用了原先公共云内存资源的4%,CPU的30%不到;从能力覆盖层面看,覆盖了全部安全规则,也兼容了Flink的语法规则,只需开发一次;从安全效果层面看,因为覆盖了所有的安全规则,实现了安全效果100%保障;从产品覆盖层面看,有多个产品在应用RocketMQ Streams。
RocketMQ Streams的第二个应用场景是云安全中心的混合云。Gartner预测将来80%的企业都会采用混合云和多云的部署模式,但是混合云和多云需要统一的安全运营管理。
多云或边缘计算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比如在阿里购买了一些ECS,在腾讯、华为购买了一些ECS,在国外也购买了一些ECS,如果要将ECS的数据汇聚在一起,日志量较大,上传成本也高。国外的ECS数据回到国内会受到一些限制,除此之外,如果带宽不够,上传日志也可能影响正常业务。
我们提供的解决策略很简单,将RocketMQ Streams和RocketMQ整合,支持消息队列存储,也支持ETL和流计算,部署到边缘端。比如阿里作为一个统一管控区,在腾讯购买两台ECS,将RocketMQ Streams和边缘计算引擎部署上,可称为边缘计算。在边缘计算告警,丢掉原始日志,只回传告警。原始日志在本地还可转存给用户,如果用户需要,也能支持热更新。只需一个zip包,一键SH即可安装。
RocketMQ Streams的第三个应用场景是IOT。IOT是典型的边缘计算场景,挑战在于需要用4core 8g来混部其业务和RocketMQ Streams任务,几百个任务的压力非常大。而且它需要采用MQTT这样标准的IOT协议输入,也需要自定义规则引擎的能力进行统计计算、特征计算、Join计算和维表计算。
RocketMQ Streams的MQTT直接复用了RocketMQ。维表方面,可以实现维表共享,支持千万级维表,可在同一台机器共享多个实例。SQL则可以支持归并和热更新。
最终在IOT场景中完成了RocketMQ Streams的能力建设和用户落地。
未来规划
RocketMQ Streams的未来规划包括四个方向:
(1)目前引擎只完成了核心能力建设,配套能力尚有所欠缺,未来会进行比如资源调度、监控、控制台、稳定性等方面的完善,使开源用户能够更好地落地。
(2)继续打磨边缘计算的最佳实践。
(3)CEP、流批一体和机器学习能力的推进。
(4)丰富消息接入的能力,比如增加文件、syslog、http的接入;继续增强ETL的能力,打造消息闭环;支持 ES 作为数据源,基于搜索的结果。
相关开源地址:
RocketMQ-Streams:
https://github.com/apache/roc...
RocketMQ-Streams-SQL:
https://github.com/alibaba/rs...
加入 Apache RocketMQ 社区
十年铸剑,Apache RocketMQ 的成长离不开全球接近 500 位开发者的积极参与贡献,相信在下个版本你就是 Apache RocketMQ 的贡献者,在社区不仅可以结识社区大牛,提升技术水平,也可以提升个人影响力,促进自身成长。
社区 5.0 版本正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开发,另外还有接近 30 个 SIG(兴趣小组)等你加入,欢迎立志打造世界级分布式系统的同学加入社区,添加社区开发者微信:rocketmq666 即可进群,参与贡献,打造下一代消息、事件、流融合处理平台。
微信扫码添加小火箭进群
另外还可以加入钉钉群与 RocketMQ 爱好者一起广泛讨论:
钉钉扫码加群
关注「Apache RocketMQ」公众号,获取更多技术干货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